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是现代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行成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提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形成自我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真正沉浸在学习环境中后,会更加积极地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
引言
预习是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学习新知识有困难,如果在学习语文之前做好准备,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初等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准备习惯成为研究教育的重点。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单独阅读课文数次,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中心。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根据学生过去的经历和经历来独立思考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那个知识点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2.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写教材时,在人民教育报出版的初级语文教材中难免会出现生僻字、生词,要想彻底学习教材,就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些疑难杂症。学生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搜索字典或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学生只有在思考解决方案时才能发现问题。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迭代搜索加深了自己的影响力,还培养了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3.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学习的信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养成良好的学前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学前知识面更广。随着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了解,对学习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大,而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
1.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活动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相对较差,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特备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当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时,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尤其是语文老师在讲解语文课本文章时,老师单方面阅读,知识扩展时学生不参与,因此与老师没有情感共鸣,没有情感进入课文。老师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中文教育中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相反,学生可能越来越不喜欢在中文课上学习。
2.对中文教育缺乏了解,需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生只知道学语文是必须的,但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很多学生认为学语文就是对语文知识,如汉字、古诗词等进行学习,完成老师的要求。中国知识,文化精神。大多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课本讲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注重培养。有的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时,直接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并没有提高学生阅读语文的兴趣。学生只听老师的阅读理解和讲解,是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大多数小学生在这些情况下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没有积极致力于阅读文本。
三.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1.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自我准备的习惯
小学生不仅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喜欢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如果小学生养成了自我准备的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发现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解释课文时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敢于提问。
2.通过融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准备能力
学生的自我预习习惯的形成是小长时间坚持才能形成的,需要教师运用多交教学方法去引导。另外,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更应该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3.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准备的习惯
学习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中学、高中,甚至大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准备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发挥带头作用。学校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准备。
结束语:课前准备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课前進行预习的重要性,着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兴趣在课前准备中,合理设计课前作业,注重对课前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延之.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77-178.
[2]张雪.创新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04):137-138.
[3]丁东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82.
[4]刘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作家天地,2020(23):28-29.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
引言
预习是进行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学习新知识有困难,如果在学习语文之前做好准备,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初等语文课程新标准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准备习惯成为研究教育的重点。
一.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单独阅读课文数次,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在阅读过程中试图表达的思想中心。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根据学生过去的经历和经历来独立思考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那个知识点就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2.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编写教材时,在人民教育报出版的初级语文教材中难免会出现生僻字、生词,要想彻底学习教材,就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些疑难杂症。学生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搜索字典或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学生只有在思考解决方案时才能发现问题。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迭代搜索加深了自己的影响力,还培养了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3.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学习的信心
学习的信心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养成良好的学前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全面、理性地看待问题,学前知识面更广。随着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有了更广泛和更深入的了解,对学习的信心也会越来越大,而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
1.师生互动不足,课堂活动不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相对较差,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特备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当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少时,学生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尤其是语文老师在讲解语文课本文章时,老师单方面阅读,知识扩展时学生不参与,因此与老师没有情感共鸣,没有情感进入课文。老师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中文教育中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相反,学生可能越来越不喜欢在中文课上学习。
2.对中文教育缺乏了解,需要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小学生只知道学语文是必须的,但不明白学习的意义,很多学生认为学语文就是对语文知识,如汉字、古诗词等进行学习,完成老师的要求。中国知识,文化精神。大多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课本讲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不注重培养。有的教师在教授语文阅读时,直接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并没有提高学生阅读语文的兴趣。学生只听老师的阅读理解和讲解,是不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般来说,大多数小学生在这些情况下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并没有积极致力于阅读文本。
三.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重要方式
1.利用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自我准备的习惯
小学生不仅具有极强的好奇心,而且喜欢对新事物进行探索。如果小学生养成了自我准备的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发现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解释课文时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敢于提问。
2.通过融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准备能力
学生的自我预习习惯的形成是小长时间坚持才能形成的,需要教师运用多交教学方法去引导。另外,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更应该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融合,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
3.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准备的习惯
学习知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中学、高中,甚至大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准备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巨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可以发挥带头作用。学校学习阶段: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准备。
结束语:课前准备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教师没有重视学生课前進行预习的重要性,着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预习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兴趣在课前准备中,合理设计课前作业,注重对课前预习的评价,培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杜延之.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2):177-178.
[2]张雪.创新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1(04):137-138.
[3]丁东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82.
[4]刘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思考[J].作家天地,2020(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