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楚渔先生素昧平生,在他的《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中,我不得不认为他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的人。从他的自序中可以看到,他襟怀坦荡、性格率真,热爱知识并勤于思考,却没有传统知识分子的迂腐和装腔作势。他声明自己不是知识分子更不是学者,甚至坦诚地讲书中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一半以上都是从中外知名学者那里借鉴来的,只不过组装和随意发挥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可贵的是他的这些看法正如他所说,是和《皇帝的新装》中那个小男孩的眼光一样,不过看到的那个皇帝确实是光着屁股的。他讲出了国人思维落后造成国家许多方面落后的真话。
在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崇尚金钱,贪图享乐,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安危置于脑后。甚至部分知识分子也丧失了“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精神,不仅缺乏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还沽名钓誉,制造大量的精神垃圾。但国人中也有不少保持良心良知的人,他们努力寻求理想,践行爱国爱民的抱负,楚渔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思考着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前途,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中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问题。其中指出的国人生存理念的悖论,便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廓清的问题。如“岂有投降将军”与“良臣择主而行”;“天下为公”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与“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吃嗟来之食”与“有奶便是娘”;“士可杀不可辱”与“好死不如赖活着”等。这些问题典型地反映着中国人千百年来思维的矛盾及实用主义的处世哲学。楚渔先生揭示的这些问题对于人们反省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楚渔先生在《中国的思维批判》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他认为“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我们落后的根源推到体制和文化等客观因素上,实际上没有抓住要害;落后的根源应该是我们落后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虽然是环境和文化造成的,但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思想定势,思维模式就和原来的文化关系不大,反而是思维模式主导文化的走向。我们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混乱而且僵化,是我们社会不能进步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落后的思维模式,中国人超越西方永远是一句空话、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全书围绕这样的基本观点和认识,追今抚惜,中西对比,以中外哲人关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思维方式带来的不同文明程度的大量事实,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严肃思考的观点,或者说是各抒己见的一家之言。从不同的历史观、思维方式和批判角度看待一个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就我自己的认识而言,思维落后是一个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体制对国家是否先进或落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从我国历代的变革来看,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与一统帝制,汉代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及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倡“三民主义”,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都无不说明体制对国家主流意识和国力发展快慢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变革更能证明,新中国建立后不同时期的体制导致不同的发展形态,也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综合国力。
楚渔先生在书中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证明的认证的论题必须是基本真理和科学知识,论据要要求严格,必须由真实、必然、原始的基本原理来担当。并且希望读到本书的读者能对本书的论点或命题能否成立进行推敲和批判,并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严谨谦虚的态度,在学风浮躁的当下,是十分值得敬佩的。书中尽管存在一些有待论证和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并不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楚渔先生对中国人思维问题所作的思考和贡献。“我思故我在”,乐意思考的楚渔先生和他思考的成果体现了他存在的价值。但愿国人都能像他那样,在反思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正视我们民族思维和品行上的缺陷,用“热烈而不带偏见”的精神去探索真理和遵循真理。
在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崇尚金钱,贪图享乐,将民族利益与国家安危置于脑后。甚至部分知识分子也丧失了“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精神,不仅缺乏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还沽名钓誉,制造大量的精神垃圾。但国人中也有不少保持良心良知的人,他们努力寻求理想,践行爱国爱民的抱负,楚渔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思考着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前途,在《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中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问题。其中指出的国人生存理念的悖论,便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廓清的问题。如“岂有投降将军”与“良臣择主而行”;“天下为公”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与“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吃嗟来之食”与“有奶便是娘”;“士可杀不可辱”与“好死不如赖活着”等。这些问题典型地反映着中国人千百年来思维的矛盾及实用主义的处世哲学。楚渔先生揭示的这些问题对于人们反省自身的思维和行为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楚渔先生在《中国的思维批判》中,最核心的观点是: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他认为“我们中国人总是习惯性地把我们落后的根源推到体制和文化等客观因素上,实际上没有抓住要害;落后的根源应该是我们落后的思维模式。这样的思维模式虽然是环境和文化造成的,但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思想定势,思维模式就和原来的文化关系不大,反而是思维模式主导文化的走向。我们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混乱而且僵化,是我们社会不能进步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不彻底改变落后的思维模式,中国人超越西方永远是一句空话、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全书围绕这样的基本观点和认识,追今抚惜,中西对比,以中外哲人关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思维方式带来的不同文明程度的大量事实,用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种严肃思考的观点,或者说是各抒己见的一家之言。从不同的历史观、思维方式和批判角度看待一个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自然会有不同的观点与结论。就我自己的认识而言,思维落后是一个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在我看来,体制对国家是否先进或落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从我国历代的变革来看,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与一统帝制,汉代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及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倡“三民主义”,直到当代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都无不说明体制对国家主流意识和国力发展快慢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重大变革更能证明,新中国建立后不同时期的体制导致不同的发展形态,也决定了不同时期的综合国力。
楚渔先生在书中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证明的认证的论题必须是基本真理和科学知识,论据要要求严格,必须由真实、必然、原始的基本原理来担当。并且希望读到本书的读者能对本书的论点或命题能否成立进行推敲和批判,并指出不足之处”。这样严谨谦虚的态度,在学风浮躁的当下,是十分值得敬佩的。书中尽管存在一些有待论证和值得商榷的问题,但并不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批判》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楚渔先生对中国人思维问题所作的思考和贡献。“我思故我在”,乐意思考的楚渔先生和他思考的成果体现了他存在的价值。但愿国人都能像他那样,在反思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正视我们民族思维和品行上的缺陷,用“热烈而不带偏见”的精神去探索真理和遵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