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尺讲台,是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讲授的阵地,更应是培育个体健全人格的场所。语文的使命,不仅在于语言、语感和特定知识,也同时在于塑造学生的情感和素养,武装给他们积极健康的视角和头脑,对于即将踏入社会走向就业岗位的中专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日常教学中,应将世界观人生观的陶冶,深刻融入到课堂中去,使语文课堂更加立体和生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知识;人格;课堂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知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责任"。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经验和体会不断印证着这句话的至理之处。语文课堂,肩负了其他课堂所没有的价值使命,不仅需要"传道授业",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具体的课文加以讲授,更突出了"解惑"之职--培育人文素养,陶冶健全人格,给与学生茫茫道路上自我实现的指引,在这多元的社会中培养一颗颗阳光向上的心灵。
知识所授,人格所养--这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新定位,致力于在看到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学习就业所需技能、掌握生存本领的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笑对生活相信未来。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任何观念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印证,方显成效,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如此。为了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我思考探索,从课堂入手,成绩喜人。
一.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结合多种资料和媒体,立体教学
新课改之下的语文教材,无论是篇章的选取还是课程的设计,都将人文关怀体现得淋漓备至,这就促使我们从战斗的"武器"入手,走向一条语文素质教育的道路。充分挖掘课本章节知识的同时,我更加留心了教学文章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影响;同时,我将传统的讲授加问答形式进行了发展和完善,课余充分阅读和学习相关文章、报道,搜集精彩的视频、影视资料片段,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将指导思想进行讲解传授。例如,在学习《红楼梦》精彩片段《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上,我希望传达给学生们这样一种观念--努力发展自身性格的阳光一面,避免在敏感多疑的阴影中走向自卑和封闭。结合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一言一行,我从影视资料中截取了87版该剧的有关视频,阅读了有关的通俗心理学文章,并搜集了当年热点人物--马加爵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课堂上,与学生一道细细赏析曹公的文笔精妙,在电视剧片段中具体感悟,学生总结出黛玉的个性特征;运用习得的心理学知识,我启发他们对性格问题进行探讨,案例的分析和相互的激发中,大家纷纷表示性格是多样的,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向着阳光积极一面努力,把无谓的多疑猜忌停止在萌芽状态中,这样日后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有所作为。下课铃响后,学生们若有所思的神情,令我充满成就感。体验传统文学的精彩,积累人文素养,着重塑造自我的良好个性--知识和人格,在语文课堂上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二. 注重学生自我领悟,利用感悟、作文、日记等形式提升心态
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是充实的,同时又充满走向岗位的期待和压力,这种氛围给与这群年轻人五味杂陈的生活体验。我十分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所学语文工具给生活增加趣味和动力;课后的读书感悟和作文日记等形式,是语文课堂的延伸,也成为我与学生巩固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工具。在阅读课上,读到精彩的篇章,学生们都会兴奋地记录,此时,我在引导他们学会品读、提升文学审美能力的同时,启发他们加深对"精神审美"的投入--不仅要记下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事迹,以用于改善文笔和积累素材;更要结合真实生活,写出发自肺腑的感想,寥寥数语也可,洋洋洒洒也好。作文课上,我也给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畅所欲言而不拘泥于形式,暂时放开所谓的应试范文规范,用自己的话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很多学生都会在写下文字的同时笑了或流泪了,这样的安排使他们有机会在"800字"框架、"文笔优美论证具体"的要求中得以冷静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重拾奋战的信心。有位同学的读书感悟令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记下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精彩段落,在感悟中写到,"史公坐在轮椅上,都把崭新的太阳看得真切;我这健全的体格健康的双眼,怎能只看见太阳下的浓云",这位同学刚刚经历了一次关键技能考核的失利,我相信这些文字发自心底,充满力量。
三.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与最恰当的人文关怀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讲到,我们所说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十分具体的生命个体。孔夫子在两千年前就践行"因材施教",更不用说社会千变万化下的你我了。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个性鲜明的学生个体,语文教学是灵活生动的,更应当与个体差异性进行契合。同样一篇文章,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所要求的掌握水平是不同的;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价值观目标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例如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长沙》一课上,要求大家都能达到记忆此篇的水平,但一些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我便鼓励他们以"沁园春"词牌来写自己的日记;这篇词,可教心细灵秀者开阔胸襟、立志图强,也可教空有梦想者脚踏实地、开创宏图,更可教偶遇挫折者重拾信仰、迈步从头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语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语文课堂的追求目标所在。
以上是我在一线语文教学中积累的几点经验之谈。语文课堂的优化,语文教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离不开躬行实践的检验。将文学知识与人格培育相互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发扬,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行为,并逐渐显示出一定的成绩,得到师生们的欢迎。
三尺讲台,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有点燃信念和希望的神圣。语文课堂上,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激扬文字,畅所欲言,它有着丰富的案例、生动的篇章,不应仅仅是应试的工具,不应蜕化成题海的集合。语文知识,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语文课堂应讲授知识而超越知识,在学生们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以博取优秀考试成绩的同时,身为教师,我也期待看到学生们由衷的笑脸,期待他们塑造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头脑,去挑战就业之后崭新的人生。
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这是教育的使命所在,也将成为我--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毕生不懈追求的境界。定位新课堂,传授真善美,我热爱我的语文课堂,它是知识所授,也是人格所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知识;人格;课堂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知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有言,"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责任"。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经验和体会不断印证着这句话的至理之处。语文课堂,肩负了其他课堂所没有的价值使命,不仅需要"传道授业",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通过具体的课文加以讲授,更突出了"解惑"之职--培育人文素养,陶冶健全人格,给与学生茫茫道路上自我实现的指引,在这多元的社会中培养一颗颗阳光向上的心灵。
知识所授,人格所养--这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新定位,致力于在看到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在学习就业所需技能、掌握生存本领的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笑对生活相信未来。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任何观念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印证,方显成效,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更是如此。为了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我思考探索,从课堂入手,成绩喜人。
一.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结合多种资料和媒体,立体教学
新课改之下的语文教材,无论是篇章的选取还是课程的设计,都将人文关怀体现得淋漓备至,这就促使我们从战斗的"武器"入手,走向一条语文素质教育的道路。充分挖掘课本章节知识的同时,我更加留心了教学文章对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影响;同时,我将传统的讲授加问答形式进行了发展和完善,课余充分阅读和学习相关文章、报道,搜集精彩的视频、影视资料片段,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将指导思想进行讲解传授。例如,在学习《红楼梦》精彩片段《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上,我希望传达给学生们这样一种观念--努力发展自身性格的阳光一面,避免在敏感多疑的阴影中走向自卑和封闭。结合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一言一行,我从影视资料中截取了87版该剧的有关视频,阅读了有关的通俗心理学文章,并搜集了当年热点人物--马加爵的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课堂上,与学生一道细细赏析曹公的文笔精妙,在电视剧片段中具体感悟,学生总结出黛玉的个性特征;运用习得的心理学知识,我启发他们对性格问题进行探讨,案例的分析和相互的激发中,大家纷纷表示性格是多样的,但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向着阳光积极一面努力,把无谓的多疑猜忌停止在萌芽状态中,这样日后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有所作为。下课铃响后,学生们若有所思的神情,令我充满成就感。体验传统文学的精彩,积累人文素养,着重塑造自我的良好个性--知识和人格,在语文课堂上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二. 注重学生自我领悟,利用感悟、作文、日记等形式提升心态
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是充实的,同时又充满走向岗位的期待和压力,这种氛围给与这群年轻人五味杂陈的生活体验。我十分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利用所学语文工具给生活增加趣味和动力;课后的读书感悟和作文日记等形式,是语文课堂的延伸,也成为我与学生巩固知识和塑造人格的工具。在阅读课上,读到精彩的篇章,学生们都会兴奋地记录,此时,我在引导他们学会品读、提升文学审美能力的同时,启发他们加深对"精神审美"的投入--不仅要记下优美的文字和精彩的事迹,以用于改善文笔和积累素材;更要结合真实生活,写出发自肺腑的感想,寥寥数语也可,洋洋洒洒也好。作文课上,我也给与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畅所欲言而不拘泥于形式,暂时放开所谓的应试范文规范,用自己的话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很多学生都会在写下文字的同时笑了或流泪了,这样的安排使他们有机会在"800字"框架、"文笔优美论证具体"的要求中得以冷静思考,反思自己的生活,重拾奋战的信心。有位同学的读书感悟令我至今印象深刻,他记下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精彩段落,在感悟中写到,"史公坐在轮椅上,都把崭新的太阳看得真切;我这健全的体格健康的双眼,怎能只看见太阳下的浓云",这位同学刚刚经历了一次关键技能考核的失利,我相信这些文字发自心底,充满力量。
三.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与最恰当的人文关怀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曾讲到,我们所说的个体生命,指的是一个个十分具体的生命个体。孔夫子在两千年前就践行"因材施教",更不用说社会千变万化下的你我了。遗传和成长环境的差异,产生了个性鲜明的学生个体,语文教学是灵活生动的,更应当与个体差异性进行契合。同样一篇文章,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所要求的掌握水平是不同的;对个性差异的学生,所要求达到的价值观目标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例如毛泽东同志的词《沁园春·长沙》一课上,要求大家都能达到记忆此篇的水平,但一些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我便鼓励他们以"沁园春"词牌来写自己的日记;这篇词,可教心细灵秀者开阔胸襟、立志图强,也可教空有梦想者脚踏实地、开创宏图,更可教偶遇挫折者重拾信仰、迈步从头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语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语文课堂的追求目标所在。
以上是我在一线语文教学中积累的几点经验之谈。语文课堂的优化,语文教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离不开躬行实践的检验。将文学知识与人格培育相互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发扬,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行为,并逐渐显示出一定的成绩,得到师生们的欢迎。
三尺讲台,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平台,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有点燃信念和希望的神圣。语文课堂上,诸子百家,古今中外,激扬文字,畅所欲言,它有着丰富的案例、生动的篇章,不应仅仅是应试的工具,不应蜕化成题海的集合。语文知识,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语文课堂应讲授知识而超越知识,在学生们掌握听说读写能力以博取优秀考试成绩的同时,身为教师,我也期待看到学生们由衷的笑脸,期待他们塑造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头脑,去挑战就业之后崭新的人生。
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这是教育的使命所在,也将成为我--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毕生不懈追求的境界。定位新课堂,传授真善美,我热爱我的语文课堂,它是知识所授,也是人格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