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改造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真人秀节目在国外多个国家受到追捧的时候,中国的电视人也开始尝试着将这种节目形态搬上本土荧屏。
  [关键词] 真人秀节目 本土化改造 问题 出路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31
  
  一、真人秀节目形态及其本土化模式解读
  1、栏目名称的策划包装
  《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2002年开始播出的一档电视谈话节目,目标受众定位于文化层次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该节目注重内涵与深度,体现出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最早是每周播出一次,从2005年改版后成为周一至周五日播的节目。改版后的节目更具吸引力。从人物的选择上,更趋于平民化和社会化。节目打破了原来一对一的谈话形式,嘉宾的选择从每期一位到每期多位,这就使得节目内容更加充实。《奥普拉·温弗瑞秀》在西方的电视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形式和风格都相当成熟,是一档美国日间电视谈话节目,1986年开始播出,连续18年高居美国日间电视收视率的冠军位置,已成为电视史上的一个神话。同时节目向全世界110多个国家转播,主持人由此被誉为“脱口秀女皇”。
  两个栏目的名称策划与包装都是以知名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但为什么节目在进行本土化改造时将“秀”改为“有约”呢?其实这仅是取决于两国的文化差异。美国是一个追捧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冒险精神的国家,所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主持人的秀是在“名人效应”的社会动机中形成的审美层次的一种心理需求。秀使节目的基调显得非常张扬,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奥普拉·温弗瑞个人也受到了热烈的追捧。然而我国是不主张个人英雄主义的,讲求的是集体主义,所以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栏目选择了以知名主持人鲁豫命名。鲁豫作为主持人所起的主要作用是调动嘉宾情绪,让他们可以敞开心扉的对话。“有约”体现出一种与观众相约的意思,与“秀”相比显得更加平和、内敛。
  2、栏目发展的形态基调
  《鲁豫有约》在栏目形态上,无论是改版以前的精英化路线还是改版以后的平民化路线,“故事化”的方式一直延续。只要是有故事的人物,都可能成为“有约”的对象,谈话内容也都是以他们的故事为主。鲁豫的态度真诚,言谈举止之间总是浅挂微笑,给嘉宾和观众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不刻意或者强制性的要求嘉宾说什么,访谈形式更加趋向一种叙事式的对话。而在《奥普拉·温弗瑞秀》中,无论是嘉宾还是主持人,只要来到这个节目,都会勇敢地秀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法,尽情地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魅力。栏目基调非常张扬,看上去如鲜花怒放,刺激而华美。节目现场不断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给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不断带来新的刺激,这一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稳定的收视群体。
  两档节目在形态与基调上大不相同,这表明《鲁豫有约》在借鉴国外电视栏目的同时,也是对我国电视文化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的。我国的文化语境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所以,在节目形态的选择上,《鲁豫有约》走的是一种沉静而恬淡的路线,从平淡的故事诉说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而《奥普拉·温弗瑞秀》则与之相反。
  3、栏目主持的风格对比
  真人秀节目的主要叙事形式都是以主持人为核心的,在《奥普拉·温弗瑞秀》中,话题的选择敢言天下能言之事,大到时事政治、种族冲突,小到吸毒、卖淫等,只要是新奇、刺激的话题,都可纳入节目探讨。隐私和窥视成为该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奥普拉·温弗瑞秀的主持风格。而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的国家,尊重他人的隐私是最基本的美德。《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是以讲故事为主。节目在进行本土化探索时,选择讲故事这种方式是符合我国观众的收视心理的,这种形态是很容易被观众接受和认可的。虽不提前设置话题,但在嘉宾选择上,选择一些有着或坎坷、或新奇、或独特经历的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讲故事的主持风格和通过设置话题来引起冲突、勾心斗角的西方真人秀节目相比一点都不逊色。
  栏目不同的主持风格也是由东西方文化认同的差异所造成的。美国追求自由、崇尚冒险、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的文化氛围,决定了激烈的矛盾冲突成为西方真人秀节目的核心。而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必须结合自身的文化语境,必须在符合伦理道德的标准下进行,这样才能符合我国观众收视的习惯,才能使节目得到长远的发展。
  4、栏目叙事的模式探究
  真人秀的主要叙事元素有叙事主体、叙事动力、叙事情节、叙事框架和叙事情境,由此形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模式。两档节目的叙事主体、叙事框架和叙事情境基本相同,但主持人和嘉宾却在风格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叙事动力来看,《奥普拉·温弗瑞秀》做得是比较好的,节目习惯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刺激观众,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而在《鲁豫有约》中并不设置什么悬念,照样靠讲故事也有很强的叙事动力。在叙事情节上,奥普拉·温弗瑞秀通过人与人的竞争、相互拆台排除异己,展现出人性的阴暗面,通常以这些内容增加节目看点。而《鲁豫有约》则是在观众倾听时,听到动情处和共鸣时才会产生一些感悟。真人秀栏目的叙事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西方真人秀的电视理论和模式虽比中国较为成熟,但不论西方如何去发展,我们都不能照搬照用,否则就会造成“水土不服”,使节目走向低谷。
  二、真人秀节目本土化改造的问题与出路
  真人秀节目在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大多数电视真人秀节目都是借鉴了国外相关节目的样式和制作经验,国内真人秀节目缺乏创新,游戏设置难以满足节目需要,复制现象非常普遍。第二,对观众所需要的节目形式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电视的属性,致使电视节目无论在形态还是内容上的创新都不能单纯的考虑观众的收视心理。我国的电视媒体必须传达主流价值观,因此,在新节目的运作上都十分谨慎。往往一个成功的节目热播后,各电视台模仿成风,给原创带来很大的伤害。这些因素制约了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策划制作的时候,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第三,培养观众的价值归属和隐性认同任重道远。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之所以有生命力,能走进人们的心理,与观众产生共鸣,是因为它能与观众产生认同感,使观众的价值观与节目的价值观达成一致,最终产生一种价值归属感,而这一点在我国的电视节目创作中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
  针对真人秀节目在本土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可能的发展出路。首先,节目内容上的本土化。改造引进电视节目的道德伦理归属,使其在改造后能够符合我国时下的文化语境。做到在假定的时空中去彰显人性,但不在冲突中裸露人性的弱点。其次,节目表述方式的本土化。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必然有着不同的收视习惯,在总的节目架构不变的情况下,依据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对节目进行一定的调整也是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最后,离开了真实生活,真人秀节目就不会长久。因此,回归现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观众,力求“真实秀”是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必然出路。
  
  参考文献
  [1]陈虹,聂德芸.《奥普拉·温弗瑞秀》与《鲁豫有约》的对比研究,《视听界》.2007,4:67.
  
  作者简介
  崔波(1988—),男,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研究方向为电视栏目策划。
其他文献
[摘要] 《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都是选择南京大屠杀那段惨重的历史进行创作,相比之下,《南京!南京!》真实而理性,《金陵十三钗》精彩而沉重。那段苦难沉痛的历史已经刻在中国人的心中,再搬上大银幕并且再深深震撼打动观众还是非常不容易的。相信如果以后此类题材的电影中更多一些元素,再少一些出于商业目的的哗众取宠就更完美。眼前已经是74年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铭记历史,
[摘要] 与张爱玲原著小说《色·戒》相比,李安导演的电影《戒|色》对人性的张扬比张爱玲的原著更为深刻,产生了更为节制而又生动的叙事效果,这与电影叙事过程中独特的色/戒二元对立叙事模式密切相关,给我们解读电影文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角度。  [关键词] 《戒|色》 二元对立 叙事效果  二元对立的叙事策略可以把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晰地梳理出来,把这种叙事技巧运用在电影叙事当中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改编
[摘要]《爱有来生》是一部男性视阔控制下的女性导演之作,其深层文本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秩序下主体意识的丧失,反映出当下中国消费社会图景中女性导演放弃女性立场自觉认同于男权社会给予的性别身份的现象。女性导演在面对激烈票房争夺的同时。其女性意识的缺失无疑降低了电影艺术品格,从另一层意义上,是对电影作为文化现象其内在反思性的主动剥离。  [关键词]《爱有来生》 女性 主体意识 消费社会 性别身份    一、
[摘要] 姜文电影有着特有的创作风格,在他的电影中随处展現出其独有的姜氏黑色幽默。姜文电影展示了对人性的主题探讨、多元化的叙事内容及死亡与生存的哲学意蕴。然而,姜文电影是一种喜剧包裹下的悲剧电影,姜文电影所真正展現出来的艺术特征——悲剧。  [关键词] 梦 人性 存在 死亡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04    姜文是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个性导
摘要 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因为交流的障碍和交流的缺失所形成的交流的困境,由此困境所引发的冲突和造成的悲剧更是层出不穷。电影《通天塔》集中呈现了此交流的困境。  关键词 交流 交流的困境 《通天塔》    交流,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人类诞生之后,成为孤独而自由的个体,能意识到‘我’的存在以及‘我’与‘你’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分别,就产生了表达和交流的需求。”交流可以实现人际及群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
[摘要] 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香港电影呈现出诸多异域文化的特质,其中,祖国大陆、台湾以及欧美文化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无疑最为突出。  [关键词] 香港电影 异域元素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02  香港是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国际都市,英国殖民者的放任促成了香港文化的多元特色。传统的中国文化(主要是岭南文化)在香港得以延续,而西方文化也在这里恣意生长,
摘要 在《教父》这部影片中,死亡,杀戮,生存,爱恨……人生中诸多冲撞激烈的情感紧紧纠结,血腥残酷,又柔情激涌。在影片众多盛大奢华的场景中,弥漫着血腥欲望的纠葛,但在所有的镜头背后,沉甸甸的,却是那些看上去剔透晶莹的泪滴。它们的滑落与收敛,无不出于自然,因而纯粹,干净。也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该片才在展现极度残酷的同时,也散发出极度动人的柔情。  关键词 泪水 柔情 残酷 纠结    每次将自己淹没在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重要的主流文化资源,“十七年”电影中的革命题材成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表现主题,而“革命情感 儿女私情”的叙事模式又成为当时的亮点。在书写革命历史的同时加入英雄人物的情感表现,不仅契合了观众的审美期待,更彰显了硝烟弥漫的年代我军英勇作战的革命形象,使得这类影片在那一个年代备受推崇,也从中折射出集体理想的范式。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革命题材 英雄人物 
摘要: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把园林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它的美学价主要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悠悠古蕴——《苏园六纪》的古雅之美;二、绵绵情思——《苏园六纪》的意境之美;三、栩栩如生——《苏园六纪》的飞动之美。  关键词:电视艺术 园林艺术 飞动之美 苏园六纪    《苏园六纪》是著名电视人刘朗先生在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一部电视艺术片。在当时,这部作品以优美的
[摘要] 在商业氛围浓烈、多元文化交融的香港孕育出电影风格独特的王家卫。王家卫电影的独特性并不在其“作者”特点,而在于能把“作者”和“商业”完美结合,并且在结合之后仍能以“作者”的面貌出现。受作者电影影响,王家卫注重表达主观化的时空记忆,但王家卫电影表现的记忆不是个人化的私人记忆,而是迎合都市情绪的怀旧,在这个意义上,王家卫电影的时空都是怀旧记忆的时间变形。  [关键词] 作者电影 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