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理论界探讨了五年之久的创业板或称二板终于获得了“准生证”。虽然从证监会的批复和深交所的有关规则看,中小企业板块和真正意义上的二板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在企业上市标准方面与主板相同,仍在主板场内交易等,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通过中小企业板块的运行,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为建立创业板市场积累经验,真正的二板市场也已为时不远。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对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一些关键问题提供一些上市技巧,希望对有志于二板上市的企业有所帮助。
企业题材的确定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上市企业的主题概念不同,二板市场并不要企业拥有庞大的经营规模和稳定的经营业绩,二板市场看重的是前景,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企业的题材。因此,企业如果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良好的能为二板市场投资者所接受的企业主题。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新兴产业性:在二板上市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具有明显的新兴性,企业只有在从事新兴产业时,才可能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高成长性,而这正是风险投资者最关注的两项指标。2.市场发展空间:这实际上要求企业所从事的产业与业务符合或从属于一个大的行业或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互联网产业,就是以“数字化时代”为最大蓝本和依此形成的“广阔市场空间”概念,而几乎使全球的风险投资人激动不已,如果这个市场不具有较大容量的话(相对的无限)或可以预见的竞争,将会使你预测的行业及产业的利润率大打折扣,从而使可能的投资人望而却步。3.持续发展能力: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没有发展速度上限的时代,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哪怕是最好的产品和业务,其生存期也只会是有限的几年,而且高峰过后便是下坡。如果微软从当初到现在只有一个DOS的话,那么,今天世界上肯定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有一个叫“微软”的公司了。因此,向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展示自己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吸引投资非常关键。
上市准备期的运作
企业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时,在确立了一个良好的主题概念后,将进入“上市准备期”,这段期间需要根据二板市场的要求设定和调控自己的经营指标,完成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并且在这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中,使自己的各项经营指标满足各项上市要求。实际上,企业在这段时间,所有的经营活动必须围绕所设定的“指标”设计和计划,这就是所谓的“指标经营”。企业在“准备期”内的“指标”,是一组若干个指标,包括基本现金流量、资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等生存性指标;新产品研究、开发投资额等持续发展指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经营管理指标,以及其它各项财务指标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对风险投资者影响最大的是生存性和成长性两大指标。
完成“指标经营”说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内含大量技巧。“指标经营”不是以前企业上市时通行的所谓“财务包装”,“指标经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营活动。在“指标经营”中,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与其它各项运作,均需围绕预先设定的“指标”进行计划与操作。这一点看上去有些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有人会说谁办企业都是想使各项指标最好,但除了弄虚作假外,谁能做到指标控制经营?不错,控制“指标经营”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操作,但并非不能做到,由于二板市场的上市中无盈利要求,而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和经营活动的活跃性,因此需要加入一些特别的操作技巧。下面介绍几个“指标经营”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及其中通常采用的手法。
1、主营业务的迅速成熟化。二板市场的上市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都是高风险的、新兴行业的业务,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企业决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尤其是要求上市的企业更是要在短期内让广大的投资者认识你、接受你。你说你的产品如何好,市场如何的大,利润如何的高,在没有实际验证之前几乎是没有投资者敢相信的。毕竟资本市场是一个理性的市场。所以,对准备上市的企业而言,必须在短期内实现企业业务经营的成熟化,这要求:企业的主要产品或业务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完整的供、产、销过程;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达到了一个基本的数量;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具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增长速度。企业完成主营业务的成熟化操作,即在预定的上市前准备期内,用各种常规的和特别的手段,对企业的主题业务实施特别的经营,以使在准备期结束时,企业的主题业务及企业整体的经营指标达到或超过上面所提到的成熟化指标。完成要求如此之高的主营业务成熟化,需要辅以企业经营动作常规之外的特别手段:引入战略风险投资。借助战略风险投资的力量,解决公司创业期内立足、生存、高速增长等所必需的资金,同时帮助企业完成现金流量的调控与经营成本的控制;成本转移法。即在战略风险投资人的帮助下,对主体业务的成本实施相当程度的剥离;还有其它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成长性控制。成长性是二板市场内的风险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企业成长性越高,投资价值也就越高。这里所讲的成长性,包含着稳定持续增长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经营历史中,应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而不是去年增长率100%,今年增长率变成了10%,两年平均55%的概念。参考美国著名的纳斯达克市场,其新兴创业板块中,类似当年微软、雅虎这样的被市场疯狂追捧的新兴企业,其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0%左右,甚至更高。
应该说,企业在上市准备期间也就是创业期间,实现较高的成长性是不难的,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题材,只要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在初始阶段就能获得较高的增长性,但是要实现较高的持续增长就比较困难了,当然困难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到,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具体的方法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这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产业,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国家地区而定。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德州市公路局)
企业题材的确定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上市企业的主题概念不同,二板市场并不要企业拥有庞大的经营规模和稳定的经营业绩,二板市场看重的是前景,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企业的题材。因此,企业如果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良好的能为二板市场投资者所接受的企业主题。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新兴产业性:在二板上市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具有明显的新兴性,企业只有在从事新兴产业时,才可能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高成长性,而这正是风险投资者最关注的两项指标。2.市场发展空间:这实际上要求企业所从事的产业与业务符合或从属于一个大的行业或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互联网产业,就是以“数字化时代”为最大蓝本和依此形成的“广阔市场空间”概念,而几乎使全球的风险投资人激动不已,如果这个市场不具有较大容量的话(相对的无限)或可以预见的竞争,将会使你预测的行业及产业的利润率大打折扣,从而使可能的投资人望而却步。3.持续发展能力: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没有发展速度上限的时代,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哪怕是最好的产品和业务,其生存期也只会是有限的几年,而且高峰过后便是下坡。如果微软从当初到现在只有一个DOS的话,那么,今天世界上肯定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有一个叫“微软”的公司了。因此,向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展示自己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吸引投资非常关键。
上市准备期的运作
企业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时,在确立了一个良好的主题概念后,将进入“上市准备期”,这段期间需要根据二板市场的要求设定和调控自己的经营指标,完成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并且在这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中,使自己的各项经营指标满足各项上市要求。实际上,企业在这段时间,所有的经营活动必须围绕所设定的“指标”设计和计划,这就是所谓的“指标经营”。企业在“准备期”内的“指标”,是一组若干个指标,包括基本现金流量、资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等生存性指标;新产品研究、开发投资额等持续发展指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经营管理指标,以及其它各项财务指标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对风险投资者影响最大的是生存性和成长性两大指标。
完成“指标经营”说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内含大量技巧。“指标经营”不是以前企业上市时通行的所谓“财务包装”,“指标经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营活动。在“指标经营”中,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与其它各项运作,均需围绕预先设定的“指标”进行计划与操作。这一点看上去有些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有人会说谁办企业都是想使各项指标最好,但除了弄虚作假外,谁能做到指标控制经营?不错,控制“指标经营”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操作,但并非不能做到,由于二板市场的上市中无盈利要求,而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和经营活动的活跃性,因此需要加入一些特别的操作技巧。下面介绍几个“指标经营”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及其中通常采用的手法。
1、主营业务的迅速成熟化。二板市场的上市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都是高风险的、新兴行业的业务,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企业决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尤其是要求上市的企业更是要在短期内让广大的投资者认识你、接受你。你说你的产品如何好,市场如何的大,利润如何的高,在没有实际验证之前几乎是没有投资者敢相信的。毕竟资本市场是一个理性的市场。所以,对准备上市的企业而言,必须在短期内实现企业业务经营的成熟化,这要求:企业的主要产品或业务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完整的供、产、销过程;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达到了一个基本的数量;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具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增长速度。企业完成主营业务的成熟化操作,即在预定的上市前准备期内,用各种常规的和特别的手段,对企业的主题业务实施特别的经营,以使在准备期结束时,企业的主题业务及企业整体的经营指标达到或超过上面所提到的成熟化指标。完成要求如此之高的主营业务成熟化,需要辅以企业经营动作常规之外的特别手段:引入战略风险投资。借助战略风险投资的力量,解决公司创业期内立足、生存、高速增长等所必需的资金,同时帮助企业完成现金流量的调控与经营成本的控制;成本转移法。即在战略风险投资人的帮助下,对主体业务的成本实施相当程度的剥离;还有其它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成长性控制。成长性是二板市场内的风险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企业成长性越高,投资价值也就越高。这里所讲的成长性,包含着稳定持续增长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经营历史中,应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而不是去年增长率100%,今年增长率变成了10%,两年平均55%的概念。参考美国著名的纳斯达克市场,其新兴创业板块中,类似当年微软、雅虎这样的被市场疯狂追捧的新兴企业,其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0%左右,甚至更高。
应该说,企业在上市准备期间也就是创业期间,实现较高的成长性是不难的,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题材,只要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在初始阶段就能获得较高的增长性,但是要实现较高的持续增长就比较困难了,当然困难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到,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具体的方法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这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产业,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国家地区而定。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德州市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