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建设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城建,其牵扯到的是一个 系统化的问题,怎样在城市建设中让经济效益更好的发挥,笔者 在本文中深入的探讨,以期国内城市建设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
關键词:城市建设;经济效益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城市 建设中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要将经济运行规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使城市系统更加完善,构建和谐的城市 体系。
一、 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1. 解决民生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评价标准与周期型发展目标及其完成度有关,关注微观效益、宏观等效益。新时代民生问题主要涉及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健康等方面,民生问题的解决客观上能反映城市建设成果,为此城市将增进民生福祉视为发展目标,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达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目的。民生问题成因具有历史性、结构性、变迁性等特点,需在经济体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解决历史问题,通过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协调同步解决结构性问题,基于城市化发展应对居民流动挑战,以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服务水平为导向解决变迁问题。这就需要城市建设发挥经济效益,在健康、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调配经济资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规避外部环境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台“稳就业”政策。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薪酬待遇,扩展乡村校舍及乡镇寄宿制学校规模。优化养老基金制度,提升城乡居民养老最低标准。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提高大病报销比率。上述民生问题的解决均要依靠城市经济效益的累加,继而减轻财政压力,使民生领域得以可持续发展。
2. 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
通过对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城市化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缺乏人文关怀,城市底蕴消磨殆尽,城市历史性欠佳; 二是城市建设缺乏情感倾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街道空间规划、建筑立面缺乏新意; 三是城市用地不合理; 四是城市资源消耗率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针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加以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握城市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增长动能,在改革开放前提下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涌入城市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当前经济发展动力发生根本变化,用 “第三产业”取代 “第二产业”,服务业 2019 年增加值为 GDP 的 53. 9% ,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趋近于 60% 。城市化健康发展需要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在经济动力转变及结构调整背景下城市新增就业对经济依赖度降低。以 “十一五” 期间经济发展为例,GDP 每上涨 1% ,城市化就业率就追加 100 万左右,2019 年 GDP 每上涨 1% ,城市化就业率就超 200 万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客观上能体现出城市包容度与吸附力,这说明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能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为应对城市人口压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新城市化改革与发展内容给予支持,凸显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必要性。
二、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的路径
1.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 树立资产观念
应将已经形成的城市资产 当做经营城市的资本,并且要注重发挥 各种城市资产的作用,实现城市资产的不 断增值。例如,可以在城市的相应位置引 入广告,也可以对城市的某些资产提供冠 名服务,进而使城市资产创造出更大的价 值。最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效益 观念,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 将共用设施视作福利产品,这种观念比较 陈旧,已经难以符合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 要求,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摒弃 传统的落后观念,树立效益观念。要不断 完善城市建设的市场规则,保障城市建设 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要积极引入市场机 制,可以通过项目代建的方式来讲公用设 施向市场推广,使共用设施参与到市场的 竞争之中,在市场的调节下促进城市建设 的发展。
2.协调城市建设及经济效益关系
城市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无论是绿化、环保、健身器材敷设,还是 “双创”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均离不开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保障性条件,同时,两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既互为因果,又对立统一,为此需城市建设投入做好 “度”的把握,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方案,同时该方案需与城市建设要求相符。
基于此,新时代城市建设需讲究效益、厉行节约、适度超前、满足需求,例如有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较低,影响城市化发展成效,需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人、物、财协调生态与城建关系,赋予经济活动前瞻性,满足区域性城市化建设需求。城市建设在立足原有渠道前提下还需能开展 “再改造” 活动,避免城市建设资金调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严重浪费、恶性循环,以城市建设基础为依托弥补发展短板,使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得以优化配置。
3.城市建设要纳入经济运行管理轨道
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经济行为,城市建设设计到投入和产出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考虑。城市建设包括对城市功能以及规模的考虑和界定,如果不结合经济性进行考虑,将会导致产生不良的建设后果。因此 , 有必要将城市建设纳入经济运行管理轨道,并切实加 强经济论证 , 分析城市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具有解决民生问题并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必要性,为此城市需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推行产业化、市场化、资产化及效益化原则,在明晰城市建设阻力同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工作,赋予城市建设差异性,规避 “千城一面”现象,优化配置城市建设资源,转变经济理念,积极创新建设方式,达到推动我国城市新时代建设及经济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剑泉 . 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创新技术和大数据支撑 [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3(09)
[2]龙里,田琼,彭金财 . 永州市智慧城市水上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 [J]. 科技风,2020 ( 21) : 2.
[3]陆西兴 . 解读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经济效益 [J]. 消费导刊,2019 ( 44) : 178.
關键词:城市建设;经济效益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城市 建设中如何发挥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要将经济运行规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使城市系统更加完善,构建和谐的城市 体系。
一、 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的必要性
1. 解决民生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评价标准与周期型发展目标及其完成度有关,关注微观效益、宏观等效益。新时代民生问题主要涉及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健康等方面,民生问题的解决客观上能反映城市建设成果,为此城市将增进民生福祉视为发展目标,为民解忧、为民谋利,达到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目的。民生问题成因具有历史性、结构性、变迁性等特点,需在经济体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解决历史问题,通过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协调同步解决结构性问题,基于城市化发展应对居民流动挑战,以提升城市经济实力、服务水平为导向解决变迁问题。这就需要城市建设发挥经济效益,在健康、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领域调配经济资源。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为规避外部环境对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台“稳就业”政策。改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薪酬待遇,扩展乡村校舍及乡镇寄宿制学校规模。优化养老基金制度,提升城乡居民养老最低标准。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提高大病报销比率。上述民生问题的解决均要依靠城市经济效益的累加,继而减轻财政压力,使民生领域得以可持续发展。
2. 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
通过对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 进行分析可知,我国城市化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缺乏人文关怀,城市底蕴消磨殆尽,城市历史性欠佳; 二是城市建设缺乏情感倾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街道空间规划、建筑立面缺乏新意; 三是城市用地不合理; 四是城市资源消耗率较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针对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加以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把握城市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增长动能,在改革开放前提下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涌入城市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当前经济发展动力发生根本变化,用 “第三产业”取代 “第二产业”,服务业 2019 年增加值为 GDP 的 53. 9% ,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趋近于 60% 。城市化健康发展需要经济增长作为支撑,在经济动力转变及结构调整背景下城市新增就业对经济依赖度降低。以 “十一五” 期间经济发展为例,GDP 每上涨 1% ,城市化就业率就追加 100 万左右,2019 年 GDP 每上涨 1% ,城市化就业率就超 200 万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关系紧密,客观上能体现出城市包容度与吸附力,这说明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能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为应对城市人口压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更新城市化改革与发展内容给予支持,凸显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必要性。
二、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的路径
1.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 树立资产观念
应将已经形成的城市资产 当做经营城市的资本,并且要注重发挥 各种城市资产的作用,实现城市资产的不 断增值。例如,可以在城市的相应位置引 入广告,也可以对城市的某些资产提供冠 名服务,进而使城市资产创造出更大的价 值。最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效益 观念,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会 将共用设施视作福利产品,这种观念比较 陈旧,已经难以符合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 要求,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摒弃 传统的落后观念,树立效益观念。要不断 完善城市建设的市场规则,保障城市建设 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要积极引入市场机 制,可以通过项目代建的方式来讲公用设 施向市场推广,使共用设施参与到市场的 竞争之中,在市场的调节下促进城市建设 的发展。
2.协调城市建设及经济效益关系
城市建设需要资金投入,无论是绿化、环保、健身器材敷设,还是 “双创”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均离不开经济活动,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保障性条件,同时,两者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既互为因果,又对立统一,为此需城市建设投入做好 “度”的把握,从实际出发制定经济发展方案,同时该方案需与城市建设要求相符。
基于此,新时代城市建设需讲究效益、厉行节约、适度超前、满足需求,例如有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较低,影响城市化发展成效,需在城市建设中投入人、物、财协调生态与城建关系,赋予经济活动前瞻性,满足区域性城市化建设需求。城市建设在立足原有渠道前提下还需能开展 “再改造” 活动,避免城市建设资金调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严重浪费、恶性循环,以城市建设基础为依托弥补发展短板,使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得以优化配置。
3.城市建设要纳入经济运行管理轨道
城市建设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经济行为,城市建设设计到投入和产出的问题,所以必须要从经济方面进行考虑。城市建设包括对城市功能以及规模的考虑和界定,如果不结合经济性进行考虑,将会导致产生不良的建设后果。因此 , 有必要将城市建设纳入经济运行管理轨道,并切实加 强经济论证 , 分析城市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经济效益具有解决民生问题并实现城市化发展目标必要性,为此城市需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推行产业化、市场化、资产化及效益化原则,在明晰城市建设阻力同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做好城市建设规划工作,赋予城市建设差异性,规避 “千城一面”现象,优化配置城市建设资源,转变经济理念,积极创新建设方式,达到推动我国城市新时代建设及经济发展目的。
参考文献
[1] 董剑泉 . 智慧城市建设呼吁集成创新技术和大数据支撑 [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3(09)
[2]龙里,田琼,彭金财 . 永州市智慧城市水上交通建设与发展探索 [J]. 科技风,2020 ( 21) : 2.
[3]陆西兴 . 解读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经济效益 [J]. 消费导刊,2019 ( 44) :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