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rtl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幼儿个体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通过倾听、歌唱、律动、音乐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的音色美、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织体美等,从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并实现完善人格的构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从倾听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活动四个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音乐审美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管建华教授指出:“音乐艺术教育对发展人的直觉、灵感、健康的情感、文化修养、性情人格、思想行为、民族意识、世界意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在人的整体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美好的音乐不仅仅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乐趣,使他们身心健康,同时更能培养他们对一切事物美的感受。特别是音乐中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调式、调性及和声的对比等,这些音乐表现手段无不呈现美的规律与特征。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让他们充分体验感受音乐的音色美、节奏美、旋律美、和声美、织体美等等,对于他们良好个性的养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以下将探讨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一、倾听活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情感。要带领幼儿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首先要培养他们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可以借助音乐作品中的声音形象,培养幼儿敏锐的感觉和细微的辨别能力,通过对音响的感知,走进音乐的王国,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倾听训练,激发他们爱听、乐听、会听的情感欲望。一是带领幼儿欣赏儿童歌曲,充分体验人声的美,比如《祝你生日快乐》、《找朋友》、《摇篮曲》等,这些歌曲歌词浅显易懂,唱的都是幼儿身边的事,能够激发他们倾听的兴趣;二是带领幼儿欣赏一些描摹性的、形象鲜明的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体验音符的美,比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音乐童话曲》等等;三是欣赏中外著名的音乐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如《月光》(班得瑞)、《野蜂飞舞》(里姆斯基·克萨克夫)等。同时,来自于自然界的美妙声响,如水滴声、雨声、雷声、风的呼啸声、知了的鸣叫声,都可以成为幼儿欣赏的源泉。
  二、歌唱活动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丰富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终生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在歌唱活动中,要让幼儿初步体验歌唱的快乐,学习基本歌唱技能,初步理解和表現简单儿童歌曲形象、内容和情感。演唱形式除全班齐唱外还可使用接唱、轮唱等方式。歌曲内容不能太难,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歌唱的乐趣,从而激发演唱歌曲的兴趣。为达到审美的目的,在歌唱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准确的咬字、吐字,恰当的运用气息,让幼儿清晰、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内容并富于感染力的表达情感。
  三、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泛指所有伴随音乐进行的身体艺术表现活动,主要分为创造性律动和集体舞蹈两种类型。韵律活动的开展在于引导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美,从而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当幼儿随着音乐模仿或创造性地做出各种有节奏而富有形象的动作时,能很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而且在韵律活动中的各项身体律动要求能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协调身体各部分之间,身体与音乐之间,身体与其它人之间,身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在音乐伴随下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用动作解释听到的音乐。在韵律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随着音乐动起来;二是激发幼儿进行大胆思考,通过身体动作有节奏地将其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三是运用幼儿自己在运动中吸取的素材,指导他们创编一些优美的动作。
  四、音乐游戏活动
  音乐游戏主要指在音乐的伴随、指挥下做游戏,既要保持游戏的情趣性,又要发挥游戏的音乐特点。通过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真正得到艺术享受,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其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游戏的内容包括:以歌舞为主的歌舞游戏;带情节和角色表演的表演性游戏,通过听声音与音乐并作出快速反应的听辨游戏等。音乐游戏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注意律动性,用活动激发幼儿的形体动作,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让肢体和思维相应地都活跃起来;其次,音乐游戏活动要注意情趣性,音乐、动作、活动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产生审美的体验和审美的情感;再次,每个游戏的动作,都要启发幼儿自己创编,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柴月芳.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J].宁夏教育
  [2]黄施娟.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体验型”音乐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
  [3]蒋剑秀.通过音乐活动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发展[J].幼儿教育
  [4]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行及效果。良好的学习情绪,能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有序与无序的良性转化。体育课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下面结合体育教学的实践,从教学目标的可及性、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教学管理的艺术性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体育教学乐学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效果。  一、可及特
期刊
【摘要】在幼师的钢琴教学中,根据钢琴教学的特点,首先要抓好基础教学方法,掌握钢琴教学中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和能力,合理、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本文根据教师在钢琴弹奏教学中采取示范性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开发潜能 钢琴教学 改革措施  前言  幼师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钢琴课。无论学习钢琴,还是教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的弹奏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的确是这样,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与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的体育训练也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训练的基础和动力,是提高运动成绩的保证。有实验证明,当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的时候,运动会促使血糖上升,肌力增加,精神饱满;如强迫他们从事体育锻
期刊
摘要:在篮球比赛中,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除了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实力和身体素质训练外,还有心理,心理素质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为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今后紧张的比赛和训练中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使中学生篮球运动员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将对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 篮球运动员 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并且"喜欢学"。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新余市城乡教学软硬件环境显著增改善,但是体育科目教学还面临着与其他教育学科发展不平衡如师资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层次偏低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余市部分乡镇中学教学现状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新余市乡镇中学体育教学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难题,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余 乡镇中学 体育教学 
前言: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据201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21亿,占全国人口的16.5%,辽宁省流动人口约630万,占全省人口的14.5%。流动人群在流动时通过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