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节能性及科学性,对设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质量直接对建筑节能的实现造成影响。本文对暖通空调设计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
一、暖通空调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对安全性的要求具体是:第一,环境的安全。也就是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环境进行考虑,施工时要离易燃易爆物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做到相应的防火措施。第二,系统中线路的安全。在对线路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减少错误线路对工程带来的事故。第三,整个运行过程的安全。是指暖通空调系统是否平稳的运行。高层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系统对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建筑越高,如果出现火灾的情况,就会对逃生造成重要的威胁。所以这一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系统运行中的安全。
2.加强对空调通风设计合理性的重视
暖通空调通风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相关的设计人员对各种安全系数的把握不准确,使得设计的空调容量大于实际运行的峰值,造成暖通空调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采用估算法,对其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通风系统的科学性,设计人员需要对安全系数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空调通风机的冷负荷进行设计,实现真正的节能。
3.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其调节性及操作性的提升
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注重暖通空调系统的调节性及操作性的提升,以保证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价值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耗
当前,设计人员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时,侧重点在冷负荷的设计上,冷负荷的设计需要进行负荷能力计算,在进行计算时,所依照的依据为冷负荷计算公式,对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并未充分的考虑,这样一来,设计完成的暖通空调就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当投入使用时,其所具备的能源消耗是比较大的,同时,在营造室内环境舒适度方面,效果也并不理想。
2.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的暖通入口。对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安装,具备相应的标准规定,具体说来,在暖通入口处,温度计等设备是一定要安装的,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观察。不过,在实际的暖通空调入口施工时,室内暖通入口的检测设备经常会出现短缺的问题。另外,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时,高层建筑后期管理的便利性要充分的考虑进去,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室外暖通空调设备的接口设置必须要具备合理性。当前,设计人员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工作时,并未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从而导致暖通空调所具备的的实用性比较差。
3.通风功能
对于不同属性的高层建筑来说,其对暖通空调的冷负荷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及安装时,高层建筑的属性也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并根据具体的属性进行冷负荷的设计。不过在实际的冷负荷计算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这会导致计算偏差的存在,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到暖通空调的通风性能,同时也会增加暖通空调能源的消耗。
三、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1.分析建筑物及周边环境
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以合理设计系统供热入口,同时在计算该系统的负荷的时候,也要将该地区的日照、风力等环境因素纳入考虑,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和确定主入口的朝向。
2.了解建筑物内部情况
该步骤需要将建筑物使用的人数、用途、和废气排放量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以确定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负荷。
3.合理划分防火和防烟区
在设计时,要将建筑物的防火、防烟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防火墙的位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人员的避难和撤离工作。
四、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1.循环水泵的选型
暖通空调系统中循环水泵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对循环水泵进行合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不同时间段的使用要求,对扬程以及冷负荷做出调整,控制变频泵的速度,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
2.合理设计供暖系统
采暖系统的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一个设计的好坏关乎到整个项目能否正常的运行,对于在设计中我们要加强对于耗能设备的控制,在新型的采暖系统中,管理的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安装,相对的设备也少,可以达到专户专用,而且温度随意调节的功能,这些也是暖通设计的基本所在。在设计进行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户型来进行有效、合理的设计。
3.空调通风方面
空调通风是暖通空调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设计中经常会出现装机容量过大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人员使用负荷指标估算方法,进行装机容量的計算,往往得出的结果比价偏大,造成成本增加和资源的浪费。另外,出于对综合情况的考虑,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所以单位空调面积的制冷剂装机容量通常都比较大,高于冷负荷概算。
4.冷热源设备选型
对于日常的生活中需要用到冷热水的交替使用,那么在冷热源设备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节能环保的体现,对于设备的选用需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展开分析。结合当地的能源市场环境和日常的生活环境根据原则进行挑选,对于有些工业企业的生产中,日常的设备运行会产生相应的热量,可以用于热源的供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将工业余热加入到建筑暖通空调的应用当中,达到有效的节能作用,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来进行自然资源的利用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等。
5.变频调速设计
变频器调速的设计是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法,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变频器调速对暖通空调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能源的消耗,保证了暖通空调的正常发挥。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能源消耗是建筑消耗的一大部分,合理的利用变频器调速可以有效地解决风机、电机等的运行,根据日常生活对于设备的需要,控制设备的频率,有效地减少对于能源的利用。
6.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调节性以及操作性的提升
暖通空调是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系统,在设计阶段,必须要结合人性化的设计,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系统的可调节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出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效益,促进暖通空调价值的实现。另外,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温度条件的变换下,良好的调节性能与操作性可以时暖通空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7.资源的合理利用
暖通空调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真要功能系统,对其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具有节能效果的暖通空调设备,满足国家对低能耗标准的要求,降低对能源的损耗,提高高层建筑的环保效果,找到最适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资源,合理的融入到设计当中,加强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结语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十分复杂,需要在高层建筑中对暖通空调展开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节约能源,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应挑选合适的暖通空调系统,对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宇.我国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叹息[J].中国高薪技术企业2011(9).
[2]高磊.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协论坛,2013(1).
[3]黄花雪.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以及问题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4]边庆远,万蕾.关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16.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
一、暖通空调设计原则
1.安全性
对安全性的要求具体是:第一,环境的安全。也就是在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环境进行考虑,施工时要离易燃易爆物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做到相应的防火措施。第二,系统中线路的安全。在对线路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减少错误线路对工程带来的事故。第三,整个运行过程的安全。是指暖通空调系统是否平稳的运行。高层建筑中的暖通空调系统对安全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建筑越高,如果出现火灾的情况,就会对逃生造成重要的威胁。所以这一系统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系统运行中的安全。
2.加强对空调通风设计合理性的重视
暖通空调通风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对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相关的设计人员对各种安全系数的把握不准确,使得设计的空调容量大于实际运行的峰值,造成暖通空调资源的浪费。设计人员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采用估算法,对其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通风系统的科学性,设计人员需要对安全系数进行科学的评估,依据空调通风机的冷负荷进行设计,实现真正的节能。
3.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其调节性及操作性的提升
在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注重暖通空调系统的调节性及操作性的提升,以保证暖通空调系统的正常工作,对暖通空调系统的价值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耗
当前,设计人员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时,侧重点在冷负荷的设计上,冷负荷的设计需要进行负荷能力计算,在进行计算时,所依照的依据为冷负荷计算公式,对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并未充分的考虑,这样一来,设计完成的暖通空调就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当投入使用时,其所具备的能源消耗是比较大的,同时,在营造室内环境舒适度方面,效果也并不理想。
2.实用性
所谓实用性,主要表现在高层建筑的暖通入口。对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安装,具备相应的标准规定,具体说来,在暖通入口处,温度计等设备是一定要安装的,同时,还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观察。不过,在实际的暖通空调入口施工时,室内暖通入口的检测设备经常会出现短缺的问题。另外,在进行暖通空调设计时,高层建筑后期管理的便利性要充分的考虑进去,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室外暖通空调设备的接口设置必须要具备合理性。当前,设计人员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工作时,并未充分的重视这些问题,从而导致暖通空调所具备的的实用性比较差。
3.通风功能
对于不同属性的高层建筑来说,其对暖通空调的冷负荷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暖通空调的设计及安装时,高层建筑的属性也应该在考虑的范围之内,并根据具体的属性进行冷负荷的设计。不过在实际的冷负荷计算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这会导致计算偏差的存在,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到暖通空调的通风性能,同时也会增加暖通空调能源的消耗。
三、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前期准备工作
1.分析建筑物及周边环境
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建筑物的构造特点和周边环境情况,以合理设计系统供热入口,同时在计算该系统的负荷的时候,也要将该地区的日照、风力等环境因素纳入考虑,并以此为基础来进一步分析和确定主入口的朝向。
2.了解建筑物内部情况
该步骤需要将建筑物使用的人数、用途、和废气排放量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和分析,以确定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和负荷。
3.合理划分防火和防烟区
在设计时,要将建筑物的防火、防烟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防火墙的位置,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顺利完成人员的避难和撤离工作。
四、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
1.循环水泵的选型
暖通空调系统中循环水泵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对循环水泵进行合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不同时间段的使用要求,对扬程以及冷负荷做出调整,控制变频泵的速度,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
2.合理设计供暖系统
采暖系统的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一个设计的好坏关乎到整个项目能否正常的运行,对于在设计中我们要加强对于耗能设备的控制,在新型的采暖系统中,管理的结构非常简单,容易安装,相对的设备也少,可以达到专户专用,而且温度随意调节的功能,这些也是暖通设计的基本所在。在设计进行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户型来进行有效、合理的设计。
3.空调通风方面
空调通风是暖通空调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设计中经常会出现装机容量过大的现象,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人员使用负荷指标估算方法,进行装机容量的計算,往往得出的结果比价偏大,造成成本增加和资源的浪费。另外,出于对综合情况的考虑,为了保证系统运行安全,所以单位空调面积的制冷剂装机容量通常都比较大,高于冷负荷概算。
4.冷热源设备选型
对于日常的生活中需要用到冷热水的交替使用,那么在冷热源设备的选择上一定要做到节能环保的体现,对于设备的选用需要根据具体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功能展开分析。结合当地的能源市场环境和日常的生活环境根据原则进行挑选,对于有些工业企业的生产中,日常的设备运行会产生相应的热量,可以用于热源的供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将工业余热加入到建筑暖通空调的应用当中,达到有效的节能作用,还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来进行自然资源的利用如: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等。
5.变频调速设计
变频器调速的设计是一种具有节能效果的暖通空调设计方法,根据实际的需要通过变频器调速对暖通空调进行合理的控制,降低能源的消耗,保证了暖通空调的正常发挥。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在暖通空调系统中能源消耗是建筑消耗的一大部分,合理的利用变频器调速可以有效地解决风机、电机等的运行,根据日常生活对于设备的需要,控制设备的频率,有效地减少对于能源的利用。
6.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其调节性以及操作性的提升
暖通空调是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系统,在设计阶段,必须要结合人性化的设计,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系统的可调节性和操作性,充分发挥出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效益,促进暖通空调价值的实现。另外,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温度条件的变换下,良好的调节性能与操作性可以时暖通空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7.资源的合理利用
暖通空调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真要功能系统,对其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过程中选择具有节能效果的暖通空调设备,满足国家对低能耗标准的要求,降低对能源的损耗,提高高层建筑的环保效果,找到最适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资源,合理的融入到设计当中,加强对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结语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十分复杂,需要在高层建筑中对暖通空调展开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社会节约能源,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应挑选合适的暖通空调系统,对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保证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宇.我国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叹息[J].中国高薪技术企业2011(9).
[2]高磊.高层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科协论坛,2013(1).
[3]黄花雪.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以及问题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5).
[4]边庆远,万蕾.关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的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