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呈现出繁荣趋势,国内建筑总产值中逐年稳步增长。为实现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管控中需要全面落实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理念,对于实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应当予以科学化管理,以促进建筑行业的改革创新。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剧,因此建筑行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另外社会中整体的建筑总量以及建筑规模也在日益增长,因此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质量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以提升到产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促进国内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分析
1.1责任主体模式
我国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建筑、设计、监理、勘察以及具体施工单位为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管的责任主体,并共同承担整体建筑工程质量责任[2]。另外在实际的质量监管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属于间接主体,而施工、设计、勘察单位则属于直接主体,在实施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涉及的项目较多,同时关联的相关施工及管理单位数量也较为庞大。对于整个工程而言,这五大责任主体都具备一定程度的监管职责。因此在实际展开相关监管工作时,需要明确自身监管职责,从全方位角度出发,保证工程质量。
1.2政府监管主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从国家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立足点,同时依据国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条例及标准,对具体的建筑项目展开质量职责监管。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同样涵盖诸多机构,具体包括招标管理机构、节能环评机构,还包括消防审核机构等。另外对于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建筑工程需要在审查过程中执行严格标准,并明确各部门审查责任。保障权责一致,落实到个体。
1.3社会监管主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将各个社会力量涵盖在内,还包括对应的工程咨询以及质量检测机构[3]。例如在在建筑施工初级阶段,对应的工程质检机构以及具体的建筑施工单位存在委托关系,将会对具体的建筑材料以及构建配件进行取样检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保证最终的检测结果具有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另外,社会力量当中例如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也发挥着自身重要的监管作用。
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法
2.1投资决策阶段的监管
实际的质量监管主要涉及三方面,包括业主监管、政府监管以及承建商监管[4]。首先业主监管作用主要承担者为建筑工程所委托的具体监管公司。行使政府监管作用的主要监管对象为建筑工程主梁监管管理站。而承建商监管的主要对象为工程内部的监管人员。基于实际情况三者协同发挥作用,保证工程施工。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者的监管作用主要针对于工程施工阶段,因此在时间划分上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主要在于部分生产者过度重视利润,导致建筑工程质量被忽视,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为减少安全隐患,需要从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的角度出发,在早期阶段,监管者就应介入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即在投资决策阶段。监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监管作用,同时慎重考虑项目投资者的合理建议,研究具体建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保证整体工程可安全实施。
2.2准备阶段的监管
在此阶段展开质量监管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全面重视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管,这也是整个项目开展的核心环节。另外需要全面加强对建筑技术资料以及文件准备的有效监管,保证相关建筑资料的准确性。以提升后续工程质量。随后严格审查建筑施工图,保证施工图的严谨性;同时建立相关施工图审查机制,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误差风险。最后需要对具体施工人员展开相关文化教育以及质量意识培训,使施工人员明了工程质量对整体建筑施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整个施工期间完善质量意识,体现质量文化,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2.3施工阶段的监管
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为具体施工阶段,因此需要严格重视具体监管工作,全面提升监管质量。联合公司、政府、承建商这三大主体,共同提升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5]。首先从承建商角度出发,需要监控整个具体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在保证横向质量监管的同时,也要完善纵向质量监管,比如对于建筑资料严格审查,若出现质量问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避免造成连锁反应,导致后续更严重的质量问题发生,出现延误工期,减少整体工程的质量隐患风险。其次从监理公司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质量监理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监理公司的职责不仅仅是进行旁站监督,同时监管整个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隐患。最后基于政府的责任监督机构角度出发,需要根据相关建筑行业的规定及条例。采取积极有的措施来完善具体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管。
结语
总体而言,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控时需要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以实现全方位、系统化的建筑工程监管目标。在提升监管治疗的同时,也能充根本上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各方主体具体监管职责,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监管任务,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监管,不放过任何一个监管细节,只有做到面面俱到,方能保证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生,赵艳丽,郭梦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评价研究——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J].工程管理学报,2020,v.34;No.170(01):91-95.
[2]罗静,李豪.基于系统因素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的全寿命周期故障排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020(007):2694-2699.
[3]李桃、严小丽、吴静.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及追溯系统框架构建[J].建筑经济,2020,v.41;No.455(09):104-109.
[4]李弘,唐佳,杨海亮,等.基于BIM的房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以建筑管理站视角为例[J].建筑经济,2019,v.40;No.445(11):15-20.
作者简介:刘煜,性別:女 ,出生年月日:1973年6月8日 ,贯籍: 山东日照,民族:汉族,学历: 本科,职称 :工程师,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城市化进程仍在不断加剧,因此建筑行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另外社会中整体的建筑总量以及建筑规模也在日益增长,因此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质量监管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以提升到产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促进国内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模式分析
1.1责任主体模式
我国相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建筑、设计、监理、勘察以及具体施工单位为建筑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管的责任主体,并共同承担整体建筑工程质量责任[2]。另外在实际的质量监管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属于间接主体,而施工、设计、勘察单位则属于直接主体,在实施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涉及的项目较多,同时关联的相关施工及管理单位数量也较为庞大。对于整个工程而言,这五大责任主体都具备一定程度的监管职责。因此在实际展开相关监管工作时,需要明确自身监管职责,从全方位角度出发,保证工程质量。
1.2政府监管主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从国家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立足点,同时依据国内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条例及标准,对具体的建筑项目展开质量职责监管。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同样涵盖诸多机构,具体包括招标管理机构、节能环评机构,还包括消防审核机构等。另外对于影响社会公共安全以及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建筑工程需要在审查过程中执行严格标准,并明确各部门审查责任。保障权责一致,落实到个体。
1.3社会监管主体模式
该模式主要将各个社会力量涵盖在内,还包括对应的工程咨询以及质量检测机构[3]。例如在在建筑施工初级阶段,对应的工程质检机构以及具体的建筑施工单位存在委托关系,将会对具体的建筑材料以及构建配件进行取样检测,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规范,保证最终的检测结果具有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另外,社会力量当中例如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也发挥着自身重要的监管作用。
2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法
2.1投资决策阶段的监管
实际的质量监管主要涉及三方面,包括业主监管、政府监管以及承建商监管[4]。首先业主监管作用主要承担者为建筑工程所委托的具体监管公司。行使政府监管作用的主要监管对象为建筑工程主梁监管管理站。而承建商监管的主要对象为工程内部的监管人员。基于实际情况三者协同发挥作用,保证工程施工。但值得注意的是,三者的监管作用主要针对于工程施工阶段,因此在时间划分上存在一定不合理性,主要在于部分生产者过度重视利润,导致建筑工程质量被忽视,极易出现安全隐患。因此为减少安全隐患,需要从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的角度出发,在早期阶段,监管者就应介入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即在投资决策阶段。监理公司应充分发挥自身监管作用,同时慎重考虑项目投资者的合理建议,研究具体建筑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保证整体工程可安全实施。
2.2准备阶段的监管
在此阶段展开质量监管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全面重视项目勘察设计的质量监管,这也是整个项目开展的核心环节。另外需要全面加强对建筑技术资料以及文件准备的有效监管,保证相关建筑资料的准确性。以提升后续工程质量。随后严格审查建筑施工图,保证施工图的严谨性;同时建立相关施工图审查机制,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所带来的误差风险。最后需要对具体施工人员展开相关文化教育以及质量意识培训,使施工人员明了工程质量对整体建筑施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整个施工期间完善质量意识,体现质量文化,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
2.3施工阶段的监管
整个建筑工程的核心为具体施工阶段,因此需要严格重视具体监管工作,全面提升监管质量。联合公司、政府、承建商这三大主体,共同提升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5]。首先从承建商角度出发,需要监控整个具体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在保证横向质量监管的同时,也要完善纵向质量监管,比如对于建筑资料严格审查,若出现质量问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避免造成连锁反应,导致后续更严重的质量问题发生,出现延误工期,减少整体工程的质量隐患风险。其次从监理公司角度出发,充分发挥自身质量监理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监理公司的职责不仅仅是进行旁站监督,同时监管整个全寿命周期过程中的工程质量,以免出现安全隐患。最后基于政府的责任监督机构角度出发,需要根据相关建筑行业的规定及条例。采取积极有的措施来完善具体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管。
结语
总体而言,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控时需要基于全寿命周期理念,以实现全方位、系统化的建筑工程监管目标。在提升监管治疗的同时,也能充根本上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各方主体具体监管职责,明确各个阶段的具体监管任务,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进行监管,不放过任何一个监管细节,只有做到面面俱到,方能保证整体建筑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春生,赵艳丽,郭梦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评价研究——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J].工程管理学报,2020,v.34;No.170(01):91-95.
[2]罗静,李豪.基于系统因素分析法和优劣解距离法的全寿命周期故障排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020(007):2694-2699.
[3]李桃、严小丽、吴静.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及追溯系统框架构建[J].建筑经济,2020,v.41;No.455(09):104-109.
[4]李弘,唐佳,杨海亮,等.基于BIM的房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以建筑管理站视角为例[J].建筑经济,2019,v.40;No.445(11):15-20.
作者简介:刘煜,性別:女 ,出生年月日:1973年6月8日 ,贯籍: 山东日照,民族:汉族,学历: 本科,职称 :工程师,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