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及防治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eba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9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患儿的比例,比较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菌种类差异,同时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
  结果:冬季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早产儿及日龄5d以内者发病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数据分析发现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成功救治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有142例(81.61%),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
  结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关键词:新生儿科 多重闹药菌株感染 抗生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54-01
  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社区和医院暴发流行较为广泛,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几率较高,如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则预后较差。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如季节、感染源、日龄、抗生素使用等,其中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影响较大[1]。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住院病例298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385例,女性1603例,日龄1~28d,平均日龄(7.5±5.4)d,早产儿758例,足月儿2130例。
  1.2 诊断方法。由感染科专职人员统计记录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室手机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资料与医生报告结合,记录相关数据,并存储于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偏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季节性因素。本组2988例患儿共查处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各季节感染率比较见表1,由此可见,与春、夏、秋季比较冬季多重耐药菌感染几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生儿因素。本组2988例患儿中足月新生儿2130例中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14例(5.35%),早产儿758例中多重耐药菌株感染60例(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8,P<0.05),住院日龄5d以下者185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33例(7.17%),5d以上者113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41例(3.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6,P<0.05)。
  2.3 感染来源及部位。本组2988例患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174例中129例为社区带来,占74.1%,院内感染45例,占25.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141例,占81.0%,其他感染为血液感染11例(6.32%),泌尿道感染5例(2.87%),皮肤软组织感染13例(7.47%),其他部位4例。
  2.4 耐药菌种类。本组174例患儿共查处多重耐药菌株236株,其中以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菌株为主,共124株,占52.54%,其中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共92株,占74.19%,另外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63株,占26.6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6株,占6.78%;其它耐药菌珠共检出33株,占13.98%。见图1。
  2.5 抗生素使用因素。本组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确定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142例(81.61%),抗生素使用情况见表2,由此可见,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
  3 讨论
  3.1 合理应用抗生素。本文结果显示81.61%多重细菌感染患儿感染前存在抗生素使用史,新生患儿的感染防预及治疗之中,抗生素起了重要作用。但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能够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从而导致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院内感染控制难度增加。因此应该加强患儿家属合理用药的知识宣教,让患儿家属心悦诚服配合医生治疗,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目的。另外,新生儿的抗菌素使用时间过长会增加患儿特别是是早产儿发生感染疾病的的危险性。院内部分患儿为了预防及治疗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引起基础病变,经常习惯性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广泛使用,易诱导细菌,通过质粒介导导致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增加[2]。因此我们应该在合理的依靠国家政策基础上,强化医生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强化药物应用前药敏试验的实施,依靠病原学的诊断信息,合理用药,同时加强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检测力度,建议药师参与用药管理,协助制定用药方案。
  3.2 规范医护人员基础操作。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多发于呼吸道与皮肤、血液,常见的中心静脉通道建立、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可能是其感染原因之一。因此应针对患儿呼吸道纤毛尚未发育完全、痰液不易排出的特点,定期给予吸痰处理,同时应注意侵入性器械需严格消毒,规范无菌操作,同时对病房环境、检查仪器、物品等进行严格消毒,规范诊治,降低院内感染几率[3]。
  3.3 预防院内感染。本文统计可见院内感染患儿仍占据一定的比例,因此预防院内感染是新生儿降低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必要条件。新生儿其生理上的不成熟及免疫系统原始性的特点,导致了其易发各种感染,为避免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须加强综合管理,新生儿科病区内建立严格管理系统,在消毒隔离制度和严格的操作规程基础上,尽量隔离多重耐药菌患儿于单间或者同种病原进行同室隔离,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接触患儿,接触患儿时需戴帽戴口罩,对于可能污染到工作服时应穿隔离衣,对患儿及其陪人用过物品需严格进行消毒,医疗废物置于防漏密闭的容器内运送[4]。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可以看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陈继昌,韦拔,蒋永江,符婵.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控制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09,17(12):57-59
  [2] 唐挺,戴英达.加强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认识和防治[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6(91):8-10
  [3] 王育新,新生儿科感染防治探讨[J].医学信息2010,8:4189-4190
  [4] 苏君.新生儿科病房防止医院感染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下旬刊(专科版):171-173
其他文献
摘要: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头晕眼花、视物旋转的一种表现,症状较轻的患者闭目即可症状得到缓解;严重的患者就如坐车坐船,旋转不定,以至于不能站立,或时常感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是昏迷等症状。本病可以单独发病,但临床上大多数的患者均会产生伴随的症状。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症状,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凡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低血压、贫血、神经衰弱、颈椎病等,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症
期刊
摘要:目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再次手术的术后重症监护体会。  方法:选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再次手术的患者为8例,对患者进行术后重症监护,并观察其效果。  结果:8例患者中有1例突发心律失常死亡,占12.5%,其余的均康复出院。术后呼吸机的支持时间为6-49小时,平均为(17.9±1.3)小时,术后ICU住院时间介于45-175h,平均为(72.8±2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发生骨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至2012年1月期间进行髋关节手术后因假体周围发生骨折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11例患者将通过二次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翻修术、锁定钢板固定术、人工翻修术联合钢板固定术及环抱器固定手术等。  结果:通过半年到一年的随访调查发现,所有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范围在2至6个月,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利培酮与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利培酮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浅析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的临床治疗。  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了196例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将其手术流程以及术后并发症总结归纳。  结果: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耳后扩张皮瓣与自身肋软骨立体支架法,耳廓再造术196例,历经半年到3年跟踪调查,了解到再造耳外观逼真,立体形态好,肤色与面部相似,支架没有吸收和变形,颅耳角与对侧接近,耳后瘢痕不可见。  结论:使用此种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不稳定性骨折组(A组)和稳定性骨折组(B组),各4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结果:术后,A组总有效率为93.02%,B组总有效率为95.3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未固定、伤椎植钉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基层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8例的治疗体会。  结果:手术时间20至170分钟,平均40分钟,107例实施LC成功,1例中转手术,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20例。  结论:基层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基层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安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复杂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效果及可对该效果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复杂胫骨Pilon骨折病患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3例,Ⅲ型18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7例,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4例。  结果:根据Mazur踝关节症状功能评分系统标准,优秀7例,良好10例,有效率80.9%。  结论:在治疗复杂胫骨Pilon骨折时,通过采用外固定与内固定结合外固定的治疗方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  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诊断过程主要包括:临床表现观察、Bar - Natan诊断标准参照、X 线腹部平片检查、胃镜检查、胃肠道造影和药物使用判断。同时,所有患者均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洗胃、预防粘膜和吻合口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使用促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骶管麻醉联合亚甲蓝对肛肠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行肛肠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肛肠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前: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行复方亚甲蓝注射液麻醉。评价2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观察麻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