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观“包含着人的价值渴望与价值追求,构成人的内在动机,是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识结果。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是可以塑造、培养与提升的,幸福观体现、展示并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他们的幸福观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也对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相关学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树立这一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教育路径
一、对马克思幸福观的解读
马克思幸福观是最科学的幸福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以“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而展开的,以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为论证,全面阐述了他的幸福理论,马克思幸福观内容丰富,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统一”。
首先,幸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但从客观意义上讲,个体的幸福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满足,不能脱离客观环境因素制约而存在。人对幸福的理解不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其次,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物质生活是实现幸福的现实基础。精神生活是实现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提倡禁欲主义的幸福观点和享乐主义的幸福观点,认为禁欲主义的幸福理论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应当提倡追求正当的物质需求。因为正当的物质需求是人类实现幸福的现实基础。是人们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马克思同样认为人不能光追求肉体感官的快乐,物质满足后的幸福只是初级阶段的幸福而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幸福才是真正追求的长久的幸福。
再次,幸福是劳动与奉献的统一。幸福不仅仅在于享受,也在于创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人类表现自身生命的活动,因此也是追求自身幸福的现实活动。劳动能将主观意志加诸于客观存在并使其发生改变,达到主观愿望的满足,这样在内心得到满足后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人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其本身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够得以自由地发挥。而这正是幸福的核心所在。
最后,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人生活在一定社会中,总是要同周围的人发生一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一般来说,社会为个人生存提供了基础,社会幸福决定着个人幸福;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社会幸福水平是个人幸福水平的基础,个人幸福水平的提高同样会增加社会整体幸福水平。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幸福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情感观现状和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向往美好的爱情。大部分学生认为爱情是很美好的,对爱情有着向往。总的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看法趋于正确,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其存在着很强的矛盾性,既认为爱情产生是因为双方爱慕吸引,又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而有着爱情是因为生理需要等这样的想法。
家庭和睦對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比较重要。绝大多数大学生非常重视家庭和睦,少部分大学生不太关心家庭是否和睦。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心中的家庭是幸福而温暖的,自己与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家庭不幸福,家庭成员间缺乏交流,关系不是很融洽。
大学生中大多数人重视自己的朋友并认为朋友非常重要。遇到事情或者挫折打击,一般会找朋友倾诉。但是大学生在拥有朋友的同时,或多或少存在人际方面的困扰。
2、大学生物质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制约着自己的幸福指数,并且表示自己会因为缺钱而感到苦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多样性,并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消费后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趋于多样化。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幸福与消费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与金钱有联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大学生的幸福至关重要。大学生夸大了金钱的作用,认为生活是否幸福与金钱的多少成正比例。这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3、大学生学业就业观现状及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大部分对于所学专业持满意的态度。在大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表示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明确,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大多数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存在着一定的想法但没有明确的计划。
当代大学生的大部分对于就业表现出信心。在大学生中大部分人是对于就业前景充满信心,也有少部分人对于就业缺乏信心。但是大学生就业缺乏自我规划。很多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同时又表示人生目标不明确或者根本沒想过,大学生应该在就读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就业目标也更明确。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去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幸福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个人是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的,它会引导人们如何去看待幸福。大学生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社会服务并且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会促使他们自觉将个人幸福同社会幸福结合起来,在为实现集体幸福而勇敢的牺牲个人幸福,从而为实现社会幸福而努力奋斗。
3、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要想人心稳定,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需要一个科学的健康的幸福观来主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各种思潮传入中国,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生活环境,感到自己仿佛失去了人生的航标。只有大学生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社会和谐稳定,对社会来说,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结合起来,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站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大学生构建正确的幸福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孙瑛.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他们的幸福观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也对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相关学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树立这一问题作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教育路径
一、对马克思幸福观的解读
马克思幸福观是最科学的幸福观,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以“现实生活世界”为立足点而展开的,以人的本质、人的自由为论证,全面阐述了他的幸福理论,马克思幸福观内容丰富,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四个统一”。
首先,幸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体验。但从客观意义上讲,个体的幸福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满足,不能脱离客观环境因素制约而存在。人对幸福的理解不是一层不变的,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
其次,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幸福是指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统一,物质生活是实现幸福的现实基础。精神生活是实现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提倡禁欲主义的幸福观点和享乐主义的幸福观点,认为禁欲主义的幸福理论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应当提倡追求正当的物质需求。因为正当的物质需求是人类实现幸福的现实基础。是人们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马克思同样认为人不能光追求肉体感官的快乐,物质满足后的幸福只是初级阶段的幸福而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幸福才是真正追求的长久的幸福。
再次,幸福是劳动与奉献的统一。幸福不仅仅在于享受,也在于创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劳动是人类表现自身生命的活动,因此也是追求自身幸福的现实活动。劳动能将主观意志加诸于客观存在并使其发生改变,达到主观愿望的满足,这样在内心得到满足后幸福感就油然而生。人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其本身的体力和智力才能够得以自由地发挥。而这正是幸福的核心所在。
最后,幸福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人生活在一定社会中,总是要同周围的人发生一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一般来说,社会为个人生存提供了基础,社会幸福决定着个人幸福;社会的进步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社会幸福水平是个人幸福水平的基础,个人幸福水平的提高同样会增加社会整体幸福水平。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幸福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情感观现状和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向往美好的爱情。大部分学生认为爱情是很美好的,对爱情有着向往。总的来看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看法趋于正确,但是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其存在着很强的矛盾性,既认为爱情产生是因为双方爱慕吸引,又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而有着爱情是因为生理需要等这样的想法。
家庭和睦對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比较重要。绝大多数大学生非常重视家庭和睦,少部分大学生不太关心家庭是否和睦。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心中的家庭是幸福而温暖的,自己与家庭成员关系融洽,但是仍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家庭不幸福,家庭成员间缺乏交流,关系不是很融洽。
大学生中大多数人重视自己的朋友并认为朋友非常重要。遇到事情或者挫折打击,一般会找朋友倾诉。但是大学生在拥有朋友的同时,或多或少存在人际方面的困扰。
2、大学生物质观现状分析
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经济状况制约着自己的幸福指数,并且表示自己会因为缺钱而感到苦恼。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多样性,并且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消费后幸福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趋于多样化。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幸福与消费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的幸福与金钱有联系,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于大学生的幸福至关重要。大学生夸大了金钱的作用,认为生活是否幸福与金钱的多少成正比例。这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现象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3、大学生学业就业观现状及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大部分对于所学专业持满意的态度。在大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表示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很明确,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大多数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存在着一定的想法但没有明确的计划。
当代大学生的大部分对于就业表现出信心。在大学生中大部分人是对于就业前景充满信心,也有少部分人对于就业缺乏信心。但是大学生就业缺乏自我规划。很多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很有信心同时又表示人生目标不明确或者根本沒想过,大学生应该在就读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就业目标也更明确。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视域下的大学生幸福观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去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幸福观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个人是有很大的引导作用的,它会引导人们如何去看待幸福。大学生只有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才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社会服务并且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会促使他们自觉将个人幸福同社会幸福结合起来,在为实现集体幸福而勇敢的牺牲个人幸福,从而为实现社会幸福而努力奋斗。
3、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要想人心稳定,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需要一个科学的健康的幸福观来主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各种思潮传入中国,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生活环境,感到自己仿佛失去了人生的航标。只有大学生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社会和谐稳定,对社会来说,将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结合起来,树立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站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大学生构建正确的幸福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孙瑛.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