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平台。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类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和加工需要合理选择和搭配材料,并了解各种材料在使用中的保养和维护要求。但是根据招生和各专业教学侧重点的不同,服装材料学课程会面向工科类、设计类以及艺术类的学生同时开设。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素养各有侧重,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有目的的规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要考虑各类型学生的素质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一、依据精品课程要求,合理制定建设规划
自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来,全国已经建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学校级别等不同层次的,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同类学科资源共享等方面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精品课程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同时面向普遍的本科学生开设的示范性课程。按照精品课程的这一指导思想,服装材料学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初期,就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组织和规划,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规划、配套教材编写、教学道具制作、考试考核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的建设。
二、“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一)整合人力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的保障,所以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一支以教授领衔,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辅助教学,实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学梯队。在教学中,教师之间经常交流,知识融合,取长补短。既保证了本科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应用性,又能够兼顾本学科的前沿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锻炼青年教师,使教学团队后继有人,充满活力。目前该教学团队的基本组成为主讲教师5名,辅导教师2名,实验教师2名,教师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实验教师分别为高级实验师和工程师,整体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专业分布上既有纺织工程专业、也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还有纺织材料专业,教师分别具有全国4大纺织院校的学习背景,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二)因材施教,分专业方向规划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的规划
《服装材料学》课程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内容详实固然会增加对本课程内容的全面认识,但是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特别是设计类和艺术类学生来说,过多过细的介绍原料的基本性能反而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各专业方向,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本课程建设中,主要分为面向服装工程方向学生和面向服装设计类学生两个方向规划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由于服装营销类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其课程内容可以选用以上两种内容之一。
针对服装工程类的学生,《服装材料学》教学内容在保留对材料的种类、性能和识别选用、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外,强调材料的结构、服用性能、加工性能等内在性能和质量,以及衣料的染整加工、制作加工与材料性能匹配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判断使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如缝纫工艺、熨烫工艺、粘衬工艺等。而对于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忽略了某些细节,特别是一些不直观的,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如纤维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衣料的染整工艺等,而更多地强调与服装设计和加工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材料的识别与选用,材料的服用性能、加工和造型特性,材料与设计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材料学课程的时候,能够与其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
2.实践教学内容的规划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没有单独开设服装材料实验课程,要求在服装材料学课程中,能够兼顾部分实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
虽然实验离艺术类学生似乎很遥远,但是适当安排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认识材料的识别方法、加工方法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实验基础较差,所以实验以认识和演示为主,要求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结果。比如在教学中安排材料鉴别的认识试验,在实验老师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用燃烧、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区分各类材料,在实践中验证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变得兴趣盎然。在讲授机织和针织形成内容时,结合机织、针织过程的演示实验,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利用对媒体课件直观传递教学信息
在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从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中,将一些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直接展现的内容直观的显现出来,图片、视频、flash等元素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节奏。如在服装用纤维一章主要突出各种纤维的横纵界面放大图,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收集了各种纤维对应的动植物图片,有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熟悉的动植物,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再如,在讲解各种织物成形原理和特点时,配合相应的视频和flash,使学生以最直观和最快的方式介绍教授内容。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适应了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实物样本增加学生对于材料的感性认识
服装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各种材料的外观、性能和风格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接触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很难传达这些直接的信息。再则,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对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一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服装材料学时能够大量接触实物,增加感性认识。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部分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作了各种实物样本,如针对不同面料组织制作的组织样本,针对不同原料制作的材料样本,根据不同辅料制作了辅料样本等。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大量的材料图片配合实物样本,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对材料的直观的全面认识。
3.灵活设计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增加课外调研和参观
上海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每年举行的服装文化节,时装周等活动为服装专业的学习提供了最直观、最前沿的服装和面料流行资讯,各种面辅料、纱线展览络绎不绝。同时上海还有像南外滩、十六铺、人民路等这样的大型面辅料市场。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各种展览,调研各类市场,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材料的性能、价格、应用及发展情况。除此以外,在学习中还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收集材料那等方式进行丰富灵活的课外调研,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2)制作作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根据设计类学生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活跃的特点,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实物制作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纱线一章中,布置花式纱线应用作业;在织物组织结构介绍时,要求学生配合完成组织编织作业;在服装材料选用一章中,布置服装材料选择实例设计作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介绍创作方法、理由、特点等,给学生更多的思维锻炼。
4.改革考核方法
改变传统以卷面的简答、名词解释等主观题为主的考核方法,而是与职业资格考试题型逐渐并轨,在考试中突出客观题的比重,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识别题等,这样既可以更多的覆盖课程的知识点,又可以巩固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设计类学生的考核,增加了材料性能分析与针对性款式设计的内容,将材料课程与设计知识有机结合
三、结论
通过课程建设,学生能够更直观、方便的全方位了解了原料及产品的知识,使学生对服装材料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在应用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材料的特点,优化服装的设计和加工。项目完成后,课程内容将更加合理,课程的教学更全面、丰富、高效,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热爱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以后实际应用本专业知识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金资助: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编号:S201009001)
[参考文献]
[1]季荣,陈敏,刘立华,沈红娟.《服装材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89-91;
[2]秦姝.互动式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6(3)87-89;
[3]季荣,陈敏.以学生为主体的“服装材料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0,(5)68-70
[4]武英敏,穆红.服装材料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6)47-48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上海)
“服装材料学”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平台。要求学生在充分了解和认识各类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根据设计和加工需要合理选择和搭配材料,并了解各种材料在使用中的保养和维护要求。但是根据招生和各专业教学侧重点的不同,服装材料学课程会面向工科类、设计类以及艺术类的学生同时开设。由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素养各有侧重,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有目的的规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上,要考虑各类型学生的素质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一、依据精品课程要求,合理制定建设规划
自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来,全国已经建成了国家级、省市级、学校级别等不同层次的,内容丰富的精品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同类学科资源共享等方面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精品课程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同时面向普遍的本科学生开设的示范性课程。按照精品课程的这一指导思想,服装材料学在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初期,就对各项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组织和规划,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规划、配套教材编写、教学道具制作、考试考核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全面的建设。
二、“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一)整合人力资源,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的保障,所以服装材料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形成一支以教授领衔,副教授主讲,青年教师辅助教学,实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学梯队。在教学中,教师之间经常交流,知识融合,取长补短。既保证了本科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应用性,又能够兼顾本学科的前沿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锻炼青年教师,使教学团队后继有人,充满活力。目前该教学团队的基本组成为主讲教师5名,辅导教师2名,实验教师2名,教师均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实验教师分别为高级实验师和工程师,整体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师资力量较强。专业分布上既有纺织工程专业、也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还有纺织材料专业,教师分别具有全国4大纺织院校的学习背景,学缘结构比较合理。
(二)因材施教,分专业方向规划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的规划
《服装材料学》课程内容丰富,在教学中内容详实固然会增加对本课程内容的全面认识,但是对于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特别是设计类和艺术类学生来说,过多过细的介绍原料的基本性能反而会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各专业方向,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就显得相当重要。在本课程建设中,主要分为面向服装工程方向学生和面向服装设计类学生两个方向规划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由于服装营销类专业的学生是文理兼收,其课程内容可以选用以上两种内容之一。
针对服装工程类的学生,《服装材料学》教学内容在保留对材料的种类、性能和识别选用、保养等方面的内容外,强调材料的结构、服用性能、加工性能等内在性能和质量,以及衣料的染整加工、制作加工与材料性能匹配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程后,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判断使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如缝纫工艺、熨烫工艺、粘衬工艺等。而对于服装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中,忽略了某些细节,特别是一些不直观的,专业性很强的内容,如纤维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衣料的染整工艺等,而更多地强调与服装设计和加工密切相关的知识,如材料的识别与选用,材料的服用性能、加工和造型特性,材料与设计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材料学课程的时候,能够与其创造性思维紧密联系。
2.实践教学内容的规划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没有单独开设服装材料实验课程,要求在服装材料学课程中,能够兼顾部分实验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的实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
虽然实验离艺术类学生似乎很遥远,但是适当安排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和认识材料的识别方法、加工方法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考虑到艺术类学生的实验基础较差,所以实验以认识和演示为主,要求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结果。比如在教学中安排材料鉴别的认识试验,在实验老师演示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用燃烧、显微镜观察等方法区分各类材料,在实践中验证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变得兴趣盎然。在讲授机织和针织形成内容时,结合机织、针织过程的演示实验,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利用对媒体课件直观传递教学信息
在服装材料学教学改革过程中,从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中,将一些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直接展现的内容直观的显现出来,图片、视频、flash等元素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调节教学节奏。如在服装用纤维一章主要突出各种纤维的横纵界面放大图,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收集了各种纤维对应的动植物图片,有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非常熟悉的动植物,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而且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再如,在讲解各种织物成形原理和特点时,配合相应的视频和flash,使学生以最直观和最快的方式介绍教授内容。总之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适应了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实物样本增加学生对于材料的感性认识
服装材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各种材料的外观、性能和风格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接触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很难传达这些直接的信息。再则,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制作能力和自主设计能力,对学生选择材料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一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服装材料学时能够大量接触实物,增加感性认识。
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部分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制作了各种实物样本,如针对不同面料组织制作的组织样本,针对不同原料制作的材料样本,根据不同辅料制作了辅料样本等。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大量的材料图片配合实物样本,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形成对材料的直观的全面认识。
3.灵活设计课外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增加课外调研和参观
上海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同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上海每年举行的服装文化节,时装周等活动为服装专业的学习提供了最直观、最前沿的服装和面料流行资讯,各种面辅料、纱线展览络绎不绝。同时上海还有像南外滩、十六铺、人民路等这样的大型面辅料市场。因而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观各种展览,调研各类市场,在实践中认识和了解材料的性能、价格、应用及发展情况。除此以外,在学习中还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考察、收集材料那等方式进行丰富灵活的课外调研,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2)制作作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根据设计类学生动手能力强,创造性思维活跃的特点,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实物制作作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纱线一章中,布置花式纱线应用作业;在织物组织结构介绍时,要求学生配合完成组织编织作业;在服装材料选用一章中,布置服装材料选择实例设计作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让学生介绍创作方法、理由、特点等,给学生更多的思维锻炼。
4.改革考核方法
改变传统以卷面的简答、名词解释等主观题为主的考核方法,而是与职业资格考试题型逐渐并轨,在考试中突出客观题的比重,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识别题等,这样既可以更多的覆盖课程的知识点,又可以巩固学生对于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设计类学生的考核,增加了材料性能分析与针对性款式设计的内容,将材料课程与设计知识有机结合
三、结论
通过课程建设,学生能够更直观、方便的全方位了解了原料及产品的知识,使学生对服装材料有比较完整的认识,从而在应用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材料的特点,优化服装的设计和加工。项目完成后,课程内容将更加合理,课程的教学更全面、丰富、高效,并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热爱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以后实际应用本专业知识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金资助: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编号:S201009001)
[参考文献]
[1]季荣,陈敏,刘立华,沈红娟.《服装材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89-91;
[2]秦姝.互动式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6(3)87-89;
[3]季荣,陈敏.以学生为主体的“服装材料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0,(5)68-70
[4]武英敏,穆红.服装材料课考核方式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6)47-48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