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i0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学生的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来激发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主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创设优化的学习环境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学习氛围,营造学习情景,不但有助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放松心情,而且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中。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事实告诉我们,那些厌恶学习语文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太难,往往表现出在学习上心不在焉,作业应付老师,疏远语文老师和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要,努力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愉快的课堂环境,消除学生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拉进师生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
  2、强调语文学习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学科的社会作用以及科学价值的认识,将会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举例说明语文在我们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注重发挥主体的作用
  在现代语文教育中,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机制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机制,把“教会学生学会”的教学方法转变为“教会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思想。这样,才有助于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1、激发情感,提高内驱力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千万不要认为语文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就忽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恰恰相反,学生学习语文等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更需要情感的投入,让学生产生热爱之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教育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2、明确目标,调动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学法指出:“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指南。”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定势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把“教学目标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其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目标明确化,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注重多样地设置疑问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提问。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质疑和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对已有结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根据要求提出问题
  《教育心理学》认为:“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进而开发学生的智力。”疑问不但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探究问题实质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而提出的问题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要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解题思路,使知识向技能、技巧、能力转化,不但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实现语文教学目标,而且要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总之,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只有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实现“要诱导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目标。
其他文献
习题引入: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为兄嫂是依 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C.吾又罢去 D.故不我若也  【解析】选C。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是宾语前置句  【方法技巧】  宾语前置句的辨析  一般情况下,文言文中句子的宾语位置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谓语的后面,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将宾语置于谓语前面,这类句子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大致分四类:  一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积淀出无数的优秀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细细地品读、认真地体味,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册书都编排了十首古典诗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以画传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体有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遵循上述规律,倾注爱心,培养并强化积极情感:少训斥惩罚,多激励表扬;少理性说教,多情感投入。学生不听话时,往往一“骂”即“静”,一“训””就“乖”。频用此法,表面上制止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实质上会带给学生深深的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障碍。相反,爱心——充满
期刊
我认为明代小品文家中,最善于写人绘物达情叙事的莫过于张岱,而张岱的诸多传世之作中,最为卓绝高妙的要首推《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
期刊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  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
期刊
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前提与基础。我以为,语文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树立科学的读书观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因此,语文教师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开拓自己的视野,并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艺术,这应是语文老师读书最大的收获。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媒
期刊
长期在农村执教的语文教师,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感慨: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甚至因此影响到了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偏低的这种现状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是提高其作文素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怎样指导学生模仿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结合”。  一、读写相结合  朱熹说过:“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又说“古人作文作诗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倡导的是在语文学习中能让每一位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情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真、善、美。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情感,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和某些教师对他们主观情感的冷落,已经快成为当代应试教育的附庸。  在我看来,语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成为培养学生个体情感的阵地,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恰恰缺少与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心理学家认为:情感
期刊
4月15日,“2011年全国首届初中名校减负特色经验名校长论坛暨名校名师特色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宜兴实验中学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这次活动我共听了7位名师的课,每一堂课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了很大的思想震动,受益匪浅。  第一、浮华退去,尽显本色。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实在。他们的课都很朴实,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淡化了课件等的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在作文课上好多的同学拿到题目,不知该如何下笔才好,在自己的位子上翻了一阵,找出几篇作文,在这篇作文上找开头,在那篇作文中找结尾,中间部分好似挤牙膏一般挤出一句,再挤下一句。这样看着一篇文章,真是不禁有些酸楚。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高效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呢?下面是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就是读读、背背、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