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世界福布斯演员收入排行榜中,成龙以年收入5000万美元(约合3.1亿元人民币)名列第二,位于“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之后。作为一个逐渐淡出一线的演员,成龙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
—Judah
成龙能够排到第二的位置,片酬肯定不少。今年贺岁档上映的《天将雄狮》,2月在中国上映后的票房突破5亿元。虽然为了走全球化路线,传闻其制作费高达65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但作为男一号,成龙还是拿到1000万美元(约合6200万元人民币)的片酬,该收入占福布斯曝光数额的20%。
除此之外,成龙还与人合伙在中国开办连锁电影院。2010年,成龙与人合伙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北侧成立了“耀莱成龙国际影城”。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5年1月至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03.63亿元,耀莱以5430万元的票房位列票房收入前十名的榜首。这个堪称五星级的豪华电影城有17间放映厅,另外还有衍生的咖啡、轻餐、设计室和衍生品店等。衍生品种中,还有和茅台合作专设的茅台成龙酒。现在,该电影院在国内14个省市建造了25家成龙主题影城。
另外,他在2006年7月成立了“成龙设计室”做自有品牌。不过,这对明星来说并不少见。这个设计室制作的产品种类广泛,包括家具、服饰、印刷及包装用品、文具,甚至还有成龙汽车等。设计室产品和耀莱国际影城捆绑式销售。
据外媒报道,成龙2006年在香港代理Segway电动平衡车,2008年奥运会时,Segway亮相奥运会,成龙还出席了发布会,但代理的具体费用未知。
香港影星爱炒楼,2014年,成龙曾在香港九龙塘地区购得一块上亿元的地皮,根据2015年《文汇报》公布的香港地政总署补地价情况,成龙影业旗下九龙塘窝打老道以及九龙塘的成龙寓所,分别获批契约修订补地价约2542万及4457万港元,这还不包括地价投资增值的部分。成龙在海外也进行投资,据外媒报道,他曾经在贝佛利买下山庄豪宅,占地7638平方英尺(约合710平方米)。他1998年以300万美元购入,后以630万美元翻倍卖出,虽然不是去年的事情,但也能体现出成龙作为生意人,并不那么简单。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江敏
微博互动专区
刘超Jason_UglynPoor:“宜家还能不能更省”我不知道,你们的安卓客户端倒是可以更省。@第一财经周刊
RE:安卓客户端还在修改,工程师在开发中,抱歉给你带来黑屏的阅读体验。
_Kylooe:高中三年,两年半的一财@第一财经周刊,共一百多期,一千多元(没有错,就是这么直白和庸俗)。望继续陪伴,不要涨价,大学狗也还是穷dog一只。祝各位夏天安好@富大人 @大小鸟崔鹏 @娄大惊
RE:面包会有的,杂志买得起的。谢谢祝好。另,大惊同学已经离职。
红广场1987:上海的生活有了一财@第一财经周刊 的相伴,丰富了太多。每当看到这些,就想起当时努力的自己。现要离开上海,不得已将之处理,有太多不舍。附上大部分封面来纪念过去的这一段时光。
RE:是个长情的人呐。
niko-niko珊妮酱:今年开始一财君@第一财经周刊的广告就越来越多,印在内页的也就默默忍受了,现在居然还出现了花式广告,对于强迫症来说多出这么不大不小的一块实在是太烦人啦。
RE:就暂且飘过吧。
读者来信
感谢一下
尊敬的一财编辑:
你们好!
写了几句读贵刊的心得,附在这里,愿分享。今年逐渐把阅读CBN的习惯固定下来。它起的什么作用呢:让人永不落伍。装修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选择有口碑的装修公司,这里曾经介绍过的App就是涵盖这个业务的;在纸质书和电纸书之间摇摆时,近期的封面故事也能给我提供论据。
总的来说,在这本杂志上,我可以看到积极进取、无处不在的BAT中的AT。还可以看到Richard Branson说:(做杂志—我认为现在做其他也是如此)最重要的事情,你必须有个社交媒体!深表同意,如果不是豆瓣、微博的强推和口耳相传,相信胡巴、大圣、煎饼也不会这么辉煌。我们互相需要,愿你们做得更好。
—柯原
RE:让人永不落伍,是一句很大的褒奖。谢谢你的鼓励。
想了解一下
你们好!
我想反映一个事情。夏天到了,在多数城市中出现了很受消费者喜欢的“毒瘤”:露天烧烤摊。先且不论这些烧烤摊提供的食物是否卫生,是否属于合法经营,单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来说,烧烤油烟的杀伤力不亚于一家小型化工厂,很多烧烤摊的选址还尤其偏向选在离大型住宅区不远的隐蔽的地方,住在附近的居民经常会笼罩在油烟之中,苦不堪言。
北京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治理露天烧烤的政策,但也收效甚微。经常会看到电视新闻里批评烧烤摊污染严重,但实际上没有一个部门作为,或单个部门作为但实际效果特别不明显。
可否麻烦贵刊帮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烧烤摊屡禁不止。
—Jose
RE:因为大家活得普遍比较粗糙,没有啥夜生活,烧烤就算美味了。调料放得多,都不怕得癌,也不怕变肥,一点环境污染算什么。请节哀。
写给第一财经的信
第一财经的编辑:
你好,虽然不知怎么称呼你,但是看了信就是缘分。在这里想说的是,本人看周刊已经很久了,有6个年头了。
第一次看你们的杂志也挺偶然的,大学第一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带电脑,周末没有什么事情,很清闲,就到宿舍门口的报刊亭买了一大堆杂志。也没有刻意去选,看着顺眼就买下了,当时付钱的时候正好190左右,老板说你这样凑个200算了,我说也行,然后他顺手给我拿了一本当时的一财。那本杂志我到现在都还留着(其实6年里的一财我基本上都留着,大学毕业的时候看过的一财有好多,毕业的时候不舍得扔掉,特地叫老爸开车来接我),然后就喜欢上了这个杂志。我记得当时的价格应该是10元一本,现在到12了,不过我是从来没有订过整年的,都是出一本买一本,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自己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了,每每出差或者回家的时候,都会在高铁站的便利书店买一本,在路上看看。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这看一财3×21个月都不止的人,早就把一财当成自己的朋友了,它陪我走过了大学的时光,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影响着我。感谢你们,拓宽了我很多的视野,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也希望你们越办越好。最后想说的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感情的杂志,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互联网阅读发展到什么程度,它依旧会长盛不衰。加油! —爱夏
RE:有句鸡汤话是真的,爱是长久的陪伴。
一点启发
你们主编李洋说过,月薪两千和两万没区别,因为都买不起房子,所以何必为了两万月薪而去占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多些闲暇享受别的。对我很有启发。还有信息处理的问题,车祸虽然多,但其实只要安全驾驶,车祸几率不大,可粗糙的信息让人感觉开车危险。
—深深的孤独
RE:是噢,多些闲暇享受别的。
竞争到壳了,然后呢?
一财:
你好。最近在等电梯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很炫的智能手机外壳在电梯间的分众视屏里,有一加的,也有联想的乐檬,看来智能手机也是到时候了。
这个“时候”具体是什么时候还真的说不清楚,只是模糊记得手机经历了以下的竞争阶段。
一开始比的都是谁更快一点—之前已经说过快不快其实重要的是网络,各大厂商都在往摩尔定律方向努力,拼的是供应链吧,就是说谁有能力与高通来谈最新纳米工艺芯片的供货。而后是性价比,也就是比产量比规模,这其中还掺杂着一个续航能力—电池一直是硬伤吧。
接着是低价机时代,因为要往三四线渠道下沉嘛,其中还有台湾联发科的一步步成长吧;再接着是音乐、视频等娱乐手机的出现,比是的手机上游内容端的整合能力吧,以及与运营商的沟通能力。再接着是薄,这时比的是整体设计,由于没有大资本也没有品牌,很多团队选择了只从事手机方案设计,不做生产与营销的买卖,也因此有了一线生机,这个也得益于深圳东莞的产业配合才能做到如此细分。最近看到的,就是比外壳了吧。
我不知道手机外壳的“创新”是否真能提升销售量,但从横向来看,一财之前也曾报道过有个台湾品牌的电脑使用了环保的外壳材料—竹子,这个品牌好象也没因此而再度东山再起。虽然手机外壳不可与真的竹外壳电脑的成本相提并论—毕竟不是真的竹子,但是否也会像电脑一样,只要竞争到了外壳,就进入了一个高速下滑通道?
这个外壳竞争的指标,是否会预示着某些产品也差不多到达了拐点?果真如此的话,数码相机还没有竞争到外壳,是不是就还有一段好日子可以享受呢?
更为积极地看待智能手机这个行业—应该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吧,或许是到了一个不只是为了要一匹更快马车的“时候”了吧。
祝好!
—ARTDENG
RE:一个等电梯的时间能让你想这么多,你真是最适合给我们来信的读者。
本周我推荐
细微世界
这是日本艺术家田中达也带来的《微型日历》系列作品,他用自己收藏的现成微型玩偶加上我们熟悉的日常物品共同构建场景,有时也会改变玩偶的颜色或重新改造。
推荐人:Dida
上榜理由:一沙一世界
—Judah
成龙能够排到第二的位置,片酬肯定不少。今年贺岁档上映的《天将雄狮》,2月在中国上映后的票房突破5亿元。虽然为了走全球化路线,传闻其制作费高达6500万美元(约合4亿元人民币),但作为男一号,成龙还是拿到1000万美元(约合6200万元人民币)的片酬,该收入占福布斯曝光数额的20%。
除此之外,成龙还与人合伙在中国开办连锁电影院。2010年,成龙与人合伙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北侧成立了“耀莱成龙国际影城”。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数据,2015年1月至6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203.63亿元,耀莱以5430万元的票房位列票房收入前十名的榜首。这个堪称五星级的豪华电影城有17间放映厅,另外还有衍生的咖啡、轻餐、设计室和衍生品店等。衍生品种中,还有和茅台合作专设的茅台成龙酒。现在,该电影院在国内14个省市建造了25家成龙主题影城。
另外,他在2006年7月成立了“成龙设计室”做自有品牌。不过,这对明星来说并不少见。这个设计室制作的产品种类广泛,包括家具、服饰、印刷及包装用品、文具,甚至还有成龙汽车等。设计室产品和耀莱国际影城捆绑式销售。
据外媒报道,成龙2006年在香港代理Segway电动平衡车,2008年奥运会时,Segway亮相奥运会,成龙还出席了发布会,但代理的具体费用未知。
香港影星爱炒楼,2014年,成龙曾在香港九龙塘地区购得一块上亿元的地皮,根据2015年《文汇报》公布的香港地政总署补地价情况,成龙影业旗下九龙塘窝打老道以及九龙塘的成龙寓所,分别获批契约修订补地价约2542万及4457万港元,这还不包括地价投资增值的部分。成龙在海外也进行投资,据外媒报道,他曾经在贝佛利买下山庄豪宅,占地7638平方英尺(约合710平方米)。他1998年以300万美元购入,后以630万美元翻倍卖出,虽然不是去年的事情,但也能体现出成龙作为生意人,并不那么简单。
《第一财经周刊》实习记者 江敏
微博互动专区
刘超Jason_UglynPoor:“宜家还能不能更省”我不知道,你们的安卓客户端倒是可以更省。@第一财经周刊
RE:安卓客户端还在修改,工程师在开发中,抱歉给你带来黑屏的阅读体验。
_Kylooe:高中三年,两年半的一财@第一财经周刊,共一百多期,一千多元(没有错,就是这么直白和庸俗)。望继续陪伴,不要涨价,大学狗也还是穷dog一只。祝各位夏天安好@富大人 @大小鸟崔鹏 @娄大惊
RE:面包会有的,杂志买得起的。谢谢祝好。另,大惊同学已经离职。
红广场1987:上海的生活有了一财@第一财经周刊 的相伴,丰富了太多。每当看到这些,就想起当时努力的自己。现要离开上海,不得已将之处理,有太多不舍。附上大部分封面来纪念过去的这一段时光。
RE:是个长情的人呐。
niko-niko珊妮酱:今年开始一财君@第一财经周刊的广告就越来越多,印在内页的也就默默忍受了,现在居然还出现了花式广告,对于强迫症来说多出这么不大不小的一块实在是太烦人啦。
RE:就暂且飘过吧。
读者来信
感谢一下
尊敬的一财编辑:
你们好!
写了几句读贵刊的心得,附在这里,愿分享。今年逐渐把阅读CBN的习惯固定下来。它起的什么作用呢:让人永不落伍。装修的时候,不知道怎么选择有口碑的装修公司,这里曾经介绍过的App就是涵盖这个业务的;在纸质书和电纸书之间摇摆时,近期的封面故事也能给我提供论据。
总的来说,在这本杂志上,我可以看到积极进取、无处不在的BAT中的AT。还可以看到Richard Branson说:(做杂志—我认为现在做其他也是如此)最重要的事情,你必须有个社交媒体!深表同意,如果不是豆瓣、微博的强推和口耳相传,相信胡巴、大圣、煎饼也不会这么辉煌。我们互相需要,愿你们做得更好。
—柯原
RE:让人永不落伍,是一句很大的褒奖。谢谢你的鼓励。
想了解一下
你们好!
我想反映一个事情。夏天到了,在多数城市中出现了很受消费者喜欢的“毒瘤”:露天烧烤摊。先且不论这些烧烤摊提供的食物是否卫生,是否属于合法经营,单从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来说,烧烤油烟的杀伤力不亚于一家小型化工厂,很多烧烤摊的选址还尤其偏向选在离大型住宅区不远的隐蔽的地方,住在附近的居民经常会笼罩在油烟之中,苦不堪言。
北京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治理露天烧烤的政策,但也收效甚微。经常会看到电视新闻里批评烧烤摊污染严重,但实际上没有一个部门作为,或单个部门作为但实际效果特别不明显。
可否麻烦贵刊帮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烧烤摊屡禁不止。
—Jose
RE:因为大家活得普遍比较粗糙,没有啥夜生活,烧烤就算美味了。调料放得多,都不怕得癌,也不怕变肥,一点环境污染算什么。请节哀。
写给第一财经的信
第一财经的编辑:
你好,虽然不知怎么称呼你,但是看了信就是缘分。在这里想说的是,本人看周刊已经很久了,有6个年头了。
第一次看你们的杂志也挺偶然的,大学第一年的时候因为没有带电脑,周末没有什么事情,很清闲,就到宿舍门口的报刊亭买了一大堆杂志。也没有刻意去选,看着顺眼就买下了,当时付钱的时候正好190左右,老板说你这样凑个200算了,我说也行,然后他顺手给我拿了一本当时的一财。那本杂志我到现在都还留着(其实6年里的一财我基本上都留着,大学毕业的时候看过的一财有好多,毕业的时候不舍得扔掉,特地叫老爸开车来接我),然后就喜欢上了这个杂志。我记得当时的价格应该是10元一本,现在到12了,不过我是从来没有订过整年的,都是出一本买一本,这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现在自己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了,每每出差或者回家的时候,都会在高铁站的便利书店买一本,在路上看看。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我这看一财3×21个月都不止的人,早就把一财当成自己的朋友了,它陪我走过了大学的时光,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影响着我。感谢你们,拓宽了我很多的视野,改变了我很多的想法,也希望你们越办越好。最后想说的是,一个注重用户体验和用户感情的杂志,不管时代怎么发展,互联网阅读发展到什么程度,它依旧会长盛不衰。加油! —爱夏
RE:有句鸡汤话是真的,爱是长久的陪伴。
一点启发
你们主编李洋说过,月薪两千和两万没区别,因为都买不起房子,所以何必为了两万月薪而去占用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多些闲暇享受别的。对我很有启发。还有信息处理的问题,车祸虽然多,但其实只要安全驾驶,车祸几率不大,可粗糙的信息让人感觉开车危险。
—深深的孤独
RE:是噢,多些闲暇享受别的。
竞争到壳了,然后呢?
一财:
你好。最近在等电梯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很炫的智能手机外壳在电梯间的分众视屏里,有一加的,也有联想的乐檬,看来智能手机也是到时候了。
这个“时候”具体是什么时候还真的说不清楚,只是模糊记得手机经历了以下的竞争阶段。
一开始比的都是谁更快一点—之前已经说过快不快其实重要的是网络,各大厂商都在往摩尔定律方向努力,拼的是供应链吧,就是说谁有能力与高通来谈最新纳米工艺芯片的供货。而后是性价比,也就是比产量比规模,这其中还掺杂着一个续航能力—电池一直是硬伤吧。
接着是低价机时代,因为要往三四线渠道下沉嘛,其中还有台湾联发科的一步步成长吧;再接着是音乐、视频等娱乐手机的出现,比是的手机上游内容端的整合能力吧,以及与运营商的沟通能力。再接着是薄,这时比的是整体设计,由于没有大资本也没有品牌,很多团队选择了只从事手机方案设计,不做生产与营销的买卖,也因此有了一线生机,这个也得益于深圳东莞的产业配合才能做到如此细分。最近看到的,就是比外壳了吧。
我不知道手机外壳的“创新”是否真能提升销售量,但从横向来看,一财之前也曾报道过有个台湾品牌的电脑使用了环保的外壳材料—竹子,这个品牌好象也没因此而再度东山再起。虽然手机外壳不可与真的竹外壳电脑的成本相提并论—毕竟不是真的竹子,但是否也会像电脑一样,只要竞争到了外壳,就进入了一个高速下滑通道?
这个外壳竞争的指标,是否会预示着某些产品也差不多到达了拐点?果真如此的话,数码相机还没有竞争到外壳,是不是就还有一段好日子可以享受呢?
更为积极地看待智能手机这个行业—应该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吧,或许是到了一个不只是为了要一匹更快马车的“时候”了吧。
祝好!
—ARTDENG
RE:一个等电梯的时间能让你想这么多,你真是最适合给我们来信的读者。
本周我推荐
细微世界
这是日本艺术家田中达也带来的《微型日历》系列作品,他用自己收藏的现成微型玩偶加上我们熟悉的日常物品共同构建场景,有时也会改变玩偶的颜色或重新改造。
推荐人:Dida
上榜理由:一沙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