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程建设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分析等多个环节探讨了提高“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灵活方便的网络教学手段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和覆盖面,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精品课程;汽车运用;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
作者简介:姬芬竹(1963-),女,河南偃师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徐向阳(1965-),男,山东莱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车辆传动与控制技术。(北京 100191)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本科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关系到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内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模式、手段和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多个环节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精心建设,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支持。
一、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抓好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建设,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实的课内外资源;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该课程的主要特色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本课程教师队伍,完善教学管理,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平台,实现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结合了机械、电子、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学校的教学计划调整原则是重基础理论轻专业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考虑到课程内容要适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既强调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基本使用条件、特殊条件下使用问题、技术状况变化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公害,又反映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汽车技术上的发展成果和趋势,同时考虑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是目前所有大学的汽车运用类专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而是要结合汽车最新发展技术补充相应的内容,同时也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对于教材中技术比较落后的内容,采取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等方式来完成。
在“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环,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学时,体现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安排了38学时的理论教学和6学时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实验。
此外,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利用科研成果完成教学演示和虚拟教学实验的设计,以科研实例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
总之,以现有教材为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的教学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
2.课程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体系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体系仍有一定的交叉,造成了交叉部分的内容哪门课程也没讲透,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在“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中均有涉及,我们对每门课程的教授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避免重复,具体地说就是构造课以组成结构为主,强调工作原理,运用工程课以性能和特性分析为主,电子技术以控制为主,故障诊断则以检测和诊断故障为主。
三、教学模式建设
本课程覆盖面宽,各章节内容丰富而教学学时有限,尚难做到深入,需要在教学内容少而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上下功夫。
1.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学时减少和教学内容增加这一突出矛盾,它具有信息量大的突出特点。教师上课前要收集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本课程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图片将近400幅。充实的多媒体课件减轻了板书工作量,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讲授更多的内容,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起来,同时配以适当的颜色,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发展。汽车新结构、新工艺和新的应用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在网络中进行及时更新;学生能够在空余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复习、整理学习内容;我们的网络教学还提供相应自测题,自测题由教学团队的老师精心编制,主要来源是每讲的重点内容和科学研究的经验积累,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自测题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作业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提交;网络教学还提供答疑功能,学生不仅能够与老师实时沟通,还能够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或老师展开讨论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网络教学模式见图1。
四、结束语
如何培养面向一线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作为一门本科生核心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我们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姬芬竹,高峰,徐国艳.提高“汽车构造”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9):66-69.
[2]董小兰,刘红英,毛学东.汽车运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4):296-297,300.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精品课程;汽车运用;教学模式;多媒体;网络教学
作者简介:姬芬竹(1963-),女,河南偃师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徐向阳(1965-),男,山东莱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车辆传动与控制技术。(北京 100191)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本科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关系到交通运输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内容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从课堂教学的内容、模式、手段和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多个环节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精心建设,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并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支持。
一、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抓好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建设,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实的课内外资源;形成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该课程的主要特色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本课程教师队伍,完善教学管理,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平台,实现课堂教学、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结合了机械、电子、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使“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但学校的教学计划调整原则是重基础理论轻专业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时较以前有所减少。考虑到课程内容要适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课时受限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既强调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基本使用条件、特殊条件下使用问题、技术状况变化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公害,又反映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汽车技术上的发展成果和趋势,同时考虑如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正式出版的教材内容不可避免地滞后于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是目前所有大学的汽车运用类专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而是要结合汽车最新发展技术补充相应的内容,同时也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对于教材中技术比较落后的内容,采取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学、教师答疑等方式来完成。
在“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下,实践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环,在有限的学时内应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学时,体现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安排了38学时的理论教学和6学时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实验。
此外,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利用科研成果完成教学演示和虚拟教学实验的设计,以科研实例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
总之,以现有教材为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的教学中,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
2.课程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汽车运用工程基础”课程体系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课程体系仍有一定的交叉,造成了交叉部分的内容哪门课程也没讲透,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在“汽车构造”、“汽车运用工程基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中均有涉及,我们对每门课程的教授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避免重复,具体地说就是构造课以组成结构为主,强调工作原理,运用工程课以性能和特性分析为主,电子技术以控制为主,故障诊断则以检测和诊断故障为主。
三、教学模式建设
本课程覆盖面宽,各章节内容丰富而教学学时有限,尚难做到深入,需要在教学内容少而精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上下功夫。
1.多媒体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学时减少和教学内容增加这一突出矛盾,它具有信息量大的突出特点。教师上课前要收集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视频等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本课程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图片将近400幅。充实的多媒体课件减轻了板书工作量,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讲授更多的内容,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多媒体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起来,同时配以适当的颜色,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是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发展。汽车新结构、新工艺和新的应用技术能够非常方便地在网络中进行及时更新;学生能够在空余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复习、整理学习内容;我们的网络教学还提供相应自测题,自测题由教学团队的老师精心编制,主要来源是每讲的重点内容和科学研究的经验积累,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自测题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作业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提交;网络教学还提供答疑功能,学生不仅能够与老师实时沟通,还能够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学或老师展开讨论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汽车运用工程基础”网络教学模式见图1。
四、结束语
如何培养面向一线的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是大学本科教学中必须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汽车运用工程基础”作为一门本科生核心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我们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姬芬竹,高峰,徐国艳.提高“汽车构造”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9,(9):66-69.
[2]董小兰,刘红英,毛学东.汽车运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4):296-297,300.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