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姿态活跃于亚裔美国文学之列。这朵文学奇葩的诞生及成长也见证着早期无数华人移民的悲痛史和在美国这片种族主义泛滥的异域内所遭受的种种创伤性景观,以及民族意识觉醒后而进行的艰苦奋战。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逾150年,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的大背景之下,有必要回溯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演进。历史绝非是简单地机械性重复,而是处于极点间的滑移。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史也是华裔在美的奋斗史,追溯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性和历时性发展有助于更好地作用于未来理论性、批判性及前瞻性文学走向。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创生;三次发展浪潮;代表作家及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35-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财经大学2020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华裔作家身份认同的基本范式研究”(Y20201079)部分成果。
可以说是天使岛孕育了华裔美国文学。天使岛(Angel Island)是华人都不愿重新揭开的伤疤,它是白人关押华人的牢笼。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一些华人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无奈被迫离家,带着有朝一日能腰缠万贯、荣归故里的愿望毅然踏上了去往美洲金山的征程。殊不知“迎接”他们的第一站便是暗无天日的天使岛拘留地。白人盘审来美华人,重复同样的问题,就是为了阻止这批“不速之客”踏入美国,让已在美的移民“滚出美国”。因此,天使岛这个充满象征性的异域,承载多少历史的辛酸,又见证多少华人的悲惨遭遇。早期移民镌刻在天使岛墙瓦上的汉语对联、古诗、自传、随笔等就是华美文学的肇始。随着民族意识的渐醒,更多的华人移民及后代以笔为矛,揭露白人对华人移民所做的种种非人行径。本文以天使岛为始,简析三次浪潮中涌现出的代表华裔作家及代表作,并作简要总述。
一、天使岛诗歌
从第一批华人抵达美洲大陆之日起,他们就把中国古老的文明、文化传统和文学带到了这个崭新的国度,而这一客观性物化载体就是天使岛。“在1910-1940年间,华人移民被扣押在美国加州天使岛审查期间,移民知识分子在小木屋内的墙壁和帆布床上留下了反映他们当时痛苦思想感情的诗篇。”华人无处发泄的情感,正如赵建秀在其与陈耀光等人合编的《大啊咦!华裔和日裔作家文学选集》中所说:“当人受到伤害时,或者感到悲痛、愤怒、愤懑、惊愕、哀鸣时,就会大叫、尖叫,竭力喊出一声‘啊咦!’”这些诗是华人发泄的方式,是华人移民释放各种情感的物化表征。从时间维度看,最早的华裔美国文学可以追溯到张维屏的“金山篇”(1848-1852)和黄遵宪的“逐客篇”(1882-1885)。其虽未引起巨大的波澜,但在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读者的接受程度及批评来看,最受欢迎的则当属天使岛的匿名诗歌:“中国读者较熟悉的恐怕还是20世纪初被扣留在天使岛的华人移民书写在墙上的华文诗歌。”这些早期的移民诗歌被后世学者选编成册,其中最早的是由旧金山唐人街先后以题为《金山歌集》(1911)和《金山歌二集》(1915)出版,但这并未引起大的波澜,辐射范围和力度有限。“但真正引起美国读者注意的是后来由麦礼谦、林小琴和杨碧芳根据不同的版本整理,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获美国图书奖的《艾仑诗集》(Island:Poetry and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nts on Angle Island 1910-1940, 1980),以及谭雅伦从两本中文金山歌集近2000首诗篇中选出并翻译成英文的220首中英对照诗集《金山歌集》(Songs of Gold Mountain: Cantonese Rhymes from San Francisco Chinatown, 1987)。”这标志着华美文学的肇始,使早期华人移民在天使岛拘留地的悲惨遭遇公之于众。“这些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反映了国弱家贫的华人进入美国后被关押在天使岛受欺侮的痛苦、愤怒与抗议,以及入境后受到的艰难处境。”华美文学早期的创作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诗歌变体,随着文学理论的兴起与革新,更多的文学体裁被纳入美国华裔文学的语境之下,其中备受华裔作家青睐的便是传记和自传叙述性体裁,戏剧的力量也同样不可小觑。可以说,诗歌开辟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天地,而自传、戏剧等文学体裁則丰富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基本内涵,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诗歌创作模式。接踵而至的三次华美文学发展浪潮多以自传和戏剧为创作体裁,为华美文学注入不竭的动力,加快了华美边缘文学走向美国正统文学的嬗变进程。
二、华裔美国文学的三次发展浪潮
有关华裔美国文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争议。吴冰教授认为:“华人移民美国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849-1882年,1882-1965年,以及1965年至今。”程爱民教授也认为:“粗略地讲,华裔美国文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为初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可谓走向繁荣阶段。”但部分学者对此做过更细致的划分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华美文学的发展势头远不如20世纪70-80年代,因此20世纪90年代至今应当被独立出来,称为“回暖时期”或“新冒现的文学季”。因此,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又将华美文学更细致地分为4个阶段,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初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逆转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的退潮阶段,90年代至今的新冒现阶段。历史事件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权威标准,大多数书籍均采用编年体为基准。本文采用“三段期”为准绳展开叙述,将不同时期的作家和作品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论证,梳理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一)第一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19世纪— 20世纪60年代)
大部分学者和评论家一致认为,笔名为水仙花的艾迪斯·伊顿是第一位北美华裔女作家。而她的短篇小说集《春香夫人》也同样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艾迪丝·伊顿在早期美国华裔作家中是唯一从事纯文学创作而非社会人类写作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题丰富,不拘泥于种族、性别和阶段等范畴,相反涵盖了当今文学评论界关注的几大主题 ,如女权主义 、文化冲突等等。”水仙花被认为是第一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华裔作家。正如她自己所说:“终究我是不具有民族性的,也不必焦虑地把自己归属于哪个民族。个性高于民族性……我把我的右手交给西方,我的左手交给东方,希望他们不要彻底毁掉在他们之间的这条无足轻重的连接线”水仙花,作为华美文学的开山鼻祖,为华美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继水仙花之后,就是极具争议的华裔男性作家刘裔昌。他因自传体小说《虎父虎子》被赵建秀等具有十足亚裔感性(sensibility)的作家痛斥为“香蕉人”。这部小说描写了父子两代人因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而引起的极大不适和内心的强烈冲突,以及早期华人试图认同并融入美国的艰难心路历程。位居其后且卓有建树的华裔作家当属黄玉雪,她的自传《华女阿五 》使其声名大振,荣膺“华裔文学之母”的美誉。这部小说描写了华人女儿如何一步步摆脱华人父母的控制,从而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艰难历程,这也隐喻出身处世界之间的华裔,在东西两种文化的夹击下产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感。华裔男性作家雷霆超凭借其小说《吃碗茶》)而名垂华裔美国文学史。正如学者单德兴、何文敬所说:“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开启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纪元,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地位十分重要。”这部小说无情揭露了早期纽约唐人街的“单身汉”生活,同时又有力地指出存在于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小说中无不弥漫着东西文化中异域性的极性冲突,再现了华人家庭传统观念的破裂以及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极度异化感。这部小说虽在华美文学的发展早期一度不受重视,但随着华裔美国文学的日益蓬勃发展,《吃一碗茶》现如今也被不少学者视为“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基石”。
(二)第二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波诡云谲、风起云涌的年代。肇始于50年代的“垮掉派”,在核心人物杰克·克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威廉·巴勒斯以及尼尔·卡萨迪的带领下,全然颠覆了美国文化和生活传统,打破了文学上以学院派为中心的单一霸权模式。他们的作品透露出对自由的渴望及对美国现世生活的悲怆和无奈。他们桀骜不驯、颠覆权威的“霸道”彻底改变了文学走向。“在那些震撼灵魂的作品里,他们不仅对美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外交、思想钳制战争叫嚣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而且更以罕见的真诚和令人赞叹的勇气把他们自己的行为思想、生活方式,甚至灵魂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全部赤裸裸地展示出来,表现出他们内在的道德力量。”60年代俨然已成了各种理论及流派“百花齐放”的年代,后现代、后结构、后殖民、后垮掉派、女性主义及酷儿理论等文学理论思潮的兴起和泛滥,极大程度地催生出大批优秀文学创作者,不只是本土作家深受影响,华裔作家也不例外。凭处女作《女勇士》一举成名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是引领第二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的急先锋,要想研究华裔美国文学,汤婷婷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其随后发表的《中国佬》以及《孙行者》则更是奠定了她在华美文学界的女霸主地位。不少学者因为汤婷婷的处女作《女勇士》的缘故而认为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因为这部小说描写了“我”的无名姑姑、“我”的母亲勇兰、“我”的姨妈月兰、化身“花木兰”的“我”以及蔡琰几位女性人物的悲惨遭遇,从女性的独特视角解构了男权中心的单极化世界,表达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女性所处的卑劣地位和非人遭遇的强烈不满。作为回应,她又出版了《中国佬》,主要描写了我的祖父几代人在美国开山、修铁路以及最后遭到种族排斥的男性故事。其第三部杂交型小说《孙行者》则继承了60年代风靡一时的“垮掉派”特色,嬉皮士型的人物以及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后现代反传统的“孙行者”形象。素有“唐人街牛仔”“华裔美国文学匪徒”之称的华裔男作家赵建秀,二人因创作的立场分野而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向来尊崇亚裔美国感性的他认为汤婷婷缺少亚洲人的特质,已全然接受了来自主流社会的“种族主义之爱”,因此是不折不扣的伪华裔作家,这就是持续数十年之久的“赵汤论战”。作为对汤婷婷等人的回击,赵建秀引经据典借用中国男性英雄关公的形象以重振男性雄风来展现亚裔男性的美国感性。小说《唐老鸭》通过梦境的形式再现了早期华裔移民在美国异域的遭遇,通过放飞“一百零八好汉”重振民族主义旗帜。随后在《甘加丁之路》则进一步强化了关公的英雄形象。戏剧《鸡舍华人》描写了赵建秀从唐人街牛仔到英雄关公的蜕变历程。第二部剧作《龙年》则延续唐人街情缘,试图在白人“凝视”的异域中找到华裔男性重生的新路径。继女性华裔作家汤婷婷之后,谭恩美可谓是后起之秀,借处女作《喜福会》而名声大振,这部小说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因东西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巧妙借用“麻将叙事”,最终达成和解的族裔性故事。其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以同样的母女爱恨情仇为母题,深化族裔性的文化主题。《接骨师之女》以家族自传的形式描写母女间特殊的感情纠葛。小说《通灵女孩》以及《沉没的鱼》则采用幽灵叙事的方法展现了华裔后代在异国他乡仍然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故事。
(三)第三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20世纪80—90年代至今)
第三次華美文学的发展浪潮来势更为凶猛,涌现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新人,他们的创作体裁风格迥异,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长足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功用。
身为美国华裔“四人帮”成员之一的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因首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得到读者和学界的极大青睐。这部小说描写拉尔夫一家追寻“美国梦”的艰难历程。随后的小说《莫娜在允许之地》和《谁是爱尔兰人》在描写族裔身份的同时,深化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题。其新近出版的小说《世界与小镇》:“除继续描述移民生活、文化适应外,还传达了一丝忧伤,甚至悲切的气氛。表明其所关注的视点发生了转变。以自传体小说《支那崽》成名的男性华裔作家李健孙是20世纪90年代的弄潮儿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丁凯与父亲爬上美国之梯的历程。其姊妹篇《荣誉与责任》则描写成年后的丁凯因数学未及格而被西点军校淘汰的经历。这两部小说均采用成长小说的叙述模式,描写了父子二人在美国异域中从冲突走向和解的故事。另一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因处女作《骨》)而初露锋芒,小说描写大女儿莱拉与契纸父亲和妹妹妮娜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最终冰释前嫌的故事。2008年伍慧明的又一力作《向我来》则描写关于旧金山的华人再美的艰辛历程。比伍慧明还要年轻的张岚处女短篇小说集《渴望》一经出版就收获颇丰,获加州图书银奖和湾区图书评论家小说奖。“该短篇小说集由中篇小说《渴望》和其他五篇短篇小说组成,主要揭示华人家庭成员之间的脆弱关系和华人移民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位华裔作家梁志英及其短篇小说《凤眼及其他故事》,这部小说获2001年美国图书奖,书中主要论述了华裔美国人跨越边界寻根的故事。小说中,人物寻根足迹远超越了物理边境的限制,甚至扩展到菲律宾、日本等大范围亚裔国家。 三 、结论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边缘化文学发展成现如今的美国正统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离不开世代华裔作家的辛苦耕耘,他们笔耕不辍,以笔为喉舌,有力地消解了美国经典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华裔美国文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宽阔场域。夹杂在“世界之间”的美国华裔作家游离在双重身份之间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创作视角和素材,因为他们拥有杂交身份。华裔美国文学从最伊始的初创萌芽阶段,经由三次大的时代发展浪潮,已经从羽翼未丰的“雏鸟”成功蜕变为足以振翅翱翔的“雄鹰”,在此后的数年里,华裔文学定会以新的姿态屹立于美国文学文坛。尤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滥觞的时代,可以说,缺少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正统美国文学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经典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华裔文学,同样,华裔美国文学的长足发展也影响着美国正统文学,华裔美国文学和美国主流文学是具有统一性(oneness)关系的共生共荣的协作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续统。可以说,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Sui Sin Far. Mrs Spring Fragrance and Other Writings.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5.
[2]程爱民.论美國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6).
[3]丁夏林.小城镇,大世界——任碧莲新作《世界与小镇》评述[J].外国文学动态,2011,(06).
[4]弥沙.“新冒现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
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05).
[5]文楚安.垮掉的一代[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伍慧明.骨[M].陆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7]吴冰.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32(02).
[8]张子清.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J].当代外国文学,2005,(02).
作者简介:贾东旭,男,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华裔文学。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创生;三次发展浪潮;代表作家及作品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6-0035-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财经大学2020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华裔作家身份认同的基本范式研究”(Y20201079)部分成果。
可以说是天使岛孕育了华裔美国文学。天使岛(Angel Island)是华人都不愿重新揭开的伤疤,它是白人关押华人的牢笼。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一些华人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无奈被迫离家,带着有朝一日能腰缠万贯、荣归故里的愿望毅然踏上了去往美洲金山的征程。殊不知“迎接”他们的第一站便是暗无天日的天使岛拘留地。白人盘审来美华人,重复同样的问题,就是为了阻止这批“不速之客”踏入美国,让已在美的移民“滚出美国”。因此,天使岛这个充满象征性的异域,承载多少历史的辛酸,又见证多少华人的悲惨遭遇。早期移民镌刻在天使岛墙瓦上的汉语对联、古诗、自传、随笔等就是华美文学的肇始。随着民族意识的渐醒,更多的华人移民及后代以笔为矛,揭露白人对华人移民所做的种种非人行径。本文以天使岛为始,简析三次浪潮中涌现出的代表华裔作家及代表作,并作简要总述。
一、天使岛诗歌
从第一批华人抵达美洲大陆之日起,他们就把中国古老的文明、文化传统和文学带到了这个崭新的国度,而这一客观性物化载体就是天使岛。“在1910-1940年间,华人移民被扣押在美国加州天使岛审查期间,移民知识分子在小木屋内的墙壁和帆布床上留下了反映他们当时痛苦思想感情的诗篇。”华人无处发泄的情感,正如赵建秀在其与陈耀光等人合编的《大啊咦!华裔和日裔作家文学选集》中所说:“当人受到伤害时,或者感到悲痛、愤怒、愤懑、惊愕、哀鸣时,就会大叫、尖叫,竭力喊出一声‘啊咦!’”这些诗是华人发泄的方式,是华人移民释放各种情感的物化表征。从时间维度看,最早的华裔美国文学可以追溯到张维屏的“金山篇”(1848-1852)和黄遵宪的“逐客篇”(1882-1885)。其虽未引起巨大的波澜,但在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从读者的接受程度及批评来看,最受欢迎的则当属天使岛的匿名诗歌:“中国读者较熟悉的恐怕还是20世纪初被扣留在天使岛的华人移民书写在墙上的华文诗歌。”这些早期的移民诗歌被后世学者选编成册,其中最早的是由旧金山唐人街先后以题为《金山歌集》(1911)和《金山歌二集》(1915)出版,但这并未引起大的波澜,辐射范围和力度有限。“但真正引起美国读者注意的是后来由麦礼谦、林小琴和杨碧芳根据不同的版本整理,翻译成英文出版并获美国图书奖的《艾仑诗集》(Island:Poetry and history of Chinese Immigrants on Angle Island 1910-1940, 1980),以及谭雅伦从两本中文金山歌集近2000首诗篇中选出并翻译成英文的220首中英对照诗集《金山歌集》(Songs of Gold Mountain: Cantonese Rhymes from San Francisco Chinatown, 1987)。”这标志着华美文学的肇始,使早期华人移民在天使岛拘留地的悲惨遭遇公之于众。“这些华裔美国文学的‘开山’之作反映了国弱家贫的华人进入美国后被关押在天使岛受欺侮的痛苦、愤怒与抗议,以及入境后受到的艰难处境。”华美文学早期的创作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诗歌变体,随着文学理论的兴起与革新,更多的文学体裁被纳入美国华裔文学的语境之下,其中备受华裔作家青睐的便是传记和自传叙述性体裁,戏剧的力量也同样不可小觑。可以说,诗歌开辟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天地,而自传、戏剧等文学体裁則丰富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基本内涵,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诗歌创作模式。接踵而至的三次华美文学发展浪潮多以自传和戏剧为创作体裁,为华美文学注入不竭的动力,加快了华美边缘文学走向美国正统文学的嬗变进程。
二、华裔美国文学的三次发展浪潮
有关华裔美国文学发展阶段的划分一直以来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争议。吴冰教授认为:“华人移民美国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849-1882年,1882-1965年,以及1965年至今。”程爱民教授也认为:“粗略地讲,华裔美国文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为初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为转折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可谓走向繁荣阶段。”但部分学者对此做过更细致的划分认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华美文学的发展势头远不如20世纪70-80年代,因此20世纪90年代至今应当被独立出来,称为“回暖时期”或“新冒现的文学季”。因此,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又将华美文学更细致地分为4个阶段,即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初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逆转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的退潮阶段,90年代至今的新冒现阶段。历史事件的划分并没有统一的权威标准,大多数书籍均采用编年体为基准。本文采用“三段期”为准绳展开叙述,将不同时期的作家和作品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论证,梳理出华裔美国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 (一)第一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19世纪— 20世纪60年代)
大部分学者和评论家一致认为,笔名为水仙花的艾迪斯·伊顿是第一位北美华裔女作家。而她的短篇小说集《春香夫人》也同样被视为美国华裔文学的开山之作。“艾迪丝·伊顿在早期美国华裔作家中是唯一从事纯文学创作而非社会人类写作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题丰富,不拘泥于种族、性别和阶段等范畴,相反涵盖了当今文学评论界关注的几大主题 ,如女权主义 、文化冲突等等。”水仙花被认为是第一位连接东西方文化的华裔作家。正如她自己所说:“终究我是不具有民族性的,也不必焦虑地把自己归属于哪个民族。个性高于民族性……我把我的右手交给西方,我的左手交给东方,希望他们不要彻底毁掉在他们之间的这条无足轻重的连接线”水仙花,作为华美文学的开山鼻祖,为华美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继水仙花之后,就是极具争议的华裔男性作家刘裔昌。他因自传体小说《虎父虎子》被赵建秀等具有十足亚裔感性(sensibility)的作家痛斥为“香蕉人”。这部小说描写了父子两代人因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而引起的极大不适和内心的强烈冲突,以及早期华人试图认同并融入美国的艰难心路历程。位居其后且卓有建树的华裔作家当属黄玉雪,她的自传《华女阿五 》使其声名大振,荣膺“华裔文学之母”的美誉。这部小说描写了华人女儿如何一步步摆脱华人父母的控制,从而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艰难历程,这也隐喻出身处世界之间的华裔,在东西两种文化的夹击下产生的迷茫和无所适从感。华裔男性作家雷霆超凭借其小说《吃碗茶》)而名垂华裔美国文学史。正如学者单德兴、何文敬所说:“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开启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纪元,在华裔美国文学史上地位十分重要。”这部小说无情揭露了早期纽约唐人街的“单身汉”生活,同时又有力地指出存在于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糟粕,小说中无不弥漫着东西文化中异域性的极性冲突,再现了华人家庭传统观念的破裂以及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极度异化感。这部小说虽在华美文学的发展早期一度不受重视,但随着华裔美国文学的日益蓬勃发展,《吃一碗茶》现如今也被不少学者视为“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基石”。
(二)第二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波诡云谲、风起云涌的年代。肇始于50年代的“垮掉派”,在核心人物杰克·克鲁亚克、艾伦·金斯伯格、威廉·巴勒斯以及尼尔·卡萨迪的带领下,全然颠覆了美国文化和生活传统,打破了文学上以学院派为中心的单一霸权模式。他们的作品透露出对自由的渴望及对美国现世生活的悲怆和无奈。他们桀骜不驯、颠覆权威的“霸道”彻底改变了文学走向。“在那些震撼灵魂的作品里,他们不仅对美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外交、思想钳制战争叫嚣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而且更以罕见的真诚和令人赞叹的勇气把他们自己的行为思想、生活方式,甚至灵魂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全部赤裸裸地展示出来,表现出他们内在的道德力量。”60年代俨然已成了各种理论及流派“百花齐放”的年代,后现代、后结构、后殖民、后垮掉派、女性主义及酷儿理论等文学理论思潮的兴起和泛滥,极大程度地催生出大批优秀文学创作者,不只是本土作家深受影响,华裔作家也不例外。凭处女作《女勇士》一举成名的华裔女作家汤婷婷是引领第二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的急先锋,要想研究华裔美国文学,汤婷婷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其随后发表的《中国佬》以及《孙行者》则更是奠定了她在华美文学界的女霸主地位。不少学者因为汤婷婷的处女作《女勇士》的缘故而认为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因为这部小说描写了“我”的无名姑姑、“我”的母亲勇兰、“我”的姨妈月兰、化身“花木兰”的“我”以及蔡琰几位女性人物的悲惨遭遇,从女性的独特视角解构了男权中心的单极化世界,表达出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对女性所处的卑劣地位和非人遭遇的强烈不满。作为回应,她又出版了《中国佬》,主要描写了我的祖父几代人在美国开山、修铁路以及最后遭到种族排斥的男性故事。其第三部杂交型小说《孙行者》则继承了60年代风靡一时的“垮掉派”特色,嬉皮士型的人物以及桀骜不驯、我行我素的后现代反传统的“孙行者”形象。素有“唐人街牛仔”“华裔美国文学匪徒”之称的华裔男作家赵建秀,二人因创作的立场分野而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向来尊崇亚裔美国感性的他认为汤婷婷缺少亚洲人的特质,已全然接受了来自主流社会的“种族主义之爱”,因此是不折不扣的伪华裔作家,这就是持续数十年之久的“赵汤论战”。作为对汤婷婷等人的回击,赵建秀引经据典借用中国男性英雄关公的形象以重振男性雄风来展现亚裔男性的美国感性。小说《唐老鸭》通过梦境的形式再现了早期华裔移民在美国异域的遭遇,通过放飞“一百零八好汉”重振民族主义旗帜。随后在《甘加丁之路》则进一步强化了关公的英雄形象。戏剧《鸡舍华人》描写了赵建秀从唐人街牛仔到英雄关公的蜕变历程。第二部剧作《龙年》则延续唐人街情缘,试图在白人“凝视”的异域中找到华裔男性重生的新路径。继女性华裔作家汤婷婷之后,谭恩美可谓是后起之秀,借处女作《喜福会》而名声大振,这部小说描写了四对母女之间因东西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冲突,巧妙借用“麻将叙事”,最终达成和解的族裔性故事。其第二部小说《灶神之妻》以同样的母女爱恨情仇为母题,深化族裔性的文化主题。《接骨师之女》以家族自传的形式描写母女间特殊的感情纠葛。小说《通灵女孩》以及《沉没的鱼》则采用幽灵叙事的方法展现了华裔后代在异国他乡仍然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故事。
(三)第三次华裔美国文学发展浪潮(20世纪80—90年代至今)
第三次華美文学的发展浪潮来势更为凶猛,涌现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新人,他们的创作体裁风格迥异,为美国华裔文学的长足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功用。
身为美国华裔“四人帮”成员之一的华裔女作家任碧莲因首部小说《典型的美国佬》得到读者和学界的极大青睐。这部小说描写拉尔夫一家追寻“美国梦”的艰难历程。随后的小说《莫娜在允许之地》和《谁是爱尔兰人》在描写族裔身份的同时,深化了多元文化融合的主题。其新近出版的小说《世界与小镇》:“除继续描述移民生活、文化适应外,还传达了一丝忧伤,甚至悲切的气氛。表明其所关注的视点发生了转变。以自传体小说《支那崽》成名的男性华裔作家李健孙是20世纪90年代的弄潮儿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丁凯与父亲爬上美国之梯的历程。其姊妹篇《荣誉与责任》则描写成年后的丁凯因数学未及格而被西点军校淘汰的经历。这两部小说均采用成长小说的叙述模式,描写了父子二人在美国异域中从冲突走向和解的故事。另一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因处女作《骨》)而初露锋芒,小说描写大女儿莱拉与契纸父亲和妹妹妮娜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最终冰释前嫌的故事。2008年伍慧明的又一力作《向我来》则描写关于旧金山的华人再美的艰辛历程。比伍慧明还要年轻的张岚处女短篇小说集《渴望》一经出版就收获颇丰,获加州图书银奖和湾区图书评论家小说奖。“该短篇小说集由中篇小说《渴望》和其他五篇短篇小说组成,主要揭示华人家庭成员之间的脆弱关系和华人移民的经历。”值得一提的是另外一位华裔作家梁志英及其短篇小说《凤眼及其他故事》,这部小说获2001年美国图书奖,书中主要论述了华裔美国人跨越边界寻根的故事。小说中,人物寻根足迹远超越了物理边境的限制,甚至扩展到菲律宾、日本等大范围亚裔国家。 三 、结论
华裔美国文学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从早期的边缘化文学发展成现如今的美国正统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离不开世代华裔作家的辛苦耕耘,他们笔耕不辍,以笔为喉舌,有力地消解了美国经典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华裔美国文学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宽阔场域。夹杂在“世界之间”的美国华裔作家游离在双重身份之间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创作视角和素材,因为他们拥有杂交身份。华裔美国文学从最伊始的初创萌芽阶段,经由三次大的时代发展浪潮,已经从羽翼未丰的“雏鸟”成功蜕变为足以振翅翱翔的“雄鹰”,在此后的数年里,华裔文学定会以新的姿态屹立于美国文学文坛。尤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主义滥觞的时代,可以说,缺少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正统美国文学是残缺不全的,因为华裔美国文学是美国经典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美国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华裔文学,同样,华裔美国文学的长足发展也影响着美国正统文学,华裔美国文学和美国主流文学是具有统一性(oneness)关系的共生共荣的协作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连续统。可以说,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Sui Sin Far. Mrs Spring Fragrance and Other Writings. Urbana and 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5.
[2]程爱民.论美國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和主题内容[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06).
[3]丁夏林.小城镇,大世界——任碧莲新作《世界与小镇》评述[J].外国文学动态,2011,(06).
[4]弥沙.“新冒现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综
述[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05).
[5]文楚安.垮掉的一代[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6]伍慧明.骨[M].陆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7]吴冰.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32(02).
[8]张子清.华裔美国诗歌的先声:美国最早的华文诗歌[J].当代外国文学,2005,(02).
作者简介:贾东旭,男,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华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