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语文教师而言,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成效和质量,也关系到学生长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有家校协作的思想,双方配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规律和方式,并保持行为习惯的正确性,实现身心全方位发展。本文分析语文教师如何加强家校协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合理发展。
关键词:家校协同;小学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18-01
当下小学生发展受到重视,在对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要想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是教师一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需要家校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实现行为习惯的健康成长,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各类问题,积极实现自我的超越以及提升。
1.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成长
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信任,从而让学生积极配合自己的安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借助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掌握语文学习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并实现对行为习惯的引导。比如,在《我不能失信》的学习中,融入学生本身的经历,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未交作业、抄作业等情况,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回忆自己一些不守诚信,或者是身边一些失信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要保持诚信的良好品质,诚信是做事和做人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2.树立家校协同理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父母本就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学校以及社会教育,都是要以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多数的时间是在家中,那么行为习惯也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引导,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行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思想上的转变,要有家校协同的思想。积极与家长之间展开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不仅要对家校协同的机制做好宣传,还要适当为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地位以及作用,传递一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掌握合理的教育手段。比如,教师在学校内布置好语文的课后作业,让家长要及时进行监督,并让家长引导孩子,坚持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阅读中,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形成阅读的爱好,这对提升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是有帮助的,然而这需要家长进行支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鼓励以及监督。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家校协同网络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进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当下家长以及一些学生,基本上都是用手机进行交流和沟通,班级也会建立微信群等联系方式。教师则是要利用好这些通讯工具,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充分互动,丰富双方交流的内容,让家校协同的方式更加灵活。比如,教师布置给学生课文预习的任务,及时在网络平台上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家长在对学生展开语文辅导的時候。若是遇到一些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双方对学生校内以及家中的情况及时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进步情况,共同找到合适的育人之策。在网络时代,教师需要运用好这些方式,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密切,及时了解学生成长的各方面情况。比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作文,一些优秀的作品则是可以在家长群中进行分享,让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进步的情况,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
4.开展丰富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教育最主要的核心,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行为习惯正是关系到健康人格。为了学生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习惯,要注重家庭的作用,家庭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权威性以及亲和性方面都是有一定的优势,要利用好家庭环境的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空洞的教育转变为形象教育,在语文课中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及道理,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比如,将阅读课作为抓手,设计“课前五分钟阅读”“班级辩论课”等特色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以及学习的重要部分,长期坚持,会让学生在读书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要求家长积极监督,配合活动安排。
总之,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借助家校协同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翟绪富,刘辉,翟绪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以曲阜市陵城镇辛庄小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54
[2]杨红.让“健康习惯”大于“体育教育”—从健康习惯谈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J].田径,2018(12):38
[3]唐毓首.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研究—以广西罗城、环江两县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3):82-89
关键词:家校协同;小学生;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018-01
当下小学生发展受到重视,在对学生展开语文教学时,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情况,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要想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仅是教师一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需要家校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实现行为习惯的健康成长,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各类问题,积极实现自我的超越以及提升。
1.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成长
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提升学生对自身的信任,从而让学生积极配合自己的安排,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行为习惯。教师需要借助语文学科本身的资源。让学生可以掌握语文学习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并实现对行为习惯的引导。比如,在《我不能失信》的学习中,融入学生本身的经历,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否有过未交作业、抄作业等情况,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回忆自己一些不守诚信,或者是身边一些失信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是要保持诚信的良好品质,诚信是做事和做人的重要原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双方的距离,让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2.树立家校协同理念,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父母本就是孩子的首任老师,学校以及社会教育,都是要以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对小学生而言,多数的时间是在家中,那么行为习惯也是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引导,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行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思想上的转变,要有家校协同的思想。积极与家长之间展开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不仅要对家校协同的机制做好宣传,还要适当为家长强调家庭教育的地位以及作用,传递一些现代化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掌握合理的教育手段。比如,教师在学校内布置好语文的课后作业,让家长要及时进行监督,并让家长引导孩子,坚持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可以在不断的阅读中,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形成阅读的爱好,这对提升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是有帮助的,然而这需要家长进行支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鼓励以及监督。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家校协同网络
当下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进入到人们的实际生活,智能手机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当下家长以及一些学生,基本上都是用手机进行交流和沟通,班级也会建立微信群等联系方式。教师则是要利用好这些通讯工具,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充分互动,丰富双方交流的内容,让家校协同的方式更加灵活。比如,教师布置给学生课文预习的任务,及时在网络平台上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心中有数,家长在对学生展开语文辅导的時候。若是遇到一些问题,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双方对学生校内以及家中的情况及时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进步情况,共同找到合适的育人之策。在网络时代,教师需要运用好这些方式,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会更加密切,及时了解学生成长的各方面情况。比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作文,一些优秀的作品则是可以在家长群中进行分享,让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进步的情况,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
4.开展丰富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教育最主要的核心,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行为习惯正是关系到健康人格。为了学生可以始终保持良好的习惯,要注重家庭的作用,家庭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权威性以及亲和性方面都是有一定的优势,要利用好家庭环境的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空洞的教育转变为形象教育,在语文课中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及道理,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比如,将阅读课作为抓手,设计“课前五分钟阅读”“班级辩论课”等特色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以及学习的重要部分,长期坚持,会让学生在读书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也可以组织朗读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要求家长积极监督,配合活动安排。
总之,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正在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积极借助家校协同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未来的成长,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翟绪富,刘辉,翟绪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以曲阜市陵城镇辛庄小学为例[J].中国农村教育,2019(20):154
[2]杨红.让“健康习惯”大于“体育教育”—从健康习惯谈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J].田径,2018(12):38
[3]唐毓首.桂西北民族地区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特点研究—以广西罗城、环江两县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3):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