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花开别样红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x2009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1.8万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万份;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06个;创建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包括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5家,市级62家……自2016年“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宁波市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为重点,积极拓展法治宣传教育领域,创新法治宣传活动载体,为全面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多项普法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普法工作考核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宁波市普法办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强化服务效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为全力支持帮助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今年3月份,宁波市启动了“百家律所千名律师进万企”专项行动。截至8月底,2475名律师通过线上、线下走访服务企业15154家,發放企业法治体检报告单2000余份,发现法律方面问题(漏洞)491个,提供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4287份,为全市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宁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依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努力为法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优质服务。
  “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法治宣传就要跟进到哪里。”“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启动后,宁波市深化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精准普法活动。围绕“平安护航十九大”、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服务‘G20’”、“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及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宁波市组织开展了6000余场法治宣传活动,编发各类宣传资料200余万册。
  在普法过程中,宁波还注重将民生与法治宣传相结合。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食品安全、垃圾分类、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服务民营企业等,宁波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普法活动。在每年“三下乡”活动中,全市都会组织80余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走进千家万户。2018年9月,宁波市司法局和宁波市律师协会启动了“百名青年律师千场法治讲座”主题宣讲活动。两年时间内,宣讲团律师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系列讲座1000余场,宣讲对象累计达6万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
  制作《法治宁波宣传手册》,发布《致广大宁波市民一封信》和相关视频;开展地铁法治专列宣传活动,开通“法治宁波号”宣传专列;在宁波市行政服务中心举办法治宁波建设工作成就展……“七五”普法期间,宁波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宁波”等目标,结合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了全市动员、全民知晓、全员参与的法治建设浓厚氛围。
  培育法治文化增强普法教育影响力
  自今年5月份以来,浙江众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翔已在抖音平台上普及《民法典》及其他相关法律知识近50期,其内容聚焦离婚冷静期、彩礼问题、诉讼离婚、监护抚养、民间借贷、网络购物等众多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这些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广受网友关注和好评,目前播放量已近600万次。
  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是宁波培育法治文化,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宁波坚持巩固传承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注重凸显地方特色,深入挖掘宁波法治文化资源,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照“一地一品”的要求,宁波各地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截至8月底,全市各地已建成县、镇、村三级法治文化示范阵地676个,数量居全省之冠。全市创建 “清廉+普法”“党建+普法”“消防+普法”“禁毒+普法”“税收+普法”等普及法律和行业知识的“双普”教育基地80余个。
  在大力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的同时,宁波还积极推进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建设。2016年以来,宁波已建成江北区半樸园法治教育基地、镇海区宁波帮法治文化园和党内法规主题展馆、余姚市王阳明法治思想展示馆和黄宗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等42家特色法治文化场馆。这些场馆建成后,发挥了很好的法治教化功能。2017年,宁波特色法治文化场馆建设被评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优秀项目。
  为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影响力,宁波还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2018年5月,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司法局等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法治文艺工作的意见》,促进全市各有关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大力加强法治文艺创作展演活动。同时,注重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用,在全市已建成的1729家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
  除此之外,宁波在“七五”普法期间还积极打造法治文化传播体系。今年,宁波市委依法治市办在宁波电视台三套《讲大道》栏目开设《法治督察员来了》节目,在宁波电台新闻综合频道开设《法治督察》节目,以传播法治文化,引导市民共同参与法治建设。宁波各地也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法治理念,在公共场所的大型显示屏,公交、地铁移动视频,建筑围栏等媒介加强法治公益广告宣传。
  落实普法责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2019年12月7日,由宁波市司法局、宁波市普法办主办,宁波大学法学院和宁波大学律风普法志愿者大队承办的宪法宣传周宁波系列活动之“峥嵘七十载,宪礼新时代”活动于南塘老街商区举办。小品、歌曲、小游戏、普法竞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据了解,宁波大学律风普法志愿者大队是一支以宁波大学法学院学生为核心力量,整合法学理论、法律实务界热心公益人士而组成的社会化普法团队。该团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每年都会在“12·4”国家宪法日前后和宁波市司法局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以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
  引导和发动社会资源参与普法教育,推进社会大普法工作,是宁波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工作项目。2014年,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文,在全省率先开展社会普法工作。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各方协同的宁波普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普法力量持续壮大,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
  2016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建立普法责任制,要求市直单位制定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强调在做好系统内普法的同时,要积极指导推动、鼓励培育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现如今,宁波市直机关每年面向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法治文化活动300余项,通过普法活动项目化推动各自系统和社会资源共同开展普法宣传,全市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全年不打烊”的全民普法良好氛围。
  为推进社会大普法,宁波专门印发了《关于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的实施意见》,将普法责任制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延伸到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教育工作机制。同时,充分挖掘各类社会普法资源,推进普法主体多元化。目前,宁波共有社会普法工作室85家,普法志愿者队伍156支,普法志愿者73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五”普法期间,宁波还大力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切实提升普法实效。2016年3月,宁波印发了《关于建立以案释法工作制度的通知》,建立了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发布机制、报送备案机制,积极推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运用案例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法治宣传。五年来,宁波依托宁波电视台的《法系乡邻》栏目,宁波电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检察官在线》、交通频道的《法治时空》、老少频道的《星星法治小课堂》等栏目,针对不同群体开展案例释法说理,并在各级微信、微博公众号建立多个以案释法平台,及时发布典型案例。■
其他文献
几年之前,张家村还是奉化有名的“困难户”,村里环境脏乱,无集体经济收入。短短几年时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浙江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冯德林。  2014年初,原宁波市经信委委派冯德林担任奉化区大堰镇张家村农村工作指导员一职,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他扎根农村一线,每天吃住在村里,深入考察村情,了解村民诉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因村制宜制订扶贫工作方案,成功使张家村一年
期刊
从前,高泥村是个地处西沪港畔、收入相对较差的“贫困村”,村民守着西沪港这个聚宝盆不知该如何利用,除了赶小海,就靠养殖海带、紫菜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村子成了省级特色精品村、省3A级景区村、“浙江省网箱养殖第一村”。随着黄避岙乡高泥村第二届大黄鱼美食节的举办,村里又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尝黄鱼、赏荷花、住民宿,体验着斑斓海岸休闲生活。  短短几十年,这个不起眼的传统
期刊
当前,宁波市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深化改革深水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美经贸摩擦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导致外贸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惠农政策及资金投入的边际效应递减等严峻挑战。  但越是吃力的时候,越要保持定力,越要在促增收上拿出新举措、获得新成效。  促进农民增收,要向现代农业要效益。农民增收,基本盘还是在农业。要立足提质增效,着力做强一产,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期刊
9月28日,宁波市首个田园综合体——达人村正式运营。达人村位于江北区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是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农俗表演、农家美食、农趣玩乐、田园夜色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于去年9月底试运营。一年来,达人村吸引了50多万名游客前去“打卡”,门票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已成为宁波新晋“田园网红”。在正式运营前,博得良好口碑的达人村已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甬江街道北郊片区曾是宁波
期刊
在宁海县岔路镇和前童古镇的交界处有一个小而美的村庄。从一条绿荫掩映的柏油路进去,村口立着五个醒目的大字:“36条发源地”。  这里是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五年前,规范村级小微权力的“36条权力清单”正是从这里开始试行,而后闻名全国。  下畈村面积约0.1平方公里,共有农户168户,人口470人。村庄内小桥流水,松林环绕,古樟灵秀。这几年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庄整体环境还在进一步提升。今年8月,记者去采
期刊
宁波市乡村治理创新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末,宁波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并被司法部、民政部推广。多年来,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合力推进,乡村治理亮点纷呈,典型案例层出不穷,涌现出了“村民说事”“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小板凳工作法”“书记一点通”等特色做法,打响了乡村善治的“宁波品牌”,乡村治理工作总体上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回顾总结宁波乡村治理创新的成功实践,我认为关
期刊
九月伊始,秋意渐浓。汽车缓缓行驶在象山县定塘镇马漕线,远处青山如黛,绿意盎然,道路两旁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景观绿化,各色花草错落有致点缀其间,好一幅景色宜人的乡村画卷!若行车累了倦了,还可以到就近的公路服务驿站歇歇脚,喝口茶。这是近日记者在象山县采访“四好农村路”时看到的情景。  象山县“三改一拆”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只是象山创建“四好(建好、管好、养好、运营好)农村路”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县通
期刊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城市的发展之基。对一座城市而言,诚信是形象,是品牌,更是走向兴旺发达的一张“通行证”。自从2002年提出打造“信用宁波”以来,宁波一步步建立制度规范,健全信用奖惩机制,逐渐构筑起“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信用格局。  如今,在甬城,“信用”二字已内化为政府服务、企业经营以及市民生活的无数细节:在媒体上,各种诚信榜单层出不穷,信用核查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参考;在企业的“生意经”里
期刊
几天前,一份企业用工风险诊断报告和一份安全管理诊断放在了宁波一家规上企业的负责人桌上。她细细地翻看报告,发现仅在加班计薪方面,由于处置不当,企业一年的用工风险就高达近4000万元,而因管理不善与意识淡薄,现场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有近百个。她会同管理部门认真学习研究后,觉得不处理好这些问题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重大困扰,决定马上按照诊断结果逐项整改。  促使该负责人下决心做此次风险诊断的原因是,两个月
期刊
“高空抛物也是违法行为啊!”“看了《民法典》宣传片,我才知道《民法典》用处那么多!”6月5日,鄞州区钟公庙实验小学德育处组织全体少先队员一起学习《民法典》知识后,同学们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堂上,首导老师通过播放3D动画片,用生动形象的生活小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如何运用《民法典》来保护自身权益。德育处老师还以问答互动的形式,把《民法典》条文融入日常生活中,倡导师生们共同学习、应用《民法典》这部法律百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