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全国信息学竞赛成为了一项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信息学竞赛可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兴趣和情感的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展示的舞台,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的挑战自我的极限,深入的学习和探究计算机科学,有效的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 教学策略 信息学竞赛 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各种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总称,通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来进行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安装等。IT是信息技术是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初中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和开发。下面就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能力进行论述,并提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有较强的兴趣作为支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基于信息学竞赛的角度,教师要给学生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思路,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探究的动力。
比如在进行“递推算法”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事物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某公司决定重新建造其工厂的围墙,对建筑公司进行公开竞标,工程不仅要看建筑公司的实力,同时也要通过领导的考核,领导准备重建一面高2米,长N米的墙,并在墙外边贴上长2米、宽1米的瓷砖,那么,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呢?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表现活跃,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快学生发现此类问题用培波拉契数列可以解决,学生很快做出了程序。但是,有的学生发现,在N比较小的时候,程序没问题,但是当N值比较大的时候,方法反而少了,学生互相讨论和调试,结果还是一样。于是我对学生继续追问,学生开始互相合作讨论,通过查资料、多方找原因,学生得出了结论,当N太大的时候,需要用高精度进行运算,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二、培养质疑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和创新,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让学生大胆的思考和质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判断一个数P是否为质数”的程序设计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从质数的定义进行分析,然后判断p是否能够被2、3、4……p-1的数整除,程序的原理是对于输入的任意数p进行判断,如果i(i=2、3、4……p-1)不能被p整除,那么p就是质数。教师先对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肯定,然后学生通过测试发现,这样的算法当P值太大的时候,效率不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程序的简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认为如果不是质数则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积,即p=i×j,假设i≤sqrt(p),j≥sqrt(p),那么只要对判断p能否被2、3、4……sqrt(p)整除就可以了。这时,又有同学认为,质数不可能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只要对判断p能否被2以及3、5……sqrt(p)整除就可以了。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判断质数的算法进行质疑、改进、再质疑、再优化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精神饱满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多質疑,多思考、多实践,要比题海战术效果好得多。
三、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信息学竞赛不仅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也有较高的要求。然而中学生常常由于思维定势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成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最大障碍。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同一试题进行多种思路和方法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师要注重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训练,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在进行“汉诺塔”问题学习的时候,我对学生进行提问:盘子最少的移动次数如何计算。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递推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盘子数量为1、2、3、4的时候,最少移动次数要1、3、7、15,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有的得出递推公式F(n)= 2×F(n-1) 1,还有的学生得出F(n)=F(n-1) 2n-1。于是我对该试题进行变形,假如每层一样大小的盘子有2个,那么相应的最少移动次数是多少呢。学生又对程序进行改进,很快就发现了递推公式:F(n)=2×F(n-1) 2,F(n)=F(n-1) 2n,并且学生经过分析发现,双塔移动的最少次数是单塔的二倍。通过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参与,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能力。
总之,在信息学竞赛中,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设计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波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9).
[2]裴宗柏.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电脑迷.2018(5).
(作者单位:海亮外国语学校)
【关键词】初中信息 教学策略 信息学竞赛 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各种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技术总称,通过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来进行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安装等。IT是信息技术是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初中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和开发。下面就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能力进行论述,并提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有较强的兴趣作为支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基于信息学竞赛的角度,教师要给学生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将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让学生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思路,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探究的动力。
比如在进行“递推算法”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事物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某公司决定重新建造其工厂的围墙,对建筑公司进行公开竞标,工程不仅要看建筑公司的实力,同时也要通过领导的考核,领导准备重建一面高2米,长N米的墙,并在墙外边贴上长2米、宽1米的瓷砖,那么,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呢?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表现活跃,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很快学生发现此类问题用培波拉契数列可以解决,学生很快做出了程序。但是,有的学生发现,在N比较小的时候,程序没问题,但是当N值比较大的时候,方法反而少了,学生互相讨论和调试,结果还是一样。于是我对学生继续追问,学生开始互相合作讨论,通过查资料、多方找原因,学生得出了结论,当N太大的时候,需要用高精度进行运算,从而有效的解决了问题。
二、培养质疑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才能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能力有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和创新,挑战自我和突破自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突破惯性思维,让学生大胆的思考和质疑,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进行“判断一个数P是否为质数”的程序设计的时候,学生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从质数的定义进行分析,然后判断p是否能够被2、3、4……p-1的数整除,程序的原理是对于输入的任意数p进行判断,如果i(i=2、3、4……p-1)不能被p整除,那么p就是质数。教师先对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肯定,然后学生通过测试发现,这样的算法当P值太大的时候,效率不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程序的简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认为如果不是质数则可以表示为两个数的积,即p=i×j,假设i≤sqrt(p),j≥sqrt(p),那么只要对判断p能否被2、3、4……sqrt(p)整除就可以了。这时,又有同学认为,质数不可能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只要对判断p能否被2以及3、5……sqrt(p)整除就可以了。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判断质数的算法进行质疑、改进、再质疑、再优化的思考和实践过程,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精神饱满的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多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多質疑,多思考、多实践,要比题海战术效果好得多。
三、一题多解,发散学生思维
信息学竞赛不仅要求学生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同时对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也有较高的要求。然而中学生常常由于思维定势而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成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最大障碍。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对同一试题进行多种思路和方法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教师要注重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训练,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在进行“汉诺塔”问题学习的时候,我对学生进行提问:盘子最少的移动次数如何计算。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递推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通过盘子数量为1、2、3、4的时候,最少移动次数要1、3、7、15,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分析,有的得出递推公式F(n)= 2×F(n-1) 1,还有的学生得出F(n)=F(n-1) 2n-1。于是我对该试题进行变形,假如每层一样大小的盘子有2个,那么相应的最少移动次数是多少呢。学生又对程序进行改进,很快就发现了递推公式:F(n)=2×F(n-1) 2,F(n)=F(n-1) 2n,并且学生经过分析发现,双塔移动的最少次数是单塔的二倍。通过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程序的设计和参与,不仅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能有效的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信息学竞赛能力。
总之,在信息学竞赛中,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设计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波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9).
[2]裴宗柏.新时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电脑迷.2018(5).
(作者单位:海亮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