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志”是人的成长的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情志发展越来越成为大学教育关注的重点。文章站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当下大学生的情志问题和如何涵养大学生情志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从学业规划、校风树立、思想导向、课程设置和教学内涵等方面探讨切实、有效的方法,为发展学生健康情志,完善学生优质成长和建设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大学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涵养;情志
中图分类号:G4
“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正常的情志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情志是以脏腑的功能活动为基础,过于激烈的、持久的情志活动,往往会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这就是传统中医学所说的“情志病”。
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问题时,会感到烦燥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自我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出现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的情志内伤状况,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产生极度的烦恼、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等情绪障碍。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或外界物质诱惑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来源。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国家的未来。从大的方面来说,大学的使命是为国家、民族培养栋梁之才;从小的方面看,我们是在培养一个个健康的社会细胞。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要看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大学生,这是大学教育首先要考虑的根本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讲,学生是大学的根基。在大学的办学中,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调。我们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完善的人的两翼,而从目前的大学生现状来看,智力因素似乎不是大学生问题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才是大学最需要关注的一翼。大学生情志障碍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就如何涵养大学生情志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举办“大学生成长报告会”,激励学生关注自我成長。
学校可以每学期定期举办一次“大学生成长报告会”,由各学院派出一名学生参与报告。一方面,给学生搭建一个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最优面的平台,激励更多的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最佳成长途径和最大成长值。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有利于学校培养品、学、能兼优的人才,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成长报告会”,可以树立更多的学生榜样。事实证明,触手可及的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有着更强大的推动能量。学生在同龄人的青春故事中容易照见自己的影子,从而启发大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重视,鞭策自己克服种种挫折奋力进取。第三,引领历届新生尽快进入新的角色,明确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及时调整自己,处理好学习、生活与思想中的各种关系,尽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树立目标,发展自己。再者,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打破种种无形隔膜,增强全校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学生更多的“家庭”温暖。报告会的筹划与组织也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重视文学文化课程熏陶,强化外物冲击下的精神内守。
情志障碍容易导致一些失控的行为,对他人和对自己都危害很大;七情内伤表现为长期忧思不解、情怀抑郁,常致气结不行,气血“一有拂郁,诸病生焉”(《丹溪心法》),严重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容易生成暴发性情志失控行为。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因受外物强烈刺激产生的。
所以,增强大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文学与文化的熏陶,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们更多的把向外追求转为向内追求,在文学的海洋中享受精神的饕餮盛宴,达到“精神内守”。
三、增强国情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教育既不是空话,也不过时。但是,国家认同感在平淡的物换星移中逐渐被模糊也是不争的事实,爱国主义在当下的青年学子心中似乎成了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大学的责任,是培养国家栋梁,而首要前提是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和弊端,树立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发奋图强。
四、开拓视野,放眼全球,关心国际社会生活。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从来没有真正面向过“世界”,我们的教育一直未能突破各种条条框框。一个缺少国际胸怀和国际眼光的民族,是不可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只有摒弃只顾眼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小国寡民心态,才能真正以自信、开放的大国心态面对全球的审视。
五、开展校园健身计划,既“文明其思想”,又“野蛮其体魄”。
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因为看到一位好友患病去世,他深感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坚持冬天用冷水擦身,冬泳,下雨天到山上攀登,沐雨栉风,磨炼筋骨,并在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拥有强健体魄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无庸赘述。——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障健康的情志。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曾在2008年发起并轰轰烈烈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遗憾的是,类似的校园健身活动太少,而且总是一阵风似的一刮而过,不能持之以恒,这也是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历来的顽疾。
北京晚报(2012.11.12,8:01)有一篇题为《西安30多所高校因学生体质下降已取消长跑》的文章,其中指出:“能熬过十二年长考的大学生,很多人却“不敢”挑战3000米或者5000米的长跑。”的确,大学生经历了严酷的高考之后,终于如释重负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但是,被高考挤压了的身体并没有得到恢复。很多大学生眼睛近视,身体孱弱,意志薄弱。开展校园健身计划,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且切实有效的校园健身计划,并使之常态化,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块,长期坚持。这样的大学,才能真正成为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大学。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有诗句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大学生情志的涵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三人五人之功。上述方面,每一所大学校都应该在课程设置和学风建设、思想导向上有一个全盘考虑,高屋建瓴,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办好大学,培养出一批批品学能兼优,情志健康,有大气度又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和民族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大学生;成长;涵养;情志
中图分类号:G4
“情志”是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正常的情志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因为情志是以脏腑的功能活动为基础,过于激烈的、持久的情志活动,往往会引起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这就是传统中医学所说的“情志病”。
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问题时,会感到烦燥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自我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学习障碍,出现了“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的情志内伤状况,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产生极度的烦恼、焦虑、抑郁、暴躁、冷漠等情绪障碍。失恋,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和,经济拮据或外界物质诱惑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烦恼的来源。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是国家的未来。从大的方面来说,大学的使命是为国家、民族培养栋梁之才;从小的方面看,我们是在培养一个个健康的社会细胞。一所大学办学是否成功,要看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大学生,这是大学教育首先要考虑的根本问题。从这个意义来讲,学生是大学的根基。在大学的办学中,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调。我们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完善的人的两翼,而从目前的大学生现状来看,智力因素似乎不是大学生问题的关键,非智力因素才是大学最需要关注的一翼。大学生情志障碍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我们就如何涵养大学生情志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举办“大学生成长报告会”,激励学生关注自我成長。
学校可以每学期定期举办一次“大学生成长报告会”,由各学院派出一名学生参与报告。一方面,给学生搭建一个在全校师生面前展示自己最优面的平台,激励更多的学生思考、规划自己的最佳成长途径和最大成长值。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有利于学校培养品、学、能兼优的人才,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成长报告会”,可以树立更多的学生榜样。事实证明,触手可及的身边的人和事,对学生有着更强大的推动能量。学生在同龄人的青春故事中容易照见自己的影子,从而启发大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注和重视,鞭策自己克服种种挫折奋力进取。第三,引领历届新生尽快进入新的角色,明确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及时调整自己,处理好学习、生活与思想中的各种关系,尽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树立目标,发展自己。再者,也给学生提供一个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的交流平台,打破种种无形隔膜,增强全校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学生更多的“家庭”温暖。报告会的筹划与组织也能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重视文学文化课程熏陶,强化外物冲击下的精神内守。
情志障碍容易导致一些失控的行为,对他人和对自己都危害很大;七情内伤表现为长期忧思不解、情怀抑郁,常致气结不行,气血“一有拂郁,诸病生焉”(《丹溪心法》),严重危害自身的身心健康,容易生成暴发性情志失控行为。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因受外物强烈刺激产生的。
所以,增强大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文学与文化的熏陶,给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们更多的把向外追求转为向内追求,在文学的海洋中享受精神的饕餮盛宴,达到“精神内守”。
三、增强国情教育,激发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爱国教育既不是空话,也不过时。但是,国家认同感在平淡的物换星移中逐渐被模糊也是不争的事实,爱国主义在当下的青年学子心中似乎成了一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大学的责任,是培养国家栋梁,而首要前提是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祖国的发展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和弊端,树立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全体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志为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发奋图强。
四、开拓视野,放眼全球,关心国际社会生活。
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但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从来没有真正面向过“世界”,我们的教育一直未能突破各种条条框框。一个缺少国际胸怀和国际眼光的民族,是不可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只有摒弃只顾眼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小国寡民心态,才能真正以自信、开放的大国心态面对全球的审视。
五、开展校园健身计划,既“文明其思想”,又“野蛮其体魄”。
1917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因为看到一位好友患病去世,他深感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坚持冬天用冷水擦身,冬泳,下雨天到山上攀登,沐雨栉风,磨炼筋骨,并在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拥有强健体魄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无庸赘述。——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障健康的情志。
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曾在2008年发起并轰轰烈烈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遗憾的是,类似的校园健身活动太少,而且总是一阵风似的一刮而过,不能持之以恒,这也是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历来的顽疾。
北京晚报(2012.11.12,8:01)有一篇题为《西安30多所高校因学生体质下降已取消长跑》的文章,其中指出:“能熬过十二年长考的大学生,很多人却“不敢”挑战3000米或者5000米的长跑。”的确,大学生经历了严酷的高考之后,终于如释重负开始了新的大学生活。但是,被高考挤压了的身体并没有得到恢复。很多大学生眼睛近视,身体孱弱,意志薄弱。开展校园健身计划,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且切实有效的校园健身计划,并使之常态化,成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块,长期坚持。这样的大学,才能真正成为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大学。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有诗句云:“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大学生情志的涵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三人五人之功。上述方面,每一所大学校都应该在课程设置和学风建设、思想导向上有一个全盘考虑,高屋建瓴,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办好大学,培养出一批批品学能兼优,情志健康,有大气度又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和民族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