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一年级语文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新教材的识字量又大大增加。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我们认为:识字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其特有的经验作为记忆的支柱形成联想,才能比较牢固地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记忆的效果也才会好。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而今,新课程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又加强了整合性,提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一年级的识字量达到950个,是以往的两倍多。因而,使识字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教好学生识字呢?综观各家教法,都存在优点与局限。我们一线教师更渴望有一种适合我们小学教学识字的体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先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从整体上感知
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先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从整体上感知,再来学习单个具体的生字,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另外识字教学还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很显然是让学生更多去实践,通过自己拼读、自己识记、自己理解、自己归纳、自己纠错等一系列亲身识字、写字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能力,最终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2、渐进性原则。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从较低能力层次向较高层次逐步发展的原则,遵循从“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渐进性原则。
3、分层教育原则。分层教育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是“因学而教”。在教学中对程度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能力强的,鼓励优先发展,不限制发展;能力弱的,允许暂时落后,实行特殊照顾,但要有严格的最低要求。
4、生活性原则。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选择利于学生未来发展,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内容,利用充足的生活素材着重进行生活识字的训练。
5、知情统一原则。 赫尔巴特主张“要使教育心理化”。我们要让识字写字教学成为学生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统一的优化过程。在教学中,要教学生识字,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主动想学,主动去学,让知识、方法和情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得到完美的整合,达到知情统一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人识字教学过程中。尤其本册教材,它本身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识字(一)、(二)选用的教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在家里》和《操场上》、《比一比》中的“农家小院”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内容,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有的来自现代社会生活,它们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老师进行识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我想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教师可借助挂图,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带孩子们走入童话世界,这样,枯燥的识字就成为学生积极探求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识字教学局面,创设一个开放多维的教学环境,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三、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在课堂前设立“5分钟故事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演故事,可以读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
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相信不久的将来字形与音、义相结合,整体认知的识字教学体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我们也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她添砖加瓦。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而今,新课程一年级语文教科书又加强了整合性,提前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一年级的识字量达到950个,是以往的两倍多。因而,使识字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教好学生识字呢?综观各家教法,都存在优点与局限。我们一线教师更渴望有一种适合我们小学教学识字的体系。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先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从整体上感知
近年来一些专家在语言认知心理研究中发现,字词语义的心理贮存是按以具体到抽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意义纬度进行的。因此,先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从整体上感知,再来学习单个具体的生字,充分尊重了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符合人类语言认知规律。另外识字教学还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很显然是让学生更多去实践,通过自己拼读、自己识记、自己理解、自己归纳、自己纠错等一系列亲身识字、写字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能力,最终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2、渐进性原则。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从较低能力层次向较高层次逐步发展的原则,遵循从“由易到难”、 “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渐进性原则。
3、分层教育原则。分层教育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是“因学而教”。在教学中对程度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能力强的,鼓励优先发展,不限制发展;能力弱的,允许暂时落后,实行特殊照顾,但要有严格的最低要求。
4、生活性原则。训练的过程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选择利于学生未来发展,适应未来生活需要的内容,利用充足的生活素材着重进行生活识字的训练。
5、知情统一原则。 赫尔巴特主张“要使教育心理化”。我们要让识字写字教学成为学生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相互统一的优化过程。在教学中,要教学生识字,同时又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主动想学,主动去学,让知识、方法和情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得到完美的整合,达到知情统一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识字欲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如果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出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人识字教学过程中。尤其本册教材,它本身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识字(一)、(二)选用的教材非常富有生活情趣,《在家里》和《操场上》、《比一比》中的“农家小院”和《自选商场》、《菜园里》等内容,有的来自日常生活、学习生活,有的来自农村生活,有的来自现代社会生活,它们和学生的生活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为老师进行识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基础。
我想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教师可借助挂图,通过绘声绘色地描述,带孩子们走入童话世界,这样,枯燥的识字就成为学生积极探求的目标,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困难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彻底改变以往封闭的识字教学局面,创设一个开放多维的教学环境,拉近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三、教师可抓住孩子爱听故事的年龄特点,诱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课上,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优美的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海的女儿》、《丑小鸭》——每到这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这时,教师可抓住孩子好奇、探究的心理愿望,指导他们去读带有拼音的《安徒生童话选》、《格林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书,告诉他们还有更多的故事在里面。为了让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热情不减,教师可在课堂前设立“5分钟故事园地”。在这个园地里,学生可以讲故事,可以演故事,可以读故事,不求形式的统一,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平台,展示阅读后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促进看书的激情。
正是在这反复多次地接触过程中,汉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记忆模块,经过了陌生到不陌生,不陌生到熟悉的心理变化过程,而认识汉字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相信不久的将来字形与音、义相结合,整体认知的识字教学体系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如雨后春笋,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我们也将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她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