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总结电子大赛培训经验,以及给我校带来的积极影响,探讨以我校为例的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
关键字:电子大赛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我校从2007年连续两届参加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电子大赛)。在2009年的比赛中取得了2个全国二等奖,2个河南一等奖,1个河南二等奖,3个河南3等奖,2个成功参赛奖。这在我省同类学校中可谓是领先水平。本文通过总结参赛经验,对即将开始的新一届电子大赛提供参考,同时参加电子大赛也给我院在教学、就业等各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引发电子大赛对以我院为例的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思考。
1分析学生特点,指定培训方案
和其他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偏科现象严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动手能力差。根据学生情况、时间安排及我校电子类专业特色,确定主攻方向,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一队。培训以每个参赛队为基本单位进行,抓住学生的弱点,竞赛的重点,进行集中性的培训,让学生快速掌握竞赛的必备技能,争取在短时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
我们培训的步骤和内容如下图。首先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复习,尤其是模电、数电、单片机,而赛题的大部分指标和系统概念取决于模拟电子技术。因此这些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其次抓核心控制部分,然后完成基本电路及外围应用电路的培训。先软后硬,软硬结合相辅相成。同时我们增加典型、重要的模块的制作和应用,比如振荡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调制与解调、A/D、D/A,可编辑逻辑器件、单片机最小系统、键盘输入、液晶显示等。
图1
通过大赛的检验,我们制定的培训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另一方面,要想在比赛中胜出,设计朝着速度快、精度高,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必须掌握电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技术、DSP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给今后辅导工作,以及在教学改革中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2参加电子大赛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大赛,从实际题目出发,学生在进行制作过程中,尤其是调试过程中,逐步感到每一模块电路的具体结构,各个元件的作用,要心中明白,结合理论进一步寻找理论依据,回过头来查看书本,目的性很强。学生知道如何学学生么,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以往的教育,从抽象的原理开始,学生要硬性的记忆大量内容,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竞赛由直感的学习,每一点进步都使学生兴奋,乐于学习,紧张、充实而快乐。
(2)促进就业。就我们独立学院而言,就业率是我们也是考生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在竞赛过程中,以具体问题为核心,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这样一个完整的环节,学生主动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而后者是大学教育所欠缺的。因此参赛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找工作时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那些获奖的同学,比如张涛磊同学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击败了其他高校的研究生,顺利获得了就业机会。我们也做了统计,参加比赛的同学中有90%找到了较好的就业单位,其余的也顺利的考上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从我们对他们的回访来看,这些同学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骨干,有的甚至担任了管理职务,比如柴永芳同学在杭州电子公司现已担任总经理。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更为学校赢得了信誉,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愿意招聘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对我校今后的就业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3)对低年级的学生的示范作用。原来我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因为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很多学生出现了为难、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但是当低年级的学生看到他们的学长通过比赛所取得的成绩时,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增加了信心,在学习更主动、积极,经常在老师一起创新实验室做实验。有些同学主动要求增加学习任务,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新一届的大赛马上就要开始,已经有不少同学主动报名。
(4)通过电子大赛,不但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也使得辅导教师受益匪浅。许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从事教师工作,虽然从事过一些科研项目,但是缺乏实践和工程经验。而竞赛命题广、涉及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赛前教师们在辅导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得辅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快,推动了我院师资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融洽了。通过和学生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学生看到了老师辛苦的付出,老师也看到了学生的努力,进步。
3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想法
无论从河南省还是从全国情况看,独立学院的总体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同时,随着生源高峰的到来和紧接着的回落以及各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必然逐步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如果西亚斯学院的不能有自己的特色,电子信息专业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那在严酷的竞争中必将遭到淘汰。
(1)重基础。从国外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来看,都非常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广,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适应能力强。目前,我校电子类专业在第一、第二年,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第三、四年才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前两年接触到的基础课程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通信和信号处理、以及物理、数学等方面,使得学生以后在专业上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我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继续加强电气和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和微处理器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以体现了厚基础的教学设计理念。
(2)重实践。对工科学生来说,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同等重要。而我院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等多种形式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该部分主要由专业基础课配套实验课组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覆盖重要知识点,掌握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调试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的训练,培养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应用性实验、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增设应用性实验、集成电路实验,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装配等。通过安排装配收音机或万用表,简单的设计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这两部分实验在我院开展的较好。综合设计性实验,该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主要由数模电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组成。每个学生可以自选或教师指定不同课题,从设计、硬件制作、调试、并完成技术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实习打基础。这部分是我们提高的重点。另外针对竞赛还可以开设电子系统专题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学院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合理更新实验设备,增添设备。
实践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各种电子设计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校内比赛还可以尝试与企业合作,不仅能到到企业的经济支持外,还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开放实验室为基地,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电子竞赛活动。比如我们现有的“电子科技协会”就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形式.以高年级学生带动,辅导低年级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地开展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主题竞赛活动。
(3)重师资。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双师、专兼结合,是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师资的特殊要求。目前,原有的师资力量已逐渐不能满足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需要,各独立学院开始在全国各地招聘高水平的教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只凭高学历和高职称选拔教师就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不利于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吸取现有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全方位、系统性地建设一支适合自身情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例如选派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定期到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发展现状和趋势,及时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教师在理论、实践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更能结合实际,提高质量。
(4)更新课程内容。为保证电子系列课程的内容体系在系统性、先进性方面体现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引入和专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应用至关重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介绍新技术,同时尽可能将各种EDA软件应用教学穿插于各门相关基础课程中,.如在电类三大基础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VHDL语言与电路仿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教学内容; 信号与系统课程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结合MATLAB,老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作业、课程设计等利用MATLAB软件完成;增加电子CAD、Protel、Multisim、等EDA软件的应用等等。还可以增设现代电子技术专题讲座,介绍相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器件的新知识。
电子大赛的开展,不仅给广大电子信息类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空间的舞台,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给我院教学等方面带来了积极作用,而且促进了我院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 况泉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改革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94—96.
[3] 夏巍等 以电子设计竞赛驱动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9,(2下):102—103.
关键字:电子大赛 独立学院电子信息人才培养
我校从2007年连续两届参加了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电子大赛)。在2009年的比赛中取得了2个全国二等奖,2个河南一等奖,1个河南二等奖,3个河南3等奖,2个成功参赛奖。这在我省同类学校中可谓是领先水平。本文通过总结参赛经验,对即将开始的新一届电子大赛提供参考,同时参加电子大赛也给我院在教学、就业等各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引发电子大赛对以我院为例的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的思考。
1分析学生特点,指定培训方案
和其他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偏科现象严重,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动手能力差。根据学生情况、时间安排及我校电子类专业特色,确定主攻方向,将学生每三人分为一队。培训以每个参赛队为基本单位进行,抓住学生的弱点,竞赛的重点,进行集中性的培训,让学生快速掌握竞赛的必备技能,争取在短时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
我们培训的步骤和内容如下图。首先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复习,尤其是模电、数电、单片机,而赛题的大部分指标和系统概念取决于模拟电子技术。因此这些知识显得尤其重要。其次抓核心控制部分,然后完成基本电路及外围应用电路的培训。先软后硬,软硬结合相辅相成。同时我们增加典型、重要的模块的制作和应用,比如振荡器、放大器、运算放大器、调制与解调、A/D、D/A,可编辑逻辑器件、单片机最小系统、键盘输入、液晶显示等。
图1
通过大赛的检验,我们制定的培训方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另一方面,要想在比赛中胜出,设计朝着速度快、精度高,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必须掌握电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技术、DSP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这给今后辅导工作,以及在教学改革中提供了更高的要求。
2参加电子大赛带给我们的积极影响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参加大赛,从实际题目出发,学生在进行制作过程中,尤其是调试过程中,逐步感到每一模块电路的具体结构,各个元件的作用,要心中明白,结合理论进一步寻找理论依据,回过头来查看书本,目的性很强。学生知道如何学学生么,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让学生在竞赛中成长。以往的教育,从抽象的原理开始,学生要硬性的记忆大量内容,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竞赛由直感的学习,每一点进步都使学生兴奋,乐于学习,紧张、充实而快乐。
(2)促进就业。就我们独立学院而言,就业率是我们也是考生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在竞赛过程中,以具体问题为核心,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这样一个完整的环节,学生主动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而后者是大学教育所欠缺的。因此参赛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找工作时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那些获奖的同学,比如张涛磊同学在用人单位的面试中,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击败了其他高校的研究生,顺利获得了就业机会。我们也做了统计,参加比赛的同学中有90%找到了较好的就业单位,其余的也顺利的考上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从我们对他们的回访来看,这些同学很快就成为了公司的骨干,有的甚至担任了管理职务,比如柴永芳同学在杭州电子公司现已担任总经理。他们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更为学校赢得了信誉,越来越多用人单位愿意招聘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对我校今后的就业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3)对低年级的学生的示范作用。原来我院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因为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很多学生出现了为难、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但是当低年级的学生看到他们的学长通过比赛所取得的成绩时,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增加了信心,在学习更主动、积极,经常在老师一起创新实验室做实验。有些同学主动要求增加学习任务,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新一届的大赛马上就要开始,已经有不少同学主动报名。
(4)通过电子大赛,不但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也使得辅导教师受益匪浅。许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从事教师工作,虽然从事过一些科研项目,但是缺乏实践和工程经验。而竞赛命题广、涉及多门课程、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赛前教师们在辅导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知识和经验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得辅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快,推动了我院师资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融洽了。通过和学生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学生看到了老师辛苦的付出,老师也看到了学生的努力,进步。
3对独立学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想法
无论从河南省还是从全国情况看,独立学院的总体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同时,随着生源高峰的到来和紧接着的回落以及各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必然逐步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如果西亚斯学院的不能有自己的特色,电子信息专业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那在严酷的竞争中必将遭到淘汰。
(1)重基础。从国外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计划来看,都非常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广,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适应能力强。目前,我校电子类专业在第一、第二年,学习相同的基础课程,第三、四年才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前两年接触到的基础课程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通信和信号处理、以及物理、数学等方面,使得学生以后在专业上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我院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继续加强电气和电子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和微处理器技术方面的课程比例,以体现了厚基础的教学设计理念。
(2)重实践。对工科学生来说,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同等重要。而我院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为重要。实践能力可以通过等多种形式培养。
实验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该部分主要由专业基础课配套实验课组成,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覆盖重要知识点,掌握示波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熟悉电路基本调试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的训练,培养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应用性实验、在该部分实践教学中增设应用性实验、集成电路实验,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装配等。通过安排装配收音机或万用表,简单的设计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这两部分实验在我院开展的较好。综合设计性实验,该部分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主要由数模电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等实践环节组成。每个学生可以自选或教师指定不同课题,从设计、硬件制作、调试、并完成技术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实习打基础。这部分是我们提高的重点。另外针对竞赛还可以开设电子系统专题实验。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学院应该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合理更新实验设备,增添设备。
实践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各种电子设计竞赛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校内比赛还可以尝试与企业合作,不仅能到到企业的经济支持外,还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可以以学生社团为主体,以开放实验室为基地,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电子竞赛活动。比如我们现有的“电子科技协会”就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形式.以高年级学生带动,辅导低年级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地开展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主题竞赛活动。
(3)重师资。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双师、专兼结合,是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师资的特殊要求。目前,原有的师资力量已逐渐不能满足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需要,各独立学院开始在全国各地招聘高水平的教师。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只凭高学历和高职称选拔教师就忽视了独立学院的特殊性,不利于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独立学院应该充分吸取现有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全方位、系统性地建设一支适合自身情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例如选派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定期到生产第一线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发展现状和趋势,及时反映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教师在理论、实践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更能结合实际,提高质量。
(4)更新课程内容。为保证电子系列课程的内容体系在系统性、先进性方面体现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引入和专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器件的应用至关重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介绍新技术,同时尽可能将各种EDA软件应用教学穿插于各门相关基础课程中,.如在电类三大基础课程中可以适当增加VHDL语言与电路仿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教学内容; 信号与系统课程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结合MATLAB,老师的课堂讲授、学生的作业、课程设计等利用MATLAB软件完成;增加电子CAD、Protel、Multisim、等EDA软件的应用等等。还可以增设现代电子技术专题讲座,介绍相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器件的新知识。
电子大赛的开展,不仅给广大电子信息类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个性空间的舞台,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给我院教学等方面带来了积极作用,而且促进了我院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周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2] 况泉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改革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 :94—96.
[3] 夏巍等 以电子设计竞赛驱动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09,(2下):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