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闲置人员前往城市务工,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问题出现。而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留守儿童问题愈加严峻,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同时包括城市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导致儿童成长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可以改善这一问题,推行家校合作,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关注和重视,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儿童行为习惯,以便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家校合作;行为习惯;留守儿童;教育观
在市场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民,大量限制人口外出务工,将子女留给家中父母或是亲朋好友照顾,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行为习惯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培养。留守儿童行為习惯问题的出现,对于儿童未来身心健康发展影响较大,究其根本在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于子女的关心程度不足,而隔代教育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偏低,对于孩子的错误缺乏正确引导,放任自流,导致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留守儿童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分析
(1)认知不统一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推行家校合作是以降有效措施,但实施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认同和理解,可以积极配合家校合作开展。通过大量实践可以了解到,家校合作中绝大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少数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并不重要。作为家校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长内心是否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直接关乎到后续的家校合作工作全面落实。而这种问题在当前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家校合作是什么,更加无法掌握家校合作的内涵所在,而出现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学校家长的宣传力度不足,在家长会上也仅仅是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家校合作主体积极性不高
即便绝大多数对于家校合作的认知较高,十分重视家校合作,但是在具体工作践行期间,家长的积极性却并不高,不否定也不参与,还有少数家长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理解较为充分,但是并不合作,很少会主动联系教师,部分家长偶尔联系教师,也不过是针对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进行交流,更多的家长实在孩子出事后才会与教师联系。尤其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一年下来都不会与教师联系,主要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只有放假才会回家。而家长通常是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甚至不止一个孩子,分身乏术,难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重视程度较高,但是鲜有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
(3)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对于家校合作形似和来看,多数家长认为是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两种形式。而家长学校此类模式却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和应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电话实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家长会和家访展开。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在家长会和家访中难以见到本人,所以通常是在电话或是微信群中进行沟通,不定期披露孩子的表现,让群里的家长了解。但是,微信群中家长的沟通较少,通常是教师的单向信息发布。即便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但是由于双方的认知不足,仅仅是停留在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的简单几句话中,缺乏长期的监督机制。学校定期会召开家长会,但是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很少会抽时间去参加,在家长会上也很少会提出家校合作有价值建议。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隔代教育局限性较大,加之很多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家校合作认知不足,更多的将孩子教育问题归结为学校,难以让家校合作工作全面落实。
(4)家校合作平台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积极践行家校合作相关要求,但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或是教师自行组织。部分学校技术水平较高,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家长学校”平台,但很少有家长会参与学习。对于部分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学校均会开设家校合作平台,如“家委会”。由于家校合作平台的缺失,家校合作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家长希望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却由于平台的缺失导致诉求无法得到充分反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组织分工明确,面对学校机构家长却犹如散沙,无法紧密合作,影响到家校合作效果。
二、加强家校合作,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沟通和交流
针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应该积极推行家校合作,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着手改进。通过组织专题家长会会和电话家访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孩子接触最长的人员,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优秀家长”评比活动,调动家长家校合作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模范。定期与孩子家长沟通交流,除了基本的电话沟通方式意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以及电子邮件方式,反馈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只有这样,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在无形中规范自身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成长。
(2)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强制性的说教,而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而师爱则是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在与留守儿童接触期间,教师应该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给予深层次的关怀,有耐心的说教。对于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应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嘲笑、不冷漠、不训斥,让留守儿童了解到教师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他们。同时,多鼓励儿童所获得的成绩,提升儿童的自信心,以便于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长久动力支持,积极主动的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需要技术及时沟通和交流,寻求合理措施予以改进。日常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新闻给习惯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教育,尽可能规避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除了父母以外,教师同样是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人,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引导留守儿童自觉规范不良的行为习惯。
(3)密切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自身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模范,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给孩子带好头。更要注重良好教育氛围营造,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家校合作工作成效。学校教育对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约束和改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将养成教育融入到家校合作中,促使孩子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一阶段的孩子模仿性强,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较为强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4)加强实践融合,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还要注重与社会大环境的融合,以此来检验孩子行为习惯是否合理。诸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时组织活动,学生亲手为自己的妈妈制作礼物,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孩子参与到生活实践中,了解到在外务工的父母辛苦,加深对父母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家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当仁不让,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懒惰、自私和依赖性强的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独立自主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结合留守儿童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为后续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慧.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03):50-51.
[2]胡琼伟,徐凌忠,于红霞,张丹,唐浩,高婷婷.济南市历下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营养品摄入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09):992-995.
[3]王晓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方略探析——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2):70-73.
[4].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J].人民教育,2014,23(22):47.
关键词:家校合作;行为习惯;留守儿童;教育观
在市场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居民,大量限制人口外出务工,将子女留给家中父母或是亲朋好友照顾,导致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尤其是行为习惯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培养。留守儿童行為习惯问题的出现,对于儿童未来身心健康发展影响较大,究其根本在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于子女的关心程度不足,而隔代教育由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偏低,对于孩子的错误缺乏正确引导,放任自流,导致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留守儿童家校合作中的问题分析
(1)认知不统一
对于留守儿童问题,推行家校合作是以降有效措施,但实施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认同和理解,可以积极配合家校合作开展。通过大量实践可以了解到,家校合作中绝大的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少数家长认为家校合作并不重要。作为家校合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家长内心是否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直接关乎到后续的家校合作工作全面落实。而这种问题在当前普遍存在,甚至很多家长甚至不知道家校合作是什么,更加无法掌握家校合作的内涵所在,而出现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由于学校家长的宣传力度不足,在家长会上也仅仅是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2)家校合作主体积极性不高
即便绝大多数对于家校合作的认知较高,十分重视家校合作,但是在具体工作践行期间,家长的积极性却并不高,不否定也不参与,还有少数家长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理解较为充分,但是并不合作,很少会主动联系教师,部分家长偶尔联系教师,也不过是针对孩子最近的学习状况进行交流,更多的家长实在孩子出事后才会与教师联系。尤其是留守儿童,很多家长一年下来都不会与教师联系,主要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只有放假才会回家。而家长通常是由爷爷奶奶带孩子,甚至不止一个孩子,分身乏术,难以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对于家校合作重视程度较高,但是鲜有积极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
(3)家校合作形式单一
对于家校合作形似和来看,多数家长认为是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两种形式。而家长学校此类模式却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和应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电话实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认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家长会和家访展开。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在家长会和家访中难以见到本人,所以通常是在电话或是微信群中进行沟通,不定期披露孩子的表现,让群里的家长了解。但是,微信群中家长的沟通较少,通常是教师的单向信息发布。即便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但是由于双方的认知不足,仅仅是停留在督促孩子好好学习的简单几句话中,缺乏长期的监督机制。学校定期会召开家长会,但是留守儿童的家长长期在外务工,很少会抽时间去参加,在家长会上也很少会提出家校合作有价值建议。留守儿童主要是由爷爷奶奶负责照顾,隔代教育局限性较大,加之很多老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家校合作认知不足,更多的将孩子教育问题归结为学校,难以让家校合作工作全面落实。
(4)家校合作平台缺失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积极践行家校合作相关要求,但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或是教师自行组织。部分学校技术水平较高,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家长学校”平台,但很少有家长会参与学习。对于部分经济水平较高的区域,学校均会开设家校合作平台,如“家委会”。由于家校合作平台的缺失,家校合作工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家长希望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却由于平台的缺失导致诉求无法得到充分反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组织分工明确,面对学校机构家长却犹如散沙,无法紧密合作,影响到家校合作效果。
二、加强家校合作,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积极沟通和交流
针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应该积极推行家校合作,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着手改进。通过组织专题家长会会和电话家访等方式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是孩子接触最长的人员,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将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优秀家长”评比活动,调动家长家校合作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模范。定期与孩子家长沟通交流,除了基本的电话沟通方式意外,还可以通过微信、QQ、以及电子邮件方式,反馈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出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只有这样,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在无形中规范自身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成长。
(2)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强制性的说教,而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而师爱则是教育活动开展的根本所在。在与留守儿童接触期间,教师应该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给予深层次的关怀,有耐心的说教。对于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应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嘲笑、不冷漠、不训斥,让留守儿童了解到教师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他们。同时,多鼓励儿童所获得的成绩,提升儿童的自信心,以便于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提供长久动力支持,积极主动的规范自身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需要技术及时沟通和交流,寻求合理措施予以改进。日常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新闻给习惯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教育,尽可能规避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除了父母以外,教师同样是学生接触时间较长的人,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引导留守儿童自觉规范不良的行为习惯。
(3)密切家校合作,提升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自身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模范,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给孩子带好头。更要注重良好教育氛围营造,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家校合作工作成效。学校教育对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约束和改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将养成教育融入到家校合作中,促使孩子可以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熏陶。这一阶段的孩子模仿性强,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心较为强烈,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4)加强实践融合,检验孩子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家庭的大力配合,还要注重与社会大环境的融合,以此来检验孩子行为习惯是否合理。诸如,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时组织活动,学生亲手为自己的妈妈制作礼物,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孩子参与到生活实践中,了解到在外务工的父母辛苦,加深对父母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家中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当仁不让,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懒惰、自私和依赖性强的问题,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独立自主能力,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合作,结合留守儿童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确定明确的教育目标,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素养,为后续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慧.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1(03):50-51.
[2]胡琼伟,徐凌忠,于红霞,张丹,唐浩,高婷婷.济南市历下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习惯及营养品摄入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09):992-995.
[3]王晓莹.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方略探析——以重庆市璧山县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2):70-73.
[4].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J].人民教育,2014,23(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