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乃天地之靈物,生於明山秀水之間,以青山明月為伴,以清風雲霧為侶,表山川之靈氣,集天地之風露,茶本身便具備了超凡脫俗的性靈。善於飲茶的人,往往在心靈深處,充滿著清淡、靜雅的意趣,使茶心、人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充滿著淡泊天和、養精蓄銳的人生境界。
冬季,對於習茶之人來說,是個忙季。天氣漸寒,又到開爐日了。
在陽光慵懶的冬日午後,一杯好茶最是溫暖人心。坐於古色古香的案前,靜品輕啜,細評慢飲,感受著口中的香味逐漸濃鬱,然後一點一點地彌漫至心底。如果能與好友一起品茗對弈、促膝長談,更是生活中最為舒心的幸事。
對飲也好,獨酌也罷,雖說喝茶是樁尋常小事,可茶湯之所以香、甘、醇,其實與水、與茶器、與場所氛圍都有著微妙的關係;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亦可修煉身心,品味這其中的清、敬、怡、真。如今,喜愛品茶的人們在家中收拾一間茶室或佈置一方茶席,通過適度的裝飾與合理的搭配,渲染一番趣味與美感,即使並不精通茶藝,也能將一杯茶喝出百般滋味。
陋室也享茶
雖然對於中國飲茶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從古至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亦或是文人墨客,對茶的喜愛都是一樣的。宋徽宗趙佶曾有詩云:「至若茶之為物,擅甌皿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唐人韋應物有詩讚茶:「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茶,乃天地之靈物,生於明山秀水之間,以青山明月為伴,以清風雲霧為侶,表山川之靈氣,集天地之風露,茶本身便具備了超凡脫俗的性靈。善於飲茶的人,往往在心靈深處,充滿著清淡、靜雅的意趣,使茶心、人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充滿著淡泊天和、養精蓄銳的人生境界。
這便是人們所說的茶道精神,它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的核心,這是來自於尋求淨土的精神寄託,是樂天知足的自我安慰。中國人非常注重茶道、茶藝,習慣喝茶的中國人,多多少少對茶文化之源遠流長有所感觸,對流派眾多的茶道也懷有敬畏之心。喝茶若是喝得講究,要有好水、好茶、好器,還得懂烹茶、懂品茶,有心研習茶藝的話,可謂「茶海無涯」。
但是實際上,享受喝茶這件事,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與巨大的投入,最要緊的是慢下來,給自己找一個舒服的角落,好好拾掇一下,即使是在陋室之中,也能坐擁沁人心脾的茶香。
現代人的居住環境不盡相同,居家品茶的場所與方式也因人而異。有條件的專門開一間茶室最愜意,空間不足的也可以設一方茶席。再不濟也可以為自己準備一套合用的茶具,像是泡茶用的壺、飲茶用的杯或碗、貯茶用的罐或盒,加上輔助的茶巾、茶針、茶荷等。有時間的話,到處走走看看,也許就能淘到自己的心頭好,然後坐下來,泡一壺茶,慢慢地品。
舉辦茶事的房間被稱為茶室。作為茶室的房間本身並無特殊之處。唐朝以前,人們飲茶都是席地而坐。如果是正規習茶的話,茶室內應設有壁龕和地爐。整個茶席的色調以席面的色彩與紋理為基礎展開,若是以原木或者大理石的台面作席,上面可以什麼也不放,也可以輔以布、絲、綢、緞、葛等材質的茶巾,與竹草或荷葉編織的鋪墊搭配,其紋理應與房間的其他裝飾物構成和諧的組合。
早在宋時,人們就已將茶席置於自然之中。在花園或露台上設茶席,喝茶的環境與氛圍便與在室內時截然不同。當然,設在室內的茶席,也可以有取材於自然或表現自然的藝術元素環繞周圍,比如與茶藝共稱「四藝」的插花、焚香與掛畫。從現代家居空間設計的角度而言,無論是花卉盆栽、字畫掛軸、屏風、布簾、竹匾,還是陳列古典工藝品的博古架與古樂器,都是為了營造茶室空間的別致雅趣而設。
冬日飲茶
紅茶最宜
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
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故又稱全發酵茶。茶鮮葉經過氧化後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於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
傳統工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台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為著名。沖泡紅茶,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人普遍有飲「午後茶」習慣,常將祁紅和印度紅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飲用。在大陸的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冬季還特別適合飲用紅棗茶。紅棗有增強體能、加強肌力的功效。其含有環磷酸腺苷,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症的效果。紅棗含糖量高,產生熱量大,因此特別適合在冬天食用。
冬季,對於習茶之人來說,是個忙季。天氣漸寒,又到開爐日了。
在陽光慵懶的冬日午後,一杯好茶最是溫暖人心。坐於古色古香的案前,靜品輕啜,細評慢飲,感受著口中的香味逐漸濃鬱,然後一點一點地彌漫至心底。如果能與好友一起品茗對弈、促膝長談,更是生活中最為舒心的幸事。
對飲也好,獨酌也罷,雖說喝茶是樁尋常小事,可茶湯之所以香、甘、醇,其實與水、與茶器、與場所氛圍都有著微妙的關係;通過沏茶、賞茶、品茶,亦可修煉身心,品味這其中的清、敬、怡、真。如今,喜愛品茶的人們在家中收拾一間茶室或佈置一方茶席,通過適度的裝飾與合理的搭配,渲染一番趣味與美感,即使並不精通茶藝,也能將一杯茶喝出百般滋味。
陋室也享茶
雖然對於中國飲茶的起源眾說紛紜,但從古至今,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亦或是文人墨客,對茶的喜愛都是一樣的。宋徽宗趙佶曾有詩云:「至若茶之為物,擅甌皿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唐人韋應物有詩讚茶:「潔性不可污,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茶,乃天地之靈物,生於明山秀水之間,以青山明月為伴,以清風雲霧為侶,表山川之靈氣,集天地之風露,茶本身便具備了超凡脫俗的性靈。善於飲茶的人,往往在心靈深處,充滿著清淡、靜雅的意趣,使茶心、人心相互交融在一起,創造了一種充滿著淡泊天和、養精蓄銳的人生境界。
這便是人們所說的茶道精神,它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的核心,這是來自於尋求淨土的精神寄託,是樂天知足的自我安慰。中國人非常注重茶道、茶藝,習慣喝茶的中國人,多多少少對茶文化之源遠流長有所感觸,對流派眾多的茶道也懷有敬畏之心。喝茶若是喝得講究,要有好水、好茶、好器,還得懂烹茶、懂品茶,有心研習茶藝的話,可謂「茶海無涯」。
但是實際上,享受喝茶這件事,並不需要高深的學問與巨大的投入,最要緊的是慢下來,給自己找一個舒服的角落,好好拾掇一下,即使是在陋室之中,也能坐擁沁人心脾的茶香。
現代人的居住環境不盡相同,居家品茶的場所與方式也因人而異。有條件的專門開一間茶室最愜意,空間不足的也可以設一方茶席。再不濟也可以為自己準備一套合用的茶具,像是泡茶用的壺、飲茶用的杯或碗、貯茶用的罐或盒,加上輔助的茶巾、茶針、茶荷等。有時間的話,到處走走看看,也許就能淘到自己的心頭好,然後坐下來,泡一壺茶,慢慢地品。
舉辦茶事的房間被稱為茶室。作為茶室的房間本身並無特殊之處。唐朝以前,人們飲茶都是席地而坐。如果是正規習茶的話,茶室內應設有壁龕和地爐。整個茶席的色調以席面的色彩與紋理為基礎展開,若是以原木或者大理石的台面作席,上面可以什麼也不放,也可以輔以布、絲、綢、緞、葛等材質的茶巾,與竹草或荷葉編織的鋪墊搭配,其紋理應與房間的其他裝飾物構成和諧的組合。
早在宋時,人們就已將茶席置於自然之中。在花園或露台上設茶席,喝茶的環境與氛圍便與在室內時截然不同。當然,設在室內的茶席,也可以有取材於自然或表現自然的藝術元素環繞周圍,比如與茶藝共稱「四藝」的插花、焚香與掛畫。從現代家居空間設計的角度而言,無論是花卉盆栽、字畫掛軸、屏風、布簾、竹匾,還是陳列古典工藝品的博古架與古樂器,都是為了營造茶室空間的別致雅趣而設。
冬日飲茶
紅茶最宜
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
冬天喝茶以紅茶為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故又稱全發酵茶。茶鮮葉經過氧化後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於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
傳統工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台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為著名。沖泡紅茶,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人普遍有飲「午後茶」習慣,常將祁紅和印度紅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飲用。在大陸的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冬季還特別適合飲用紅棗茶。紅棗有增強體能、加強肌力的功效。其含有環磷酸腺苷,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力,且含有山楂酸等成分,有抑制癌症的效果。紅棗含糖量高,產生熱量大,因此特別適合在冬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