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考古诗鉴赏情景关系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ta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中国古典诗歌最讲究意境,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一般由情景关系构成。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处理好二者关系成为诗歌创造意境的关键:情与景能浑然天成,则意境生成;情与景格格不入,则毫无意境。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术语。
  【关键词】高考;古诗鉴赏;情景关系
  1 乐(哀)景哀(乐)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组非常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盞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2 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1 触景生情
  诗人因为外界特定景物的触发,本来潜藏于胸的某种思想感情就可能会被唤起而释放,从而凝成诗篇。触景生情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够唤起情感活动的客观世界(景),二是创作主体要具备一定的能因客观世界激发出主观感情的心理灵敏感,三是创作主体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因此生成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突出秋天寥廓凄凉的特征,景中渗情。颔联视野开阔,写出夔州山城的地理特点,“触景”是具体的,又是宏观概括的。颈联写自身所处的境况——“万里作客”、“百年多病”。尾联写由萧瑟的秋天和苍莽的山水及自身的境况共同唤起的感情——“艰难苦恨”、“潦倒”。就景而言,万木摇落的深秋,荒凉僻远的山城,本来有一种压抑苍凉的况味。这种况味和杜甫自身的“老”“病”“艰难”的处境融合扩展,使悲怆情调愈见浓郁。全诗的意境,就是触景生情生成的意境。
  2.2 寓情于景
  把情感寄寓在景物中,以景为主,侧重在“寓”字上,没有刻意的“借”,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如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词中的“凄”、“冷”、“残”三字既是写景,又深含感情,萧瑟凄清的景物中可见作者长期漂泊天涯的凄凉之感。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2.3 情景交融
  表面是景语,实际上是情语,即所有景语都是情语。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景物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与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交融,将崔莺莺痛苦压抑的离愁别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者的共同点是以抒情为中心,抒发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前者写景、抒情都是明写;后两者表面写景,实质写情。三者程度是由浅到深的。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里的开头两句是“借景抒情”,诗人借故都长安的残破景象,抒发了无限悲痛的心情。第三四句是“寓情于景”,灾难中的春花感于时事,露水化眼泪;被战乱吓破胆的春鸟,闻声而心惊。这里明写“花”与“鸟”,但是,一个“感”、一个“恨”字,却道破了作者的情怀。
  诗歌情景关系题的设题方法有一下几种:
  (1)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2)这首诗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3)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4)你认为这首诗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5)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如《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答案是“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又如“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是(步骤一)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步骤二)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步骤三)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又如“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这两句诗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是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流露出作者对世事无情的叹息,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其实这种题型是有一定的解题步骤的,那就是“三步走”: 第一步,确指出用了情景关系的具体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第三步,这种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高考古诗鉴赏中写景诗考查得比较多,而写景是为了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关系是诗歌理论中的非常重要的诗学范畴,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最高的境界之一。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词情与景处理方法上,往往综合多种方法,特别是较长的作品里面。单纯的某种方法,很少能使一首诗或词有强烈感人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于都中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2300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程改革下,幼儿园课程教学必须把“生活游戏为本”当成教学的核心内容,它从客观上满足了幼儿生活的需要,丰富了幼儿园课程,把幼儿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关注课堂结果走向关注幼儿兴趣发展,满足了幼儿园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下发的指导纲要也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所以“生活游戏为本”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怎么样把生活游戏更好地应用于教学课程中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关注的
期刊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高校少数民族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民族文化交融,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本文以校本课程《艺术鉴赏》为例,着力探究如何在少数民族教育中传承和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  开展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展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目前,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存在专业性不强、人员不足、人员待遇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这门科学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真正发挥生涯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建设  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是学习知识
期刊
摘 要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须合一。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在新课改前提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就亟待解决。如何巧用陶行
期刊
摘 要  现存的教育机制不断的催促着教育者实现自我突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递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师者的概念不再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送过程”,而是进一步的深化至“思想的磨合交流”,这是时代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行业中更为深层次的需求,也由此,构建正确的引导网络,并以其为核心进行全面化的教育工作,实现知识教授者到心灵导师的身份转换。  【关键词】行为;语言;知识系统;心灵  在现代教育体系当中,
期刊
摘 要  教育部编版初中教材历史知识容量大,内容较以前丰富了许多,加上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历史学科变得更加异彩纷呈,新课改对我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成为了历史发展必然要走的路。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阅读;习惯养成  1 培养历史课外阅读习惯的意义  1.1 历史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基本素养  了解历史是每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期刊
摘 要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读书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阅读名著,更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积累量。在初中语文新教材中,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栏目,由此可見,对于通过阅读名著来展开教学是多么的重要。在进行这一教学模块儿的过程中,主要就是要通过名著导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让名著阅读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中;名著导读  苏霍姆林斯
期刊
摘 要  對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培养其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其语文的综合能力,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以期能够为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而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问题;途径;必要性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情感教育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过程,初中学生此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需要情感教育的安抚和指导,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充分重视。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然后主要从情感导入、情境创设、实践培养这三方面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重要性;具体措施  随着
期刊
摘 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轨道”。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之本,而美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美育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并在第六条中对美育作了全面阐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开展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要求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