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体现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在:生活拖拉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上厕所不用纸,乱喝生水,垃圾随手乱扔,鼻涕口水随地乱搓乱吐,文明礼貌用语欠佳,学习生活不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别人着想的思想较严重。
二、农村中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
家长本身不讲究卫生,部分家庭尚没有厕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习惯,已经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理,近年来随“厕改”的全面覆盖和加大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建设,农民的爱美讲卫生的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但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留守儿童,隔代抚养
3.社会环境
现在的农村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或红白喜事,大人们打牌赌博猜码喝酒,学生也不知不觉参与其中,使得染上社会上的一些恶习。
4.学校的教育
多数学生都在村一级学校读小学,由于教师緊缺,存在一两个老师管七八拾个学生或一个老师管三四拾个学生的现象,老师基本上是全能型的,既负责上几个年级的课程又有负责学校的一切,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欠缺,使得学生在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在家里和社会上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
三、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长的问卷调查、交谈和研究中发现,由于落后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家长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很多家长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外出务工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双方虽然留一人在家教育孩子,但家长自身教育方式方法的欠缺,把所有的一切和希望寄托于学校和老师,近年来农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和师资严重不足,小学教育本身就不系统,甚至出现缺位的现象。而孩子回到家,家长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乖不乖,忽视了孩子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入初中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完成不认真、随意旷课迟到等现象较突出,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变好,家长对子女爱护有加,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做。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爱心,缺少团结协作的精神。进入中学学后特别是寄宿制的学校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完成,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学习没后劲,没有目标,在家里生活拖拉懒散,垃圾随手乱扔,不讲个人卫生,随地吐痰等坏习惯带到学校,这无疑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挖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2.学校教育方面
在经济利益逐渐化的时代,社会、媒体把学生在学校、家里等出现的一系列事故原因归于学校、归责于老师,这无疑给老师的心里扎了一刀,加上教师地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所以部分乡村小学教师就出现“只包教不包会,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现象,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学生在学校出现的违反纪律等问题,比如旷课迟到、不做作业,上课大吵大闹、打架、大的欺负小的、晚上私自外出上网、偷东西的等,老师叫家长到学校对其孩子进行教育,有的家长因外出务工离学校较远没办法来,有的让爷爷奶奶来,有的虽然来了,但家长是站在孩子的一边认为孩子没做错事,还来指责教师的不是,有的家长甚至提出不要对其孩子要求过高,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行。往往是在学校不守纪律,难管的学生,家长越是不配合学校,甚至给学校出难题,这无疑在给负责任的老师泼冷水,也给学校的教书育人带来极大的困难,也给学校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四、农村中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对策
针对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在此,我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1.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就学校出现的部分“只包教不包会”和工作倦怠思想的教师,加强年度考核力度,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因为教师的紧缺而走过场,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让教师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部分教师中出现的怠教的问题。
2.加大教育力度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认识到教育的投入不当是教育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教师工资收入的投入,如果只是采取边远补贴,报考乡镇中小学一次性奖励,农村教师职称改革等等一系列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紧缺和引进优秀教师进校园的问题,没有对症下药,只是暂时缓解病痛。就这两年来报考教师行业遇冷问题不难看出,提高教师工资性收入势在必行。这有这样教师才能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农村的教育才有希望。
3.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养成教育,量化言行举止
学校和班级制定适合于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针对性的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强化和量化,适当的加以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比如上课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不按时或不认真完成作业、清洁卫生不完成或不彻底、大的欺负小的、晚上跑去上网的等等采取适当惩罚并进行量化,对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要通知家长到学校对其进行教育。
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关爱,不能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初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期,是思维逐渐独立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要多加于关爱,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班级篮球比赛,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校园文明之星评比,班级守纪律之星评比,阅读知识竞赛,重走红军路纪念守墓活动等,这些活动无形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初中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在初中阶段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研究有效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为学生成才成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些努力。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表现在:生活拖拉懒散,不讲究个人卫生,上厕所不用纸,乱喝生水,垃圾随手乱扔,鼻涕口水随地乱搓乱吐,文明礼貌用语欠佳,学习生活不求上进,以自我为中心不为别人着想的思想较严重。
二、农村中学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
家长本身不讲究卫生,部分家庭尚没有厕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习惯,已经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理,近年来随“厕改”的全面覆盖和加大美丽乡村清洁乡村建设,农民的爱美讲卫生的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但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留守儿童,隔代抚养
3.社会环境
现在的农村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或红白喜事,大人们打牌赌博猜码喝酒,学生也不知不觉参与其中,使得染上社会上的一些恶习。
4.学校的教育
多数学生都在村一级学校读小学,由于教师緊缺,存在一两个老师管七八拾个学生或一个老师管三四拾个学生的现象,老师基本上是全能型的,既负责上几个年级的课程又有负责学校的一切,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欠缺,使得学生在学校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在家里和社会上形成的不良习惯难以改正。
三、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
在家长的问卷调查、交谈和研究中发现,由于落后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家长自身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很多家长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外出务工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双方虽然留一人在家教育孩子,但家长自身教育方式方法的欠缺,把所有的一切和希望寄托于学校和老师,近年来农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和师资严重不足,小学教育本身就不系统,甚至出现缺位的现象。而孩子回到家,家长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乖不乖,忽视了孩子生活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学生在入初中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完成不认真、随意旷课迟到等现象较突出,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变好,家长对子女爱护有加,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做。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爱心,缺少团结协作的精神。进入中学学后特别是寄宿制的学校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完成,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学习没后劲,没有目标,在家里生活拖拉懒散,垃圾随手乱扔,不讲个人卫生,随地吐痰等坏习惯带到学校,这无疑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挖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
2.学校教育方面
在经济利益逐渐化的时代,社会、媒体把学生在学校、家里等出现的一系列事故原因归于学校、归责于老师,这无疑给老师的心里扎了一刀,加上教师地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所以部分乡村小学教师就出现“只包教不包会,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现象,这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学生在学校出现的违反纪律等问题,比如旷课迟到、不做作业,上课大吵大闹、打架、大的欺负小的、晚上私自外出上网、偷东西的等,老师叫家长到学校对其孩子进行教育,有的家长因外出务工离学校较远没办法来,有的让爷爷奶奶来,有的虽然来了,但家长是站在孩子的一边认为孩子没做错事,还来指责教师的不是,有的家长甚至提出不要对其孩子要求过高,只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行。往往是在学校不守纪律,难管的学生,家长越是不配合学校,甚至给学校出难题,这无疑在给负责任的老师泼冷水,也给学校的教书育人带来极大的困难,也给学校提出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四、农村中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的对策
针对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在此,我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1.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就学校出现的部分“只包教不包会”和工作倦怠思想的教师,加强年度考核力度,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因为教师的紧缺而走过场,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让教师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部分教师中出现的怠教的问题。
2.加大教育力度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认识到教育的投入不当是教育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教师工资收入的投入,如果只是采取边远补贴,报考乡镇中小学一次性奖励,农村教师职称改革等等一系列措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紧缺和引进优秀教师进校园的问题,没有对症下药,只是暂时缓解病痛。就这两年来报考教师行业遇冷问题不难看出,提高教师工资性收入势在必行。这有这样教师才能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农村的教育才有希望。
3.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养成教育,量化言行举止
学校和班级制定适合于本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针对性的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强化和量化,适当的加以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健全的教育。比如上课迟到旷课、上课不专心、不按时或不认真完成作业、清洁卫生不完成或不彻底、大的欺负小的、晚上跑去上网的等等采取适当惩罚并进行量化,对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要通知家长到学校对其进行教育。
同时还注重学生的关爱,不能一味指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初中学生正处在叛逆期,是思维逐渐独立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和教师要多加于关爱,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班级篮球比赛,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校园文明之星评比,班级守纪律之星评比,阅读知识竞赛,重走红军路纪念守墓活动等,这些活动无形中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初中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在初中阶段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研究有效促进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与方法,为学生成才成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