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各阶段教育重点关注的课题,各个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思维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举措
创新是一个民族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教师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分析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具象向抽象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操作中萌发出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猜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并按教材的要求进行拼图,探讨平行四边形底、高与三角形底、高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最终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结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习、探索、创新的动力。
二、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在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并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准备多个圆柱体实物,如玻璃器皿、保温杯等,然后把这些圆柱体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圆柱体的长、宽、高,猜测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体积。创设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讨论合作学习的问题中,学生可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思考,从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春游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行走在曲径的小路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曲折小路长度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用卷尺测量,有的学生提出用步子测量,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教师可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活动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的生活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开展“数花生”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以课外活动为主,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去感知和探索知识,从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四项举措,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后房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举措
创新是一个民族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教师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分析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从具象向抽象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的操作中萌发出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先引导学生猜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并按教材的要求进行拼图,探讨平行四边形底、高与三角形底、高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最终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结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习、探索、创新的动力。
二、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在数学情境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相适应,并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教学中。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准备多个圆柱体实物,如玻璃器皿、保温杯等,然后把这些圆柱体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测量这些圆柱体的长、宽、高,猜测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计算出体积。创设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而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特别是在讨论合作学习的问题中,学生可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对问题的不同认识和思考,从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春游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行走在曲径的小路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曲折小路长度的方法。有的学生提出用卷尺测量,有的学生提出用步子测量,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教师可通过生活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活动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象的生活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开展“数花生”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践活动以课外活动为主,教师可适当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去感知和探索知识,从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了四项举措,以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后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