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外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交际效果。例如,电脑网络提供的信息,有85%是用英语传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的交流,要求人们具备熟练的阅读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那么,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二、初三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来培养阅读技巧,了解基本的语法、句法知识。经过几年对阅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利用阅读课指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英语学习中,听、读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输入,这是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但是,听力输入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阅读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让阅读者大量地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语言材料,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理解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的魅力。同时,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始上阅读课时,学生普遍对阅读不感兴趣。其中阅读效果不理想是导致抵触阅读课的主要原因。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最初阅读时普遍存在以下2方面的问题:一是阅读速度慢,二是理解、推理、评价能力欠缺。导致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是:单词量贫乏;一词多义,把握不准;阅读习惯不好,绝大多数学生有出声读、指读、重读、回视等不良习惯。导致理解能力差的原因大致是:不懂得相应的阅读技巧(例: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句义);必要的语法知识欠缺,不会分析复句(尤其是定语从句);知识面很窄,不懂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逻辑推理能力欠缺。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1 阅读加深掌握学过的常用句型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词汇量固然重要,但只靠记住那孤立的单词是不够的,英语句型熟练与否,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在现行的教材中,学生要掌握的常用句型结构的句子再现率达不到记忆规律的要求,即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在这个模块初次出现,有些可能要隔好几个模块再出现。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虽然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否则就不知其意;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者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机械地背诵不少常用句型和语法规则,而不能灵活运用。
针对这些情况,学生每学完某些句型后,笔者就根据记忆规律给学生提供含有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且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短文、对话进行阅读。这些短文、对话后的练习尽量围绕相关句型结构特点设计,这样,这些常用句型就能按照记忆规律多次地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识别常用句型的能力就会培养起来。
2 阅读材料的选取
教材中在每单元的第二课即安排一篇阅读课文或阅读对话,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对话,回答一个主要问题。然后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10个左右的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本课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最后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来表达出来,提高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此外,笔者还利用课外的阅读材料来拓展知识面,巩固阅读方法。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3 阅读方法的教学
笔者把阅读过程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查读、略读和精读3种形式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促进学生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1 阅读前从阅读的心理看,学生在开始阅读前,需要进入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首先是想读,有读的愿望;第二,有必要的语言基础(如词汇);第三,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些心理需要进行导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2个问题,激起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必要的背景信息,同时解释文中的生词,为学生的阅读理解作好铺垫。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指导也需在这一阶段进行,要告诉学生:一定要默读,不能指读、重读、回视;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子不要马上去查,试着根据上下文猜测其含义。
3.2 阅读中对一篇文章的完整理解大致需3步。
1)查读。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主题句,从而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回答教师所设计的相关问题,逐一检查阅读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阅读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而且,这一步的设计为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提供条件,也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略读。找出文中的基本事实,如Who,When,Where,main events,result等。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用整句回答以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回答问题,看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文章大意,以免有些学生在阅读中迷失方向。同时,与学生一起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外来词、复句、谚语、俚语等),解释必要的语言知识点:构词法、复句的构成及其用法。并进一步处理有关的文化知识点,从而归纳出中心思想,为下一步深层理解做好准备。
3)精读。教师首先提出一些带有逻辑推理或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仔细地阅读,边读边思考。这时的教师不是无事可做,应在教室里巡视,帮助个别可能有困难的学生。然后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得出结论,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只要是合情合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训练思维能力,加深了文章的深层理解,又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口头交际能力。
3.3 阅读后读完一篇文章之后,笔者建议学生把在文中学到的新的单词、词组以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用笔记本记载下来,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增加,知识面也扩大,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阅读课教学之后,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畏惧心理消除,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喜欢上阅读课。他们认为,学完一篇课文,不仅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还培养自己敢说、爱读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在平时的测验当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不断提高。这也对英语教学的其他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英语听、说、写的能力的提高,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初级中学)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二、初三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教学来培养阅读技巧,了解基本的语法、句法知识。经过几年对阅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利用阅读课指导、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手段。
在英语学习中,听、读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输入,这是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但是,听力输入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阅读则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让阅读者大量地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语言材料,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理解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的魅力。同时,阅读能力是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始上阅读课时,学生普遍对阅读不感兴趣。其中阅读效果不理想是导致抵触阅读课的主要原因。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在最初阅读时普遍存在以下2方面的问题:一是阅读速度慢,二是理解、推理、评价能力欠缺。导致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是:单词量贫乏;一词多义,把握不准;阅读习惯不好,绝大多数学生有出声读、指读、重读、回视等不良习惯。导致理解能力差的原因大致是:不懂得相应的阅读技巧(例: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句义);必要的语法知识欠缺,不会分析复句(尤其是定语从句);知识面很窄,不懂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逻辑推理能力欠缺。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在阅读课教学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1 阅读加深掌握学过的常用句型
学生要想学好英语,词汇量固然重要,但只靠记住那孤立的单词是不够的,英语句型熟练与否,直接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在现行的教材中,学生要掌握的常用句型结构的句子再现率达不到记忆规律的要求,即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在这个模块初次出现,有些可能要隔好几个模块再出现。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虽然有了一定的词汇量,还要由教师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否则就不知其意;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与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者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机械地背诵不少常用句型和语法规则,而不能灵活运用。
针对这些情况,学生每学完某些句型后,笔者就根据记忆规律给学生提供含有这些句型结构的句子且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的短文、对话进行阅读。这些短文、对话后的练习尽量围绕相关句型结构特点设计,这样,这些常用句型就能按照记忆规律多次地以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识别常用句型的能力就会培养起来。
2 阅读材料的选取
教材中在每单元的第二课即安排一篇阅读课文或阅读对话,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教材要求学生在掌握已有词汇的基础上,能在几分钟内读懂对话,回答一个主要问题。然后再读一遍,回答课后练习的10个左右的问题。通过阅读和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已对本课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最后把课文的内容、主要词汇通过复述来表达出来,提高说的能力、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此外,笔者还利用课外的阅读材料来拓展知识面,巩固阅读方法。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选取难易适度、长短适中、题材不同的阅读材料,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利用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巩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
3 阅读方法的教学
笔者把阅读过程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查读、略读和精读3种形式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促进学生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1 阅读前从阅读的心理看,学生在开始阅读前,需要进入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首先是想读,有读的愿望;第二,有必要的语言基础(如词汇);第三,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些心理需要进行导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不同层次的2个问题,激起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介绍必要的背景信息,同时解释文中的生词,为学生的阅读理解作好铺垫。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技巧的指导也需在这一阶段进行,要告诉学生:一定要默读,不能指读、重读、回视;遇到不理解的词或句子不要马上去查,试着根据上下文猜测其含义。
3.2 阅读中对一篇文章的完整理解大致需3步。
1)查读。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关键词、主题句,从而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大意。然后回答教师所设计的相关问题,逐一检查阅读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使阅读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而且,这一步的设计为学习不太好的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提供条件,也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2)略读。找出文中的基本事实,如Who,When,Where,main events,result等。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用整句回答以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回答问题,看学生是否正确理解文章大意,以免有些学生在阅读中迷失方向。同时,与学生一起找出文章中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外来词、复句、谚语、俚语等),解释必要的语言知识点:构词法、复句的构成及其用法。并进一步处理有关的文化知识点,从而归纳出中心思想,为下一步深层理解做好准备。
3)精读。教师首先提出一些带有逻辑推理或评价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任务去仔细地阅读,边读边思考。这时的教师不是无事可做,应在教室里巡视,帮助个别可能有困难的学生。然后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得出结论,对于有不同意见的,只要是合情合理,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既训练思维能力,加深了文章的深层理解,又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口头交际能力。
3.3 阅读后读完一篇文章之后,笔者建议学生把在文中学到的新的单词、词组以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用笔记本记载下来,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增加,知识面也扩大,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阅读课教学之后,学生对英语课文的畏惧心理消除,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喜欢上阅读课。他们认为,学完一篇课文,不仅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还培养自己敢说、爱读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在平时的测验当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率不断提高。这也对英语教学的其他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它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英语听、说、写的能力的提高,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