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这一,这也是塑造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既有利于学生广泛汲取信息、深入沟通交流,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综合能力素质。因此,对于正处于语言“爆发期”的小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当下语文教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策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已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综合性地锻炼学生语文观察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深入阅读文本,激起表达欲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自由地表达观点、反映情感态度,这也是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表现。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既是语文教改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兴趣,如何提升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深入阅读文本,选取适合的主题最为关键。语言表达的主题一方面要立足文本知识,体现课程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立足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学完课文《慈母情深》后,围绕“慈母情深”为话题设计语言表达活动:古今中外有很多经典的描写母亲的文章、诗词及歌曲,你能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作品有哪些吗?这些作品带给你什么启发?讲一讲你与母亲的故事。孩子与母亲的故事每天都有发生,孩子们也就信手拈来,大家跃跃欲试地想要表达与分享自己的母爱。在热闹的口语交流活动中,不仅更深刻地认识课文中的“慈母”形象,也体会了“母爱的伟大”。
二、调动情感共鸣,活跃表达思想
语文课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调动情感共鸣,以此活跃学生的表达思想,促进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另外,开展语言活动还要奠定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树立交际的自信心。例如学习课文《狐狸和乌鸦》时,结合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邀请学生分别扮演乌鸦和狐狸的角色,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相遇了,它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在生动的情景中,大家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新性地拓展故事、补充故事,在角色模拟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增添了课堂学习的乐趣。
三、落实激励评价,收获表达乐趣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所以他们表达时可能词不达意,或者出现语法错误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激励评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促进他们自己查缺补漏、发展进步,收获表达的乐趣。例如学完《花钟》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花朵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花。很快就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最喜欢杜鹃花,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这样的表达显然不够完整,但是教师不要急于补充,而是用语言激励:“老师也很喜欢杜鹃花,你观察得真仔细啊!但是好像介绍的还不够完整,你觉得杜鹃花还有哪些特征吸引你呢?”有了耐心的启发与激励,才有了接下来更深入的语言交流。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继续深入且全面的表达,他们在老师的表扬中树立了自信心,又在自由的語言表达中获得了成就感。
四、选取生活话题,丰富表达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自我展示中丰富表达体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话题演讲”,每天一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演讲主题,演讲结束后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交流感想;再有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平台”,经常组织口头作文活动,可以看图说话,也可以围绕“主题”说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达机会,结合学过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组织语言发表观点。这样逐步从“说”过渡到“写”,通过读写结合锻炼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把握一切契机训练学生倾听、思考、表达等综合能力,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丰富语文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话语主体作用。让他们在生动、灵活、丰富的学习感悟中积极表达、乐于表达、有效表达。
参考文献:
[1]林筱敏.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9,(6):22.
[2]林通莉.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2):15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对策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已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内容,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与迁移,综合性地锻炼学生语文观察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一、深入阅读文本,激起表达欲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自由地表达观点、反映情感态度,这也是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重要表现。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既是语文教改的客观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那么如何促进学生表达兴趣,如何提升表达能力?笔者认为深入阅读文本,选取适合的主题最为关键。语言表达的主题一方面要立足文本知识,体现课程教育目标,另一方面要立足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例如学完课文《慈母情深》后,围绕“慈母情深”为话题设计语言表达活动:古今中外有很多经典的描写母亲的文章、诗词及歌曲,你能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作品有哪些吗?这些作品带给你什么启发?讲一讲你与母亲的故事。孩子与母亲的故事每天都有发生,孩子们也就信手拈来,大家跃跃欲试地想要表达与分享自己的母爱。在热闹的口语交流活动中,不仅更深刻地认识课文中的“慈母”形象,也体会了“母爱的伟大”。
二、调动情感共鸣,活跃表达思想
语文课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调动情感共鸣,以此活跃学生的表达思想,促进思维的发散性与创新性。另外,开展语言活动还要奠定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树立交际的自信心。例如学习课文《狐狸和乌鸦》时,结合课文的内容创设情境,邀请学生分别扮演乌鸦和狐狸的角色,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相遇了,它们之间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呢?”在生动的情景中,大家充分展开想象与联想,创新性地拓展故事、补充故事,在角色模拟中锻炼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增添了课堂学习的乐趣。
三、落实激励评价,收获表达乐趣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有限,所以他们表达时可能词不达意,或者出现语法错误等。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批评,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激励评价,既能维护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促进他们自己查缺补漏、发展进步,收获表达的乐趣。例如学完《花钟》之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花朵的图片,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法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花。很快就有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最喜欢杜鹃花,有黄色的,还有红色的。”这样的表达显然不够完整,但是教师不要急于补充,而是用语言激励:“老师也很喜欢杜鹃花,你观察得真仔细啊!但是好像介绍的还不够完整,你觉得杜鹃花还有哪些特征吸引你呢?”有了耐心的启发与激励,才有了接下来更深入的语言交流。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继续深入且全面的表达,他们在老师的表扬中树立了自信心,又在自由的語言表达中获得了成就感。
四、选取生活话题,丰富表达体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所以教师要组织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在自我展示中丰富表达体验,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话题演讲”,每天一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演讲主题,演讲结束后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交流感想;再有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语言表达的“平台”,经常组织口头作文活动,可以看图说话,也可以围绕“主题”说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表达机会,结合学过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组织语言发表观点。这样逐步从“说”过渡到“写”,通过读写结合锻炼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有效的语文教学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文本对话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把握一切契机训练学生倾听、思考、表达等综合能力,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丰富语文课堂的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话语主体作用。让他们在生动、灵活、丰富的学习感悟中积极表达、乐于表达、有效表达。
参考文献:
[1]林筱敏.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J].华夏教师,2019,(6):22.
[2]林通莉.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9,(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