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领悟世界文化和中国文明的同时,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潜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导致大量课程资源被埋没与闲置。许多农村学校的美术课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其它科目所代替,农村的美术教育相对于城市来说是滞后的,因此农村的学生对美术课很陌生,根本谈不上兴趣和爱好。虽然这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爱学生,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培养其兴趣。如:在八年级《苍松翠柏》一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学生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则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乖乖地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学生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得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和其它课不一样,美术课上教师一个人精讲细讲,分析再透彻,学生因为没有达到一定的知识层面,所以听一会儿就昏昏欲睡,时间长了学生就厌烦美术课,这也是一些农村美术课被其它科目所替代的原因。当然,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美术教师要提高认识,提高素质,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八年级《生活用品设计》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尤其是一个良好的榜样,他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范例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就近取材,充分利用农村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上美术课,学生最烦恼的是要买很多材料,如:橡皮泥、颜料、画笔、画纸等等,但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无法开展,于是上美术课无形中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自然对美术课也少了许多的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调整,手工课、素描课多上,因为手工材料农村到处都有,例如:《剪纸》提倡学生用写过作业的纸、报纸、画报、食品包装袋、旧挂历、毛线、碎布等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有风味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校外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所以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大自然这个课堂。我校美术课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把附近的历史博物馆、嵩阳书院等作为实地写生基地。这里有深厚的文化氛围,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文人的碑刻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走进环境中去感受生活,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中自带的画图软件,教学生用电脑作画,因为操作简单,只要教他们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可以了,让他们在电脑上随意涂涂抹抹,并用工具上色,自由自在地去表达、去抒发、去体验美术的乐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农村社会生活。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爱学生,尊重学生,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培养其兴趣。如:在八年级《苍松翠柏》一课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学生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的则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果这时候我很强硬地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乖乖地按我的要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学生握着毛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得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学生都很愉快地交了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和其它课不一样,美术课上教师一个人精讲细讲,分析再透彻,学生因为没有达到一定的知识层面,所以听一会儿就昏昏欲睡,时间长了学生就厌烦美术课,这也是一些农村美术课被其它科目所替代的原因。当然,现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作为美术教师要提高认识,提高素质,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八年级《生活用品设计》一课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榜样的力量,尤其是一个良好的榜样,他给学生的不仅是一个范例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就近取材,充分利用农村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上美术课,学生最烦恼的是要买很多材料,如:橡皮泥、颜料、画笔、画纸等等,但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便无法开展,于是上美术课无形中变成了学生的一种压力,自然对美术课也少了许多的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适当地对教材进行调整,手工课、素描课多上,因为手工材料农村到处都有,例如:《剪纸》提倡学生用写过作业的纸、报纸、画报、食品包装袋、旧挂历、毛线、碎布等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都可以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于是美术课堂便成为学生的手工作坊,别有风味的装饰画也应运而生。让学生把美术创作与手工劳作相结合,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它不但要运用到美术的语言,如观察、分析事物的色彩、形状、线条、明暗、肌理等并进行艺术抽象,同时要考虑到如何感受和了解材料的形、色、质量,如何选择适宜的工具,如何运用适当的方法加工制作等。学生完全可以自由地表达个性和自我的想法,从而体验创造的独特兴趣。
四、校外写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根植于生活,来源于生活,所以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大自然这个课堂。我校美术课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把附近的历史博物馆、嵩阳书院等作为实地写生基地。这里有深厚的文化氛围,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文人的碑刻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很多东西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因此要多带学生出去走走,让他们走进环境中去感受生活,感悟能力增强了,绘画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学习兴趣就更浓了。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中自带的画图软件,教学生用电脑作画,因为操作简单,只要教他们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可以了,让他们在电脑上随意涂涂抹抹,并用工具上色,自由自在地去表达、去抒发、去体验美术的乐趣,感受美术带来的愉悦。
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片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农村社会生活。实践证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开展农村特色化美术教学活动,不仅使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充满活力与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大大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