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素质发展与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作为比较系统的理论,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首次提出“认知策略”以来,就开展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头脑不是一个需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点燃的火把,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只限于方法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谋略,只要找到正确的按钮,学习就会一点而通。因此,我们所讲的学习策略不是一种被动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一个环节,它是一种主动的、超越于一般学习程序之上又紧紧监视与调控学习活动的一套操作系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真正地发展一个人的潜在素质,从根本上讲就要实施一种主体教育,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应具备四个基本点,即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其一,如果我们把学习者的头脑比做一片港湾,新知识比做一条船,能固定和拴住轮船的“锚桩”就是认知停靠点,没有停靠点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注重停靠点的积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策略;其二,情感激发点指课堂教学中应有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学生,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这种教学的艺术性同样与学习策略分不开;其三,思维展开点,是解决会学问题的,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知,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其四,心灵交流点是解决乐学问题的,课堂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学艺术园地,通过教育的传递,震撼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使学习成为学生最神往的事。
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个性健康提升,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善学的境界,这一切都需要掌握学习策略。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点最突出:第一,学习方法单一、呆板,致使学习活动枯燥、低效。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成绩不成正比,由此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第二,缺乏必要而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会学习,一些学生处于智力不差,但成绩低的学习失能状态,成为“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是针对学习效率及“学习失能”而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学习策略不仅仅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而且为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二、思想品德学科中学习策略的特征和功能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它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复杂的精神接受过程。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学习,优化程序,有效操作工具,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对策系统。具体来说,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策略具有三大特征:
1.学习策略的艺术性。学习策略是依据学习活动的发展变化而采取的适合学习活动规律的方式方法,它因人而异,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依据学习策略的艺术性特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提出“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把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目标明、方向清,抱负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引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2.学习策略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学习往往是以死记硬背的呆板程序为特征,谈不上学习策略,而有意义的学习则非常注重学习策略,如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就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操作,所以主动学习必有一定的学习策略相伴。学习策略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能动把握,是对学习活动的一种调整和监控,其调控方式有两种:一是学习者直接干预学习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二是通过提高自身的认知功能,间接实现目标。为了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我心甘情愿地当学生的学习咨询“医生”,结合学生具体问题和困惑,有针对地开导解释和训练,帮助学生矫正学习的病症,提高认知能力,寻找获取成功的对策,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3.学习策略的对策性。学习策略总是在学习者面对具体的任务时,为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学习策略是就具体学科的情境、目的及材料的特点,有选择地把学习方法加以具体化,从而相对地找到一种最优化的方法。所以,学习策略对学习问题的解决并非只看问题的“症状”,而被动地满足于一般性的“消炎”方式,而是要分析问题的“病因”,力求主动找到一种特效的最佳方式。平时教学中,我总是充分利用各种反馈信息,使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及时得以调整。演绎式主观题是近几年出现的能力考查的新题型,为了及时掌握信息,我让学生多次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在练习中的顺利程度獲得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的信息,推断自己的学习意识品质与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学生接受信息较快,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获取的信息理清这类实体的答题思路,由于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因此,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学习成绩优异。由此可见,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策略既是一种学习思路,又是一种操作措施,既是一种行动的对策,又是一种意识的控制方式。在课堂教学主体活动中,学习策略实际上是以一种自我意识形式出现的,凡与主体自我发展有关的一切活动,都是自我意识的参与和控制,因此掌握学习策略,具有正确而清晰的自我意识,不仅是使学生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基本条件,更是使学生素质获得主动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学习策略形成的实践探索
学习策略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个体的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操作对策系统,它与个人的素质、认知水平及自我意识水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体现。因此,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第一,学习者要在知识学习中发展一般的认知能力,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第二,在知识运用过程中提炼自己的心智技能,并把外在的学习方法逐步内化为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第三,就是主体在利用心智技能与其独特的方式解决外在的一系列问题中,从其活动结果反窥所用方式与技能和优势与不足,从而寻求进一步有效学习的技能、技巧和对策;第四,通过对新的学习动机和分寸的把握,再加上一定方法的灵活运用,逐步形成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活动计谋,即一种融情境与个体为一体的学习策略。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学习策略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1)学习状态,即学习时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大脑所处的一种综合状态;(2)认知能力与学习方式,主要指一般的认知水平及发展状态,如观察、记忆、思维等品质和读写算的技能;(3)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人在认知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认知能力,增长各种各样的才智,认知策略实际上就是对自身才智与技能的利用能力或指导方式;(4)元认知技能与自我评价。元认知是作为一种监控系统而超然于学习过程之上,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系统的全面了解与整体监控和协调。如计划自己下一步行动,检查自己可能要使用的各种策略,监控各种行动的效用,检验、修正、评价自己的学习策略等。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策略,形成学生素质的四维结构,即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的基础学习、自主学习的智力品质、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把主角让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收获的将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已初步摸索出适合思想品德学科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学习策略的途径汇入方法:
1.教育指导。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教学生会学,重学法指导,实验研究表明,中学生对教师告诉的策略有依赖性,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提出“五个认识”、“五个能够”和“五个掌握”的培养目标要求。“五个认识”指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认识自己的学习类型,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认识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等;“五个能够”指能够制订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恰当的方法,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五个掌握”指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掌握反馈与调节的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等。我们还编写“认识自己学习活动”、“调控你的学习心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辅导教材,使学生在教师的扶持下,掌握学习策略,进入学习情境,发挥智慧潜能,收效良好。
2.创设问题。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多种方法,如直问法、曲问法、设问法、反问法、激闻法、追问法、说问法、特问法、逆问法、侧问法,并用实物展示、画面展示、音乐渲染等方法,拓宽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当学生经历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之后,其学习策略会有大的改进和提高。
3.暴露思维过程。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学内容教材知识蕴含的思维方法都有丰富的背景材料,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景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发展思维和能力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学会思维。
4.领悟错误。这是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监控的一条佳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这看似经验之谈,实则隐含着一定的哲理。既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人就不应该逃避过失,鄙视错误,对于学习上的差错与失误更是如此。其实,学习有效性不光来自于成功的操作,更来自于对操作本身的反省和总结,而错误则是人们反省自我的绝好機会。人们在对错误的反省过程中,不但对错误本身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易于认识自我,更可能由此形成相应的对策。在下一次实践中,主体往往会以上次对错误的认识监控新的操作过程,从而逐步领会和掌握元认知技巧。
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错题档案”,让学生整理、消化、过关,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思维策略,培养其良好思维品质。
5.交给学生解题的钥匙。思想品德学科有五种命题型,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各类题型的解答予以指导。它有难度,易失分,但解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尽管它构思巧妙,有迷惑性,但也有确定性,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首先运用排除法,将表述不科学的题肢去掉,然后运用比较法,从不同范围、层次、侧面、角度、条件上分析比较,找出正确题肢,在日常训练中模仿高考题。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不定项选择题,供学生练习作答,练出新花样,做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要求学生做到:审题要准,扣题要紧,角度要正,层次要清,分析要透,要点要全,语句要精,格式要范,书写要优。
学习策略作为比较系统的理论,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首次提出“认知策略”以来,就开展了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头脑不是一个需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点燃的火把,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只限于方法本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谋略,只要找到正确的按钮,学习就会一点而通。因此,我们所讲的学习策略不是一种被动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过程,也不仅仅是学习活动的一个环节,它是一种主动的、超越于一般学习程序之上又紧紧监视与调控学习活动的一套操作系统。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真正地发展一个人的潜在素质,从根本上讲就要实施一种主体教育,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课堂应具备四个基本点,即认知停靠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和心灵交流点。其一,如果我们把学习者的头脑比做一片港湾,新知识比做一条船,能固定和拴住轮船的“锚桩”就是认知停靠点,没有停靠点的学习只能是机械的学习,注重停靠点的积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策略;其二,情感激发点指课堂教学中应有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学生,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浓厚,这种教学的艺术性同样与学习策略分不开;其三,思维展开点,是解决会学问题的,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思维,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知,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其四,心灵交流点是解决乐学问题的,课堂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学艺术园地,通过教育的传递,震撼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使学习成为学生最神往的事。
课堂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个性健康提升,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善学的境界,这一切都需要掌握学习策略。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点最突出:第一,学习方法单一、呆板,致使学习活动枯燥、低效。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成绩不成正比,由此导致厌学情绪产生;第二,缺乏必要而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学会学习,一些学生处于智力不差,但成绩低的学习失能状态,成为“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研究就是针对学习效率及“学习失能”而进行的有价值的研究,学习策略不仅仅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而且为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
二、思想品德学科中学习策略的特征和功能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与艺术,它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复杂的精神接受过程。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针对一定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的一般规则,主动学习,优化程序,有效操作工具,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一种对策系统。具体来说,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策略具有三大特征:
1.学习策略的艺术性。学习策略是依据学习活动的发展变化而采取的适合学习活动规律的方式方法,它因人而异,往往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是独特的、新颖的。依据学习策略的艺术性特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提出“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把每一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前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目标明、方向清,抱负水平得以提高,从而引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2.学习策略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被动学习往往是以死记硬背的呆板程序为特征,谈不上学习策略,而有意义的学习则非常注重学习策略,如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就非常重视学习者自身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操作,所以主动学习必有一定的学习策略相伴。学习策略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能动把握,是对学习活动的一种调整和监控,其调控方式有两种:一是学习者直接干预学习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二是通过提高自身的认知功能,间接实现目标。为了使学生主动自觉学习,我心甘情愿地当学生的学习咨询“医生”,结合学生具体问题和困惑,有针对地开导解释和训练,帮助学生矫正学习的病症,提高认知能力,寻找获取成功的对策,从而推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渴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3.学习策略的对策性。学习策略总是在学习者面对具体的任务时,为解决具体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具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学习策略是就具体学科的情境、目的及材料的特点,有选择地把学习方法加以具体化,从而相对地找到一种最优化的方法。所以,学习策略对学习问题的解决并非只看问题的“症状”,而被动地满足于一般性的“消炎”方式,而是要分析问题的“病因”,力求主动找到一种特效的最佳方式。平时教学中,我总是充分利用各种反馈信息,使教与学的策略与方法及时得以调整。演绎式主观题是近几年出现的能力考查的新题型,为了及时掌握信息,我让学生多次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在练习中的顺利程度獲得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状况的信息,推断自己的学习意识品质与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学生接受信息较快,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吸收,并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获取的信息理清这类实体的答题思路,由于学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方法比较科学。因此,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学习成绩优异。由此可见,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策略既是一种学习思路,又是一种操作措施,既是一种行动的对策,又是一种意识的控制方式。在课堂教学主体活动中,学习策略实际上是以一种自我意识形式出现的,凡与主体自我发展有关的一切活动,都是自我意识的参与和控制,因此掌握学习策略,具有正确而清晰的自我意识,不仅是使学生学习过程与实践活动富有成效的基本条件,更是使学生素质获得主动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学习策略形成的实践探索
学习策略不同于一般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个体的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的操作对策系统,它与个人的素质、认知水平及自我意识水平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习策略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水平高低的体现。因此,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第一,学习者要在知识学习中发展一般的认知能力,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第二,在知识运用过程中提炼自己的心智技能,并把外在的学习方法逐步内化为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式;第三,就是主体在利用心智技能与其独特的方式解决外在的一系列问题中,从其活动结果反窥所用方式与技能和优势与不足,从而寻求进一步有效学习的技能、技巧和对策;第四,通过对新的学习动机和分寸的把握,再加上一定方法的灵活运用,逐步形成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活动计谋,即一种融情境与个体为一体的学习策略。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是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思想品德学科中的学习策略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1)学习状态,即学习时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大脑所处的一种综合状态;(2)认知能力与学习方式,主要指一般的认知水平及发展状态,如观察、记忆、思维等品质和读写算的技能;(3)认知策略与学习技巧,人在认知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认知能力,增长各种各样的才智,认知策略实际上就是对自身才智与技能的利用能力或指导方式;(4)元认知技能与自我评价。元认知是作为一种监控系统而超然于学习过程之上,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系统的全面了解与整体监控和协调。如计划自己下一步行动,检查自己可能要使用的各种策略,监控各种行动的效用,检验、修正、评价自己的学习策略等。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策略,形成学生素质的四维结构,即自主学习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的基础学习、自主学习的智力品质、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把主角让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收获的将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已初步摸索出适合思想品德学科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学习策略的途径汇入方法:
1.教育指导。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求教师教学生会学,重学法指导,实验研究表明,中学生对教师告诉的策略有依赖性,在教学中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提出“五个认识”、“五个能够”和“五个掌握”的培养目标要求。“五个认识”指认识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认识自己的学习类型,认识学习任务与目标,认识制约学习任务完成的因素等;“五个能够”指能够制订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恰当的方法,激活与保持适度的学习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五个掌握”指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掌握反馈与调节的方法,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掌握分析、综合的方法等。我们还编写“认识自己学习活动”、“调控你的学习心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辅导教材,使学生在教师的扶持下,掌握学习策略,进入学习情境,发挥智慧潜能,收效良好。
2.创设问题。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创设问题情境的多种方法,如直问法、曲问法、设问法、反问法、激闻法、追问法、说问法、特问法、逆问法、侧问法,并用实物展示、画面展示、音乐渲染等方法,拓宽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当学生经历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之后,其学习策略会有大的改进和提高。
3.暴露思维过程。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由于教学内容教材知识蕴含的思维方法都有丰富的背景材料,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向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教材中知识背景的材料及科学活动过程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既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能发展思维和能力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学会思维。
4.领悟错误。这是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监控的一条佳径。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这看似经验之谈,实则隐含着一定的哲理。既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人就不应该逃避过失,鄙视错误,对于学习上的差错与失误更是如此。其实,学习有效性不光来自于成功的操作,更来自于对操作本身的反省和总结,而错误则是人们反省自我的绝好機会。人们在对错误的反省过程中,不但对错误本身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易于认识自我,更可能由此形成相应的对策。在下一次实践中,主体往往会以上次对错误的认识监控新的操作过程,从而逐步领会和掌握元认知技巧。
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错题档案”,让学生整理、消化、过关,加强思维策略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思维策略,培养其良好思维品质。
5.交给学生解题的钥匙。思想品德学科有五种命题型,他们各自有不同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应对各类题型的解答予以指导。它有难度,易失分,但解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尽管它构思巧妙,有迷惑性,但也有确定性,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找准题眼,首先运用排除法,将表述不科学的题肢去掉,然后运用比较法,从不同范围、层次、侧面、角度、条件上分析比较,找出正确题肢,在日常训练中模仿高考题。提供大量不同类型的不定项选择题,供学生练习作答,练出新花样,做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要求学生做到:审题要准,扣题要紧,角度要正,层次要清,分析要透,要点要全,语句要精,格式要范,书写要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