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经历了各种曲折与过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经过历史比较后作出的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它决不是静止的封闭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品质,本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以及经验上解释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启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中国化;内涵与发展;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发展
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有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要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下功夫,成为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率。所谓"真学",就是必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来学习。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学得进、学得深、学得好。所谓"真懂",就是不但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及来龙去脉,而且要做到通晓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体系。所谓"真用",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用来指导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运用中做到坚持、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并加以创造性运用,才能在各国的革命与建设中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全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不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地对待前人的经验,结合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分析和概括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次具体体现。
进入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国的发展经验,借鉴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教训与启示
(一)用正确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用正确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找了两个关系下面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一,处理好掌握原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矛盾,掌握基本原理,是问题解决的依据和参考,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单单依靠理论理论再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促进中国发展也是无用的。掌握好理论原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坚持与发展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坚持是为了发展,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坚持与传承。第二,处理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關系,实践是理论的伸延,理论是实践的参考,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实现理念的转变,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新,促进中国的加速发展。
(二)教训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从失败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毛泽东大胆地倡导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强调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以我为主,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于修正,最终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而不是刻意地以中国革命来适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理论原则和观点。同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度遭受严重挫折。也是因为作为党的至高无上的领导人的毛泽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观点教条化、公式化,不是以实践为标准,而是以理论为标准;不是力求理论适合于实际,实事求是,而是强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适合其理论观点上的要求,乃至作为其理论的试验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思考又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即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同时更要坚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地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使之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客观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和未来我们的执政党更加科学,民主执政,提升执政能力,对认识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科学地认识和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列宁主义与新民主主义论,贺瑞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
[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关键词:马克思中国化;内涵与发展;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与发展
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提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有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要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下功夫,成为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的表率。所谓"真学",就是必须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思想武器来学习。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才能学得进、学得深、学得好。所谓"真懂",就是不但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解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及来龙去脉,而且要做到通晓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体系。所谓"真用",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用来指导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在实践运用中做到坚持、丰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才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只有与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并加以创造性运用,才能在各国的革命与建设中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全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不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认识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地对待前人的经验,结合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分析和概括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又一次具体体现。
进入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国的发展经验,借鉴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添了新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的认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的教训与启示
(一)用正确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用正确的方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找了两个关系下面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一,处理好掌握原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矛盾,掌握基本原理,是问题解决的依据和参考,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单单依靠理论理论再好,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无法促进中国发展也是无用的。掌握好理论原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坚持与发展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坚持是为了发展,在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坚持与传承。第二,处理好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關系,实践是理论的伸延,理论是实践的参考,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以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实现理念的转变,利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创新,促进中国的加速发展。
(二)教训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能够从失败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毛泽东大胆地倡导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本本主义,强调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以我为主,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于修正,最终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实际,而不是刻意地以中国革命来适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理论原则和观点。同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一度遭受严重挫折。也是因为作为党的至高无上的领导人的毛泽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理论观点教条化、公式化,不是以实践为标准,而是以理论为标准;不是力求理论适合于实际,实事求是,而是强使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适合其理论观点上的要求,乃至作为其理论的试验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思考又要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即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同时更要坚持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敢于大胆地修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使之适合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的客观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和未来我们的执政党更加科学,民主执政,提升执政能力,对认识于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科学地认识和参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列宁主义与新民主主义论,贺瑞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
[2]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