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健体意识,让小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健体意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主要对目前我国小学生自主健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激发学生自主健体的有效策略,以期让小学生能够成为健身的主体,促进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健体;主动性;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自我调控、自我感悟,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健体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健身。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能够参与运动的过程,亲历锻炼过程,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于技术动作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生自主健体现状分析
1.学生自主健体意识差,主动性不高
在目前的小学健体中,学生的自主健体意识比较差,没有运动的主动性。当有运动会和需要学生比赛时,学校只是从学生中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拔,挑选出比较擅长运动的学生,以至于没有被选择的学生都没有了主动进行健体的意识。学生本身存在着个性差异,擅长运动的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健体,但是很多不擅长运动的学生就会消极被动,不主动地进行健体,只有在体育课堂上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健体。
2.教师教学方式较单一,策略不新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健体的主要方式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都是比较传统的,而且是比较单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地发挥和健体。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教师的教学策略并不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性。
3.教师关注学习的成绩,忽视了健体
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副科,没有必要认真去上,以至于一些主科教师会占用体育课,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认为学生不生病,能够正常地出席课堂就是健康的,没有必要再去进行健体。教师的意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扼杀了学生进行健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自主健体的有效策略
1.教师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健体意识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和观点,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健体的意识和积极性。当教师有了正确的意识后他们会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主动参与到健体活动中,成为健体的主体。随着教师认识的提高,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改变自己的做法和行为,在生活中和体育课堂上主动地进行锻炼和健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授之以渔,传授学生健体方法要领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通过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产生健体和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健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和运动中掌握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会让学生能够掌握动作的要领,明确在运动时应该如何去做,从而提高学生运动的标准性。例如踢毽是学生经常会进行的一种运动,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踢毽动作的要领:脚内侧踢球,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脚放平,用内足弓部踢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灵敏和柔韧性,让学生能够在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主动地进行健体。
3.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健体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产生自主健体的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不同的运动活动和练习项目,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健体的意识,改变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放羊式”的做法。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自信,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对于力气大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或者是铅球练习;对于身体柔韧性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健美操的练习;对于善于跑步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跑或者是耐力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健身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运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学生的主动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4.教师引入游戏,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健体
游戏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健体的一种有效方式,小学生喜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进行健体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在平时也可以进行的游戏,比如“警察抓小偷”“青蛙跳荷叶”“画鼻子”“九龙戏珠”等。“警察抓小偷”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跑的形式来进行运动;“青蛙跳荷叶”主要锻炼了学生的跳跃能力;“画鼻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奔跑能力,还让学生的准确性得到了锻炼;“九龙戏珠”锻炼了学生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等。教师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进行健体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健身和锻炼,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了学生健体意识的提高和进步。
5.教师设置活动,优化课堂结构引生入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掌握运动的技巧,在平时能够主动地进行锻炼,达到一个完善,较为合理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对球形成一定的手感,促进学生在运球、投球和传球过程中能够灵活地掌握球、控制球。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练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和练习,实战演练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健体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的观念,使学生能够产生运动和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健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体育师友,2009 08
[2]张艳丽.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0 09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健体;主动性;参与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自我调控、自我感悟,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运动健体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健身。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能够参与运动的过程,亲历锻炼过程,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于技术动作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小学生自主健体现状分析
1.学生自主健体意识差,主动性不高
在目前的小学健体中,学生的自主健体意识比较差,没有运动的主动性。当有运动会和需要学生比赛时,学校只是从学生中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拔,挑选出比较擅长运动的学生,以至于没有被选择的学生都没有了主动进行健体的意识。学生本身存在着个性差异,擅长运动的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健体,但是很多不擅长运动的学生就会消极被动,不主动地进行健体,只有在体育课堂上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健体。
2.教师教学方式较单一,策略不新颖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健体的主要方式就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比较单一的。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都是比较传统的,而且是比较单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采用“一刀切”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地发挥和健体。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了自由组合和自由选择,教师的教学策略并不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主动性。
3.教师关注学习的成绩,忽视了健体
很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就是副科,没有必要认真去上,以至于一些主科教师会占用体育课,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认为学生不生病,能够正常地出席课堂就是健康的,没有必要再去进行健体。教师的意识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扼杀了学生进行健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激发学生自主健体的有效策略
1.教师提高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健体意识
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认识,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和观点,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健体的意识和积极性。当教师有了正确的意识后他们会积极地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主动参与到健体活动中,成为健体的主体。随着教师认识的提高,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影响,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改变自己的做法和行为,在生活中和体育课堂上主动地进行锻炼和健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授之以渔,传授学生健体方法要领
教育家第斯多德曾经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通过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产生健体和运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健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和运动中掌握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授之以渔的教育会让学生能够掌握动作的要领,明确在运动时应该如何去做,从而提高学生运动的标准性。例如踢毽是学生经常会进行的一种运动,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踢毽动作的要领:脚内侧踢球,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脚放平,用内足弓部踢球,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灵敏和柔韧性,让学生能够在休闲和娱乐的时间主动地进行健体。
3.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健体兴趣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量体裁衣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产生自主健体的积极性。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不同的运动活动和练习项目,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健体的意识,改变教学中“一刀切”“齐步走”“放羊式”的做法。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自信,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对于力气大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武术或者是铅球练习;对于身体柔韧性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健美操的练习;对于善于跑步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短跑或者是耐力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健身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运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学生的主动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4.教师引入游戏,鼓励学生参与自主健体
游戏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健体的一种有效方式,小学生喜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进行健体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学生在平时也可以进行的游戏,比如“警察抓小偷”“青蛙跳荷叶”“画鼻子”“九龙戏珠”等。“警察抓小偷”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跑的形式来进行运动;“青蛙跳荷叶”主要锻炼了学生的跳跃能力;“画鼻子”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奔跑能力,还让学生的准确性得到了锻炼;“九龙戏珠”锻炼了学生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等。教师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进行健体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健身和锻炼,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了学生健体意识的提高和进步。
5.教师设置活动,优化课堂结构引生入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掌握运动的技巧,在平时能够主动地进行锻炼,达到一个完善,较为合理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能够对球形成一定的手感,促进学生在运球、投球和传球过程中能够灵活地掌握球、控制球。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练习,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能力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和练习,实战演练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也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健体的意识。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锻炼”的观念,使学生能够产生运动和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健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J].体育师友,2009 08
[2]张艳丽.浅谈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国学校体育,2010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