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实践能力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其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本文则从“入情→入境→内化”几个层面,概述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悟美→体验美→升华美”的历程,遵循美育原则,达到以美塑人目的。
  关键词:入情 入境 内化 感悟美 体验美
  “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新世纪课程改革日新月异春风绣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新形势课堂教学万象更新桃李争春!”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空间意味着新挑战!《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美起来!从审美角度来看,学生作为一个审美主体,在“入情→入境→内化”的转化中,经历了“感悟美→体验美→升华美”的审美历程,揉合着学生各种审美情感的参与,从而达到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新课标》)的目的。
  一、切已涵咏,披文入情——诱发审美指向,品味意象感悟美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朱熹语),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让学生反复吟咏,“涵咏工夫兴味长”,达到 “如若己出”,配合教师的积极引导,披文入情,从作品中获得“感情的传染”,以情激情,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及美感经验作用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审美对象作初步整体意象的感知,在心灵深处唤起情感共鸣,获得审美享受。
  切已涵咏,形成意象感悟美
  “虚心涵咏,切已体察” (韩愈语),在“潜心会文”中感受作品的审美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一句经典,它告诉我们,美的意识是建立在认知主体的生活经验和固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之上的,需要学生通过熟读精思,涵咏品味,从而形成审美表象,激起美感。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时,通过品析文字感受到花的颜色美、味道香、动态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在此基础上透过表象,进一步品读思考:从高尔基寄给儿子的那封饱含深情的信,体会到他感到特别快乐的原因——如此美丽的景色,看到美便想到了美的创造者,字里行间,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之爱,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美的情怀,产生美的愉悦。
  2、披文入情,品味意象感悟美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立足文本,寻找切入点,披文入情,从而引发共鸣,深入情感,品味意象感悟美。如教学《二泉映月》中描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这一段落时,首先播放二泉映月曲声作情感铺垫,让学生凝神谛听,披文入情,然后精读感悟那些描写琴声变化及其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旋律与文字对应,读中动情,悟中融情,使文本所表达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曲声”者,“心声”也,然后配乐朗读,品味意象,从而领会阿炳在乐曲中所流露的复杂情怀,悄然走入阿炳内心,感悟文字下的意境美,达到如临其境的境界,渐渐地,就连我也被这些充满了赞美、怀念、思索和爱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
  二、情意浑融,融情入境——触发审美想象,揣摩意蕴体验美
  刘勰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而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活动的“催化剂”,教师只要抓住情之根,就会引学生渐入佳境,“感其情,入其境”,揣摩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真正感受到作者脉搏的跳动、感受到文中鲜活的形象,触发审美想象,体验作品的深刻内涵,揣摩意蕴,感悟真知,获得审美享受。
  1、“循其形,入其里,感其意”
  “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魯迅《汉文学纲要》),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舒展审美想像,在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想,把作者描绘的“情”同“意”通过品析来表情达意,如身临其境一般,如见其形,似闻其声,引领学生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我设计了思路:“以读促感悟――着重品“无赖”――揣摩意蕴美”,在品读时,先让个体试读全词,接着有节奏的击掌而和,学生们兴趣盎然,手舞足蹈,在美读中初步感悟了词的意蕴,并获得了美的愉悦;“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无赖”一词,是本词之“词眼”,若处理不当,则无法体验词的深刻内涵,美感荡然无存。凭借文本中的插图,触发审美想象,“循其形,入其里,感其意”,化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表象,问题迎刃而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插图,看着小儿那高高翘起的一双小脚,此情此景,你能送他一个词吗?
  生:活泼
  生:调皮
  生:毫无拘束
  生:自由自在
  ……
  师:那么作者辛弃疾用了哪个词语来描绘了小儿可爱的模样呢?
  生:无赖。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在这里作者用“无赖”一词展现了小儿那调皮、天真、可爱的形象!文中还有一个“卧”字,再观察图片,说说小儿的神情是怎样的?从中又有何体会呢?
  通过以上的过程,学生尽情联想,品出了天真,品出童趣,通过引导品词眼,化枯燥为情趣,结合插图,揣摩词之意蕴,引领学生体验美,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 “感其情,入其境”
  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要想“入境”,必先入情,在入情中触发想象,揣摩意蕴,从而酝酿出课文所要的感情氛围,融情入境,从而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获得强烈的美感体验。
  如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我用深情的语气说:“有一个人,他为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他让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是邓小平爷爷,我接着说:“就在香港回归的前夕,邓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慈祥的面容、崇高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大海中永生》,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就在我读到“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的时候,学生们竟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没有哀乐、没有煽情,只是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涵咏熏陶,学生就已完全入情入境了,在文我交融中,深刻感受到了邓小平那宽广博大的胸襟,那高尚的情操,实现了审美意识的时空跨越,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内化咀嚼,感悟升华——引发审美追求,生成情趣升华美
  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去私忘我,使人的心灵日趋和谐、平等;发展个性、使人提高创造精神;美化人生,忘却忧患,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的享受,充实人生,使人增长勇敢活泼的进取精神。”的确,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美的艺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美,体验美,进而再去追求美,升华美,净化学生的心灵,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以美塑人的目的。
  美在心灵深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純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因此,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升华美的体验。徜徉在《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美丽世界,呼吸着清新的草地的气息,沁人心脾;漫步在《莫高窟》及《秦兵马俑》那瑰丽磅礴的世界,悦人耳目,动人心弦;欣赏《滴水穿石的启示》中小水滴那“锲而不舍”的精神;感慨《黄鹤楼送别》中李白那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在美的作品中遨游,涵咏咀嚼,感悟体验,培养了学生欣赏自然美、感悟人文美,实现了“美感”的沉淀,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了美的种子,美在心灵深处。
  2、美在幸福人生
  朱光潜说的好:“真善美具备,人生才完美”。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小学阶段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这就要求语文课在提高学生艺术品味的同时还要提高人生品味,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在感受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所洋溢的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的豪迈气概;品味了《爱如茉莉》和《月光启蒙》中所流淌的那素雅温馨而又至真至纯的真情世界;体会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及《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所蕴含的晶莹透明的童心和爱心;也目睹了《爱滋病小斗士》中恩科西那永恒的微笑……诵读美文,身临其境,体味美感如玉珠飞溅,使他们懂得美的人生、美的情感,积极、乐观的去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美的课堂令我们心驰神往,但美的课堂也需要用心营造,这不仅要求为人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美、体验美、升华美,更要求我们在美的情境中上好语文课,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不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吗?
  参考文献:
  [1]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 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3]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
  [5]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6]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本篇概括了六条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各题给出了解题思路,未画图形,旨在说明解题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 函数 零点 方程 最值 不等式  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巧妙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往往会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期刊
摘要:以叶舒宪先生为代表的文学人类学家们将前文字时代的文化传统视为“大传统”。这一大传统的“大”,可以从前文字时代传统文化的历史真实性、缘起的自然性以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去定位。  关键字:大传统;历史真实性;自然性;当代启示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于1956年出版了《乡民社会与文化》一书,首次提出了“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小传统指的是乡民社会中一般民众尤其是农民的文化,大传统则指
期刊
用于治疗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方法有:“强化”、“消退与惩罚”、“塑造与连锁”、“隔离”、“示范”、“渐隐”。“消退法”是指除总是继某项不良行为之后出现的强化措施。换句话说,就是对某项不良行为少加注意,使之自行消退,故也有人称此法为“故意忽视法”,其中“正强化”、“消退法”是矫治行为问题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新生梅梅自九月份入学以来,天天哭闹,哭的让上课老师、值班老师,人人皱眉。最后校长亲自出马,拿出
期刊
摘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中职学生如何能高效地适应学习生活,掌握一技之长为迎接社会挑战奠定扎实的基础,这需要我们老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本文就中职班主任如何以倾听的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教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浅谈一下中职班主任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学校教育;班主任;学生;心灵  一、引言  对于中职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更为重要,中职是初中生毕业后进入的一个新阶段,在中职的学习生
期刊
摘要:受到我国社会大环境和我国民族政策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关乎到民族之间的稳定和团结,所以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养成。本文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行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中生;高中思想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但它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书育人,面向未来,班主任工作必须更新观念,需要以新的思维对教育管理内容、方法、手段、途径进行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每位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的能力,班主任工作在这过程中起一个引导和协调的作用。我认为做一个好教师很难,而做一名好的班主任更难。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赞美 心灵沟通  当几十个充满个性的孩子从不同的方向聚集到一起的
期刊
摘要:高中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关乎着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能否有机会踏入自己理想中的学府,但同时,高中学习任务艰巨,知识点繁杂,重难点多,在真正的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十分棘手,尤其是对一些文科生来说,地理知识的学习相当的头疼。在复习备考阶段,如何更好地对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是很多学生挥之不去的痛,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找到复习的方法,在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为他
期刊
从教至今,我发现无论是自己班或去别个班听课,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举手发言或发表不同意见的学生都呈递减状态。教师提问后,只有少数尖子生撑场面,多数学生做听众。而当一个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后,几乎没有其他学生主动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几经启发引导后也只有些胆大的学生尖子生偶尔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于有一个好生说了答案,老师问是不是,其余学生也不敢说不是,都人云亦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
期刊
摘要:创新教育是现今大学教育的主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设置和实施则是医学类院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本文从树立全新的为出发点,浅析通过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从学校、学生和教师多个层面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在医学院校中,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 创新能力包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理解分析能力、文献查阅综述能力、团结协调能力
期刊
摘要:赵树理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他在创作实践中遵循文学的规律,以人为中心进行创作,注重全面真实地展现人性,不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面,而且揭露了人性的丑恶面。本文从歌颂人性美和揭露人性恶两个方面论述赵树理对人性的双重构建。  关键词:赵树理;人性;歌颂;揭露  文学的创作主体是人,创作客体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并且鉴赏作品的主体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