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审计署于1995年7月颁布实施《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来,内部审计部门也成为许多企业单位设置的机构之一,但是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一个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的职能机构,除了较外部审计熟悉内部管理情况的优势外,在工作中也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如开展审计工作中遭遇推諉、拖延、阻挡,出具审计报告后的审计建议被束之高阁、置若罔闻等。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专业性不断受到各方的挑战。
本人作为一名企业内审人员,在本文中结合多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针对审计决定执行难,通过剖析审计整改工作落实的难点问题,立足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的根本目的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本人深感只有通过深入、扎实地做好内部审计服务工作,使企业各部门感受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建立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方能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
一、开展审计整改存在的工作难点
审计工作中常常会发现许多问题屡查屡犯,上一年度针对该问题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整改,下一年度再审时发现又再犯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综合起来基本是以下四类:
1.提出的某些审计建议不具可操作性,造成整改难
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审计建议对于被审计单位其根本无法整改。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不接地气、不具有整改操作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建议时应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有效性、积极性。
2.被审计单位对待整改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造成整改难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出现的错位认识,如审计开展现场工作时不配合、遭到各种推诿、回避关键问题等,归根结底主要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审计是“东查西查、没事找事”,怕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影响政绩、丢“面子”、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未曾换个角度考虑,内部审计是在对企业“防疫系统”进行体检、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在为企业降低风险。
3.机制缺失,造成整改难
首先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漏洞,导致执行起来存在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完善、加强执行情况检查来不断完善与改进,不断地建立、健全制度。
4.跟踪问效不够,造成整改难
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就是检查督办、跟踪问效。审计结论和决定不能光停留纸上、应该一查到底、跟踪落实,否则就会形成了审计“只打雷不下雨”、屡查屡犯的困局。再就是审计整改工作由审计部门唱“独角戏”,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和科学的问责制度,这也是导致未能起到监管效力的原因。
二、审计的最终目的
正所谓查出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立足服务是审计的根本目的。从这点看,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在审计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内审人员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体现服务的重要手段,构成了审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是审计监督最终的落脚点。通过后续审计,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解决问题、服务企业,这才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的关键手段。
三、强化审计整改的作用
内部审计准则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所称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改进效果,而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强化审计整改可以充分发挥以下作用:根据审计部门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审计决定或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纠正、改进,其整改的过程和结果,其对审计各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从审计部门的角度看,通过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可以有效检验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总体水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和审计部门的良好形象,树立审计的权威性。
2.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看,通过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可以有效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机制架构、改进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堵塞管理漏洞。
四、审计整改的主要类型
审计整改工作,牵涉方方面面,根据多年内审工作经验,从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完成整改。被审计单位通过调整会计处理、补缴税金、完善资料、按规定缴交或收回资金和财产等手段对审计问题予以整改。
二是可以通过修订制度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成整改。由于制度方面缺失,被审计单位无法根本整改,如果不从源头加以解决,健全完善有关制度,今后势必再犯同样的问题。被审计单位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从根子上杜绝屡审屡犯问题。
三是已成既定事实,整改有一定难度,对以前问题无法整改但是从今往后对同类问题进行完善或规范来完成的整改。通过重点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今后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如已完成的采购行为未严格执行采购相关规定、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不合规、已竣工项目未按批复设计内容施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由于是事后审计,虽然被审计单位违规违纪行为已经发生,但由于纠错成本或代价太高,实践中采取纠正措施的可能性很小,审计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基础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应着眼于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在以后工作中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五、提高审计整改执行效果的对策与办法
1.审计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深究其产生的原因是管理不善还是制度不健全、是个别现象还是冰山一角,是被动违规还是主动违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被审计单位持审计意见与建议可以有依有据进行切实整改,这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真正达到审计工作促进管理,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目的。
2.积极调动被审计部门整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审计部门应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但这决不仅仅是内审部门的工作与责任,这也是被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审计部门在加强督促审计整改的同时,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加强沟通,随时掌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反应和审计建议的反馈,及时调整整改措施与策略,积极创造良好的整改工作氛围。还可以利用财经管理培训、审计案例分析等讲座形式,向各被审计单位与有关人员剖析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和环节,从降低风险、提供服务的角度提出加强监管的办法和措施,努力营造审计立足于服务的良好气氛,被审计单位的接受度会随之增强。
3.作实整改工作,总结出台整改效果评估方法。
在通过加大审计整改跟踪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经验总结出台审计整改效果评估的方法、内容,让整改评估工作有据可依、作实整改工作,避免审计整改走过场,提高整改的效果。
4.落实审计整改问责制度
企业应建立并实行审计整改问责制,追究审计整改中的领导责任,从而切实推动整改落实。将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的效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考核单位及领导个人年度工作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审计部门通报、考核评分甚至移送纪检等手段从上至下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到实处。
开展后续审计,加强整改监督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审计工作如果只有审计查处阶段,而没有审计整改阶段,那么整个审计工作是不完整的。因此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坚持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通过加强审计监督为企业解决问题,立足于为企业做好服务,方可切实效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本人作为一名企业内审人员,在本文中结合多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针对审计决定执行难,通过剖析审计整改工作落实的难点问题,立足内部审计为企业服务的根本目的的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本人深感只有通过深入、扎实地做好内部审计服务工作,使企业各部门感受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建立起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方能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
一、开展审计整改存在的工作难点
审计工作中常常会发现许多问题屡查屡犯,上一年度针对该问题好不容易才完成的整改,下一年度再审时发现又再犯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综合起来基本是以下四类:
1.提出的某些审计建议不具可操作性,造成整改难
工作中,我们会发现某些审计建议对于被审计单位其根本无法整改。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不接地气、不具有整改操作性。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建议时应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审计建议,提高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有效性、积极性。
2.被审计单位对待整改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造成整改难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中出现的错位认识,如审计开展现场工作时不配合、遭到各种推诿、回避关键问题等,归根结底主要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审计是“东查西查、没事找事”,怕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影响政绩、丢“面子”、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等。未曾换个角度考虑,内部审计是在对企业“防疫系统”进行体检、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在为企业降低风险。
3.机制缺失,造成整改难
首先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或漏洞,导致执行起来存在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情况,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度完善、加强执行情况检查来不断完善与改进,不断地建立、健全制度。
4.跟踪问效不够,造成整改难
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就是检查督办、跟踪问效。审计结论和决定不能光停留纸上、应该一查到底、跟踪落实,否则就会形成了审计“只打雷不下雨”、屡查屡犯的困局。再就是审计整改工作由审计部门唱“独角戏”,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和科学的问责制度,这也是导致未能起到监管效力的原因。
二、审计的最终目的
正所谓查出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立足服务是审计的根本目的。从这点看,落实审计整改工作在审计工作中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此,企业内审人员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体现服务的重要手段,构成了审计监督的重要部分,是审计监督最终的落脚点。通过后续审计,将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解决问题、服务企业,这才是提升内部审计地位的关键手段。
三、强化审计整改的作用
内部审计准则第210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所称后续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跟踪检查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改进效果,而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评价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是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
通过开展后续审计,强化审计整改可以充分发挥以下作用:根据审计部门依法审计所做出的审计决定或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对其自身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纠正、改进,其整改的过程和结果,其对审计各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从审计部门的角度看,通过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可以有效检验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总体水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计的公信力和审计部门的良好形象,树立审计的权威性。
2.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看,通过推进审计整改工作,可以有效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机制架构、改进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堵塞管理漏洞。
四、审计整改的主要类型
审计整改工作,牵涉方方面面,根据多年内审工作经验,从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可以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完成整改。被审计单位通过调整会计处理、补缴税金、完善资料、按规定缴交或收回资金和财产等手段对审计问题予以整改。
二是可以通过修订制度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成整改。由于制度方面缺失,被审计单位无法根本整改,如果不从源头加以解决,健全完善有关制度,今后势必再犯同样的问题。被审计单位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从完善制度、理顺机制,从根子上杜绝屡审屡犯问题。
三是已成既定事实,整改有一定难度,对以前问题无法整改但是从今往后对同类问题进行完善或规范来完成的整改。通过重点督促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今后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如已完成的采购行为未严格执行采购相关规定、已竣工验收的建设工程招投标程序不合规、已竣工项目未按批复设计内容施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由于是事后审计,虽然被审计单位违规违纪行为已经发生,但由于纠错成本或代价太高,实践中采取纠正措施的可能性很小,审计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基础上,更多的精力和重点应着眼于督促被审计单位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机制、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在以后工作中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五、提高审计整改执行效果的对策与办法
1.审计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深究其产生的原因是管理不善还是制度不健全、是个别现象还是冰山一角,是被动违规还是主动违法,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被审计单位持审计意见与建议可以有依有据进行切实整改,这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才能真正达到审计工作促进管理,审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目的。
2.积极调动被审计部门整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审计部门应把督促审计整改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但这决不仅仅是内审部门的工作与责任,这也是被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所在。审计部门在加强督促审计整改的同时,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的加强沟通,随时掌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果的反应和审计建议的反馈,及时调整整改措施与策略,积极创造良好的整改工作氛围。还可以利用财经管理培训、审计案例分析等讲座形式,向各被审计单位与有关人员剖析容易发生问题的领域和环节,从降低风险、提供服务的角度提出加强监管的办法和措施,努力营造审计立足于服务的良好气氛,被审计单位的接受度会随之增强。
3.作实整改工作,总结出台整改效果评估方法。
在通过加大审计整改跟踪力度督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落实工作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经验总结出台审计整改效果评估的方法、内容,让整改评估工作有据可依、作实整改工作,避免审计整改走过场,提高整改的效果。
4.落实审计整改问责制度
企业应建立并实行审计整改问责制,追究审计整改中的领导责任,从而切实推动整改落实。将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的效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考核单位及领导个人年度工作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通过审计部门通报、考核评分甚至移送纪检等手段从上至下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到实处。
开展后续审计,加强整改监督是审计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审计工作如果只有审计查处阶段,而没有审计整改阶段,那么整个审计工作是不完整的。因此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坚持原则,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通过加强审计监督为企业解决问题,立足于为企业做好服务,方可切实效提高内部审计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