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更重视提升教学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做任何铺垫、直接进行授课的施教模式不仅难以吸引学生的关注,知识传递式教学也未能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为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在体验、实践中了解学科本质,感受数学魅力,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课内容,使其具有科学性、多样性与创新性。在此,本文展开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导课艺术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课;艺术
1、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导课艺术必要性
数学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生活与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价值[1]”。小学生天性单纯、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抱有较大热情。以往的数学导课,教师习惯以平铺直述式的方式直切主题,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更使课堂中学生们开小差、走神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便使很多教师习惯以严厉面孔施教,以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
为提升课堂施教的有效性,体现导课艺术,教师应建立新型教育观、将学生当做课堂中的中心,关注他们的数学学习感受,进而展开导课设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此,便需教师具有授课反思意識,及时进行教学总结,使导课设置更具科学性、多样性与创新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入探究。
2、浅议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导课艺术策略
2.1提升导课科学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2],生活中随处可见、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对生活阅历有限、思维能力处于低水平的小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数学课堂中选用有效导课方式、使导课设计具有艺术,教师应使教学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认知水平等相融合,以导课作为教学线索,促进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独立思考。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前,教师可结合重点内容,运用硬纸板作为教具,引出课堂问题。如展示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哪个周长更长,长多少?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比较吗?实现激趣教学。并创设让学生通过利用小长方形摆大长方形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纸板展示多种摆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并继续提出问题:在重新摆放之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周长有分别有什么变化。通过导课使学生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在动手拼图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问题上,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其认识四边形的边和角特点,为后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教学奠基。
2.2增强导课多样性,引发学生热情体验
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导课价值,有助于促进教学的多样化,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同时,以往教学中定式施教不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才是课堂中中心,而提升导课艺术性、实效性,有利于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3]。
又如:在《混合运算》学习前,教师可通过情境构建实现导课,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小游戏。设置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游戏规则。接着教师可发放给学生们不同面值的兑换券,用其可以进行购物。学生可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练习册3元/本、玉米2元/根、薯片5元/袋、面包12元/袋(每袋4个,可零售)。顾客需遵循购买不少于2样、每样物品数量不可少于3件原则,尽可能将领到的兑换券全部兑完。
以生活问题作为导课内容、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课堂氛围不仅变得更活跃,学生们也都纷纷沉迷于自己的角色中,在结账时主动计算着。这样不仅扭转了以教定学,便于分层施教,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师的接下来授课更具方向性、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更好的掌握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另外,改变了数学在学生心中枯燥无趣的既定印象,增加了学习魅力、有助于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力。
2.3赋予导课创新性,降低数学理解难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导课设置的艺术性,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停留在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中,师生间的互动则需依靠课堂提问、课下作业来完成。应用创新性导课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能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重视度的提升、投入力度加大,信息化技术也为导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设备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并进一步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譬如:在《平移》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播放微课:展示生活片段,电梯向上运行、拉开推拉窗的窗扇、拉抽屉等场景,并提问学生这些是什么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堂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接下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如出示课件,展现出平移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要把该图形向上平移三格,则应当怎么做。继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操作方法。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展示平移、引导教学,以此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到有关平移的知识。由此可见,为提升导课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价值,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将其作为知识引导、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的创新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3、结语
总之,为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不仅应具有多元教学能力,更应发挥导课艺术,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多边互动。进而让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初便积极参与、关注教学内容,提升授课效率,促进学生具有应用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快乐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彦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策略[J].学周刊,2019(12):11.
[2]代淑芳.小学数学教学的导课艺术分析[C].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2016(10):21.
[3]于晓华.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2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课;艺术
1、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导课艺术必要性
数学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生活与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价值[1]”。小学生天性单纯、对生动有趣的事物抱有较大热情。以往的数学导课,教师习惯以平铺直述式的方式直切主题,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更使课堂中学生们开小差、走神等问题屡禁不止。这便使很多教师习惯以严厉面孔施教,以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感,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沉闷。
为提升课堂施教的有效性,体现导课艺术,教师应建立新型教育观、将学生当做课堂中的中心,关注他们的数学学习感受,进而展开导课设计,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此,便需教师具有授课反思意識,及时进行教学总结,使导课设置更具科学性、多样性与创新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入探究。
2、浅议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导课艺术策略
2.1提升导课科学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2],生活中随处可见、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对生活阅历有限、思维能力处于低水平的小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在数学课堂中选用有效导课方式、使导课设计具有艺术,教师应使教学与现实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认知水平等相融合,以导课作为教学线索,促进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独立思考。
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授课前,教师可结合重点内容,运用硬纸板作为教具,引出课堂问题。如展示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提问学生:这些图形哪个周长更长,长多少?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比较吗?实现激趣教学。并创设让学生通过利用小长方形摆大长方形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纸板展示多种摆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并继续提出问题:在重新摆放之后,长方形的长和宽、周长有分别有什么变化。通过导课使学生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在动手拼图中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问题上,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其认识四边形的边和角特点,为后续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教学奠基。
2.2增强导课多样性,引发学生热情体验
在数学课堂中发挥导课价值,有助于促进教学的多样化,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同时,以往教学中定式施教不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才是课堂中中心,而提升导课艺术性、实效性,有利于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3]。
又如:在《混合运算》学习前,教师可通过情境构建实现导课,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小游戏。设置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游戏规则。接着教师可发放给学生们不同面值的兑换券,用其可以进行购物。学生可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练习册3元/本、玉米2元/根、薯片5元/袋、面包12元/袋(每袋4个,可零售)。顾客需遵循购买不少于2样、每样物品数量不可少于3件原则,尽可能将领到的兑换券全部兑完。
以生活问题作为导课内容、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课堂氛围不仅变得更活跃,学生们也都纷纷沉迷于自己的角色中,在结账时主动计算着。这样不仅扭转了以教定学,便于分层施教,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师的接下来授课更具方向性、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让他们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更好的掌握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另外,改变了数学在学生心中枯燥无趣的既定印象,增加了学习魅力、有助于吸引学生的课堂关注力。
2.3赋予导课创新性,降低数学理解难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导课设置的艺术性,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多停留在教师的讲解和板书中,师生间的互动则需依靠课堂提问、课下作业来完成。应用创新性导课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能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重视度的提升、投入力度加大,信息化技术也为导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设备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形象性,并进一步数学课堂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譬如:在《平移》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先播放微课:展示生活片段,电梯向上运行、拉开推拉窗的窗扇、拉抽屉等场景,并提问学生这些是什么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入本节课堂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平移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接下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如出示课件,展现出平移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在学生观察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要把该图形向上平移三格,则应当怎么做。继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操作方法。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展示平移、引导教学,以此让学生逐步深入了解到有关平移的知识。由此可见,为提升导课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价值,并采取合理的方法将其作为知识引导、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的创新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深入探究。
3、结语
总之,为了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不仅应具有多元教学能力,更应发挥导课艺术,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多边互动。进而让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初便积极参与、关注教学内容,提升授课效率,促进学生具有应用意识、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快乐学习、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彦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的策略[J].学周刊,2019(12):11.
[2]代淑芳.小学数学教学的导课艺术分析[C].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2016(10):21.
[3]于晓华.小学数学“大问题导学”中学生思维的发展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