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一个能立足校情,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创新,长远发展管理模式。本文从实际出发,主要从抓基础、抓中心、抓关键三个方面来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我校“习惯·质量·发展”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管理模式习惯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211-01
近年来,我校根据教育新形势,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在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习惯为根、质量为魂、发展为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以转变管理方式为重点,以“严、实、细”为要求,以习惯教育为核心,促进全面育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即“习惯·质量·发展”模式。
1 抓基础,以习惯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育人
我校根据学校培养人的本质规律,立足校情,在学生中开展“三良”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三良习惯”,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抓“二能”:一能使用文明用语,二能进行自我保护;“卫生习惯”培养抓“三无”、“四做到”;“学习习惯”培养抓“五要五会”,“五要”即:一要做好课前预习;二要每天坚持诵读;三要上课勤做笔记;四要作业按时完成,五要认真书写。“五会”即:一会听:学会倾听;二会想:学会思考;三会说:学会说话;四会学:学会合作;五会问:学会质疑。经过将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三良”习惯教育已初见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学生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以习惯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并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醒目的“细节决定成败,习惯主宰人生”、“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未来”的校园文化主标语让你时刻提醒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鲜明自然而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更是让我们的学生领悟到习惯的魅力、文化的内涵;清新典雅的寝室文化让住宿生时刻领略到家的温馨、爱的和谐。
2 抓中心,视质量为生命,探索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求得办学的长效益,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处理好学校工作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校把“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一是更新观念,强化意识。通过召开“明确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让教师明白质量对于办学的重要,没有质量,没有对高质量的追求,学校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要求教师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对待质量,要像追求“生命的长寿”那样,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二是强化“全员”、“全程”、“全面”的大质量观管理。首先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通过各种会议、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明确宣传学校中的每一员都要把各自工作的高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每个人工作质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追求高质量的大氛围。其次,在每项工作中自始自终的全过程里,都时时要求每个工作环节出高质量,从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结果的高质量。再次,在整个校园里营造全方位高质量的大氛围。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不论是德育教育,校园文化,还是后勤保障,都紧紧围绕教学来展开。
三是加强常规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深入班级、教师、学生,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不断调整策略;各部门和各教职工责任明确落实,奖罚分明。其次,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德教育,重视心理投入;抓好校本培训,优化教师水平。再次,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监控教学过程。我校采取“听—查—议”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推门听课制度,建立同行、专家评教评学制度,强化质量反馈质量分析制度,建立了“自控—互控—校控”的质量控制体系,营造浓厚的视质量为生命的氛围。另外,坚持开展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特长。学校创造条件,开辟第二课堂特色教育活动,认真办好“课外兴趣小组”,使特长教育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 抓关键,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学校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要有特色,要有生命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尤其是注意把教育规律物化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内涵式发展。在推行全镇一体化管理,尝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我校又引入“项目”管理完善目标管理,采取“学校—部门(主管领导)—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的方式,建立分工合作,层层落实,一抓到底的机制,提高质量和管理效益。注重过程监督,狠抓环节落实,收效明显。同时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了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制度,通过项目运作目标管理,有效地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为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突出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办学思想上体现“育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育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和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提供教师一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提供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正确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用思想引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适应当前教育需要。
与此同时,增强教师危机式管理,提高教师危机意识。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工作不达标末位交流,绩效分配改革,职称择优评聘等,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忧患意识。
在积极实施“习惯·质量·发展”的管理模式过程中,我校也存在一些影响质量制约发展的因素,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素质不到位。目前我镇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益。
(2)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不到位。虽然我校“三良”习惯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功能不到位。由于社会、家庭教育存在偏颇,导致支持参与教育的氛围还不是十分浓厚,加上众多的“留守孩”,严重影响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4)实施精细管理,落实“严、实、细”要求不到位。由于诸多原因,我校有些管理者和教师在落实“严、实、细”的工作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重人情、轻制度”的人治管理,导致不能严格按照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开展工作,无主体性思维表现明显,工作浮于表层,使学校管理效益大打折扣。
关键词:管理模式习惯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211-01
近年来,我校根据教育新形势,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在实践中我校始终坚持“习惯为根、质量为魂、发展为上”的办学理念,坚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以转变管理方式为重点,以“严、实、细”为要求,以习惯教育为核心,促进全面育人。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我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即“习惯·质量·发展”模式。
1 抓基础,以习惯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育人
我校根据学校培养人的本质规律,立足校情,在学生中开展“三良”习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从细小处发现大道理,从细节中引发大思考,从细微处养成大习惯。“三良习惯”,即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培养抓“二能”:一能使用文明用语,二能进行自我保护;“卫生习惯”培养抓“三无”、“四做到”;“学习习惯”培养抓“五要五会”,“五要”即:一要做好课前预习;二要每天坚持诵读;三要上课勤做笔记;四要作业按时完成,五要认真书写。“五会”即:一会听:学会倾听;二会想:学会思考;三会说:学会说话;四会学:学会合作;五会问:学会质疑。经过将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三良”习惯教育已初见成效,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学生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以习惯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并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醒目的“细节决定成败,习惯主宰人生”、“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积累成就未来”的校园文化主标语让你时刻提醒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鲜明自然而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更是让我们的学生领悟到习惯的魅力、文化的内涵;清新典雅的寝室文化让住宿生时刻领略到家的温馨、爱的和谐。
2 抓中心,视质量为生命,探索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取得教育教学的高质量,求得办学的长效益,就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处理好学校工作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因此,我校把“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一是更新观念,强化意识。通过召开“明确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让教师明白质量对于办学的重要,没有质量,没有对高质量的追求,学校也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要求教师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去对待质量,要像追求“生命的长寿”那样,追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二是强化“全员”、“全程”、“全面”的大质量观管理。首先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通过各种会议、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明确宣传学校中的每一员都要把各自工作的高质量作为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每个人工作质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形成人人追求高质量的大氛围。其次,在每项工作中自始自终的全过程里,都时时要求每个工作环节出高质量,从过程的高质量保证结果的高质量。再次,在整个校园里营造全方位高质量的大氛围。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不论是德育教育,校园文化,还是后勤保障,都紧紧围绕教学来展开。
三是加强常规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学校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深入班级、教师、学生,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不断调整策略;各部门和各教职工责任明确落实,奖罚分明。其次,提高教师素质。强化师德教育,重视心理投入;抓好校本培训,优化教师水平。再次,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监控教学过程。我校采取“听—查—议”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推门听课制度,建立同行、专家评教评学制度,强化质量反馈质量分析制度,建立了“自控—互控—校控”的质量控制体系,营造浓厚的视质量为生命的氛围。另外,坚持开展特色教育,培养学生特长。学校创造条件,开辟第二课堂特色教育活动,认真办好“课外兴趣小组”,使特长教育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 抓关键,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突出学校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一所学校要有特色,要有生命力,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校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尤其是注意把教育规律物化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内涵式发展。在推行全镇一体化管理,尝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我校又引入“项目”管理完善目标管理,采取“学校—部门(主管领导)—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的方式,建立分工合作,层层落实,一抓到底的机制,提高质量和管理效益。注重过程监督,狠抓环节落实,收效明显。同时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了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制度,通过项目运作目标管理,有效地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为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我校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突出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办学思想上体现“育人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育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和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体现“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提供教师一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提供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正确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用思想引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成长,适应当前教育需要。
与此同时,增强教师危机式管理,提高教师危机意识。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工作不达标末位交流,绩效分配改革,职称择优评聘等,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忧患意识。
在积极实施“习惯·质量·发展”的管理模式过程中,我校也存在一些影响质量制约发展的因素,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素质不到位。目前我镇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效益。
(2)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不到位。虽然我校“三良”习惯教育取得一定成效,但要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功能不到位。由于社会、家庭教育存在偏颇,导致支持参与教育的氛围还不是十分浓厚,加上众多的“留守孩”,严重影响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4)实施精细管理,落实“严、实、细”要求不到位。由于诸多原因,我校有些管理者和教师在落实“严、实、细”的工作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重人情、轻制度”的人治管理,导致不能严格按照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开展工作,无主体性思维表现明显,工作浮于表层,使学校管理效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