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课堂教学是高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渠道,直接影响高校的学风、校风,影响高校人才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关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和谐课堂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 和谐课堂 和谐校园 课堂生命力 课堂教学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和谐课堂教学是高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战场,和谐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功底、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所谓和谐课堂,就是既严格有序、又融洽愉悦,既传授知识、又启迪智慧,既主次有别、又平等互动的一种平等、民主、严肃、活泼的理想课堂教学状态。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和谐课堂的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直接影响高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关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高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表1中列出了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失生命力
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讲授教材内容,追求完成教学任务,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也不关心学生的心理诉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应,不与学生进行情感反馈,忽略了对学生心智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和研讨,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造成课堂教学生命力的缺失[1,2]。这种生命力的缺失导致教师与学生的疏远甚至对立,最终使学生缺乏学习知识、探究真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缺失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
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形成了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写我记、你问我答的僵化局面[3],造成学生做不到独立思考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失去了学习主体的价值;同时,教师授课时过多重视知识点是否讲解清楚,没有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反应,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主体的缺失。
(三)缺失课堂教学的社会性
目前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理论教学,特别是一些课时紧张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远离社会现实,没有做到学以致用[4]。
表1:和谐课堂教学与传统式教学比较一览表
二、营造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必须摒弃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表1比较了和谐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
(一)赋予课堂教学生命力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最前沿,不仅要以知识传递和探索为纽带,而且师生还要以情感交流为依托,同时要注重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5],教师要以自身的学识、智慧、能力、人格和情感感召学生,形成教与学探究互动的整体,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自由对话、焕发生命力的舞台,学生才会以轻松开放的心灵来接受知识,这样,知识的传播就会像“润物细无声”般顺利进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我们在多年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重视和谐课堂的构建,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学术与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赋予课堂生命力,学生10人左右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选探究选题或学生自选探究题布置给每个小组,每组成员相互分工配合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选出代表进行课堂讲解,之后,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解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内容、效果、课件质量、授课态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点评,评分作为小组成绩,小组成绩也是每个成员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为期末总成绩的15~20%。教师的点评要激励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励他们积极发言讨论,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思路。
另外,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有专家曾严肃指出“不会微笑的教师应该离开教师队伍”[6]。
(二)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观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培养目标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把学生的发展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要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在这个双主体的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教师起着“主持人”和“厨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一位语言表达准确、赋予激情、启迪智慧、调动所有课堂资源、但不唱独角戏的“主持人”,同时,教师还是一位把握教学核心内容,调节课堂的“色、香、味”的“厨师”;而学生则是重要的实践者和推进者,是与教师完全平等、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融入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要努力将单向灌输的“一言堂”转变成师生互动探究的“群言堂”,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领会、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感悟,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和知识,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
教师的真正职责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到本领,从而从容不迫地发现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体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发挥学生的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合格人才。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从某个生活现象出发,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透过现象寻找内在本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如当讲到糖代谢紊乱一节时,会将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寻找病因,这时学生会各持己见、踊跃发言,这时,教师会正确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并迅速捕捉信息,顺势引导,得出正确结论,这不仅使错误的学生理清了思路,也可以使其他学生感悟深刻、自然真实。当面对学生各持己见、相互争论的时候,正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时刻,是让学生的疑惑“柳暗花明”的最佳时机。
有的专家曾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有“三声”即笑声、惊呼声、赞美声才体现出和谐课堂的教学效果,因为笑声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反映了师生之间呈现出心心相融、情感共振的状态;惊呼声体现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心智的启迪,蕴涵教师的智慧和精心的备课;赞美声则迸发出学生成功的火花,彰显教师精湛的激励艺术。
总之,营造和谐教学课堂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充满生命力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人格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本文由北京工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批准号JG115214)资助。
[参考文献]
[1]郑丽凤,邱荣祖,周新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137-140.
[2]陈秀玲,董泽.高校教学交往和谐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江苏高教,2010, 5,65-69.
[3]赵伟.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现代教育管理,2010, 5,83-86.
[4]巫红卫.新形势下建立中职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时代教育,2011,3,250.
[5]夏凤琴.高校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路径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28-29.
[6]董国旺.论高校课堂教学和谐督导关系及实现,法制与社会,2011,4,223-224.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北京)
[关键词]高校 和谐课堂 和谐校园 课堂生命力 课堂教学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C
和谐课堂教学是高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主战场,和谐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需要教师的专业功底、课堂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呢?所谓和谐课堂,就是既严格有序、又融洽愉悦,既传授知识、又启迪智慧,既主次有别、又平等互动的一种平等、民主、严肃、活泼的理想课堂教学状态。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和谐课堂的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直接影响高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关乎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因为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因此,构建和谐课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高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表1中列出了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不和谐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失生命力
目前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讲授教材内容,追求完成教学任务,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要求和学习能力,也不关心学生的心理诉求;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应,不与学生进行情感反馈,忽略了对学生心智全面发展的培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和研讨,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造成课堂教学生命力的缺失[1,2]。这种生命力的缺失导致教师与学生的疏远甚至对立,最终使学生缺乏学习知识、探究真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缺失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
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授课、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形成了你教我学、你讲我听、你写我记、你问我答的僵化局面[3],造成学生做不到独立思考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观点,失去了学习主体的价值;同时,教师授课时过多重视知识点是否讲解清楚,没有关注学习主体-学生的反应,这样造成了课堂教学主体的缺失。
(三)缺失课堂教学的社会性
目前课堂教学非常重视理论教学,特别是一些课时紧张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远离社会现实,没有做到学以致用[4]。
表1:和谐课堂教学与传统式教学比较一览表
二、营造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要构建和谐课堂必须摒弃传统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表1比较了和谐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主要区别。
(一)赋予课堂教学生命力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最前沿,不仅要以知识传递和探索为纽带,而且师生还要以情感交流为依托,同时要注重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5],教师要以自身的学识、智慧、能力、人格和情感感召学生,形成教与学探究互动的整体,营造一种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自由对话、焕发生命力的舞台,学生才会以轻松开放的心灵来接受知识,这样,知识的传播就会像“润物细无声”般顺利进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我们在多年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中,重视和谐课堂的构建,力求全体学生参与,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学术与情感的交流与互动,赋予课堂生命力,学生10人左右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教师选探究选题或学生自选探究题布置给每个小组,每组成员相互分工配合制作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选出代表进行课堂讲解,之后,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解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内容、效果、课件质量、授课态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点评,评分作为小组成绩,小组成绩也是每个成员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为期末总成绩的15~20%。教师的点评要激励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激励他们积极发言讨论,帮助观点错误的学生理清思路。
另外,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强化师爱的作用,做到“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有专家曾严肃指出“不会微笑的教师应该离开教师队伍”[6]。
(二)树立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观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培养目标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把学生的发展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要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在这个双主体的关系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教师起着“主持人”和“厨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既是一位语言表达准确、赋予激情、启迪智慧、调动所有课堂资源、但不唱独角戏的“主持人”,同时,教师还是一位把握教学核心内容,调节课堂的“色、香、味”的“厨师”;而学生则是重要的实践者和推进者,是与教师完全平等、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余地,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融入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教师要努力将单向灌输的“一言堂”转变成师生互动探究的“群言堂”,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领会、理解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彼此的情感、经验与感悟,分享彼此的思考、体验和知识,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结合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
教师的真正职责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到本领,从而从容不迫地发现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体验,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发挥学生的才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合格人才。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从某个生活现象出发,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透过现象寻找内在本质,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如当讲到糖代谢紊乱一节时,会将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寻找病因,这时学生会各持己见、踊跃发言,这时,教师会正确面对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并迅速捕捉信息,顺势引导,得出正确结论,这不仅使错误的学生理清了思路,也可以使其他学生感悟深刻、自然真实。当面对学生各持己见、相互争论的时候,正是教师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时刻,是让学生的疑惑“柳暗花明”的最佳时机。
有的专家曾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有“三声”即笑声、惊呼声、赞美声才体现出和谐课堂的教学效果,因为笑声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反映了师生之间呈现出心心相融、情感共振的状态;惊呼声体现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心智的启迪,蕴涵教师的智慧和精心的备课;赞美声则迸发出学生成功的火花,彰显教师精湛的激励艺术。
总之,营造和谐教学课堂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民主、充满生命力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完善人格的培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本文由北京工商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金(批准号JG115214)资助。
[参考文献]
[1]郑丽凤,邱荣祖,周新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137-140.
[2]陈秀玲,董泽.高校教学交往和谐发展的困境与反思,江苏高教,2010, 5,65-69.
[3]赵伟.我国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现代教育管理,2010, 5,83-86.
[4]巫红卫.新形势下建立中职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与研究,时代教育,2011,3,250.
[5]夏凤琴.高校大学生和谐人格培育路径探析,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28-29.
[6]董国旺.论高校课堂教学和谐督导关系及实现,法制与社会,2011,4,223-224.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