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然后指出了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这不仅使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还给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帶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而工程安全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在施工生产中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或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失,给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给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从而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故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1.1建筑施工活动空间狭小使不安全因素增多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了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具,当场地窄小时,由于多层次的主体交叉作业,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同时,建筑物体积庞大,外部形体形式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要作调整。对于目前在城市施工的超高层的建筑、特殊形体的建筑,其围护工作更受到空间狭小的限制,使得操作者危险度增加,高处坠落事故增多。
1.2建筑工程的流水作业环境使得安全管理更富于变化
与其他工业不同,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变化大,为适应施工现场环境变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系统而持续地整合内外资源以对付环境变化和安全隐患挑战的一种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在生产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计划、组织进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们希望将计划做的很精确,但是从项目环境和项目资源的限制上看,过于精确的计划,往往会使其失去指导性,与实际产生冲突,造成实施中的管理混乱。因此,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更强调灵活性和有效性。
1.3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劳动对象规模大且高空作业多,以及工人经常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同时,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1.4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
工程的建设是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多,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参差不齐。这些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而当前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较单一,很多仅依赖经验、安全检查等方式,技术标准难以统一,难以形成详细的统一管理标准。
2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许多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比较差,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己经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的需求,不重视建筑施工安全,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施工的法律约束。
2.2安全教育培训不健全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等建筑类学校忽视或削弱了建设施工单位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教育与培训,造成后备人才严重不足。
2.3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安全技术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现在,我国建筑业的主力己经由原来的受过专门教育培训的固定工转变为民工,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许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在雇佣民工后,没有对它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就让他们进行施工,民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很多施工的发生就是因为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技术水平比较低,同时,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人员偏少,没法做到对民工的全面管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家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工人安全教育执行情况的检查,将它落实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4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当今,许多的企业并没有注重安全生产,因此,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安全成本有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分,建设施工安全的直接成本包括建筑施工技术以及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设备设施等,建设施工安全的间接成本则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所需的监控人员和监测设备等,当建筑施工安全成本不足之时,就会导致建筑施工事故的经常发生,当建筑施工安全资金充足,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设备设施到位,所需的安全人员符合要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
2.5建筑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建筑业采用的是政府监管机制,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建筑安全监管机制我国正处以大规模建设的时期,政府监管机制己经无法适应口益增大的建设规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监察队伍,只有这样,建筑安全监管机制才能与我国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建筑业相适应。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安全工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建筑施工生产,它包括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处理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它规定了各职能部门以及建筑施工中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人人参与,只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会避免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管理贯彻整个建筑施工人员。当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适合本单位的需求,才能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 3.2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现在我国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要以人为出发点和核心,建筑施工也不例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现在,建筑业的施工人员己经成为了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素质相对比较的低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建筑施工人员在作业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只有测试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训练,尤其是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只有取得了特种设备作业证的人才能从事这么工作,而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必须要服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且能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3.3加强技术操作,提高安全质量。
工人对技术是否能够熟练操作与施工的发生是息息相关的,对技术操作的不熟练会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工人对技术的操作,只有技术操作规范熟练之后,才能够避免建筑施工的发生。
3.4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安全检查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检查,我们可以发现并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消除,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同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应该经常进行,这样,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而不至于当建筑施工发生事故时才发现安全隐患。通过经常的安全检查,可以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自觉性和责任感,将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当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能够及时上报,而不是存在侥幸心理,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
3.5提高企业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
应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领导人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安全管理,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不是光说不做,流于形式。只有企业领导重视安全生产,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下面的工人也会将安全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层层下来,就会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4 结语
百年大计,安全先行。安全生产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切实采取可行的对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业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完全依靠施工单位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一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评价科学、管理严格,就一定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鄭辉松.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8.04
[2]孙卫国.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02
[3]黄明.建筑施土安全管理的思考[J].建筑安全.2005(04)
【关键词】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建筑施工生产一直是安全意外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高发段。这不仅使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还给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帶来负面影响,甚至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而工程安全是质量和效益的前提,在施工生产中没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或发生了安全事故,就必将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失,给企业的效益带来损失,给国家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阻碍,从而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故在谋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1.1建筑施工活动空间狭小使不安全因素增多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了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具,当场地窄小时,由于多层次的主体交叉作业,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同时,建筑物体积庞大,外部形体形式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要作调整。对于目前在城市施工的超高层的建筑、特殊形体的建筑,其围护工作更受到空间狭小的限制,使得操作者危险度增加,高处坠落事故增多。
1.2建筑工程的流水作业环境使得安全管理更富于变化
与其他工业不同,建筑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的变化大,为适应施工现场环境变化,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系统而持续地整合内外资源以对付环境变化和安全隐患挑战的一种能力。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就是要在生产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计划、组织进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传统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们希望将计划做的很精确,但是从项目环境和项目资源的限制上看,过于精确的计划,往往会使其失去指导性,与实际产生冲突,造成实施中的管理混乱。因此,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更强调灵活性和有效性。
1.3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复杂多变
建筑施工的高能耗、施工作业的高强度、施工现场的噪声、热量、有害气体和尘土,劳动对象规模大且高空作业多,以及工人经常露天作业,受天气、温度影响大,这些都是工人经常面对的不利工作环境和负荷。同时,高温和严寒使得工人体力和注意力下降,雨雪天气还会导致工作面湿滑,夜间照明不够,都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1.4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
工程的建设是有许多方参加,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多,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参差不齐。这些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层次多,管理关系复杂。而当前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较单一,很多仅依赖经验、安全检查等方式,技术标准难以统一,难以形成详细的统一管理标准。
2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许多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比较差,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体系,己经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安全的需求,不重视建筑施工安全,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建筑施工的法律约束。
2.2安全教育培训不健全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等建筑类学校忽视或削弱了建设施工单位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教育与培训,造成后备人才严重不足。
2.3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安全技术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现在,我国建筑业的主力己经由原来的受过专门教育培训的固定工转变为民工,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许多的建筑施工单位在雇佣民工后,没有对它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就让他们进行施工,民工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很多施工的发生就是因为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技术水平比较低,同时,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人员偏少,没法做到对民工的全面管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家应该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工人安全教育执行情况的检查,将它落实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4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当今,许多的企业并没有注重安全生产,因此,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安全成本有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之分,建设施工安全的直接成本包括建筑施工技术以及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设备设施等,建设施工安全的间接成本则是保障建筑施工安全所需的监控人员和监测设备等,当建筑施工安全成本不足之时,就会导致建筑施工事故的经常发生,当建筑施工安全资金充足,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的设备设施到位,所需的安全人员符合要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
2.5建筑安全监管机制还不健全
我国建筑业采用的是政府监管机制,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建筑安全监管机制我国正处以大规模建设的时期,政府监管机制己经无法适应口益增大的建设规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监察队伍,只有这样,建筑安全监管机制才能与我国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建筑业相适应。
3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做好建筑施工安全工作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安全工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能够安全高效的完成建筑施工生产,它包括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事故报告处理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它规定了各职能部门以及建筑施工中每个人员的具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人人参与,只要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会避免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将安全管理贯彻整个建筑施工人员。当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适合本单位的需求,才能对建筑施工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 3.2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现在我国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要以人为出发点和核心,建筑施工也不例外,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现在,建筑业的施工人员己经成为了以农民工为主,他们的素质相对比较的低下,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建筑施工人员在作业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只有测试合格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同时,还要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训练,尤其是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只有取得了特种设备作业证的人才能从事这么工作,而所有的从业人员都必须要服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并且能够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3.3加强技术操作,提高安全质量。
工人对技术是否能够熟练操作与施工的发生是息息相关的,对技术操作的不熟练会直接导致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工人对技术的操作,只有技术操作规范熟练之后,才能够避免建筑施工的发生。
3.4强化现场安全监督检查
安全检查是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检查,我们可以发现并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消除,从而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同时,建筑施工安全检查应该经常进行,这样,我们可以及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而不至于当建筑施工发生事故时才发现安全隐患。通过经常的安全检查,可以加强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自觉性和责任感,将安全生产深入人心,当发现不安全因素时,能够及时上报,而不是存在侥幸心理,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
3.5提高企业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
应该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领导人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视安全管理,并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而不是光说不做,流于形式。只有企业领导重视安全生产,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下面的工人也会将安全摆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层层下来,就会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
4 结语
百年大计,安全先行。安全生产是建筑业的生命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我们要切实采取可行的对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业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完全依靠施工单位一方面的力量,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一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只要思想重视、措施得力、评价科学、管理严格,就一定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鄭辉松.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8.04
[2]孙卫国.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02
[3]黄明.建筑施土安全管理的思考[J].建筑安全.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