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并提出了一些防治腐败的新措施。本文针对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原因,简要论述了预防腐败的几点浅显见解。
【关键词】腐败;预防;企业
“腐败”一词原意是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行状态,即事物由原来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汉书.食货志上》云:“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①后来“腐败”逐渐延伸为人们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与堕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腐败其实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变的过程。如何预防腐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源头预防,要从娃娃抓起。“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生,犹如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会很轻易的被污染玷污。这期间,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与影响是巨大的。试想,一个从小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耳熏目染家长、亲友营私舞弊、不劳而获,自然而然对靠辛苦劳作创造财富的价值观会敬而远之。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如果根深蒂固,那么一旦有了权力和机会,走向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启蒙之初就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关键的。然而遗憾的是,多数人忽视了这一环节。当人们总是抱怨世风日下,痛恨官场腐败的同时,并不掩饰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出对物质享受、奢侈生活的向往。甚至有时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这样的语言来刺激孩子。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对孩子的期盼。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人中龙凤?每个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如果说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所谓“人上人”就是龙,那这样的龙早晚会被人民踩在脚下。学校,做为教育部门,对下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翻开中小学课本,宣扬清正廉洁生活方式的内容少之又少。相反,那些紫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信息却充斥各类媒体、网络。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怎能担得起国家栋梁的重担?因此,重视下一代的启蒙教育,将清风吹进校园是我们迫切要做的第一步。
二是清肃环境,消除滋生腐败的“温床”。黄河之水挟高原之势,一路奔腾咆哮,泥沙俱下,经千回百转,尚未入海已是浊浪滔天。为什么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因所经之地岩石缜密,泥沙量小,没有变成黄水?答案很简单,流经的环境不同。可见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之大。在预防腐败发生的过程中,营造一个清廉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端正上层领导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一个单位的风气起着引领作用。上行下效,领导干部带头腐败不但毁了自己还可能带坏一批下属。主管领导自己不干不净,对下属的腐败行为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长此以往,就变成行了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原副市长马向东等人热衷于结交所谓“黑道”任务,大搞以权谋私,其他政府官员争相效仿。结果慕绥新上任短短三年,有16个部门的一把手被查处。因此,能否抓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和教育,特别是抓好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是考验一个执政党执政水平的关键。其次,把好交友关。党员领导干部要行得正,立得稳,交好友当好官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则应该多一双慧眼,善于交友识人,主动分辨清理周围的不良之友。对一些阿谀奉承、谄媚钻营、投机取巧的人要提高警惕,对那些敢于直言,能够提出中肯意见的同志要从善如流。只有做到这一点,周围的空气才能净化,我们的工作才会健康向上。第三,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有些腐败案件刚开始并不是领导干部自己把持不住:有的是为了给亲戚朋友铺路,哥们义气误入歧途;有些则是身边的亲人打着自己的旗号行贿受贿;还有些人是直接被枕边风送上了断头台。相反,每个廉洁自律的好干部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贤内助。她(他)们在诱惑来临的时候,不但自己能分清立场,还能劝诫领导干部误入歧途。而那些腐败分子的家属则多是贪图小利,财迷心窍,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最终不但害人害己还葬送一个完整的家庭。2008年8月,重庆市巫山县原交通局长晏大彬因受贿2226万元被判死刑。其妻付尚芳则因帮助洗钱被判处三年徒刑。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对领导干部多么重要。
三是强化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前面从教育,从环境改善来谈预防腐败,但这一切只是软环境,不是硬手段。腐败产生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权力的不可制约。当某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大到一个人说了算,这就给腐败提供了第一块滋生的温床。因此,在权力头上悬起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当权者不敢胡作非为,让权力的使用在监督和透明的环境里进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绝对不是束缚了领导干部的手脚,相反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首先,企业应该有一套独立办案的监察机构,而不应该把纪检监察机关设在一级党委的领导之下。下级监督检查上级,无论如何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了监督的存在,党风廉政就形同虚设。其次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决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前期爆出的广东石油公司违规购买高档酒事件就充分暴露出了在企业管理当中还存在大量的违规越权行为。这些违规的钱从哪里来的?资金的运作有没有进过审计和公开?有没有经过公司领导层得集体讨论研究?其实,这里凸显的依然是权力监督缺失,个别领导“独裁”决断的问题。三要堵塞管理漏洞,严格制度规范。腐败分子所以屡屡得逞,关键还是钻了政策和制度的漏洞。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让这些动歪脑筋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国有企业在赋予管理者经营权、管理权的同时,必须要在制度上对这些权力进行约束。不能让那些花着国家的钱,办着自己的事的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四是要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群众进行广泛监督。决不能把职工的监督当成给企业抹黑,也不应该对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袒护姑息,更不能对热心举报的群众进行打击报复。只有人民群众都起来监督,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管理部门都负起责任,不要把预防和惩治腐败停留在口头上,社会风气终究会好转起来。
参考文献: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861页。
作者简介:李育新(1973.03--),女,大学,工程师,山东淄博人,胜利油田纯梁采油二矿。
【关键词】腐败;预防;企业
“腐败”一词原意是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行状态,即事物由原来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汉书.食货志上》云:“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①后来“腐败”逐渐延伸为人们道德行为或社会风气的败坏与堕落。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阐述,腐败其实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事物向坏的方向转变的过程。如何预防腐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源头预防,要从娃娃抓起。“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生,犹如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也会很轻易的被污染玷污。这期间,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的潜移默化与影响是巨大的。试想,一个从小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耳熏目染家长、亲友营私舞弊、不劳而获,自然而然对靠辛苦劳作创造财富的价值观会敬而远之。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如果根深蒂固,那么一旦有了权力和机会,走向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启蒙之初就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关键的。然而遗憾的是,多数人忽视了这一环节。当人们总是抱怨世风日下,痛恨官场腐败的同时,并不掩饰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出对物质享受、奢侈生活的向往。甚至有时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出人头地这样的语言来刺激孩子。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对孩子的期盼。但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人中龙凤?每个人的观点是不一样的,如果说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所谓“人上人”就是龙,那这样的龙早晚会被人民踩在脚下。学校,做为教育部门,对下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翻开中小学课本,宣扬清正廉洁生活方式的内容少之又少。相反,那些紫醉金迷、物欲横流的信息却充斥各类媒体、网络。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怎能担得起国家栋梁的重担?因此,重视下一代的启蒙教育,将清风吹进校园是我们迫切要做的第一步。
二是清肃环境,消除滋生腐败的“温床”。黄河之水挟高原之势,一路奔腾咆哮,泥沙俱下,经千回百转,尚未入海已是浊浪滔天。为什么同样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因所经之地岩石缜密,泥沙量小,没有变成黄水?答案很简单,流经的环境不同。可见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之大。在预防腐败发生的过程中,营造一个清廉的环境至关重要。首先,端正上层领导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对一个单位的风气起着引领作用。上行下效,领导干部带头腐败不但毁了自己还可能带坏一批下属。主管领导自己不干不净,对下属的腐败行为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长此以往,就变成行了沆瀣一气、蛇鼠一窝。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原副市长马向东等人热衷于结交所谓“黑道”任务,大搞以权谋私,其他政府官员争相效仿。结果慕绥新上任短短三年,有16个部门的一把手被查处。因此,能否抓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和教育,特别是抓好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是考验一个执政党执政水平的关键。其次,把好交友关。党员领导干部要行得正,立得稳,交好友当好官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则应该多一双慧眼,善于交友识人,主动分辨清理周围的不良之友。对一些阿谀奉承、谄媚钻营、投机取巧的人要提高警惕,对那些敢于直言,能够提出中肯意见的同志要从善如流。只有做到这一点,周围的空气才能净化,我们的工作才会健康向上。第三,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有些腐败案件刚开始并不是领导干部自己把持不住:有的是为了给亲戚朋友铺路,哥们义气误入歧途;有些则是身边的亲人打着自己的旗号行贿受贿;还有些人是直接被枕边风送上了断头台。相反,每个廉洁自律的好干部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明事理、顾大局的贤内助。她(他)们在诱惑来临的时候,不但自己能分清立场,还能劝诫领导干部误入歧途。而那些腐败分子的家属则多是贪图小利,财迷心窍,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推波助澜,最终不但害人害己还葬送一个完整的家庭。2008年8月,重庆市巫山县原交通局长晏大彬因受贿2226万元被判死刑。其妻付尚芳则因帮助洗钱被判处三年徒刑。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家风,对领导干部多么重要。
三是强化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前面从教育,从环境改善来谈预防腐败,但这一切只是软环境,不是硬手段。腐败产生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权力的不可制约。当某些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大到一个人说了算,这就给腐败提供了第一块滋生的温床。因此,在权力头上悬起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当权者不敢胡作非为,让权力的使用在监督和透明的环境里进行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绝对不是束缚了领导干部的手脚,相反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首先,企业应该有一套独立办案的监察机构,而不应该把纪检监察机关设在一级党委的领导之下。下级监督检查上级,无论如何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没有了监督的存在,党风廉政就形同虚设。其次在重大决策问题上,决不能搞一言堂,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前期爆出的广东石油公司违规购买高档酒事件就充分暴露出了在企业管理当中还存在大量的违规越权行为。这些违规的钱从哪里来的?资金的运作有没有进过审计和公开?有没有经过公司领导层得集体讨论研究?其实,这里凸显的依然是权力监督缺失,个别领导“独裁”决断的问题。三要堵塞管理漏洞,严格制度规范。腐败分子所以屡屡得逞,关键还是钻了政策和制度的漏洞。企业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让这些动歪脑筋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国有企业在赋予管理者经营权、管理权的同时,必须要在制度上对这些权力进行约束。不能让那些花着国家的钱,办着自己的事的现象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四是要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以人为本,依靠职工群众进行广泛监督。决不能把职工的监督当成给企业抹黑,也不应该对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袒护姑息,更不能对热心举报的群众进行打击报复。只有人民群众都起来监督,让腐败分子成为过街老鼠;管理部门都负起责任,不要把预防和惩治腐败停留在口头上,社会风气终究会好转起来。
参考文献:
①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861页。
作者简介:李育新(1973.03--),女,大学,工程师,山东淄博人,胜利油田纯梁采油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