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暴利”,一直是眼镜行业留给外界的印象。一块镜片出厂后,历经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层层加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高得离谱。
在国内,眼镜市场是个百亿级的大市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全世界的14亿近视人口中,有6亿人生活在中国。几年间,眼镜业的整体收益持续上涨,在2017年的市场规模是730亿元,有人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850亿元。然而隐藏在巨额利益背后的,除了遍地开花的店铺外,还有消费者日常被宰的人间百态。
“差价”从何而来?
眼镜行业的暴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几句流传已久的口号中,似乎可以窥见冰山一角:“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
近年来,很多眼镜品牌在受到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之后,往往会给用户展示眼镜的生产流程,以便通过一些繁杂的所谓加工流程给用户灌输一种观念——我们生产眼镜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准都是非常精细、非常费工夫的……因此定价高也是理所当然。
但实际情况是,眼镜的实际加工时间远比店员宣称的时间短,甚至有的仅需要10分钟,高昂的价格并没有换来精湛的技艺和所谓的“手工打磨”,反而因为统一送货、统一加工再次降低了成本。
在济南山师东路附近,一条街上有数家眼镜店。但在一条街内,眼镜店的价格区间差别很大。其中某家连锁眼镜店打出知名眼镜品牌的广告,并承诺所售商品的质量保证。学生陈粒曾在这家眼镜店定制了一个价格一千多元的眼镜,之后却在其他眼镜店看到一模一样但售价只有其二分之一的同款眼镜。
周可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作为一名资深近视眼患者,多年来,因为自己的高近视度数加散光,每次周可都要花近千元来配制眼镜。
一年前,周可在济南绿地中心逛街,看到一楼有一家眼镜专卖店,就进去逛了逛。正碰上店内配眼镜搞活动,399元选指定镜框加配近视镜片。在选购了一个指定的镜框后,周可被告知由于他的近视度数过高加散光需要加钱配镜片。最终,周可花了一千元配了一副眼镜。
最近,周可在户外运动时,不小心打坏了眼镜镜框。他拿着镜框来店里想要维修,却被告知此款镜框缺货,更换镜框需要支付399元,但从厂内发货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在询问过店员之后,周可将此款镜框的品牌和型号输入了淘宝,搜索的结果令周可颇为吃惊。在店内卖399元的镜框,在淘宝上只卖120元。周可随即下单,到货后,周可再三比较,发现网购的镜框跟自己的镜框一模一样,完全是同一品牌的同一款商品。
一个镜框的网络售价为何与实体店内的售价差距这么大呢?
眼镜中间商,专门赚差价
“配眼镜吗,量多的话可以便宜。”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眼镜市场,这里林立着数十家眼镜店。刚逛了几家店,记者就被琳琅满目的框架款式、功能难辨的眼镜片及其天壤之别的差价“迷惑”了。
“连框带片儿,120元……在外面你要花三四百才能配。”一位眼镜店的营销人员介绍,眼镜市场的店主要靠批发走量,零售比例相对较小,在这里能配到“济南市最便宜的眼镜”。
在这家店内,记者看到二十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满了各式柜台和验光仪器,高低货架上密密麻麻堆满了近视镜架、太阳镜架以及型号各异的眼镜片。镜架价格和镜片价格不等,便宜的几十元,贵的则要几百元,会员顾客或者批量拿货一般都能打折。
济南眼镜市场以平价著称,不少眼镜店都从这里拿货。这里每个眼镜店都陈列着各种眼镜框架,从“时尚合金架”到“纯钛制眼镜架”多达几十种。进了销售门店,这些眼镜框架瞬间身价倍增,十倍百倍的往上涨。
“他们卖给顾客一二百元的眼镜,我们批量拿的话,几十元可以到手。到店再卖时,还会加价一倍以上。”一家在大学校园周边经营多年的眼镜店店主吴双表示,品牌店、连锁店都是直接从工厂进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省去了中间商环节。从眼镜出厂到最后的零售,利润确实比较大。
对于售价高的问题,吴双表示,很多大品牌都会给零售参考价,店里能打的折扣也是固定的。实际上,2014年,国家发改委对依视路等镜片企业垄断开出千万元罚单,但到目前为止,品牌眼镜仍对镜片最低售价进行限定。
这几年眼镜质量提高、款式增多,进货成本、经营成本都在涨,这些都要考虑。“房租这两年翻了两番,能占到我全年营业额的一半。”吴双告诉记者,购买机器、配备技术性从业人员、售后服务等费用都应该计算到成本中去。
镜框的形状、颜色、轻重、质量,镜片的薄厚、耐磨度、防辐射等保护功效都是眼镜购买者综合考虑的因素。而随着功能的增多,价格也上去了。但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只能靠一段时间的佩戴体验来判断是否物有所值。“我并不知道每项功能应该贵多少。眼镜于我而言是必需品,不能不换。总想着一分价钱一分货,就当买个心理安慰。”一位消费者说。
很多消费者对眼镜行业的暴利一直颇有微词。“不知道眼镜的定价标准是什么,贵和便宜的差别全靠商家的一张嘴。”但在行业之外,消费者也只能接受商家的定价,别无选择。
“暴利”源于买卖信息不对称
一副小小的眼镜,价格相差甚远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中国不仅是世界领先的眼镜生产大国,而且是潜力最大的眼镜消费国之一。有业内人士认为,眼镜行业之所以呈现出如此乱象,一方面取决于国内消费者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暴利说”,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与传统零售业不同,眼镜在零售过程中,诸如为顾客验光和加工等服务都是免费的,而眼镜商品的零售价格则包含了这些服务的价值。
“大家在讨论眼镜价格的时候,总是拿出厂价和购买价对比,但其中还有很多中间环节,每一层都要保证利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副眼镜从生产厂商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步骤,其经历的中间环节越多,消费者购买的单价就越高。
“一副眼镜,从镜架的选材到陈列再到加工,需要很多工序。”长期从事验光配镜的专业人士李磊表示,大部分消费者只看到了眼镜材质,而忽略了它的制造工艺、生产设计、配镜加工的过程。
此外,运营一家眼镜店,更是需要经营成本。眼镜店一般开在人流较旺的地段才有利于推广,而这就意味着必须支付高额的租金。对于“三分保养、七分配戴”的眼镜行业,眼镜店内验光师需要一定的技能培训,且须持证上岗,人工费用较高,再加上门店装修、水电和宣传推广等费用,“如果卖不出高价,眼镜店就没办法生存。”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眼镜后2-3年才会更换新的。但由于眼镜价格过高,消费者会降低购买频次。眼镜商为了维持利润,就会将眼镜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消费者一头雾水,无从选择,商家推销天花乱坠,步步紧逼,如此情况,消费者难免落入商家的“销售陷阱”。但是,一副眼镜材质的好坏单凭肉眼观察往往很难确定,且不说价格是否合理,配镜的安全性问题同样让人担忧。
由于眼鏡行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准入门槛,一家眼镜店如若正常运营往往需要专业的电脑验光设备、配镜设备和技术人员,但当下不少眼镜店在缺乏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却可以违规提供验光配镜服务。可见,想要配一副眼镜,消费者需要绕开的不止“差价”一个陷阱。
在国内,眼镜市场是个百亿级的大市场。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在全世界的14亿近视人口中,有6亿人生活在中国。几年间,眼镜业的整体收益持续上涨,在2017年的市场规模是730亿元,有人推测,在2020年将达到850亿元。然而隐藏在巨额利益背后的,除了遍地开花的店铺外,还有消费者日常被宰的人间百态。
“差价”从何而来?
眼镜行业的暴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从几句流传已久的口号中,似乎可以窥见冰山一角:“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卖给你是讲交情,400元卖给你是讲行情。”
近年来,很多眼镜品牌在受到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之后,往往会给用户展示眼镜的生产流程,以便通过一些繁杂的所谓加工流程给用户灌输一种观念——我们生产眼镜的科技含量、技术水准都是非常精细、非常费工夫的……因此定价高也是理所当然。
但实际情况是,眼镜的实际加工时间远比店员宣称的时间短,甚至有的仅需要10分钟,高昂的价格并没有换来精湛的技艺和所谓的“手工打磨”,反而因为统一送货、统一加工再次降低了成本。
在济南山师东路附近,一条街上有数家眼镜店。但在一条街内,眼镜店的价格区间差别很大。其中某家连锁眼镜店打出知名眼镜品牌的广告,并承诺所售商品的质量保证。学生陈粒曾在这家眼镜店定制了一个价格一千多元的眼镜,之后却在其他眼镜店看到一模一样但售价只有其二分之一的同款眼镜。
周可也经历过同样的事情。作为一名资深近视眼患者,多年来,因为自己的高近视度数加散光,每次周可都要花近千元来配制眼镜。
一年前,周可在济南绿地中心逛街,看到一楼有一家眼镜专卖店,就进去逛了逛。正碰上店内配眼镜搞活动,399元选指定镜框加配近视镜片。在选购了一个指定的镜框后,周可被告知由于他的近视度数过高加散光需要加钱配镜片。最终,周可花了一千元配了一副眼镜。
最近,周可在户外运动时,不小心打坏了眼镜镜框。他拿着镜框来店里想要维修,却被告知此款镜框缺货,更换镜框需要支付399元,但从厂内发货需要等待较长时间。在询问过店员之后,周可将此款镜框的品牌和型号输入了淘宝,搜索的结果令周可颇为吃惊。在店内卖399元的镜框,在淘宝上只卖120元。周可随即下单,到货后,周可再三比较,发现网购的镜框跟自己的镜框一模一样,完全是同一品牌的同一款商品。
一个镜框的网络售价为何与实体店内的售价差距这么大呢?
眼镜中间商,专门赚差价
“配眼镜吗,量多的话可以便宜。”3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天桥区的眼镜市场,这里林立着数十家眼镜店。刚逛了几家店,记者就被琳琅满目的框架款式、功能难辨的眼镜片及其天壤之别的差价“迷惑”了。
“连框带片儿,120元……在外面你要花三四百才能配。”一位眼镜店的营销人员介绍,眼镜市场的店主要靠批发走量,零售比例相对较小,在这里能配到“济南市最便宜的眼镜”。
在这家店内,记者看到二十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满了各式柜台和验光仪器,高低货架上密密麻麻堆满了近视镜架、太阳镜架以及型号各异的眼镜片。镜架价格和镜片价格不等,便宜的几十元,贵的则要几百元,会员顾客或者批量拿货一般都能打折。
济南眼镜市场以平价著称,不少眼镜店都从这里拿货。这里每个眼镜店都陈列着各种眼镜框架,从“时尚合金架”到“纯钛制眼镜架”多达几十种。进了销售门店,这些眼镜框架瞬间身价倍增,十倍百倍的往上涨。
“他们卖给顾客一二百元的眼镜,我们批量拿的话,几十元可以到手。到店再卖时,还会加价一倍以上。”一家在大学校园周边经营多年的眼镜店店主吴双表示,品牌店、连锁店都是直接从工厂进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省去了中间商环节。从眼镜出厂到最后的零售,利润确实比较大。
对于售价高的问题,吴双表示,很多大品牌都会给零售参考价,店里能打的折扣也是固定的。实际上,2014年,国家发改委对依视路等镜片企业垄断开出千万元罚单,但到目前为止,品牌眼镜仍对镜片最低售价进行限定。
这几年眼镜质量提高、款式增多,进货成本、经营成本都在涨,这些都要考虑。“房租这两年翻了两番,能占到我全年营业额的一半。”吴双告诉记者,购买机器、配备技术性从业人员、售后服务等费用都应该计算到成本中去。
镜框的形状、颜色、轻重、质量,镜片的薄厚、耐磨度、防辐射等保护功效都是眼镜购买者综合考虑的因素。而随着功能的增多,价格也上去了。但对大部分消费者而言,只能靠一段时间的佩戴体验来判断是否物有所值。“我并不知道每项功能应该贵多少。眼镜于我而言是必需品,不能不换。总想着一分价钱一分货,就当买个心理安慰。”一位消费者说。
很多消费者对眼镜行业的暴利一直颇有微词。“不知道眼镜的定价标准是什么,贵和便宜的差别全靠商家的一张嘴。”但在行业之外,消费者也只能接受商家的定价,别无选择。
“暴利”源于买卖信息不对称
一副小小的眼镜,价格相差甚远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猫腻?
中国不仅是世界领先的眼镜生产大国,而且是潜力最大的眼镜消费国之一。有业内人士认为,眼镜行业之所以呈现出如此乱象,一方面取决于国内消费者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源于“暴利说”,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与传统零售业不同,眼镜在零售过程中,诸如为顾客验光和加工等服务都是免费的,而眼镜商品的零售价格则包含了这些服务的价值。
“大家在讨论眼镜价格的时候,总是拿出厂价和购买价对比,但其中还有很多中间环节,每一层都要保证利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副眼镜从生产厂商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贸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多个步骤,其经历的中间环节越多,消费者购买的单价就越高。
“一副眼镜,从镜架的选材到陈列再到加工,需要很多工序。”长期从事验光配镜的专业人士李磊表示,大部分消费者只看到了眼镜材质,而忽略了它的制造工艺、生产设计、配镜加工的过程。
此外,运营一家眼镜店,更是需要经营成本。眼镜店一般开在人流较旺的地段才有利于推广,而这就意味着必须支付高额的租金。对于“三分保养、七分配戴”的眼镜行业,眼镜店内验光师需要一定的技能培训,且须持证上岗,人工费用较高,再加上门店装修、水电和宣传推广等费用,“如果卖不出高价,眼镜店就没办法生存。”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购买眼镜后2-3年才会更换新的。但由于眼镜价格过高,消费者会降低购买频次。眼镜商为了维持利润,就会将眼镜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价位,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消费者一头雾水,无从选择,商家推销天花乱坠,步步紧逼,如此情况,消费者难免落入商家的“销售陷阱”。但是,一副眼镜材质的好坏单凭肉眼观察往往很难确定,且不说价格是否合理,配镜的安全性问题同样让人担忧。
由于眼鏡行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准入门槛,一家眼镜店如若正常运营往往需要专业的电脑验光设备、配镜设备和技术人员,但当下不少眼镜店在缺乏相关资质的情况下却可以违规提供验光配镜服务。可见,想要配一副眼镜,消费者需要绕开的不止“差价”一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