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引发的一场教学革命,如滚滚春雷,震撼着整个教育战线。课程怎么改?众说纷纭。无论如何,改革的真谛,不能否认“以人为本”。课程改革的实践,离不开学生的密切配合。没有学生的配合,改革便无法进行。所以要课改,先过学生关。而过关途径有两条:或让学生怕教师,或让学生喜欢教师。如果从人文精神出发,我们只能选择后者。只有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有机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可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才能感受到学生是一个独特的人,一个具体的人,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一个有情感的个体,从而去接纳、引导、扶持和欣赏他们。
一、肯定每一个独特的心灵
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舞台。课堂气氛应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局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可以不受课本的约束。只要说得合理,就应给予肯定。对于那些超传统思维的方法,更应予以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当然,对于片面的、极端的看法,我们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讲《麦琪的礼物》时,一学生说:“德拉和杰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都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而对方的礼物最终也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我替主人公惋惜、悲伤,但他们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份深挚的感情,正是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话音刚落,便引起一片赞叹声。“我以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突然一位女生站起来反驳道:“我认为夫妇之间的感情是否真挚,不一定要用礼物的贵贱来衡量,只要两人在生活中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就足够了。”她的回答令全班同学吃惊——她的思维无疑脱离了课本和教参的分析,但笔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
我们不能让手中的教参禁锢学生的思想,束缚我们的思想,要为学生培植个性萌发的土壤,并让这种个性得以张扬。我们听一听学生在讨论“美的内涵”时的发言吧:“美是豁达的胸襟,是超脱世俗,心远地自偏的一种境界”。“美是逆境中愈挫愈振,勇往直前的斗志”。“美是具有独特见解,不拘前人的创新能力”。“美就是实实在在,不掺假”。学生的思维已冲出了外表美、心灵美的传统概念,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热情的鼓励下,变得富有个性和创造力。教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是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才会深受学生的喜爱。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师,才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让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学习上的竞争,家庭的压力,使本该热情洋溢的学生,生活得索然无味,对人间冷暖无动于衷,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冷漠、疏远。所以,课堂中不能缺少心与心的交流。课堂应让在场的每一颗心灵伸开温暖的双手,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而不僅仅是给以知识。
我们除却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心得体会,还应专门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心灵受震撼的活动课。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心灵对话,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就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真情,也让教师更加明确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些成效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宝贵,更有价值,它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三、让日记成为心灵之间的桥梁
师生谈心是融洽师生关系、赢得学生信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因为课堂外时间有限,谈话空间也会受到约束。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涉及范围小,谈话主体少。一个学期下来,要和每个学生谈一遍不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都谈到更不容易。况且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只有一两次机会与教师谈话,效果未必明显。如果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每周批阅一次日记,从作文与做人的两个角度,用文字与学生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引导了学生如何做人,同时也赢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此乃一举三得之良策。在每次批阅日记后,教师还可以做一个全面总结,把自己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能够公开的内容)推广到全班,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日记中出现的精彩文章,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可读给全班同学听,以让学生在作文与做人两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勉励。
尤其是对学困生,他们有时候作文写不好,但教师决不能把他们遗忘在角落里,要多给他们一份鼓励,把成功的机会均等地分给他们,把爱的温暖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会更加信任教师,从而充满自信,渴望进步,追求进步。
在作文与做人的指导中,笔者更注重后者。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判断是非的能力决定着所作之文的深度。一个思想幼稚的人绝对写不出立意深刻的文章,一个道德低劣的人绝对写不出真正高尚的主题。所以通过与学生在日记中的交流,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成熟,也就为学生引导了一条作文成功之路,而教师自己收获的是更多的热爱、尊敬和信任。
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方式便是尊重、信任和鼓励。这是个陈旧的话题,却也好似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把爱给予学生,也会赢得学生的爱。在课改第一线上,不管教育观念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如何变革,都不能失去对学生的关爱,否则教师便永远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的每一堂课都会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每一堂课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心,便走上了教育的捷径,走进了人性,也就走向了教育的成功。
一、肯定每一个独特的心灵
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舞台。课堂气氛应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局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可以不受课本的约束。只要说得合理,就应给予肯定。对于那些超传统思维的方法,更应予以热情的鼓励和赞扬。当然,对于片面的、极端的看法,我们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如讲《麦琪的礼物》时,一学生说:“德拉和杰姆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都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而对方的礼物最终也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我替主人公惋惜、悲伤,但他们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份深挚的感情,正是他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话音刚落,便引起一片赞叹声。“我以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突然一位女生站起来反驳道:“我认为夫妇之间的感情是否真挚,不一定要用礼物的贵贱来衡量,只要两人在生活中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就足够了。”她的回答令全班同学吃惊——她的思维无疑脱离了课本和教参的分析,但笔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赞扬。
我们不能让手中的教参禁锢学生的思想,束缚我们的思想,要为学生培植个性萌发的土壤,并让这种个性得以张扬。我们听一听学生在讨论“美的内涵”时的发言吧:“美是豁达的胸襟,是超脱世俗,心远地自偏的一种境界”。“美是逆境中愈挫愈振,勇往直前的斗志”。“美是具有独特见解,不拘前人的创新能力”。“美就是实实在在,不掺假”。学生的思维已冲出了外表美、心灵美的传统概念,他们的思维在教师热情的鼓励下,变得富有个性和创造力。教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空间,就是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才会深受学生的喜爱。一个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师,才会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让课堂成为心灵对话的舞台
学习上的竞争,家庭的压力,使本该热情洋溢的学生,生活得索然无味,对人间冷暖无动于衷,而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冷漠、疏远。所以,课堂中不能缺少心与心的交流。课堂应让在场的每一颗心灵伸开温暖的双手,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而不僅仅是给以知识。
我们除却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交流心得体会,还应专门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心灵受震撼的活动课。在这样的课堂上,让心灵对话,就是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就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体验真情,也让教师更加明确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些成效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宝贵,更有价值,它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
三、让日记成为心灵之间的桥梁
师生谈心是融洽师生关系、赢得学生信任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因为课堂外时间有限,谈话空间也会受到约束。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涉及范围小,谈话主体少。一个学期下来,要和每个学生谈一遍不容易,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都谈到更不容易。况且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只有一两次机会与教师谈话,效果未必明显。如果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每周批阅一次日记,从作文与做人的两个角度,用文字与学生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引导了学生如何做人,同时也赢得了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此乃一举三得之良策。在每次批阅日记后,教师还可以做一个全面总结,把自己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能够公开的内容)推广到全班,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日记中出现的精彩文章,在征得学生同意后,可读给全班同学听,以让学生在作文与做人两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勉励。
尤其是对学困生,他们有时候作文写不好,但教师决不能把他们遗忘在角落里,要多给他们一份鼓励,把成功的机会均等地分给他们,把爱的温暖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会更加信任教师,从而充满自信,渴望进步,追求进步。
在作文与做人的指导中,笔者更注重后者。因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判断是非的能力决定着所作之文的深度。一个思想幼稚的人绝对写不出立意深刻的文章,一个道德低劣的人绝对写不出真正高尚的主题。所以通过与学生在日记中的交流,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成熟,也就为学生引导了一条作文成功之路,而教师自己收获的是更多的热爱、尊敬和信任。
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方式便是尊重、信任和鼓励。这是个陈旧的话题,却也好似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教师把爱给予学生,也会赢得学生的爱。在课改第一线上,不管教育观念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如何变革,都不能失去对学生的关爱,否则教师便永远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的每一堂课都会对学生充满着吸引力,每一堂课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心,便走上了教育的捷径,走进了人性,也就走向了教育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