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在这春意盎然的春天里,你到过哪里看了哪些花?
生:我到巴平看到了油菜花。
生:我到罗富看到了李花。
生:我到车河看到了桃花。
师:老师也到车河看桃花,并把美丽的桃花拍了下来,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师:(投影桃花图片)这么美的桃花,怎样观察呢?
生:我们先观察整片桃林,再欣赏枝头上的每一朵花。
生:我们也可以先观察一朵或者一枝花,再看一棵或者一片桃花。
师:这样的观察方法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我们可以按整体到局部去观察,也可以按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去观察。
师:除了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还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时要抓住特点。
师:什么是特点?
生: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我们应该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生:我想,观察花的颜色。
生:还要看花的形态。
生:看它的数量、大小、颜色、姿态。
生:看花瓣怎样?花蕊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投影桃花图片)我们先来看整片桃林,第一眼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桃花。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一片大朝霞。
生:一大片一大片红艳艳的花,像一个红色的海洋。许多人都到这里观赏桃花,他们在桃花林间穿梭,就像一群群鱼儿在这花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生:远看,桃花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头上戴着鲜艳的花,身着粉红色的衣裳,她在打扮自己呢,原来,这位美丽的姑娘就要出嫁了。
生:远远望去,那一片桃花真像天边的云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有的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看桃花的景象形象地说出来。
师:当我们走进桃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继续投影图片)
生:眼前的景象没法比喻,如一片仙境,桃花一朵一朵地挨在一起,把整个树枝都挤满了,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向游客展示自己的风采。
生:那桃花一朵紧跟着一朵,它们就像一群群小孩子一样,都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风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内置的花瓣,有的争相开放,有的含苞待放。
生:近看,树枝上的桃花就像做错的小姑娘一样,把脸羞得红红的。
生:火红火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桃花不是三四瓣挨在一起,而是一层一层的,很有层次感,在花朵的中间,有淡黄色的花蕊,就像一颗颗黄色的宝石镶嵌在红色的裙子里。
师:老师拍下的桃花,让你们说得这么美,那有谁亲身到过车河看了桃花?(众生举手)
师:你走进桃林,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当我走进桃林,我看到姿态不一的桃花,有的桃花一点点的红,浅浅的、淡淡的、抹在那袅袅娜娜的枝头,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有的全展开了,从那绿叶中冒出来。
生:我们在这美丽的花海中穿梭,仿佛就像在大海中游泳,我们看到了一张用桃花织成的网,这张网十分巨大,它们好像再用这张网把游客扣住,想让游客们多看自己的风采。
生:這么多的桃花,姿势可真多呀!有的正仰望瓦蓝的天空;有的紧紧地挨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昂着头好像在说:“你瞧,我的红裙子多漂亮。”
师:你们把桃花的姿态说得形象极了,想象多丰富呀!
师: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桃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真是神工巧匠,让桃花来装点这一片土地,使大地更加美丽,我爱你桃花。
生:桃花,你虽然没有水仙的柔情,没有牡丹的娇艳,可你独具特色,我好羡慕你。
生:当我看到满林的桃花,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师:同学们越说越精彩,写花没有固定的格式,关键把你看到的颜色、形态、姿势等,以及你心里想到的按一定顺序表达出来,就能写成作文了。为使表达出来的语言形象生动,你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相信你笔尖下会流露出精彩的语言。
片段二:
师:每个人都去看了自己喜欢的花,你眼中的花又是另一番情景,想不想让别人了解你心中的美景,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花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内交流,展示,再写出来。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摄取作文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解决学生肚里的货,在写作之前,我布置学生周末到车河看桃花,到罗富看李花,到巴平看油菜花,看家中楼顶的花等,学生既得玩,又为写花的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学生肚里有了货,对作文就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捕捉到作文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调动真情实感,归根写作的灵魂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作文,实际上是在纸上写出来的话,要把话写得丰满,需要情感的投入。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这个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真情源于体验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看到实事后的触发与反思。案例中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拍的桃花,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桃花,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他们捕捉作文素材能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真情自然流露。正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充奋,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花的颜色、大小、数量、姿态以及妙词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
三、关注写作方式方法,注重合作促提高
案例中较注意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见木又见林,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案例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本次教学中充分发动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的平台下交流,启迪思维,开拓思路,提高作文质量。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个很好的载体。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在这春意盎然的春天里,你到过哪里看了哪些花?
生:我到巴平看到了油菜花。
生:我到罗富看到了李花。
生:我到车河看到了桃花。
师:老师也到车河看桃花,并把美丽的桃花拍了下来,大家想不想看?
生:想!
师:(投影桃花图片)这么美的桃花,怎样观察呢?
生:我们先观察整片桃林,再欣赏枝头上的每一朵花。
生:我们也可以先观察一朵或者一枝花,再看一棵或者一片桃花。
师:这样的观察方法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我们可以按整体到局部去观察,也可以按局部到整体的方法去观察。
师:除了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还要注意什么?
生:观察时要抓住特点。
师:什么是特点?
生:特点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师:我们应该抓住哪些方面的特点呢?
生:我想,观察花的颜色。
生:还要看花的形态。
生:看它的数量、大小、颜色、姿态。
生:看花瓣怎样?花蕊有什么特点?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投影桃花图片)我们先来看整片桃林,第一眼给你怎样的印象?
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桃花。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的一片大朝霞。
生:一大片一大片红艳艳的花,像一个红色的海洋。许多人都到这里观赏桃花,他们在桃花林间穿梭,就像一群群鱼儿在这花海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生:远看,桃花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头上戴着鲜艳的花,身着粉红色的衣裳,她在打扮自己呢,原来,这位美丽的姑娘就要出嫁了。
生:远远望去,那一片桃花真像天边的云彩。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有的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看桃花的景象形象地说出来。
师:当我们走进桃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继续投影图片)
生:眼前的景象没法比喻,如一片仙境,桃花一朵一朵地挨在一起,把整个树枝都挤满了,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向游客展示自己的风采。
生:那桃花一朵紧跟着一朵,它们就像一群群小孩子一样,都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风姿,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内置的花瓣,有的争相开放,有的含苞待放。
生:近看,树枝上的桃花就像做错的小姑娘一样,把脸羞得红红的。
生:火红火红的花团,像片片火烧云。桃花不是三四瓣挨在一起,而是一层一层的,很有层次感,在花朵的中间,有淡黄色的花蕊,就像一颗颗黄色的宝石镶嵌在红色的裙子里。
师:老师拍下的桃花,让你们说得这么美,那有谁亲身到过车河看了桃花?(众生举手)
师:你走进桃林,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当我走进桃林,我看到姿态不一的桃花,有的桃花一点点的红,浅浅的、淡淡的、抹在那袅袅娜娜的枝头,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有的全展开了,从那绿叶中冒出来。
生:我们在这美丽的花海中穿梭,仿佛就像在大海中游泳,我们看到了一张用桃花织成的网,这张网十分巨大,它们好像再用这张网把游客扣住,想让游客们多看自己的风采。
生:這么多的桃花,姿势可真多呀!有的正仰望瓦蓝的天空;有的紧紧地挨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昂着头好像在说:“你瞧,我的红裙子多漂亮。”
师:你们把桃花的姿态说得形象极了,想象多丰富呀!
师: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桃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真是神工巧匠,让桃花来装点这一片土地,使大地更加美丽,我爱你桃花。
生:桃花,你虽然没有水仙的柔情,没有牡丹的娇艳,可你独具特色,我好羡慕你。
生:当我看到满林的桃花,让我想起了一句诗:“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师:同学们越说越精彩,写花没有固定的格式,关键把你看到的颜色、形态、姿势等,以及你心里想到的按一定顺序表达出来,就能写成作文了。为使表达出来的语言形象生动,你也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相信你笔尖下会流露出精彩的语言。
片段二:
师:每个人都去看了自己喜欢的花,你眼中的花又是另一番情景,想不想让别人了解你心中的美景,请同学们把自己观察到的花在小组内交流。
生:小组内交流,展示,再写出来。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摄取作文素材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动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唤起学生的写作冲动,首先要使学生产生好的情绪,打破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平静状态,引起兴奋调动潜在的需求,激发其作文的内动力,促其乐于作文。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怕习作主要原因就是肚里没货。“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解决学生肚里的货,在写作之前,我布置学生周末到车河看桃花,到罗富看李花,到巴平看油菜花,看家中楼顶的花等,学生既得玩,又为写花的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解决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学生肚里有了货,对作文就有了兴趣,然后就能积极思维,主动作文,因此捕捉到作文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调动真情实感,归根写作的灵魂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作文,实际上是在纸上写出来的话,要把话写得丰满,需要情感的投入。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但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这个作文教学案例告诉我们:真情源于体验后真心的撞击和交流,实感生于看到实事后的触发与反思。案例中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拍的桃花,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桃花,学生通过观察、亲身体验,他们捕捉作文素材能力得到了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真情自然流露。正因为感情和欲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所以就会激起血液循环的充奋,从而使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于是,头脑中储存花的颜色、大小、数量、姿态以及妙词佳句都会纷纷涌现出来,并有形诸笔端的迫切感,这时就易成文,且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感染力强的好文章。
三、关注写作方式方法,注重合作促提高
案例中较注意采取灵活机动的作文教学方式,真正做到见木又见林,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案例打破作文课的常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方式,让学生合作交流,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在本次教学中充分发动同学们的小组合作意识,让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的平台下交流,启迪思维,开拓思路,提高作文质量。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端正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元素,以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去开启学生思想的汪洋大海,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新型教育思想一个很好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