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内外对于钢铁企业的出厂物流的研究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参考,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笔者将原本用于供应链建模的SCOR模型引入到出厂物流体系分析中来,改变了原来只能靠拍脑袋思考的局面,把问题由定性向定量深入发展。这对以后深入研究出厂物流一体化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钢铁;出厂物流;SCOR模型;仿真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6-0065-04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there still not gener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in theory. The author draws on the SCOR model in supply chain modeling lane,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thinking into the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fter-dep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system.
Key words: steel;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SCOR model; simulation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业也正处在势头良好的景气时期,行业利润较高。但是就全球与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而言,钢铁企业在处于良好发展时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可以预见我国钢铁企业未来面临的行业竞争与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严峻。为了求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跻身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强”的战略目标,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宝钢更需要奋起直追、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宝钢采取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改善工艺技术装备等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正是为了迅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所采取的策略。这其中,控制、优化生产物流、降低生产成本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近年来,物流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的重视,已被作为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来考虑。本文中的出厂物流指产成品从仓库开始经过卡车、平板车、火车、轮船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送达最终客户的手中的过程。出厂物流作为钢铁物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直接服务于客户,因此其运行状况的好坏对企业物流的成本和绩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钢铁企业的出厂物流的研究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参考,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宝钢出厂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将原本用于供应链建模的SCOR模型引入到出厂物流体系分析中来,改变了原来只能拍脑袋思考的局面,把问题由定性向定量深入发展。这对以后深入研究出厂物流一体化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宝钢出厂物流现状分析
1.1宝钢物流的优势
目前,宝钢通过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在一体化出厂物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优势,这些优势包括:
(1)丰富的物流管理人才储备。随着宝钢股份的成长壮大,物流管理人才不断走向成熟,物流人才的质和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宝钢股份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进典范,已具有建立先进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同时,宝钢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投用,规范的物流管理的信息流转模式,为建立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软件基础。
(3)强大的运输潜能。在现有的生产管理体制下,运输能力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发挥。同时,从目前一体化管理角度来看,这种能力的储备又是丰富的运输资源,能够为一体化管理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
(4)集团公司一体化管理力度加大。随着集团公司推进集中管理的不断深入,物流一体化管理将作为其中的一项有效控制手段,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以研究实践。
1.2宝钢出厂物流急需解决的问题
宝钢目前已基本具备物流管理优势。根据宝钢出厂物流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宝钢目前亟待解决的出厂物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仓库的规划与合理利用。目前宝钢仓库总使用面积为61 563 m2,总堆存能力为134 500吨,但是仓库往往出现空置面积较多或者堆存空间不够的现象,这与钢铁产品的需求不稳定有关;同时,宝钢“十一五”规划建设,也需要充裕的仓库与之相适应。
(2)提高配载效率。目前宝钢的火车配载以人工操作为主,每次一装车出库需要现场操作人员手工获得到库的产品信息,管理员凭经验手工计算配载方案。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来帮助配载人员减少装载方案确定时间、减少车皮等待装卸时间、降低车皮的空载率。
(3)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框架资源。一直以来,配合框架车作业的框架长期以来无论从配置的数量、结构还是日常的管理上,都未得到过应有的重视和科学的管理,在目前生产的运行过程中,框架配置一些不合理的方面逐步凸现,已成为影响框架车总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一个因素。
2出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W,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物流为供应链的一个子集,并且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供应链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增值链,而在Michael Porter的价值链模型中[20],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价值活动。前者是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后者为基本价值活动提供资金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其产品增值的五大主要活动为入厂物流、生产运营、出厂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其中出厂物流是上下游价值链的衔接,还与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活动相关。如果企业的出厂物流所有相关活动都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成本和效益优势,能为企业的产品增加更多价值的话,其出厂物流将是重要的竞争资源。
因此,出厂物流的研究是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用于出厂物流管理中,同时出厂物流的研究对于丰富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将出厂物流看作一个体系进行研究的时候,由于出厂物流体系本身也是一条小型的供需链,这条链上体现出的很多特性和及链上组织的行为,跟供应链上的节点有很多相似性和可比性,这样,借鉴供应链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出厂物流一体化的研究是可行且有现实意义的。
3出厂物流SCOR模型的现状分析建模
由于宝钢出厂物流体系涉及到的流程很多,篇幅所限,不在此一一列举所有的流程。以代表性的“铁路库集配载”为例建立流程模型,如图1。
物流仿真参数:
对于该EPC流程模型的各仿真参数设置如表1—表4所示:
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产品装车”“计算配载方案”和“选择出库产品”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其它功能,是流程瓶颈所在,需要加以改进。
4出厂物流改进
流程改进一:
根据当前流程的仿真结果和流程瓶颈,我们首先选择对“计算配载方案”这一功能进行改进,引入“智能配载系统”取代当前的人工计算方法,这将使得“计算配载方案”这一功能由原来的20分钟降到15分钟,并且由于使用了计算机计算配载方案,出厂计划可以直接由9 672系统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取消了原来的“打印出厂计划”这一过程。
通过这一流程的改变,可以使整个订单的完成率达到100%,订单总执行时间减少了近10个小时,平均执行时间从2.1小时降低到了1.5小时,管理员利用率从49%降低到36%,即可以进一步减少管理员的数量。并且此时的“产品装车”已经成了铁路库出厂物流的瓶颈。
流程改进二:
虽然这样改进的流程已经可以完成当天的所有出厂计划,但是一旦进入到订单高峰期,每天的出厂计划将远远大于40单,并且每年这样的订单高峰期将持续长达两个月之久。以每天完成80单出厂计划为例,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前的流程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每天的订单完成率只有63.75%,而动态等待时间高达23天。
于是我们根据新的瓶颈所在,再一次改进出厂流程。首先将原先被动的等待末端库送来产品改为根据配载结果通知末端库发货,这样可以保证送来的产品可以立即被装车,省去了催货的情况;然后引入了另一个应用程序“能装车系统”,通过计算机计算和定位产品应该在火车中摆放的坐标,并生成行车操作指令,指导行车以最高效率装载产品,这样不但省略了人工“选择出库产品”,还可以将“产品装车”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同时可以将“通知末端库发货”和“计算装车顺序”改为并行流程,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通过对新的流程的仿真,我们可以发现订单完成率上升到了96.25%,订单平均处理时间下降到了0.87小时。
详细方针结果见表6:
5结论
本文从宝钢出厂物流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钢铁行业的背景及物流发展的理论和时间,首先总结了钢铁物流的特点,其次着重分析了宝钢出厂物流的特点,包括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的将用于供应链建模的SCOR模型移植到出厂物流体系的研究中,并使用ARIS软件搭建了仿真平台。该方法的创造性使用使得深入地、定量地研究出厂物流一体化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Scheer A W. 集成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ARIS)——经营过程建模[M]. 李清,张萍,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鲲,何腊梅. 炼钢物流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2):43-46.
[3] 刘磊.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过程仿真技术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11):1511-1515.
[4] Arntzen B C et al.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J]. Interfaces, 1995,25(1):69-93.
[5] 张晓明,邓子琼. 企业建模方法学的分析与建模工具的评价[J].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3):511-514.
[6] Peppard J, Rowland P. 业务流程再造精要[M]. 2版. 高峻山,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 Taylor D. 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 胡克,程亮,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8] Buzacott J A. Commonalities in reengineered business processes: models and issue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6,42(5):76
-78.
关键词:钢铁;出厂物流;SCOR模型;仿真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6-0065-04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there still not gener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in theory. The author draws on the SCOR model in supply chain modeling lane, and introduces the basic thinking into the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fter-dep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system.
Key words: steel; leaving-factory logistics; SCOR model; simulation
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业也正处在势头良好的景气时期,行业利润较高。但是就全球与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态势而言,钢铁企业在处于良好发展时期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可以预见我国钢铁企业未来面临的行业竞争与生存压力将会越来越严峻。为了求得长足的生存与发展,为了实现“跻身世界钢铁企业前三强”的战略目标,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钢铁企业——宝钢更需要奋起直追、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企业内部宝钢采取加快技术创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改善工艺技术装备等措施,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正是为了迅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所采取的策略。这其中,控制、优化生产物流、降低生产成本就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近年来,物流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大钢铁企业的重视,已被作为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来考虑。本文中的出厂物流指产成品从仓库开始经过卡车、平板车、火车、轮船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送达最终客户的手中的过程。出厂物流作为钢铁物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是直接服务于客户,因此其运行状况的好坏对企业物流的成本和绩效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对于钢铁企业的出厂物流的研究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参考,不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宝钢出厂物流现状的基础上,将原本用于供应链建模的SCOR模型引入到出厂物流体系分析中来,改变了原来只能拍脑袋思考的局面,把问题由定性向定量深入发展。这对以后深入研究出厂物流一体化问题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宝钢出厂物流现状分析
1.1宝钢物流的优势
目前,宝钢通过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已经在一体化出厂物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优势,这些优势包括:
(1)丰富的物流管理人才储备。随着宝钢股份的成长壮大,物流管理人才不断走向成熟,物流人才的质和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宝钢股份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进典范,已具有建立先进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硬件基础。同时,宝钢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建成投用,规范的物流管理的信息流转模式,为建立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了软件基础。
(3)强大的运输潜能。在现有的生产管理体制下,运输能力无法从根本上得到发挥。同时,从目前一体化管理角度来看,这种能力的储备又是丰富的运输资源,能够为一体化管理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
(4)集团公司一体化管理力度加大。随着集团公司推进集中管理的不断深入,物流一体化管理将作为其中的一项有效控制手段,应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加以研究实践。
1.2宝钢出厂物流急需解决的问题
宝钢目前已基本具备物流管理优势。根据宝钢出厂物流一体化的战略思想,宝钢目前亟待解决的出厂物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仓库的规划与合理利用。目前宝钢仓库总使用面积为61 563 m2,总堆存能力为134 500吨,但是仓库往往出现空置面积较多或者堆存空间不够的现象,这与钢铁产品的需求不稳定有关;同时,宝钢“十一五”规划建设,也需要充裕的仓库与之相适应。
(2)提高配载效率。目前宝钢的火车配载以人工操作为主,每次一装车出库需要现场操作人员手工获得到库的产品信息,管理员凭经验手工计算配载方案。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来帮助配载人员减少装载方案确定时间、减少车皮等待装卸时间、降低车皮的空载率。
(3)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框架资源。一直以来,配合框架车作业的框架长期以来无论从配置的数量、结构还是日常的管理上,都未得到过应有的重视和科学的管理,在目前生产的运行过程中,框架配置一些不合理的方面逐步凸现,已成为影响框架车总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一个因素。
2出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W,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认为,物流为供应链的一个子集,并且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供应链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增值链,而在Michael Porter的价值链模型中[20],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活动包括基本价值活动和支持价值活动。前者是与生产有关的活动,后者为基本价值活动提供资金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其产品增值的五大主要活动为入厂物流、生产运营、出厂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其中出厂物流是上下游价值链的衔接,还与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活动相关。如果企业的出厂物流所有相关活动都比其竞争对手具有成本和效益优势,能为企业的产品增加更多价值的话,其出厂物流将是重要的竞争资源。
因此,出厂物流的研究是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可以用于出厂物流管理中,同时出厂物流的研究对于丰富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将出厂物流看作一个体系进行研究的时候,由于出厂物流体系本身也是一条小型的供需链,这条链上体现出的很多特性和及链上组织的行为,跟供应链上的节点有很多相似性和可比性,这样,借鉴供应链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出厂物流一体化的研究是可行且有现实意义的。
3出厂物流SCOR模型的现状分析建模
由于宝钢出厂物流体系涉及到的流程很多,篇幅所限,不在此一一列举所有的流程。以代表性的“铁路库集配载”为例建立流程模型,如图1。
物流仿真参数:
对于该EPC流程模型的各仿真参数设置如表1—表4所示:
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产品装车”“计算配载方案”和“选择出库产品”所需的时间远远大于其它功能,是流程瓶颈所在,需要加以改进。
4出厂物流改进
流程改进一:
根据当前流程的仿真结果和流程瓶颈,我们首先选择对“计算配载方案”这一功能进行改进,引入“智能配载系统”取代当前的人工计算方法,这将使得“计算配载方案”这一功能由原来的20分钟降到15分钟,并且由于使用了计算机计算配载方案,出厂计划可以直接由9 672系统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取消了原来的“打印出厂计划”这一过程。
通过这一流程的改变,可以使整个订单的完成率达到100%,订单总执行时间减少了近10个小时,平均执行时间从2.1小时降低到了1.5小时,管理员利用率从49%降低到36%,即可以进一步减少管理员的数量。并且此时的“产品装车”已经成了铁路库出厂物流的瓶颈。
流程改进二:
虽然这样改进的流程已经可以完成当天的所有出厂计划,但是一旦进入到订单高峰期,每天的出厂计划将远远大于40单,并且每年这样的订单高峰期将持续长达两个月之久。以每天完成80单出厂计划为例,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前的流程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每天的订单完成率只有63.75%,而动态等待时间高达23天。
于是我们根据新的瓶颈所在,再一次改进出厂流程。首先将原先被动的等待末端库送来产品改为根据配载结果通知末端库发货,这样可以保证送来的产品可以立即被装车,省去了催货的情况;然后引入了另一个应用程序“能装车系统”,通过计算机计算和定位产品应该在火车中摆放的坐标,并生成行车操作指令,指导行车以最高效率装载产品,这样不但省略了人工“选择出库产品”,还可以将“产品装车”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一半,同时可以将“通知末端库发货”和“计算装车顺序”改为并行流程,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通过对新的流程的仿真,我们可以发现订单完成率上升到了96.25%,订单平均处理时间下降到了0.87小时。
详细方针结果见表6:
5结论
本文从宝钢出厂物流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前钢铁行业的背景及物流发展的理论和时间,首先总结了钢铁物流的特点,其次着重分析了宝钢出厂物流的特点,包括其优势,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的将用于供应链建模的SCOR模型移植到出厂物流体系的研究中,并使用ARIS软件搭建了仿真平台。该方法的创造性使用使得深入地、定量地研究出厂物流一体化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 Scheer A W. 集成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ARIS)——经营过程建模[M]. 李清,张萍,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鲲,何腊梅. 炼钢物流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重庆大学学报,2003,26(12):43-46.
[3] 刘磊.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过程仿真技术研究[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11(11):1511-1515.
[4] Arntzen B C et al.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t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J]. Interfaces, 1995,25(1):69-93.
[5] 张晓明,邓子琼. 企业建模方法学的分析与建模工具的评价[J].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3):511-514.
[6] Peppard J, Rowland P. 业务流程再造精要[M]. 2版. 高峻山,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7] Taylor D. 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M]. 胡克,程亮,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8] Buzacott J A. Commonalities in reengineered business processes: models and issue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6,42(5):7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