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怎样教,更关注学生怎样学,学会了什么?其核心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心参与”。陶行知先生研究的“小先生制”原来是要让小孩子利用自己已学过的知识,去教周围的人,以达到推行大众教育的目的。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宽“小先生制”的教学内涵,利用“小先生制”不仅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解决了学生全面参与的问题,让学生的行动、思维、情感全面地参与,进而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一、“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第一,就教育心理而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都有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愿望。初中生正值青春时期,渴望独立,敢于冒险,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渴望得到同伴及教师的认可,这种教学角色转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種莫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小先生”这一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群体间的智力互补和学生潜在智力的开发、发展,其能量是巨大的。
第二,就数学智能而言,很多学生都是非常突出的;就表达而言,不少学生的能力都是超强的;就解题而言,少数学生的方法也是很独到的,有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若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锻炼环境和机会,学生是愿意去把握的。
第三,就教学效能而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校朝夕相处,学生间语言、心理比较接近,对事物的认识也基本一致;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学生做“小先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讲解教学知识,其他学生听起来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实效有时比教师讲授的实效大得多。
二、“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
1.在新知讲授阶段运用“小先生制”, 通过“即知即传”实现有效理解
陶行知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
“小先生制”让学生从“听课”走向“讲课”,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讲解”。学生们会“为教而学”,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自学、尝试、探索和思考,自己发现新知,并站在自己的“知识起点”,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身份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一个“小老师”都能积极发表见解,积极争议,直到达成共识,新知来得更具体、更实在,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进而实现“即知即传”,这样的新知讲授会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2.在知识运用阶段运用“小先生制”, 通过“互教互学”实现有效交流
陶行知说:“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
通过“小先生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诱发其表现自我的意识。每个学生的“小老师”身份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研究的主人,相互间答疑、互助学习,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有了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发展特长,各有所得,体验成功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⒊在知识拓展阶段运用“小先生制”, 通过“智慧共享”实现有效提升
陶行知说:“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小先生制”给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平台,为他们的跳跃思维和创造思维提供了空间。灵感容易诱发,创新思维容易产生。又会让他们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效果
学生感言:“要做合格的‘小先生’,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上讲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讲课时还是有点手忙脚乱,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才行。”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小先生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数学研究态度,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先生制”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端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 这应是教师的教学原则。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小先生制”的过程中,我见证了“小先生”们优秀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深深认识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原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对教学要始终有饱满的激情,对每一位学生要有满腔的关爱之情,历练自己的教育品质与人格魅力,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学习应该是一个知识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没有学生的情态和行动上的主动,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也就无所谓内化,无所谓学习,更谈不上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实施“小先生制”,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作者单位:薛 莺 江苏省无锡市水秀中学;陈 锋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
一、“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第一,就教育心理而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都有展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愿望。初中生正值青春时期,渴望独立,敢于冒险,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渴望得到同伴及教师的认可,这种教学角色转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種莫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小先生”这一教学形式实现学生群体间的智力互补和学生潜在智力的开发、发展,其能量是巨大的。
第二,就数学智能而言,很多学生都是非常突出的;就表达而言,不少学生的能力都是超强的;就解题而言,少数学生的方法也是很独到的,有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若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锻炼环境和机会,学生是愿意去把握的。
第三,就教学效能而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校朝夕相处,学生间语言、心理比较接近,对事物的认识也基本一致;相互之间更容易沟通,让学生做“小先生”用自己的理解来讲解教学知识,其他学生听起来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实效有时比教师讲授的实效大得多。
二、“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策略
1.在新知讲授阶段运用“小先生制”, 通过“即知即传”实现有效理解
陶行知说过:“‘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
“小先生制”让学生从“听课”走向“讲课”,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讲解”。学生们会“为教而学”,通过课前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自学、尝试、探索和思考,自己发现新知,并站在自己的“知识起点”,在课堂上以“小老师”的身份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一个“小老师”都能积极发表见解,积极争议,直到达成共识,新知来得更具体、更实在,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进而实现“即知即传”,这样的新知讲授会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2.在知识运用阶段运用“小先生制”, 通过“互教互学”实现有效交流
陶行知说:“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
通过“小先生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激发其探索求知的欲望,诱发其表现自我的意识。每个学生的“小老师”身份使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研究的主人,相互间答疑、互助学习,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有了充分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发展特长,各有所得,体验成功感。学中有教,教中有学,互学互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⒊在知识拓展阶段运用“小先生制”, 通过“智慧共享”实现有效提升
陶行知说:“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小先生制”给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的平台,为他们的跳跃思维和创造思维提供了空间。灵感容易诱发,创新思维容易产生。又会让他们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思维更加活跃,思路更加开阔,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小先生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的效果
学生感言:“要做合格的‘小先生’,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上讲台,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讲课时还是有点手忙脚乱,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认真学习才行。”
(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小先生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严谨的数学研究态度,获得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先生制”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增强了学生的勇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有效感,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要端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 这应是教师的教学原则。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小先生制”的过程中,我见证了“小先生”们优秀的表现,作为教师的我,深深认识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原有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教育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对教学要始终有饱满的激情,对每一位学生要有满腔的关爱之情,历练自己的教育品质与人格魅力,才能更有效地感染学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学习应该是一个知识理解和内化的过程。没有学生的情态和行动上的主动,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也就无所谓内化,无所谓学习,更谈不上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实施“小先生制”,促进了学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
(作者单位:薛 莺 江苏省无锡市水秀中学;陈 锋 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