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柳宗元诗歌的研究总体上呈繁荣趋势,或者从诗歌风格、山水题材入手,或者从韩柳、韦柳、刘柳比较的角度切入,但是研究选题集中、重复。由于柳宗元诗歌存世数量不多,故多数研究者没有充分重视柳宗元诗歌在不同时期呈现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对以永州、柳州时期的比较研究,仍然有不少空白。本文从柳宗元永州时期诗歌创作研究之诗体选择角度,对柳宗元诗歌创作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柳宗元永州创作诗体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柳宗元诗歌存世138题,164首,柳宗元现存诗作绝大部分创作于元和年间,即贬谪永州、柳州期间。柳诗虽数量不多,却独具特色。本文就永州时期柳宗元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探讨他在此期间创作时的诗体选择,从另一角度研究柳宗元。柳宗元永州诗歌共计101首,在现存柳诗中比例是最大的。
一追步汉魏——选择乐府诗
南北朝有平民创乐府、文人仿乐府,虽然唐代君主提倡乐府,但至唐则只有文人仿乐府。中唐时期,尤其是元和年间,新乐府的创作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新乐府的创作主将有张籍、王建,至元稹、白居易而臻极盛。据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所述,元稹、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乃以古昔采诗观风之传统理论为抽象之鹄的,而以唐代杜甫即事命题之乐府,如《兵车行》者,为其具体之模楷”。同时认为白居易新乐府创作多以重叠两三字句,后接以七字句,“亦是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良当时民俗传诵之文学”,有名为复古、实为创新之意。
柳宗元在永州期间,也写了一些乐府诗,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也收录了他的部分乐府诗,如《唐鼓吹铙歌十二篇》,此外还有《行路难》三首、《杨白花》。除在永州创作乐府诗外,柳州时期柳宗元亦有少数乐府诗存世,如《古东门行》。《唐鼓吹铙歌十二篇》序中云:
伏惟汉魏以来,代有铙歌鼓吹词,唯唐独无有。臣为郎时,以太常联礼部,尝闻鼓吹署有戎乐,词独不列。今又考汉曲十二篇,魏曲十四篇,晋曲十六篇,汉歌词不明纪功德,魏晋歌功德具。今臣窃取魏晋义,用汉篇数,为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此序详述了作此诗的缘由和诗歌的体制,不难窥见柳宗元意为记皇帝功德,同时依汉魏古制,应当有入乐的意图。柳宗元在新乐府大行其道的时代风气之中,勉力仿古乐府,亦可见其复古之意。此十二篇均以唐代历次重大军事胜利为描述对象,以纪高祖、太宗功德及征伐勤劳之事。如第一篇《晋阳武》自注云:“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十二篇歌诗用词典奥古峭,如《泾水黄》: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有鸟鸷立,羽翼张。钩喙决前,钜傍;怒飞饥啸,不可当。老雄死,子复良。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提天纲。列缺掉帜,招摇耀。鬼神来助,梦嘉祥。脑涂原野,魄飞扬。星辰复,恢一方。
《唐铙歌鼓吹曲》虽厚重高古,铺写唐代历次军事行动的宏大气势,但由于纯为模仿之作,刻意为古,已失自然之美,文学价值并不大,反倒是《杨白花》这首乐府小曲婉转情深:“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此诗用语简单而意味深长,节奏自然和谐,然而若不知“杨白花”这一乐府旧题本意,于此诗之妙处还是难有深刻的体会。《杨白花》在《唐诗别裁集》中就被归类为七言古诗,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则曰:“如柳诗:‘杨白花,风吹渡江水……’真可谓微而显,宛肖胸中所欲言。”同时代人仿乐府只依乐府旧题而自抒新意,柳宗元此首乐府诗可能是元和四年(809)读书时有感而作,却纯是拟古之作,用乐府旧题,颇堪讽咏。
除了《杨白花》之外,《行路难》三首亦较有特色,如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此诗依照《行路难》传统写法,以“君不见”为首,诗意亦极写世道艰难。但用志大如夸父者不免渴死,北方短人却足以终天年这一现象进行对比,似乎伤感自己胸怀大志却获罪贬谪这一现实。其二则论虽然人才众多,国家却不爱养之意,诗云:“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其三则用“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来形容在寒冷的冬日里炽炭燃烧的景象,但到了春日里,这炽炭却被弃置一旁。“死灰弃置参与商”,通过在不同季节里炽炭的遭遇,来象征柳宗元自己当日显美于朝如今却惨遭贬谪的命运。此三首乐府诗音节苍古慷慨,与《杨白花》一诗的自然婉转大异其趣,且诗中颇多不平之意,当是有意借此诗宣泄遭贬谪的感慨。
柳宗元创作的乐府诗与同时代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相比较,数量较少。从前述柳宗元乐府诗的创作情形来看,柳宗元与元白等人发起并参与的新乐府运动是有一定距离的,其乐府诗在内容上以歌颂朝政、感叹失志为多,一般均保留了乐府旧题及其原本的意义,这与新乐府运动主旨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见,柳宗元乐府诗的创作理念是谨守汉魏乐府诗传统的,以古朴为高。而观柳宗元在《杨评事文集后序》中评价陈子昂诗文兼美,“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从柳宗元对陈子昂的推崇,间接表明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标准是追步汉魏、强调风骨的。而乐府诗的创作,尤其是《唐鼓吹铙歌十二篇》更是诗体上的复古,也是其返朴归真的诗美表现。
二仰慕汉魏——选择五言古诗
在永州,柳宗元大力创作的是古体诗,尤其是五言古诗。这与唐代诗歌主流是有距离的。唐代是诗歌格律臻于完美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在近体格律诗的创作中逞其才华。虽然他们也创作乐府与古体诗,但最能体现精妙诗艺的仍然是格律诗。历代对柳宗元的五言古诗的关注度也是最高的。如《唐诗别裁集》选注柳宗元五古达21首,七古仅4首。《唐诗品汇》将柳宗元列入五言古诗创作名家,并评价其五古风格为“温而密”。为什么这一时期柳宗元要选择五古这种诗体,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尊古体,倡风骨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称赞,汉代古诗“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认为五言古诗的风格和文辞,质直而不朴野、婉转而又贴切情事,并能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的确,汉魏古诗利用比兴、叠字、往复的技巧,达到句平意远、浑融天成的境界,其叙事、抒情,都有着想象浪漫奇特、风味天真质朴和传情真率自然的特点。韩愈、柳宗元在元和年间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取得了实践成果,一改当时为文风气,在诗歌创作上,也与他们名为复古实为创新的古文创作理念相一致,力求追摹汉魏古诗,其古体诗也最能体现其风格和成绩,体现了汉魏古诗的审美传统。以《与崔策登西山》、《旦携谢山人至愚池》、《秋晓行南谷经荒村》等诗为代表的记游诗,写景清幽简淡。例如《与崔策登西山》诗,起首即描述清晨之景是“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言自己不眠待晓,与崔策联袂而行,过危桥、林杪,至西山之顶。再写西山之高,极目而望,景致均了然于心,“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再写谪居之苦。最后以“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作结。此诗虽详写游程,却重在抒发谪居之苦及珍惜友人之情,令诗情景相生,别有一番情调。其余以记游为主题的五言古诗亦与此诗相同,有着简淡高古的特色。除了这一主题的五言古诗之外,柳宗元一些篇幅较短、以抒情为主的五言古诗亦写得清淡可喜,如《南涧中题》、《独觉》、《溪居》、《首春逢耕者》、《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这些诗歌多截取生活中某个片断,以精细之笔描绘诗人一瞬间的感悟,于闲淡之中暗寓身世之悲。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描绘诗人夜半睡醒闻中庭露滴,遂临窗凝望,只见“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所写虽是偶然所见,却有一种难言的清冷寂寞之感。
又如被沈德潜称为“千古文章神境”的《初秋夜坐赠吴武陵》:“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若人抱奇音,朱弦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大朴,聋俗何由聪。”此诗写怀人之思,在超妙的意兴中寄寓了深沉感慨是这首五言古诗的过人之处。这种兴象超妙、清淡高古的风格是普遍存在的,充分展现了柳宗元此一时期高古平淡的诗美追求。可见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作刻意追步汉魏,有意强化古拙的诗歌风格。这与韩愈、孟郊等人使五古趋向散文化是不同的。柳宗元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尊崇古体、提倡风骨的诗学主张,但从其大量创作五言古诗的实际来看,他是暗含这样的诗歌理念的。
2 弃于世,不合时
自柳宗元谪居永州之后,因是贬谪身份,与长安的亲朋故友很少往来;又因永州地处南蛮,文化落后,士子绝少,亦很少有谈得来的朋友,因而柳宗元在永州是极其寂寞的。考其现存诗文,在永州与柳宗元有一定交情的人,除了当年一同参加永贞革新运动后又一同被贬的友人之外,大部分是流贬至永州的士子,他们或给予柳宗元生活上的照顾,或给予柳宗元心灵上的慰藉。柳宗元在一些诗中记述了这可贵的友情,并感叹失志贬谪,无人赏识。《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这首以五言古体写就的悼亡诗,起句“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就表露出柳宗元对好友凌准英才早逝的伤痛悲愤。之后深情回顾了他们昔日的友谊,盛赞凌准的气节与才学,并对好友的不幸遭遇和“盖棺未塞责,孤凝寒”的死后凄惨情景悲痛难平。最后柳宗元用“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结束全诗,表达了与好友生死异路从此永诀的巨大悲哀。这首诗及后来赠给友人的诗,有着同样真挚的情感。如上文所引的《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还有《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一诗,颇有才不为世所用的哀怨之意。当写及与佛徒的交往时,其诗则如《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送元师诗》等,颇有出世之意,与柳宗元此前在朝为官时的交游情形已有天壤之别。韩愈曾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形容青年柳宗元当日在长安意气风发的情形: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由此,可以想象柳宗元当日在长安之时的盛况,而此时在永州无故旧知己往来,无疑对诗人是双重打击。因此,在永州的大部分时间,柳宗元或是独自出游,或是读书作文。有不少五言古诗反映了其勤奋读书著述的情形,如《读书》中云:“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读来自有一番滋味。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四年(809)。《咏史》、《咏三良》、《咏荆轲》等五古应为同一时期读书有感而作,有借评论史实讽刺当世之感,其中《咏三良》诗意就较为明显地流露出讥讽宪宗皇帝、为永贞革新辩护之意。然而,无论是偶尔与友人相聚还是独处,其五古诗歌主题是反复咏叹长期流贬的酸楚忧伤之情,与友朋甚少有持续稳定的酬赠诗作。这或许令柳宗元在选择诗体的时候更倾向于高古简淡的古体,以表达弃于世、不合时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景凯旋:《柳宗元山水诗与其儒佛思想》,《学术月刊》,1985年第5期。
[2] 钱志熙:《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3] 尚永亮:《冷峭:柳宗元审美情趣和悲剧生命的结晶》,《江汉论坛》,1990年第9期。
[4] 杨文榜:《柳宗元及其诗歌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http://caj.nenu.edu.cn/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7109392.nh&dbname=CDFD2007
作者简介:游锡剑,男,1958—,贵州遵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文艺学,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
关键词:柳宗元永州创作诗体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柳宗元诗歌存世138题,164首,柳宗元现存诗作绝大部分创作于元和年间,即贬谪永州、柳州期间。柳诗虽数量不多,却独具特色。本文就永州时期柳宗元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探讨他在此期间创作时的诗体选择,从另一角度研究柳宗元。柳宗元永州诗歌共计101首,在现存柳诗中比例是最大的。
一追步汉魏——选择乐府诗
南北朝有平民创乐府、文人仿乐府,虽然唐代君主提倡乐府,但至唐则只有文人仿乐府。中唐时期,尤其是元和年间,新乐府的创作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新乐府的创作主将有张籍、王建,至元稹、白居易而臻极盛。据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所述,元稹、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乃以古昔采诗观风之传统理论为抽象之鹄的,而以唐代杜甫即事命题之乐府,如《兵车行》者,为其具体之模楷”。同时认为白居易新乐府创作多以重叠两三字句,后接以七字句,“亦是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良当时民俗传诵之文学”,有名为复古、实为创新之意。
柳宗元在永州期间,也写了一些乐府诗,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也收录了他的部分乐府诗,如《唐鼓吹铙歌十二篇》,此外还有《行路难》三首、《杨白花》。除在永州创作乐府诗外,柳州时期柳宗元亦有少数乐府诗存世,如《古东门行》。《唐鼓吹铙歌十二篇》序中云:
伏惟汉魏以来,代有铙歌鼓吹词,唯唐独无有。臣为郎时,以太常联礼部,尝闻鼓吹署有戎乐,词独不列。今又考汉曲十二篇,魏曲十四篇,晋曲十六篇,汉歌词不明纪功德,魏晋歌功德具。今臣窃取魏晋义,用汉篇数,为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此序详述了作此诗的缘由和诗歌的体制,不难窥见柳宗元意为记皇帝功德,同时依汉魏古制,应当有入乐的意图。柳宗元在新乐府大行其道的时代风气之中,勉力仿古乐府,亦可见其复古之意。此十二篇均以唐代历次重大军事胜利为描述对象,以纪高祖、太宗功德及征伐勤劳之事。如第一篇《晋阳武》自注云:“隋乱既极,唐师起晋阳,平奸豪,为生人义主,以仁兴武。为《晋阳武》第一。”十二篇歌诗用词典奥古峭,如《泾水黄》:
泾水黄,陇野茫。负太白,腾天狼。有鸟鸷立,羽翼张。钩喙决前,钜傍;怒飞饥啸,不可当。老雄死,子复良。巢岐饮渭,肆翱翔。顿地,提天纲。列缺掉帜,招摇耀。鬼神来助,梦嘉祥。脑涂原野,魄飞扬。星辰复,恢一方。
《唐铙歌鼓吹曲》虽厚重高古,铺写唐代历次军事行动的宏大气势,但由于纯为模仿之作,刻意为古,已失自然之美,文学价值并不大,反倒是《杨白花》这首乐府小曲婉转情深:“杨白花,风吹渡江水。坐令宫树无颜色,摇荡春光千万里。茫茫晓日下长秋,哀歌未断城鸦起。”
此诗用语简单而意味深长,节奏自然和谐,然而若不知“杨白花”这一乐府旧题本意,于此诗之妙处还是难有深刻的体会。《杨白花》在《唐诗别裁集》中就被归类为七言古诗,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则曰:“如柳诗:‘杨白花,风吹渡江水……’真可谓微而显,宛肖胸中所欲言。”同时代人仿乐府只依乐府旧题而自抒新意,柳宗元此首乐府诗可能是元和四年(809)读书时有感而作,却纯是拟古之作,用乐府旧题,颇堪讽咏。
除了《杨白花》之外,《行路难》三首亦较有特色,如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须臾力尽道渴死,狐鼠蜂蚁争噬吞。北方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此诗依照《行路难》传统写法,以“君不见”为首,诗意亦极写世道艰难。但用志大如夸父者不免渴死,北方短人却足以终天年这一现象进行对比,似乎伤感自己胸怀大志却获罪贬谪这一现实。其二则论虽然人才众多,国家却不爱养之意,诗云:“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其三则用“蟠龙吐耀虎喙张,熊蹲豹踯争低昂”来形容在寒冷的冬日里炽炭燃烧的景象,但到了春日里,这炽炭却被弃置一旁。“死灰弃置参与商”,通过在不同季节里炽炭的遭遇,来象征柳宗元自己当日显美于朝如今却惨遭贬谪的命运。此三首乐府诗音节苍古慷慨,与《杨白花》一诗的自然婉转大异其趣,且诗中颇多不平之意,当是有意借此诗宣泄遭贬谪的感慨。
柳宗元创作的乐府诗与同时代的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相比较,数量较少。从前述柳宗元乐府诗的创作情形来看,柳宗元与元白等人发起并参与的新乐府运动是有一定距离的,其乐府诗在内容上以歌颂朝政、感叹失志为多,一般均保留了乐府旧题及其原本的意义,这与新乐府运动主旨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见,柳宗元乐府诗的创作理念是谨守汉魏乐府诗传统的,以古朴为高。而观柳宗元在《杨评事文集后序》中评价陈子昂诗文兼美,“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从柳宗元对陈子昂的推崇,间接表明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标准是追步汉魏、强调风骨的。而乐府诗的创作,尤其是《唐鼓吹铙歌十二篇》更是诗体上的复古,也是其返朴归真的诗美表现。
二仰慕汉魏——选择五言古诗
在永州,柳宗元大力创作的是古体诗,尤其是五言古诗。这与唐代诗歌主流是有距离的。唐代是诗歌格律臻于完美的时代,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在近体格律诗的创作中逞其才华。虽然他们也创作乐府与古体诗,但最能体现精妙诗艺的仍然是格律诗。历代对柳宗元的五言古诗的关注度也是最高的。如《唐诗别裁集》选注柳宗元五古达21首,七古仅4首。《唐诗品汇》将柳宗元列入五言古诗创作名家,并评价其五古风格为“温而密”。为什么这一时期柳宗元要选择五古这种诗体,大概有以下几种原因:
1尊古体,倡风骨
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中称赞,汉代古诗“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认为五言古诗的风格和文辞,质直而不朴野、婉转而又贴切情事,并能产生动人的艺术魅力。的确,汉魏古诗利用比兴、叠字、往复的技巧,达到句平意远、浑融天成的境界,其叙事、抒情,都有着想象浪漫奇特、风味天真质朴和传情真率自然的特点。韩愈、柳宗元在元和年间大力倡导古文运动并取得了实践成果,一改当时为文风气,在诗歌创作上,也与他们名为复古实为创新的古文创作理念相一致,力求追摹汉魏古诗,其古体诗也最能体现其风格和成绩,体现了汉魏古诗的审美传统。以《与崔策登西山》、《旦携谢山人至愚池》、《秋晓行南谷经荒村》等诗为代表的记游诗,写景清幽简淡。例如《与崔策登西山》诗,起首即描述清晨之景是“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言自己不眠待晓,与崔策联袂而行,过危桥、林杪,至西山之顶。再写西山之高,极目而望,景致均了然于心,“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再写谪居之苦。最后以“吾子幸淹留,缓我愁肠绕”作结。此诗虽详写游程,却重在抒发谪居之苦及珍惜友人之情,令诗情景相生,别有一番情调。其余以记游为主题的五言古诗亦与此诗相同,有着简淡高古的特色。除了这一主题的五言古诗之外,柳宗元一些篇幅较短、以抒情为主的五言古诗亦写得清淡可喜,如《南涧中题》、《独觉》、《溪居》、《首春逢耕者》、《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这些诗歌多截取生活中某个片断,以精细之笔描绘诗人一瞬间的感悟,于闲淡之中暗寓身世之悲。如《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描绘诗人夜半睡醒闻中庭露滴,遂临窗凝望,只见“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所写虽是偶然所见,却有一种难言的清冷寂寞之感。
又如被沈德潜称为“千古文章神境”的《初秋夜坐赠吴武陵》:“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若人抱奇音,朱弦枯桐。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希声大朴,聋俗何由聪。”此诗写怀人之思,在超妙的意兴中寄寓了深沉感慨是这首五言古诗的过人之处。这种兴象超妙、清淡高古的风格是普遍存在的,充分展现了柳宗元此一时期高古平淡的诗美追求。可见柳宗元在永州的诗歌创作刻意追步汉魏,有意强化古拙的诗歌风格。这与韩愈、孟郊等人使五古趋向散文化是不同的。柳宗元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尊崇古体、提倡风骨的诗学主张,但从其大量创作五言古诗的实际来看,他是暗含这样的诗歌理念的。
2 弃于世,不合时
自柳宗元谪居永州之后,因是贬谪身份,与长安的亲朋故友很少往来;又因永州地处南蛮,文化落后,士子绝少,亦很少有谈得来的朋友,因而柳宗元在永州是极其寂寞的。考其现存诗文,在永州与柳宗元有一定交情的人,除了当年一同参加永贞革新运动后又一同被贬的友人之外,大部分是流贬至永州的士子,他们或给予柳宗元生活上的照顾,或给予柳宗元心灵上的慰藉。柳宗元在一些诗中记述了这可贵的友情,并感叹失志贬谪,无人赏识。《哭连州凌员外司马》这首以五言古体写就的悼亡诗,起句“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就表露出柳宗元对好友凌准英才早逝的伤痛悲愤。之后深情回顾了他们昔日的友谊,盛赞凌准的气节与才学,并对好友的不幸遭遇和“盖棺未塞责,孤凝寒”的死后凄惨情景悲痛难平。最后柳宗元用“顾余九逝魂,与子各何之?我歌诚自恸,非独为君悲”结束全诗,表达了与好友生死异路从此永诀的巨大悲哀。这首诗及后来赠给友人的诗,有着同样真挚的情感。如上文所引的《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还有《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一诗,颇有才不为世所用的哀怨之意。当写及与佛徒的交往时,其诗则如《巽上人以竹闲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送元师诗》等,颇有出世之意,与柳宗元此前在朝为官时的交游情形已有天壤之别。韩愈曾在《柳子厚墓志铭》中形容青年柳宗元当日在长安意气风发的情形: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由此,可以想象柳宗元当日在长安之时的盛况,而此时在永州无故旧知己往来,无疑对诗人是双重打击。因此,在永州的大部分时间,柳宗元或是独自出游,或是读书作文。有不少五言古诗反映了其勤奋读书著述的情形,如《读书》中云:“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读来自有一番滋味。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四年(809)。《咏史》、《咏三良》、《咏荆轲》等五古应为同一时期读书有感而作,有借评论史实讽刺当世之感,其中《咏三良》诗意就较为明显地流露出讥讽宪宗皇帝、为永贞革新辩护之意。然而,无论是偶尔与友人相聚还是独处,其五古诗歌主题是反复咏叹长期流贬的酸楚忧伤之情,与友朋甚少有持续稳定的酬赠诗作。这或许令柳宗元在选择诗体的时候更倾向于高古简淡的古体,以表达弃于世、不合时的感觉。
参考文献:
[1] 景凯旋:《柳宗元山水诗与其儒佛思想》,《学术月刊》,1985年第5期。
[2] 钱志熙:《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3] 尚永亮:《冷峭:柳宗元审美情趣和悲剧生命的结晶》,《江汉论坛》,1990年第9期。
[4] 杨文榜:《柳宗元及其诗歌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http://caj.nenu.edu.cn/KNS50/detail.aspx?filename=2007109392.nh&dbname=CDFD2007
作者简介:游锡剑,男,1958—,贵州遵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文艺学,工作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南白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