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设情境是高中数学教学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对于该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分析高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创设生活情境,增添教学课堂活力。
[关键词] 生活情境 高中数学 教学
随着数学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呈递减的趋势,学习热情也逐渐消退。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来自高考的压力,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抵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高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1]。素质教育推进之后,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但是很多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由于未掌握相关的技巧,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对于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 情景创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主题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虽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追求表面“活跃”的效果,把握不好情境创设的尺度,很容易导致情境的创设偏离教学主题。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很热闹,但是却没有学到真正相应的知识。
2.教师主导地位受到忽视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甚至以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时间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准[2]。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会花费很多时间让学生发言,而忽略教师的讲授、启发和评价,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3.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不符
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追求新颖,对学生提出一些较偏、较难的问题,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全不相符。由于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熟悉、不了解,因此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
二、 如何正确创设情境,增添课堂活力
1.紧密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不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其真正的原因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没有意义的。为避免教学活动偏离主题,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该紧密围绕教学主题来展开。以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为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3]。如果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差太远或者是无关的话题,教师应该及时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课堂上。
以《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我在进行教学之前,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存不存在这样两条直线,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根据之前所学的平面几何的内容,学生很快作出回答:“没有!”有些学生迟疑地说:“可能有,但是我们没有发现。”我继续进行启发:“那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证明,两条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呢?”这时,学生便自动分成小组,进入热烈的讨论中,我到各个讨论小组里面巡场观察时,发现有些小组进入了“聊天模式”,便及时提醒道:“你们有没有哪些新的发现?”经过我的提醒,学生的讨论内容又回到了正题。然后我回到讲台,大声地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我们这个教室,黑板的下边沿与教室窗口的上边缘是什么位置关系?”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就会出现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现象,并且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如此一来,我便很容易引出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2.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上都放任学生不管,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无论学生的言论是对是错都不给予否定。真正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结合學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充分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4]。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情境进行创设,为学生讲授知识,再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以《常用逻辑用语》一课为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表明了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迷失方向”,走进学习的“误区”。我在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马铃薯是土豆”和“土豆是马铃薯”,并问学生:“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一样!”我又写下一句话:“我爸爸是中国人”,下面很快有学生大声说:“中国人是我爸爸”。大家都笑起来,很显然,他们意识到后面这两句话是不能互换的。接着我导出了相关内容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常用逻辑用语,并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主线始终由我来引导,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景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并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6]。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学生不熟悉的,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还会增加知识点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认为这个内容“很难学”的错觉。因此,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才能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7]。
例如,我在《等比数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明让跟妈妈提出,每天要拿20块钱零花钱,妈妈说:“不行,太多了。”小明想了又想,说:“那么你第一天给我一块钱,第二天给我2块钱,第三天给我4块钱,以此类推,从第二天起,每天为第二天的2倍,行不行?”妈妈答应了。以上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能让小明拿到更多的零花钱呢?因为我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兴趣立刻被吸引过来,并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但是到后面的时候,计算量越来越大。这时,我将“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引出,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可能很难激发学生对于“等比数列”这个内容的兴趣,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不高。通过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热情膨胀,记忆也能够更加深刻。
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设情境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分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8]。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避免进入“情境创设”的误区,不断完善创设情境的方法,使情境的创设能够为课堂增添些许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漫、王圆圆.高中数学疑探式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7(11).
[2]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马子红.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5(02).
[4]刘世贤. 浅谈生活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5]李胜红.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导入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1).
[6]李华伟.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
[关键词] 生活情境 高中数学 教学
随着数学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学生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呈递减的趋势,学习热情也逐渐消退。枯燥的教学内容以及来自高考的压力,让学生产生很大的心理抵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高中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1]。素质教育推进之后,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但是很多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情境时,由于未掌握相关的技巧,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笔者对于创设情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 情景创设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主题
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虽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追求表面“活跃”的效果,把握不好情境创设的尺度,很容易导致情境的创设偏离教学主题。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得很热闹,但是却没有学到真正相应的知识。
2.教师主导地位受到忽视
素质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甚至以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时间作为衡量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标准[2]。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会花费很多时间让学生发言,而忽略教师的讲授、启发和评价,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3.情境创设与实际生活不符
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为追求新颖,对学生提出一些较偏、较难的问题,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全不相符。由于学生对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不熟悉、不了解,因此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情境创设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
二、 如何正确创设情境,增添课堂活力
1.紧密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不仅仅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其真正的原因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课堂教学的效率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活跃课堂气氛”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没有意义的。为避免教学活动偏离主题,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该紧密围绕教学主题来展开。以教学内容作为出发点,为学生进行情境的创设[3]。如果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差太远或者是无关的话题,教师应该及时将学生的思路拉回到课堂上。
以《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我在进行教学之前,先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存不存在这样两条直线,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根据之前所学的平面几何的内容,学生很快作出回答:“没有!”有些学生迟疑地说:“可能有,但是我们没有发现。”我继续进行启发:“那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证明,两条直线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呢?”这时,学生便自动分成小组,进入热烈的讨论中,我到各个讨论小组里面巡场观察时,发现有些小组进入了“聊天模式”,便及时提醒道:“你们有没有哪些新的发现?”经过我的提醒,学生的讨论内容又回到了正题。然后我回到讲台,大声地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我们这个教室,黑板的下边沿与教室窗口的上边缘是什么位置关系?”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如果这两条直线不在同一个平面内,那么就会出现两条直线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现象,并且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如此一来,我便很容易引出空间位置关系的概念。
2.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上都放任学生不管,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无论学生的言论是对是错都不给予否定。真正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结合學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充分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4]。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情境进行创设,为学生讲授知识,再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不断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以《常用逻辑用语》一课为例,有些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表明了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迷失方向”,走进学习的“误区”。我在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马铃薯是土豆”和“土豆是马铃薯”,并问学生:“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一样!”我又写下一句话:“我爸爸是中国人”,下面很快有学生大声说:“中国人是我爸爸”。大家都笑起来,很显然,他们意识到后面这两句话是不能互换的。接着我导出了相关内容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常用逻辑用语,并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活动主线始终由我来引导,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情景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拉近学生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内容,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并产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6]。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是学生不熟悉的,不但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并且还会增加知识点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认为这个内容“很难学”的错觉。因此,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才能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7]。
例如,我在《等比数列》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明让跟妈妈提出,每天要拿20块钱零花钱,妈妈说:“不行,太多了。”小明想了又想,说:“那么你第一天给我一块钱,第二天给我2块钱,第三天给我4块钱,以此类推,从第二天起,每天为第二天的2倍,行不行?”妈妈答应了。以上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能让小明拿到更多的零花钱呢?因为我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问题提出后,学生的兴趣立刻被吸引过来,并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中,但是到后面的时候,计算量越来越大。这时,我将“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引出,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很快就算出了答案。如果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可能很难激发学生对于“等比数列”这个内容的兴趣,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不高。通过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热情膨胀,记忆也能够更加深刻。
高中数学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设情境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教学分为,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8]。但是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避免进入“情境创设”的误区,不断完善创设情境的方法,使情境的创设能够为课堂增添些许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漫、王圆圆.高中数学疑探式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探索[J].学周刊,2017(11).
[2]叶锦霞.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3]马子红.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5(02).
[4]刘世贤. 浅谈生活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4).
[5]李胜红.高中数学教学情境导入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11).
[6]李华伟.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