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o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与课外阅读的,大概是三七开。课外阅读的功效比课内阅读的功效高,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即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使课内所获得的学习方法得到实践和巩固,将方法发展为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肥沃语文素养的根基和土壤,由阅读的量变引起语文素养的质变;学生只有在课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知识拓展视野,为终身的发展积淀丰厚的文化基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进、利用相关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提高素养,受用终身。
   一、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在阅读内容上,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字上,即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 一是“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学生渴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兴趣需要。他们初始是没有十分确切的目标的,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真切的任务而去读书,读书的心得是在熏陶渐染中获取的,读书其中,得乎其外。读书的功用主要在于获取生活信息,满足个人情趣,至于思想认识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则是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日渐长进的。因此,我们不能将成人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哪怕是“满汉全席”摆到学生面前,强迫他们“细嚼慢咽”、“狼吞虎咽”,而必须淡化课外阅读的功利性,让“趣”一马当先,让学生在兴趣中自由地驰骋,快乐地徜徉。 二是“广”。老人长寿的经验之一是多吃五谷杂粮,吸取全面营养。同样,滋养心灵也需要“杂读”,只有阅读了荟萃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汲取生命成长的各种营养。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实现厚积薄发,“如蜜蜂采花一样,只有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是“适”。虽说是学生自主选择,但不是放任自流,教师仍要发挥“导”的作用。时下书市的书,鱼龙混杂,泥石俱下,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来读,能按照自己个人的需要,自主挑选精品,摒弃糟粕,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拿到书就读。对适合学生阅读的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更需及时推荐,以免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或是照单全收,或是不择而食。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读书并无定法,采用何种方法,皆由个人阅读习惯而定,圈点勾画、寻章摘句、制作卡片、撰写心得、精读浏览、熟读成诵都是读书之法,各有其妙。但一般性的阅读方法,教师还是有必要介绍的。如“读”、“思”、“记”等。 “读”有三法:浏览性的泛读、探求性的速读和品味性的精读。快速阅读在时间上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全局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可以下放到对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泛读就是大略地读。泛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泛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浏览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因此,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式阅读,即“随便翻翻”,只要大致了解内容就行,这种方法可按“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
   二是探求性的速读。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书籍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即使穷其一生也只能读沧海一粟,沙塔一粒,而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阅读大量的书,所以需要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这就要求“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式的扫视速读。快速的阅读其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能适应新知识新信息几何倍增的特性,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心无旁骛地读,静心体会立意构思,仔细揣摩布局谋篇,咀嚼欣赏妙词佳句,犹如品陈酿的酒,需慢慢地抿,轻轻地呷,才能饮出其妙处,倘若真个“感情深,一口吞”,那便算不得酒中之人了。 “思”即思维。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学和思的统一。托尔斯泰也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对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教师也要进行指导,如通过“书评”、“阅读超市”等形式,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进行交流评价。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闻逸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对于名句名段、优美篇章,还要引导学生背下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对照比较、问题讨论、专题研究等阅读方法,提高辨识异同、综合评价的能力和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即笔记。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过程,是读者调动自己的知识、情感储备去感悟、理解、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瞬间的感悟,还是深思熟虑,都会有时过境迁的情形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将阅读过程中形成的“哈姆雷特”记下来,形成永不磨灭的痕迹。如做疑问笔记,将阅读时产生的心得、疑问随手写下来;做摘录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做提纲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做创作笔记,通过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进行再创作。
   总之,语文老师要从选择读物和阅读方法两个方面,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朝着“课内练方法,课外练能力”这个目标,切实有效地迈进。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文自学能力是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自学方法、自学习惯和自学动机三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激发儿童的主体意识、增强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语文自学能力的
期刊
康德认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人,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席勒强调审美教育要培养完美的人性,造就审美的人。代写硕士论文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思想的核心应该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语文教学中施行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文教材及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起到“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的作用。语文教学
期刊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改革确定的三个维度的具体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还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了前两个方面就弱化了另一方面,而关注了后两个方面又弱化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   一、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因此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期刊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在我国教育改革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不平衡,学生个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现在学生的学习心理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调查了部分学生,了解到学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感到数学难学外,还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来自外面世界的诱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在的中学生对一切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总想了解它,可是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
期刊
对于当代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学生课业之负,而对其心理之负担往往忽视。新课标提出:“对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于这样的新理念,大家都能接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们怕减少作业量会降低
期刊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进行再开发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得以体现的过程。教学活动综合性强 、涉及面宽,其设计除了总体构思 ,还有许多分项策划,主要有 :教学目标设计 (定向);教学内容设计 (定点,即确定重难点和要点);课的类型设计(定型);活动程序设计 (定序);师生角色设计(定位)等等。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在上述五方面彰显数学教学的现实性。    一、“定向”——目标设
期刊
爱因斯坦说;“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对待,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自觉、主动、愉快地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新颖导入,点燃兴趣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导语,三两声,几句话,能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期刊
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活跃气氛的艺术;幽默是一把钥匙,一种可以开启了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缓和师生关系,摆脱逆境的力量。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一个机敏的眼神,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一句风趣的话语,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一、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不费劲。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创造学习,关键在于教与学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