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的出台,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能力培养逐渐成为艺术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舞台能力作为舞蹈专业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品质,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此背景下,艺术院校教师要重新审视当下教学现状,立足学生发展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层面入手,转变传统教学架构,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指向性的同时,为学生日后学习、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艺术学院;舞蹈专业;舞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舞台能力培养作为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舞台能力培养,不仅能丰富现有的课堂内涵,给予学生别样的课堂体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舞台能力内涵,构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别样的情感。基于此,本文以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其意义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广大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舞台能力对舞蹈专业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舞台能力作为舞蹈专业的核心内涵,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舞台能力培养,不仅能改变原本“知识主导”的教学架构,提高课堂内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舞蹈的魅力,陶冶情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感。同时,在多种舞蹈形式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舞蹈魅力,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技能,促进其动作、情感的有效融糅,并在艺术实践的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学习成效,为日后学习、发展增添一份保障。
(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掌握学习理念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重新梳理育人、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帮助学生深入解读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而且还要提高自身教学工作指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跃迁。
舞蹈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关键品质,不仅是学生展现自身情感的重要方式,亦是其情感认知深化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渗透舞台能力培养,不仅能强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多变的表演环境,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认真对待每一个舞蹈动作及细节处理,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同时,提高自身舞台表现力。
二、现阶段舞蹈专业教学现状
(一)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相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艺术学院学生思想、认知较为局限,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不强,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开展教学。同时,相比于其他专业,舞蹈专业知识冗杂、逻辑性强,第一次接触的学生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这些冗杂的概念、定义,而少部分学生具有舞蹈学习经验。这样一来,学生能力起点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呈多元态势,加之对舞蹈认知的不同,一些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放弃等心理,这也是影响舞蹈教学成效的主要原因。
(二)专业教学指向性弱
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受应试教育思想束缚,部分教师往往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舞蹈动作示范——舞蹈动作练习”的教学方式,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于学生,让其通过记忆、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但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创新的想法,加之教学氛围的枯燥,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专业发展的认知流于表面。
其次,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常常需要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但一些艺术院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只在校内开设了实践教学板块,于校外艺术团、企业缺乏联系,导致学生舞蹈能力存在局限性,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信心,而且也使得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出现断点,进而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指向性。
三、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特点,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相比于其他专业,舞蹈对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更为严苛。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舞蹈既是美的展现,又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舞台能力,艺术学院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舞台能力为导向,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優化,规范教师行为的同时,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首先,艺术学院要对现阶段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进行分析,建立能力分析报告,并聘请艺术团专业人员到校担任客座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当下教学内容与教师培训体系,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培训方向。在此过程中,艺术团、学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将专业发展、岗位需求引入到培训工作中,拓宽教师专业视野的同时,使其明确现阶段工作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可针对校外舞蹈岗位职责,将校外舞蹈表现技法、专业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完善课堂架构的同时,使学生专业能力契合社会人才需求,为其舞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艺术学院还应针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多元化的激励政策,并开设“双师双能”教师培训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舞蹈大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并针对学习能力强、参加培训主动积极的教师给予评优、评职称、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等机会,以此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此外,艺术学院还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将舞蹈专业教师定期、分批次送到艺术团、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一方面,艺术团、企业要扮演教师能力提升的“引导者”,针对当前的舞蹈表演能力基本需求,建立初期报告,分析当前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的差异,以明确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提高教学成效;另一方面,艺术学院要立足舞蹈专业特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基本形态,建立“双元协同(艺术学院、企业)、三段融通(实训前理论知识培训、实训中专业技能培训、实训后综合素养培训)”的培训工作体系,形成动态化教学工作机制的同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而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二)依托媒体技术,深度开发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提升了课堂内涵,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而且多种形式的舞蹈视频也为学生舞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对此,舞蹈专业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立足现阶段学生学情,结合社会、企业人才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服务,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的同时,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自主性。
首先,在开发理论教学资源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核心技能为目的,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并结合当今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职责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删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重复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专业认同。
其次,在开发实训教学资源时,教师要以学生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提升为重点,针对舞台表演,提出多个教学目标:对于基础知识层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专业知识,并能明白舞蹈背后蕴含的情感、文化;对于专业能力层面,除了掌握基本的上下肢动作,还应对表演具备一定认知。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收集一些演出视频,并聘请艺术团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形体、舞蹈技巧能方面给予指导,从而培养其基本的舞台认知;对于职业素养层面,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学习作风与创新意识,并能够通过独立学习、团队配合等方式完成一些复杂的舞蹈动作,以树立严谨、规范的教学作风。
同时,针对上述目标,教师除了要配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之外,还可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演出机会,使其舞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上日程。
(三)顶岗实训成长,感受舞台表演魅力
顶岗学习作为提高学生舞台能力的重要渠道,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当今教育背景下,舞蹈教师要全面解读顶岗学习的现实意义,立足学生发展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工作指向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协同发展。
首先,艺术院校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2:1:1”的教学模式,即,采用2:1:1的方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学习所需课时进行重新划分,确保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使其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艺术学院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交流,针对学生能力发展现状,开展多种形式的舞蹈比赛。在此期间,艺术团、院校教师、企业专业人员要担任比赛评委。一方面,通过多方点评,分析舞台能力对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日后学生学习、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艺术团、企业专业人员要将专业理念、舞蹈技巧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中,拓宽其专业视野的同时,促进其知识内化与跃迁,进一步提高自身舞蹈素养,为日后发展奠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藝术学院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解读学生发展需求,将舞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的关键。同时,在日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自身主导优势,明确专业特点,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依托媒体技术,深度开发教学资源;定岗实训成长,感受舞台表演魅力。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指向性与全面性的同时,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学生学习、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毓.舞蹈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2):127-128.
[2]卢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1):122-123.
[3]赵纯基.高师舞蹈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建构研究[J].艺术教育,2020(09):103-106.
[4]郎晏宁.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表演前紧张度变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刘晓磊.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影响[J].中国文艺家,2018(03):203.
关键词:艺术学院;舞蹈专业;舞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舞台能力培养作为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舞蹈教学中渗透舞台能力培养,不仅能丰富现有的课堂内涵,给予学生别样的课堂体验,而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舞台能力内涵,构建多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别样的情感。基于此,本文以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能力培养为重点,从其意义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广大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舞台能力对舞蹈专业学生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舞台能力作为舞蹈专业的核心内涵,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舞台能力培养,不仅能改变原本“知识主导”的教学架构,提高课堂内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舞蹈的魅力,陶冶情操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专业认同感。同时,在多种舞蹈形式的帮助下,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舞蹈魅力,并将其转化为实践技能,促进其动作、情感的有效融糅,并在艺术实践的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学习成效,为日后学习、发展增添一份保障。
(二)强化学生专业素养
掌握学习理念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重新梳理育人、教育之间的关系,不仅要帮助学生深入解读知识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而且还要提高自身教学工作指向性,促进学生思维的跃迁。
舞蹈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关键品质,不仅是学生展现自身情感的重要方式,亦是其情感认知深化的重要表现。在教学中渗透舞台能力培养,不仅能强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多变的表演环境,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认真对待每一个舞蹈动作及细节处理,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同时,提高自身舞台表现力。
二、现阶段舞蹈专业教学现状
(一)学生能力参差不齐
相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艺术学院学生思想、认知较为局限,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不强,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开展教学。同时,相比于其他专业,舞蹈专业知识冗杂、逻辑性强,第一次接触的学生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理解这些冗杂的概念、定义,而少部分学生具有舞蹈学习经验。这样一来,学生能力起点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他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呈多元态势,加之对舞蹈认知的不同,一些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消极、放弃等心理,这也是影响舞蹈教学成效的主要原因。
(二)专业教学指向性弱
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受应试教育思想束缚,部分教师往往会采用“理论知识讲解——舞蹈动作示范——舞蹈动作练习”的教学方式,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于学生,让其通过记忆、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但教学模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创新的想法,加之教学氛围的枯燥,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专业知识、专业发展的认知流于表面。
其次,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常常需要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但一些艺术院校由于自身的原因,只在校内开设了实践教学板块,于校外艺术团、企业缺乏联系,导致学生舞蹈能力存在局限性,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自信心,而且也使得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出现断点,进而降低了教学工作的指向性。
三、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专业特点,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相比于其他专业,舞蹈对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更为严苛。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舞蹈既是美的展现,又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对此,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舞台能力,艺术学院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以舞台能力为导向,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優化,规范教师行为的同时,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首先,艺术学院要对现阶段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进行分析,建立能力分析报告,并聘请艺术团专业人员到校担任客座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分析当下教学内容与教师培训体系,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培训方向。在此过程中,艺术团、学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将专业发展、岗位需求引入到培训工作中,拓宽教师专业视野的同时,使其明确现阶段工作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可针对校外舞蹈岗位职责,将校外舞蹈表现技法、专业知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完善课堂架构的同时,使学生专业能力契合社会人才需求,为其舞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其次,艺术学院还应针对教师工作积极性,制定多元化的激励政策,并开设“双师双能”教师培训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舞蹈大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并针对学习能力强、参加培训主动积极的教师给予评优、评职称、科研项目资金支持等机会,以此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此外,艺术学院还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优势,将舞蹈专业教师定期、分批次送到艺术团、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一方面,艺术团、企业要扮演教师能力提升的“引导者”,针对当前的舞蹈表演能力基本需求,建立初期报告,分析当前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的差异,以明确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提高教学成效;另一方面,艺术学院要立足舞蹈专业特点,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基本形态,建立“双元协同(艺术学院、企业)、三段融通(实训前理论知识培训、实训中专业技能培训、实训后综合素养培训)”的培训工作体系,形成动态化教学工作机制的同时,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而真正落实“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二)依托媒体技术,深度开发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提升了课堂内涵,拓宽学生专业视野,而且多种形式的舞蹈视频也为学生舞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对此,舞蹈专业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立足现阶段学生学情,结合社会、企业人才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内容与资源服务,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有效衔接的同时,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自主性。
首先,在开发理论教学资源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舞蹈专业核心技能为目的,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并结合当今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职责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增加、删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重复的知识,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专业认同。
其次,在开发实训教学资源时,教师要以学生专业能力、专业素养提升为重点,针对舞台表演,提出多个教学目标:对于基础知识层面,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专业知识,并能明白舞蹈背后蕴含的情感、文化;对于专业能力层面,除了掌握基本的上下肢动作,还应对表演具备一定认知。
针对这一目标,教师可借助媒体技术,为学生收集一些演出视频,并聘请艺术团专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对学生形体、舞蹈技巧能方面给予指导,从而培养其基本的舞台认知;对于职业素养层面,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学习作风与创新意识,并能够通过独立学习、团队配合等方式完成一些复杂的舞蹈动作,以树立严谨、规范的教学作风。
同时,针对上述目标,教师除了要配备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之外,还可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演出机会,使其舞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上日程。
(三)顶岗实训成长,感受舞台表演魅力
顶岗学习作为提高学生舞台能力的重要渠道,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当今教育背景下,舞蹈教师要全面解读顶岗学习的现实意义,立足学生发展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工作指向性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素养协同发展。
首先,艺术院校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展“2:1:1”的教学模式,即,采用2:1:1的方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学习所需课时进行重新划分,确保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多元化的同时,使其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艺术学院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交流,针对学生能力发展现状,开展多种形式的舞蹈比赛。在此期间,艺术团、院校教师、企业专业人员要担任比赛评委。一方面,通过多方点评,分析舞台能力对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日后学生学习、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艺术团、企业专业人员要将专业理念、舞蹈技巧渗透于学生日常学习中,拓宽其专业视野的同时,促进其知识内化与跃迁,进一步提高自身舞蹈素养,为日后发展奠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藝术学院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解读学生发展需求,将舞台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的关键。同时,在日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自身主导优势,明确专业特点,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依托媒体技术,深度开发教学资源;定岗实训成长,感受舞台表演魅力。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指向性与全面性的同时,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学生学习、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毓.舞蹈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2):127-128.
[2]卢克.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1):122-123.
[3]赵纯基.高师舞蹈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建构研究[J].艺术教育,2020(09):103-106.
[4]郎晏宁.舞蹈专业学生舞台表演前紧张度变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刘晓磊.浅谈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影响[J].中国文艺家,2018(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