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红是学术期刊编辑校对工作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做好核红工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重要性,阐述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即一校二校后核红、作者清样后核红、付印前点校后核红,以及各节点设置的核红关键要点,并叙述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校对;核红;关键要点
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是指检查核实前一次或前几次校样上的批改之处在后一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的校对工作。核红是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一道必备工序,是编校工作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是提升编校水平、减少差错率的重要辅助手段[1]。不少刊物实行全方位无纸化操作之后,弱化了编校过程中核红环节的工作,易使得编校差错率会有所提高[2-4]。创办中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保证要有一流的期刊出版编校质量[5-8]。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抓住编校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和关键要点,以提升期刊自身的编校质量。目前,针对学术期刊编辑校对工作方面,学者们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9-13],但对其中校对环节中核红的关键要点处理还较少涉及。为此,本文从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流程设置和关键要点,并提出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注意事项。
一、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的重要手段
核红是编辑校对工作校次间衔接的重要一环,是核对期刊校正工作的重要手段。核红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核红是校对的一道必备工序,是确保上一个校次的改正之处得到完全准确无误的修改,保证编辑校对工作不走样的执行。(2)核红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是确保和提升编辑校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障,避免同一修改处反复校改,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3)核红是校对查缺补漏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那么核红就是校对工作的润滑剂,可以帮助编辑校对过程中检查多字、漏字、错字和不规范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
(二)规范编辑校对符号的有效使用
校对符号是编辑、校对、排版、设计人员的共同语言,规范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是编辑校对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为了统一标准,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制定实施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 14706-93》,明确规定了校对各种排版校样的专用符号及其用法。为保证核红工作的顺利衔接,编辑必须要规范使用校对符号,减少出现不规范校对符号,解决校样上不该存在的校对疑点。编辑核红是对校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根据正确使用的某种校对符号进行对应的修改措施,并做出相应的核红处理。这既保证了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质量,也节约编辑核红环节相互确认的时间。因此,编辑应严格执行校对符号的使用标准,并正确有效使用。
(三)强化编校技术传帮带的流程纽带
核红工作是要确定上一个校次校出的错误是否已改正,对有疑问之处及时做出标示。对青年编辑,尤其是刚刚步入编辑岗位的新编辑,为了使其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和熟悉期刊出版编校工作,编辑负责人在进行工作分配时,通常会首先安排新编辑负责校次间的样稿核红,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新编辑可以尽快地熟悉编辑部编校的整体工作流程,了解期刊严谨规范的编校工作制度,学习依照流程合理执行分工,不断提高编辑合作意识,尽快将自己融入编校队伍当中。二是新编辑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编校规范与要求,学习和积累编校技巧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看核红稿,通过核红能够尽快提高校对能力和自身的整体编校素质。核红环节是编辑部以旧带新的重要流程纽带,是编辑部建立严密有效传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和关键要点
(一)一校二校后核红
一校二校后核红,通常是指一校、二校在同一份校样稿上校对,经排版人员修改后,由三校人员再次确认是否修改到位,又称为校次间核红。一校侧重点在于校异同,通过校对原稿,检查是否存在多字、漏字、错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核对论文标题、作者署名、数字及公式等问题。二校侧重点在于校是非,其重点是校对原稿存在的错误或疏漏,消除在思想政治上和学术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错别字,解决论文中存在的任何疑点等。一校、二校应由不同的编辑负责,在校对时应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校对后签字确认,落实责任人。一校、二校后核红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常一校、二校稿改动的内容较多,排版过程中容易出现缺漏、多余或颠倒的字,编辑要重点复核是否修改到位,需要反复核红两次。(2)若发现未修改到位的地方,编辑要核红标注出来,要搜检全文是否有相似漏改之处,以及相邻字符有无错改,以避免邻行、邻位错改。(3)编辑核红时要观察版面是否有胀缩而造成版面异位,图表是否随文,字体、字号及转行是否出错,及时改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二)作者清样后核红
作者清样后核红,是指经过编辑三校、黑马校对以及作者清样校对,经排版人员修改后,由当期刊物责任编辑再次确认是否修改到位。编辑三校侧重点在校对篇章调整、版面布局以及前后结构等宏观层面的内容,确定版面格式,并检查期刊出版各要素是否齐全。黑马校对是人机结合的一个校对模式,重点在校对错别字、错误符号和提示可能存在的差错。作者清样校对侧重点是留存依据,解决可能与作者存在的稿件内容修改纠纷,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准确性。作者清样后核红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者清样校对后,是对论文版权的一次确认,所以核红要确保作者清样稿上的标红准确无误修改过来,需要反复核红两次。(2)三校后若有标题、页码或版面变动,要检查目录、页眉、页脚是否也相应改动,一定要确定修改一致性,避免出现漏改。(3)黑马校对只是机械的电脑校对,一定要进一步核对内容修改的必要性,尤其是編辑知识盲区,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时,要仔细反复核实,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三)付印前点校后核红
付印前点校后核红,是指付印前主编或副主编在最后一次通读检查或编辑部集体通读检查,经排版人员修改后,再由当期责任编辑在电脑前复核一次,才能付印。传统的最后一次通读多由主编或副主编负责,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由主编或副主编通读,结合计算机上其他编辑集体通读检查的模式,如果发现问题立即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查缺补漏。付印前点校后核红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计算机排版修改后,编辑尤其要注意仔细核对,每次核对后都要生成PDF固定页面检查是否修正,因计算机排版软件字库不同或在PDF生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字、别字或多余符号等错误。(2)一旦发现一处有误,编辑就一定要做全面检查,看前后是否出现同样的差错,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3)付印后,编辑要将和电子版权完全一致的纸质付印清样交给印刷厂,让印刷厂在印刷前逐行、逐段比照,保证出刊质量。
三、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注意事项
(一)核红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严谨细致
核红工作是校对环节中的常规操作,首先要求编辑做到严谨、细致、不马虎,其目的是确保各校次间的改动处得到完全正确、无误的改正,巩固前期校对的劳动成果,避免出现同一问题反复修改或漏改,减轻下一校次的工作量,从而提升编校工作效率。因核红不细致产生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文章中词、句、符号、图表、版面的改动,除严谨核红改动位置外,编辑还要注意检查全文是否有相同需要修改之处,修改后应再仔细通读一遍。(2)对核红过程中发现文章修改的地方有疑问,特别是个别编辑修改符号用法不规范、字迹潦草,一定要与责任编辑或校对编辑确认,是否已按原意修改。若对文章中未修改的地方有疑问,编辑应与责任编辑或作者联系确认相关内容是否准确,其原意是否表达到位。(3)对一校、二校修改较多的文章,核红完成后,编辑应将核红稿再提交给一校、二校的责任编辑重新校对一次,确保修改准确、到位。
(二)重视核红样稿的审核和保存
核红是各校次间劳动成果叠加的阶段性成果体现,是守住印刷稿不出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一校、二校后核红,作者清样后核红,付印前点校后核红后,核红编輯应在核红稿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编辑部需要保存归档并及时整理,一般应保留2年以上。保存文档包括各校次间交接流程签字单、核红稿核红编辑的签名及核红过程中出现争议问题的说明。对校对过程中有修改较大的稿件,编辑要另外特别保存,以供出现纠纷时查稿核对。
(三)把握好核异同、核是非的倾向点不同
核是非和核异同是核红编辑时刻要掌握的两个基本技巧,要分辨二者的区别。核异同存在争议时,要以原稿或一校、二校编校结果为唯一依据或标准来衡量,同则不改,异则以前者为准。核是非要求核红人员在核红过程中,靠自身的学识水平和鉴别能力,对文稿中的内容对错予以把控,去伪存真,努力发现文章中的错漏及不妥之处,要及时与作者或校对编辑沟通修改事宜。核是非和核异同的倾向点不同,但是出发点一致,都是为了提高编校质量,创办出精品期刊。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忘我的工匠精神,缜密工作而不留遗憾,真正成为期刊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防线。
(四)核红工作应不惧烦琐、不畏权威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核红工作是把控编辑校对各流程的重要关口。核红工作是看似简单的重复工作,但是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稍不留神就很容易错漏。这就要求核红人员要做到勤查、多问、深思。一方面,核红编辑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其应不惧烦琐,在枯燥的核红工作中找寻仪式感,不因公式烦琐、图表难改、结构变更而放松核红的要求,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核红编辑所拥有的时代感和归属感要求其应不畏权威,新编辑不能因为是负责哪一位前辈或资深编辑校对的文稿,就缺少质疑的精神,而是要以时代主人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位作者、每一份文稿,在核红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到“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勇于做新时代优秀编辑[14-16]。
[参考文献]
[1]米戎.浅论核红时需防范的几种差错—兼议核红时的认真[J].科技与出版,2009(12):47-48.
[2]李艳.科技期刊校样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编辑学报,2015(03):236-238.
[3]张学颖,罗萍.编校合一模式下期刊校对工作的危机源管理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6(04):46-48.
[4]江勇.提高科技期刊校对效率和校对质量的方法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3):120-121.
[5]孙涛.关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首先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9(06):596-599.
[6]朱邦芬.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在2019年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发言[J].编辑学报,2019(06):591-592.
[7]周江川.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亟需职业化编辑[J].科技与出版,2019(06):150-152.
[8]金会平,陈万红.把创办“高精尖”科技期刊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突破口[J].科技与出版,2019(09):61-67.
[9]柯文辉,林海清,翁志辉.学术期刊清样作者校对环节中编辑的工作要点[J].编辑学报,2013(01):37-38.
[10]付友华.浅析校对工作在期刊质量中的重要性[J].出版广角,2013(22):72-73.
[11]陆宜新.科技期刊编辑校对“5忌”[J].编辑学报,2006(06):431-432.
[12]刘洪.科技期刊编辑与校对[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16-118.
[13]孙立华.略论提高科技期刊校对质量的对策[J].新闻传播,2017(22):55-56.
[14]史锐.科技期刊编辑的修养与提高[J].编辑学报,2019(02):231-233,236.
[15]朱丽娜,马丹丹.提高学术期刊编辑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探讨[J].编辑学报,2018(S1):77-78.
[16]王海蓉,张冰,张楚民.论新时期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编辑学报,2018(01):80-82.
[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校对;核红;关键要点
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是指检查核实前一次或前几次校样上的批改之处在后一次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的校对工作。核红是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一道必备工序,是编校工作前后衔接的基本环节,是提升编校水平、减少差错率的重要辅助手段[1]。不少刊物实行全方位无纸化操作之后,弱化了编校过程中核红环节的工作,易使得编校差错率会有所提高[2-4]。创办中国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保证要有一流的期刊出版编校质量[5-8]。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抓住编校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和关键要点,以提升期刊自身的编校质量。目前,针对学术期刊编辑校对工作方面,学者们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9-13],但对其中校对环节中核红的关键要点处理还较少涉及。为此,本文从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流程设置和关键要点,并提出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注意事项。
一、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的重要手段
核红是编辑校对工作校次间衔接的重要一环,是核对期刊校正工作的重要手段。核红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核红是校对的一道必备工序,是确保上一个校次的改正之处得到完全准确无误的修改,保证编辑校对工作不走样的执行。(2)核红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是确保和提升编辑校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障,避免同一修改处反复校改,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3)核红是校对查缺补漏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那么核红就是校对工作的润滑剂,可以帮助编辑校对过程中检查多字、漏字、错字和不规范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
(二)规范编辑校对符号的有效使用
校对符号是编辑、校对、排版、设计人员的共同语言,规范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是编辑校对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为了统一标准,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制定实施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 14706-93》,明确规定了校对各种排版校样的专用符号及其用法。为保证核红工作的顺利衔接,编辑必须要规范使用校对符号,减少出现不规范校对符号,解决校样上不该存在的校对疑点。编辑核红是对校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根据正确使用的某种校对符号进行对应的修改措施,并做出相应的核红处理。这既保证了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质量,也节约编辑核红环节相互确认的时间。因此,编辑应严格执行校对符号的使用标准,并正确有效使用。
(三)强化编校技术传帮带的流程纽带
核红工作是要确定上一个校次校出的错误是否已改正,对有疑问之处及时做出标示。对青年编辑,尤其是刚刚步入编辑岗位的新编辑,为了使其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和熟悉期刊出版编校工作,编辑负责人在进行工作分配时,通常会首先安排新编辑负责校次间的样稿核红,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新编辑可以尽快地熟悉编辑部编校的整体工作流程,了解期刊严谨规范的编校工作制度,学习依照流程合理执行分工,不断提高编辑合作意识,尽快将自己融入编校队伍当中。二是新编辑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编校规范与要求,学习和积累编校技巧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看核红稿,通过核红能够尽快提高校对能力和自身的整体编校素质。核红环节是编辑部以旧带新的重要流程纽带,是编辑部建立严密有效传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节点设置和关键要点
(一)一校二校后核红
一校二校后核红,通常是指一校、二校在同一份校样稿上校对,经排版人员修改后,由三校人员再次确认是否修改到位,又称为校次间核红。一校侧重点在于校异同,通过校对原稿,检查是否存在多字、漏字、错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核对论文标题、作者署名、数字及公式等问题。二校侧重点在于校是非,其重点是校对原稿存在的错误或疏漏,消除在思想政治上和学术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错别字,解决论文中存在的任何疑点等。一校、二校应由不同的编辑负责,在校对时应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校对后签字确认,落实责任人。一校、二校后核红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常一校、二校稿改动的内容较多,排版过程中容易出现缺漏、多余或颠倒的字,编辑要重点复核是否修改到位,需要反复核红两次。(2)若发现未修改到位的地方,编辑要核红标注出来,要搜检全文是否有相似漏改之处,以及相邻字符有无错改,以避免邻行、邻位错改。(3)编辑核红时要观察版面是否有胀缩而造成版面异位,图表是否随文,字体、字号及转行是否出错,及时改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二)作者清样后核红
作者清样后核红,是指经过编辑三校、黑马校对以及作者清样校对,经排版人员修改后,由当期刊物责任编辑再次确认是否修改到位。编辑三校侧重点在校对篇章调整、版面布局以及前后结构等宏观层面的内容,确定版面格式,并检查期刊出版各要素是否齐全。黑马校对是人机结合的一个校对模式,重点在校对错别字、错误符号和提示可能存在的差错。作者清样校对侧重点是留存依据,解决可能与作者存在的稿件内容修改纠纷,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学术准确性。作者清样后核红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者清样校对后,是对论文版权的一次确认,所以核红要确保作者清样稿上的标红准确无误修改过来,需要反复核红两次。(2)三校后若有标题、页码或版面变动,要检查目录、页眉、页脚是否也相应改动,一定要确定修改一致性,避免出现漏改。(3)黑马校对只是机械的电脑校对,一定要进一步核对内容修改的必要性,尤其是編辑知识盲区,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时,要仔细反复核实,避免出现低级错误。 (三)付印前点校后核红
付印前点校后核红,是指付印前主编或副主编在最后一次通读检查或编辑部集体通读检查,经排版人员修改后,再由当期责任编辑在电脑前复核一次,才能付印。传统的最后一次通读多由主编或副主编负责,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由主编或副主编通读,结合计算机上其他编辑集体通读检查的模式,如果发现问题立即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查缺补漏。付印前点校后核红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计算机排版修改后,编辑尤其要注意仔细核对,每次核对后都要生成PDF固定页面检查是否修正,因计算机排版软件字库不同或在PDF生成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字、别字或多余符号等错误。(2)一旦发现一处有误,编辑就一定要做全面检查,看前后是否出现同样的差错,校正其未改或错改之处。(3)付印后,编辑要将和电子版权完全一致的纸质付印清样交给印刷厂,让印刷厂在印刷前逐行、逐段比照,保证出刊质量。
三、学术期刊编辑校对环节核红的注意事项
(一)核红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严谨细致
核红工作是校对环节中的常规操作,首先要求编辑做到严谨、细致、不马虎,其目的是确保各校次间的改动处得到完全正确、无误的改正,巩固前期校对的劳动成果,避免出现同一问题反复修改或漏改,减轻下一校次的工作量,从而提升编校工作效率。因核红不细致产生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文章中词、句、符号、图表、版面的改动,除严谨核红改动位置外,编辑还要注意检查全文是否有相同需要修改之处,修改后应再仔细通读一遍。(2)对核红过程中发现文章修改的地方有疑问,特别是个别编辑修改符号用法不规范、字迹潦草,一定要与责任编辑或校对编辑确认,是否已按原意修改。若对文章中未修改的地方有疑问,编辑应与责任编辑或作者联系确认相关内容是否准确,其原意是否表达到位。(3)对一校、二校修改较多的文章,核红完成后,编辑应将核红稿再提交给一校、二校的责任编辑重新校对一次,确保修改准确、到位。
(二)重视核红样稿的审核和保存
核红是各校次间劳动成果叠加的阶段性成果体现,是守住印刷稿不出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一校、二校后核红,作者清样后核红,付印前点校后核红后,核红编輯应在核红稿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编辑部需要保存归档并及时整理,一般应保留2年以上。保存文档包括各校次间交接流程签字单、核红稿核红编辑的签名及核红过程中出现争议问题的说明。对校对过程中有修改较大的稿件,编辑要另外特别保存,以供出现纠纷时查稿核对。
(三)把握好核异同、核是非的倾向点不同
核是非和核异同是核红编辑时刻要掌握的两个基本技巧,要分辨二者的区别。核异同存在争议时,要以原稿或一校、二校编校结果为唯一依据或标准来衡量,同则不改,异则以前者为准。核是非要求核红人员在核红过程中,靠自身的学识水平和鉴别能力,对文稿中的内容对错予以把控,去伪存真,努力发现文章中的错漏及不妥之处,要及时与作者或校对编辑沟通修改事宜。核是非和核异同的倾向点不同,但是出发点一致,都是为了提高编校质量,创办出精品期刊。这就要求编辑人员要有忘我的工匠精神,缜密工作而不留遗憾,真正成为期刊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防线。
(四)核红工作应不惧烦琐、不畏权威
俗语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核红工作是把控编辑校对各流程的重要关口。核红工作是看似简单的重复工作,但是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稍不留神就很容易错漏。这就要求核红人员要做到勤查、多问、深思。一方面,核红编辑所肩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其应不惧烦琐,在枯燥的核红工作中找寻仪式感,不因公式烦琐、图表难改、结构变更而放松核红的要求,要迎难而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核红编辑所拥有的时代感和归属感要求其应不畏权威,新编辑不能因为是负责哪一位前辈或资深编辑校对的文稿,就缺少质疑的精神,而是要以时代主人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位作者、每一份文稿,在核红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做到“不忘初心、努力前行”,勇于做新时代优秀编辑[14-16]。
[参考文献]
[1]米戎.浅论核红时需防范的几种差错—兼议核红时的认真[J].科技与出版,2009(12):47-48.
[2]李艳.科技期刊校样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编辑学报,2015(03):236-238.
[3]张学颖,罗萍.编校合一模式下期刊校对工作的危机源管理探讨[J].传播与版权,2016(04):46-48.
[4]江勇.提高科技期刊校对效率和校对质量的方法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3):120-121.
[5]孙涛.关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首先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9(06):596-599.
[6]朱邦芬.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内涵与目标—在2019年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上的发言[J].编辑学报,2019(06):591-592.
[7]周江川.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亟需职业化编辑[J].科技与出版,2019(06):150-152.
[8]金会平,陈万红.把创办“高精尖”科技期刊作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的突破口[J].科技与出版,2019(09):61-67.
[9]柯文辉,林海清,翁志辉.学术期刊清样作者校对环节中编辑的工作要点[J].编辑学报,2013(01):37-38.
[10]付友华.浅析校对工作在期刊质量中的重要性[J].出版广角,2013(22):72-73.
[11]陆宜新.科技期刊编辑校对“5忌”[J].编辑学报,2006(06):431-432.
[12]刘洪.科技期刊编辑与校对[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16-118.
[13]孙立华.略论提高科技期刊校对质量的对策[J].新闻传播,2017(22):55-56.
[14]史锐.科技期刊编辑的修养与提高[J].编辑学报,2019(02):231-233,236.
[15]朱丽娜,马丹丹.提高学术期刊编辑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探讨[J].编辑学报,2018(S1):77-78.
[16]王海蓉,张冰,张楚民.论新时期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编辑学报,2018(0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